对许多育儿新手爸妈而言,宝宝一举手、一投足所代表的意义,甚至是生理上正常、异常的表征,都是一个难解的“结”。很多妈妈认为1岁左右的小宝宝大多数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所以让他吃好睡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并不然。
从小宝宝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爸爸妈妈帮他喂食,穿衣服、换尿布、带他四处走。尤其是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爸爸妈妈们,更是会非常担心,为什么宝宝会哭个不停?是饿了?困了?还是衣服不舒适了?总之,你会惊奇地发现,照顾宝宝几乎成了你日常生活的全部。的确,婴幼儿期是孩子重要的生长阶段,也是身体器官发育、完善功能的重要阶段。需要爸爸妈妈投入很大的精力来为小宝宝的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皮肤护理,宝宝健康又美丽
初生婴儿的皮肤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基本发育成熟,所以,它的功能和结构都与成人的皮肤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婴幼儿的皮肤在构造和功能上还未发育完全,所以相对于成人来讲,婴幼儿的皮肤显得更脆弱和敏感,感染的机会也相对增多,很容易引发各种疾患。在宝宝3岁前,特别是最初的一年里,爸爸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宝宝皮肤的日常护理。
皮肤二三事
皮肤血管瘤是皮肤上新生血管形成的良性肿瘤,在婴幼儿期较为常见,常于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好发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也可能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目前,皮肤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以同位素为首选,各种年龄都可应用,治愈率达98%。其原理是利用核素发射出的β射线,使局部病灶产生辐射生物效应,照射后微血管可发生萎缩、闭塞等退行性改变,由于只在皮肤表层1~2mm处起治疗作用,因此治愈后除有些色素沉着、减退或分布不均外,一般无疤痕。
皮肤视点
婴幼儿的皮肤虽然和成人的皮肤在组织结构及功能上基本相似,但又有其特殊性:
第一、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角质层较薄,因而皮肤的渗透性较成人强很多,所以一些成人护肤品及外用药很容易被吸收,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第二、婴幼儿汗腺较成人分布密集,但排汗功能较差。尽管这样可以保存体内能量,但因汗液不能顺畅排除,皮肤上会因能量和汗液的刺激而产生痱子;
第三、婴幼儿的黑色素生成较少,抵御紫外线照射的功能较弱,过度日晒会产生皮肤晒伤。同时因婴幼儿皮脂腺分泌较为活跃,油脂分泌过多,给细菌及微生物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加上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发生皮肤感染,所以更要仔细呵护。
专家方案
[干燥、脱屑]很多刚刚出生的宝宝都会在手掌或脚底发生皮肤干燥、脱屑的情况,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也不能说宝宝的皮肤属于“干燥”类型。大多数会在出生后的几天内自行消失。
护理对策:可将少量的婴儿油轻柔地涂在干燥的皮肤表面,使症状得以缓解。
[粟粒疹]“粟粒疹”是在宝宝的鼻梁上出现一些白色的小斑点。
护理对策:千万不要去挤压它。因为这些小斑点是宝宝的汗腺和皮脂腺短暂阻塞所引起的,没有大碍,数周内会自行消失。
[摇篮帽]有些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周内头部会出现棕色有痂皮的斑,俗称“摇篮帽”,有时会播散到宝宝的面部、躯体或者尿布区,产生红色鳞屑状皮疹。看上去粗糙难看,但它不会给宝宝带来痛苦。
护理对策:用婴儿润肤油沾湿斑块,待数小时斑块软化后,轻轻梳理宝宝的头发,去掉这些鳞屑,再用婴幼儿专用洗发精或婴儿香皂给宝宝洗头。
[尿布疹]尿布疹是由于宝宝的大小便或者是布尿布洗涤时,没有把肥皂水冲洗干净而刺激了宝宝的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
护理对策:注意及时更换被宝宝弄脏或弄湿了的尿布;每次换尿布时,要用温水洗净宝宝的臀部;涂抹婴儿护臀膏,若比较严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强护理。
[痱子]痱子是宝宝的皮肤在夏天最容易产生皮肤问题。
护理对策:保持房间的通风和凉爽,用温热的水洗澡,保持宝宝的皮肤干爽,也可以为宝宝涂抹一些婴幼儿专用的痱子粉。如果痱子症状持久、不能缓解,应去医院诊治。
知识导读
(1)成人的护肤品通常会有一些美白、防晒、抗衰老等功能性成分,这些成分对婴儿娇嫩的皮肤会产生很大的刺激。而婴儿的皮肤只要做到滋润、保湿就可以了。
(2)选择婴儿护肤品,要注意地区差别。如南方一些地区,气候湿润,甚至可以不用护肤品;而在北方,气候干燥,则要注意婴儿皮肤的保湿护理。
(3)三种类型的婴幼儿护肤品——
[润肤露]含有天然滋润成分,可有效滋润宝宝皮肤。
[润肤霜]含有保湿因子,为秋冬干燥季节宝宝最常使用的护肤品。
[润肤油]含有天然矿物油,能够预防干裂,滋润皮肤的效果更强。
(4)选购婴儿护肤品的原则是不含香料、酒精、无刺激,能保护皮肤水分平衡;不宜经常更换宝宝的护肤品,以免皮肤过敏。
TIPS:解读2个关键词
婴幼儿的贴身衣服,常会直接影响刺激婴幼儿娇嫩的肌肤,因此,在选购的时候出了看面料、做工等,还要注意标识上的两个关键词:
关键词1:pH值
pH值是衡量酸碱度的指标。人体的皮肤通常呈弱酸性,标准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pH值为4.0~7.5,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pH值为4.0~9.0。过度酸性(pH值低于4.0)的服装在贮存过程中容易损坏;而偏碱性(pH值高于7.5)条件下,细菌、病菌繁殖生长较快而影响身体健康。pH值超出范围的均为不合格产品。
关键词2:甲醛含量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婴幼儿服装属于A类产品,婴幼儿用品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注明“婴幼儿用品”字样,同时标出“A类产品”。如果产品上标有甲醛含量,标准是:0~24个月的A类婴幼儿服装应为≤20mg/kg,大于24个月直接接触皮肤的B类婴幼儿服装≤75mg/kg,非直接接触皮肤的C类婴幼儿服装≤300mg/kg。只要甲醛不合格,即表明产品有危险存在。
学会穿衣护理,保暖轻松两相宜
“婴幼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弱,便宜损伤。”古代先贤就已对小儿穿衣作出了告戒,可见,穿衣对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面对宝宝娇嫩的身躯,或者听着宝宝的啼哭,也是无从下手。所以说,买衣穿衣对爸爸妈妈们来讲,的确是一门很有学头的课程。
穿衣二三事
即使卫生条件和合格的衣物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上颈、手臂和腿部几处的松紧带是否太紧,拿掉衣服和帽子上的长绳,确定任何情况下宝宝都不会被衣服勒得太紧;二、衣服上的钮扣是否缝紧,衣服上是否有别针,如果有,但看看是否属于宝宝适用的安全别针;三、衣服上是否有松散的线(尤其是透明的塑料线),它们可能会缠住宝宝的手指或脚趾。
穿衣视点
背暖,就是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这样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但不可“过暖”,否则背部出汗多,反而因背湿凉而患病。
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当冷空气直接刺激宝宝腹部时,宝宝就会肚子痛,从而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环。
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因皮肤神经末梢丰富而对外界最为敏感。所以,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而且,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能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所以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心胸凉,穿着过于厚重,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它正常撑展,才能发挥吐故纳新的功能。
专家方案
即便将合适的衣服买回了家,面对娇嫩的小身躯,面对宝宝的啼哭,父母也常常变得手足无措,如果这样,不妨试试下面的程序:
准备好要更换的衣服,并按穿脱的先后顺序一一放好,关好门窗,避免对流风吹到孩子。
[脱上衣]让孩子躺在床上,先脱下一侧衣袖,然后将孩子侧翻转至另一侧;然后将衣服塞到孩子的身下,再将孩子翻转过来脱下另一侧袖子即可。套头衣服可以先将衣服的下摆向上卷至胸部。一只手拽住孩子的袖口并向上提起,另一只手从孩子的衣服下摆伸进去,直至肩部,然后再拐到袖子里,轻轻的将孩子的胳膊从袖子里拽出,放在胸前,袖子被脱下。同样的方法为孩子脱下另一侧袖子。拽住衣服的下摆将衣服卷成一个圈,撑着领口从前面穿过孩子的前额和鼻子,再穿过头的后部脱下衣服。
[脱裤子]让孩子坐在你的腿上,一只手从孩子的背后环绕至孩子胸前,将孩子轻轻的托起;另一只手松开孩子的腰带,轻轻的将裤子拽下即可。
[穿衣服]穿衣服的顺序与脱衣服的顺序相反即可。如果穿套头衣服,注意别碰着孩子的前额和鼻子,尤其是眼睛,然后再分别穿上两侧的袖子。
注意事项整个过程均要动作要轻柔,避免弄伤、弄疼孩子。脱衣服时要先脱鞋子,再脱下身的裤子和尿布,然后为孩子穿上干净的裤子再脱上身的外衣、内衣等,最后穿上衣。
知识导读
卫生球是人们用以保存衣物的卫生品,但婴幼儿的衣物却不宜放。因为,卫生球是从石油或煤焦油提练出来的有机物质再经过加工制成的,主要成分是萘和樟脑,都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成年人由于体内具有葡萄醛酸酶能很快与萘和樟脑的成分结合,使之变成无毒性作用的物质,然后再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对于婴幼儿,其血液中的红细胞内缺乏这种葡萄糖醛酸酶,所以当接触和粘染萘和樟脑物质时,萘和樟脑被吸收到体内后,会使新生儿血液中的红细胞裂解,从而发生血液性黄疸病,损害宝宝的健康。
TIPS:当心穿衣太多引发肺炎
据有些医院统计,有很多婴幼儿患上肺炎是由于穿衣过多引起的,这是为什么呢?专家介绍说,类似这样的患儿很多,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这些孩子家长普遍存在穿衣误区,以为给孩子穿得越多,就越不会因受凉而引发感冒或其他病症。然而家长们的做法其实适得其反,孩子穿得过多,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一活动就容易全身出汗,贴身的衣服就会潮湿,外出受冷风一吹,马上就会感冒。因此,在注意为孩子保暖的同时,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随环境温度变化调整衣服,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
关注视力保健,健康成长第一步
婴幼儿时期,眼睛的发育虽然逐渐成熟,但是与听觉、嗅觉、触觉、痛觉等感觉以及运动功能比起来还不甚协调,自我保护能力还很差。如果婴幼儿的视力受到损害,将会对婴幼儿的身心的全面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防护和保健婴幼儿的视力,为宝宝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打下良好的基础。
视力二三事
低视力和弱视都是视力低下,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低视力是一个视力残疾的概念,有其严格的标准,并且低视力一般都是某些眼部的器质性疾病所致;而弱视是指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又无眼部任何的器质性病变。
婴幼儿视力视点
人的眼睛是一个早熟的器官,视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新生儿的实力很差,眼球只有无目的的运动;出生后1~2周内喜欢柔和的弥散光;2个月后孩子的眼睛能追随的人活动而转动;4个月后如看到色彩鲜艳的物品,能用双手捉摸;6个月的实力还不到0.1;到8个月时,双眼可以固视有趣的物品;1周岁后,能指出鼻子、眼睛瞪起管,并对飞鸟、飞机等产生兴趣,走路时能躲避障碍物;2岁后,市里达到成人的一半;5~6岁时,视力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从而为入学和认识周围事物提供良好的视力条件。
专家方案
对于如何为婴幼儿视力保健,专家提出:
注意婴幼儿营养
除了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外,以下几类食物是不可缺乏的:
*含钙食物 医学专家们指出,钙的缺乏是造成视力发育不良乃至形成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推荐:牛奶、豆制品、鱼虾、动物骨等。
*含铬食物 铬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矿物元素,在眼球发育中的作用是使其渗透压保持平衡,否则可导致晶状体鼓出变凸,而成为近视眼。婴幼儿每天约需铬50~200g。推荐:谷物、肉类、乳酪及蛋黄等。
*硬质食物 经常给孩子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加咀嚼频率与力度,可促进小儿视力的发育。推荐:胡萝卜、水果、甘蓝、动物骨、豆类等。
注意良好习惯
其实与其被动地保护婴幼儿视力,不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对此,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帮助孩子选择电视节目,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婴幼儿虽然能从电视中学到许多东西,但专家经研究发现,被动学习对孩子大脑发育益处远低于主动学习。父母应学会用其他方式娱乐。
*用外出活动代替电子游戏。大家都知道电子游戏损害视力,但苦于无法将孩子从游戏机旁拉开。母亲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带孩子外出游戏,孩子不仅减少了玩游戏机的时间,保护了视力,还锻炼了身体。
*挑选精华读物让孩子阅读。孩子眼睛过度疲劳,会使视力下降,尤其应注意每次时间不应超过15~20分钟,这样学习才符合幼儿学习心理,效果会更好。
*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阅读姿势,眼睛不要离书太近,要教育孩子看书时头一定不要低得太低。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尤其注意光线要充足,最好选用白炽灯,且保证光源固定不摇晃。
*给孩子设置一个适合他的“书桌”,保证其阅读时有一个正确的姿势,这对保护孩子视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知识导读
DHA除对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外,还是视网膜光受体中最丰富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视网膜脂肪总量的50%,为维持视紫红质的正常功能所必需,对促进视网膜组织的发育,促进视功能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孕期的最后3个月视网膜磷脂酰乙醇胺中的DHA逐渐增加与孕后期视网膜光感受器的迅速发育密切相关。由于母乳中含有较为丰富的DHA,因此,母乳喂养儿红细胞磷脂中的DHA含量较高,其视觉诱发电位的敏感度较配方奶喂养儿好。可见,DHA对于婴幼儿视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缺乏将可能导致弱视、近视或其他更为严重的视力缺陷。
TIPS:如何尽早检测婴幼儿视力
婴幼儿视功能检查对早期发现病变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检查婴幼儿视力:
(1)新生儿视力检测在前面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2)婴儿至2周岁:此时还无法用视力表检查,但可以交替遮盖双眼,注意婴幼儿的反应。如果遮盖一眼,另一眼都能保持中心注视,并且头位基本不动,则表明正常。若一眼弱视,当被遮盖另一眼时,会表现出反抗行为,如发出反抗声音,或移动头位等。也可观察眼位运动,通过移动一个有趣的注视目标,观测眼睛能否随目标移动。
(3)2~5岁:这时,可以用图形视力表。检测时,应完全遮盖一眼。此后,应每年检测一次视力。该年龄期婴幼儿的视力可能达不到1.0,但只要达到0.5并且双眼视力均等,说明视力发育正常。
(4)4~5岁以后:可以使用字母型或E型视力表。该年龄段发现弱视的方法还有检影验光,发现屈光不正、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介质混浊等。
精心呵护屁屁,不容污垢来逞强
这里说的小屁屁并不是宝宝的屁股,而是宝宝的生殖器,因为这里比较隐蔽,所以常常被家长们忽视。但是,如果护理不当,很可能会给宝宝带来疾病。所以说,小屁屁,大学问,如何护理好宝宝的小屁屁还真要动一番脑筋呢!你的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你能从容不迫地对待敏感地带出现的各种状况吗?
屁屁二三事
男宝宝的性器官由阴茎以及位于其下的阴囊组成。男宝宝的龟头被包皮覆盖,把包皮翻上去,就能看到龟头。龟头前面的一道裂缝就是尿道口,也就是小便的出口。阴囊里面是二粒睾丸。睾丸产生男性荷尔蒙和精子,但是在婴儿时期,这种机能基本处于休止状态。女性的性器官大致上被划分为二个部分: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外阴部由大阴唇、小阴唇、阴核、会阴、阴道口几部分组成。与男性的性器官相比,由于比较容易感染,所以擦洗屁股和洗浴时必须小心谨慎地进行护理。
小屁屁视点
如果不注意小宝宝的屁屁卫生,很可能会引发疾病。比如男宝宝生殖器污垢可以引起红肿、流脓、龟头包皮炎。如果对龟头与包皮间的污垢置之不理,会引起感染,阴茎的头部会红肿,严重的情况下会流脓出血;而女宝宝生殖器污垢则很容易引起外生殖器感染或阴道炎。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宝宝小屁屁的卫生,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专家方案
[尿布要勤换]父母应该经常检查宝宝的尿布,如果尿布脏了的话,应马上进行更换。因为大便和小便在生殖器上残留的时间过长,并且又是在尿布的包裹下,很容易让宝宝感染大肠杆菌等细菌。
[换尿布要温柔细心]宝宝大便后,要用婴幼儿专用湿纸巾,以及含水的清洁棉擦拭,除了肛门周围的地方,需要对整个性器官进行彻底地清洁。换尿布时将叠好的长条形尿布盖上阴部。如为男婴可在脐部反折下来增加前面的厚度;若为女婴,尿易往下流,故可在腰背部反折增加后面厚度,以便更好地吸尿。然后将婴儿两腿伸直,以长方形尿布横包两腿,最后将衣服前后拉平,再用包布包袭好。换尿布时还要注意动作要轻柔而迅速,以免婴儿暴露时间过长,引起感冒。
[每天都要清洗屁屁]因为宝宝每天都要拉便便、尿泡泡若干次,所以,爸爸妈妈们每天都要在浴室里仔仔细细地把宝宝小屁屁上脏的地方冲洗干净。
[重点提示]宝宝的性器官属敏感部位,妈妈只要用手指轻轻地将小屁屁的污垢拭净就可以了,不要太用力。洗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婴幼儿沐浴液,然后冲洗净,但宝宝生殖期有炎症的时候就不能使用了。对于男宝宝,如果包皮可以翻上来,要将沾在龟头上的污垢也认真地冲洗净;对于女宝宝,不要过分掰开阴道口,因为阴道里细菌很容易进入,所以极易引发阴道炎或对宝宝的生殖器造成损害。
知识导读
男宝宝屁屁的清洁:在包皮和龟头的中间,容易堆积白色状的污垢。虽然没有必要一定要弄下来,但是如果妈妈看到并有些担心的话,在换尿布的时候,用沾水的湿棉棒轻轻地擦拭干净就行了。
女宝宝屁屁的清洁:基本上跟男宝宝一样,建议采用淋浴或者坐浴的方式。也可以沾点水进行擦洗。因为女孩子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等病菌。所以“从前面往后面”是最基本的常识。另外,女宝宝阴道口的污垢也要轻轻地擦洗。
TIPS:妈妈细心,宝宝健康
护理女宝宝的生殖器时,注意不要让脏东西进入阴道,与男宝宝比起来,护理女宝宝生殖器方法要简单的多。但是由于女宝宝的生殖器离尿道和肛门很近,特别容易感染,要注意保持清洁的状态。尤其是换尿布时的擦洗方法和洗澡时的冲洗方法必须注意。对于男宝宝,由于男宝宝的阴茎被包皮包裹住了,所以,里面难免会藏污纳垢,妈妈应该把包皮慢慢地往上翻,然后进行清洁。但是,最基本的要点就是不要很勉强地去翻包皮。这样,才不会在为宝宝清洗时伤到宝宝。
掌握正确洗澡,肌肤强壮肢体活
婴幼儿的皮肤特别细嫩,需要经常保持清洁。经常给孩子洗澡,不仅可以清洁皮肤,防止皮肤发生疾病,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强壮肌肤,活动肢体,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经常给孩子洗澡,可以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洗澡二三事
新生宝宝的适应力是很惊人的。新生儿出生的第二天就可以揩身洗澡了,这是因为新生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就是在温暖的羊水中漂浮着的。宝宝一点也不怕水,还能把进入口中的水吐出,即使瞬时浸在水中也不会被水呛住,这个反射也是在母腹中就有的。所以,爸爸妈妈们给小婴儿洗澡不必耽心水会流到面部,浸一下水也不要紧。但是即便如此,给宝宝洗澡的次数不要太多,因为宝宝的皮脂分泌量低,皮肤薄易受伤,皮肤维持pH值平衡的能力弱,如果频繁洗澡会让宝宝的皮肤更易干燥。通常,夏天最好每日1次,冬天每周1~2次。目前,农村的卫生条件还比较差,但也要尽量创造条件给孩子经常洗澡。
洗澡视点
一般宝宝会对脱光衣服感觉很新鲜,而且洗澡时还可以玩水,所以,多数宝宝喜欢洗澡。如果你的宝宝不喜欢洗澡,原因多半是在大人身上。育儿专家说,宝宝不愿意洗澡,是因为他在洗澡时有过不愉快经验所致。
[水太热]这是宝宝不喜欢洗澡的最普遍的原因。3个月前的宝宝,皮肤对水温的刺激反应比较强烈。如果妈妈觉得有点热,宝宝已经觉得烫了。被洗澡水烫过,宝宝就会害怕洗澡。通常情况下,宝宝的洗澡水要比大人的洗澡水温度低一点才是宝宝喜欢的水温。夏天水温以37~38℃,冬天为39~40℃较适宜。
[水温忽冷忽热]这个原因常常被大人忽视。因为成人对水温的反映要比宝宝迟钝的多。对成人来说,2~3℃的温差没有什么感觉,但对宝宝而言,却是相当大的差异。即使是一两度的水温变化都有可能让宝宝感到不舒服、不习惯。所以,在给3个月前的宝宝洗澡时,最好用温度计来测量他的洗澡水。
[洗发露和洗澡水流到眼睛里]宝宝十分讨厌洗发露或者洗澡水流到眼睛里,所以,有的宝宝甚至讨厌水溅到它脸上的感觉。这种不愉快的记忆,会使宝宝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喜欢洗澡。
专家方案
洗澡也是一门学问,为了让婴幼儿舒适、健康地成长,要经常给婴幼儿洗澡。专家建议给孩子洗澡应遵循从上至下的原则,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洗澡前,事先准备好所需物品,免得洗澡时手忙脚乱。婴儿洗澡所需的物品,大致为替换的衣服和洗澡用具两大类。如果在冬天,洗澡前,应将婴儿干净的衬衣套在棉袄内,尿布放在棉垫上,用热水袋将婴儿的衣被捂暖备用。洗澡用具一般为脸盆、柔软的小毛巾、婴儿香皂、爽身粉、棉花、牙签及小方凳等。
(2)让婴儿仰卧在床上,将小毛巾在温水中浸湿、拧干,套在母亲右手食指上,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婴儿的上下眼睑轻轻撑开,用小毛巾从眼内侧向眼外角轻轻揩洗,揩净眼睛的分泌物,再揩面部。如果鼻孔内有分泌物,可将少许棉花卷在牙签上轻轻伸入鼻孔,将分泌物卷出来,然后再洗头。
(3)洗头时将婴儿抱起,用手掌托住婴儿头部,拇指及中指将孩子的耳朵从后向前按住(防止污水流入耳内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然后将婴儿头发浇湿,在头发上抹上不刺激宝宝眼睛的无泪配方洗发精,轻揉孩子的头发,再用温水冲洗净,注意不要漏掉婴儿耳廓背面的清洗。头洗干净后,立即擦干,以防感冒。
(4)接着,左手托住宝宝的颈部,使之半坐盆内洗前身;前身洗完后,随手翻过身来,让孩子俯卧在左手上,洗背部及下肢。如果使用沐浴露,可将沐浴露放入浴盆里,搅拌产生泡沫。洗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婴儿的头颈、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的清洗。因为皮肤皱褶处容易出汗,若不洗干净,容易导致皮肤发红、糜烂。需要提醒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母亲的左手要始终握紧婴儿的外肩膀与上臂,用右手单手操作,防止宝宝滑入水中。
(5)洗澡后立即用柔软的浴巾把孩子包起来,身上的水不用擦干,用浴巾吸干,并在耳后、颈部、腋下、肘部、大腿窝等褶皱处扑上适量的滑石粉或爽身粉。脐带尚未脱落的新生儿,可采用上下身分别擦洗的方法。
知识导读
很多父母再给小宝宝洗澡时都遇到过宝宝耳朵进水的情况,这时,面对哭闹不止的娇嫩宝宝,多数爸妈都会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也不是毫无办法。首先,父母不要过于紧张。先将宝宝耳朵内的水弄干,比如: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千万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这时还是建议到医院找医生帮你处理。
TIPS:宝宝洗澡的八项注意
给宝宝洗澡要讲究科学,注意以下几点:
(1)洗澡水的温度要适宜,应在38~40℃。
(2)冬、秋季节洗澡动作要快,减少受凉机会,防止感冒。
(3)洗澡时让孩子在水里适应一下水的温度,然后从上到下逐步清洗,如需要躺着洗的婴儿,一定要头部抬高,以免呛水。
(4)孩子活动剧烈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需要休息一会儿等汗干后再洗。
(5)孩子洗澡不宜用碱性或酸性肥皂,因易刺激幼嫩的皮肤,可选用市场上出售的中性婴儿皂。每次洗澡后都要给小儿扑爽身粉,主要部位如颈部、腋下、肘窝、臀部、腹股沟及皮肤皱折处。
(6)不要随便使用成人的清洁用品。如果有条件,最好选择婴儿专用的清洁护肤用品。
(7)冬天洗澡时,要关闭门窗,尽可能使用浴罩。浴罩内温度不要低于26~28℃。夏季不用关门窗,也不用浴罩,但要避免“穿堂风”。
(8)如果新生儿的脐带尚未脱落,就不能全身浸在水里,同时要注意避免污水进入脐部,洗浴完毕后,要用干纱布或干棉球吸干脐部的水,再涂以75%乙醇(酒精);如果脐部有渗液,可75%酒精涂擦。
看好便便尿布,宝宝舒适又健康
从小宝宝出生开始,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为小家伙们清理大小便,换尿布。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如何换尿布,怎样选择尿布,宝宝的大小便如何清理,怎样保持小屁屁的卫生等等,都需要爸爸妈妈们注意。
便便二三事
(1)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可以教他学说简单的相关用语,例如:“便便、嘘嘘”。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应该让他说完整规范的词或词语,比如:“大便、小便、干、湿。”等。
(2)不要长时间让孩子坐在便盆上玩耍,这样对他的身体发育极为不利。应该尽量缩短孩子做便盆的时间,观察孩子坐便时候的情况,如果没有大小便,就尽快让他起来;如果孩子是因为便秘解不出大便,要尽快采取措施,不然孩子会因为排便的痛苦而排斥便盆。
便便视点
宝宝的便便可以反映宝宝是否健康,爸爸妈妈们应该多观察
[大便]通常宝宝出生头几天的大便常呈墨绿色且带黏性,称为胎便。初生一个月内喂养哺母奶的宝宝,其粪便多为黄色,之后,粪便会渐渐由黄色转为黄绿色或绿色。5个月时,大部分为黄绿色及绿色粪便。然而,喂哺婴儿配方奶粉的宝宝,尤其是乳清蛋白且加强铁质的配方,其粪便多为绿色。宝宝添加副食品之后,粪便会逐渐转为褐色。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比较稀,细腻,色金黄,略有酸味,无泡沫,每天3~8次不等;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般来说大便易干燥,色淡黄,略有臭味,比母乳宝宝大便量多,次数少,一日1~3次。但如果你选用的是含有益生元配方的婴儿奶粉,宝宝的大便会更接近母乳的大便形状。
如大便次数增多,呈蛋花样,水分多,有腥臭味,或大便出现黏液,脓血或鲜血,则为异常大便,应及时就诊。
[小便]婴儿的尿量一般可达20余次,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小便次数会逐渐减少。有的女婴在生后5~7天时会出现阴道流血,流血量很少,常持续1~2天,个别新生女婴可长达3~5天,尔后自然消失。它是新生女婴的特殊生理现象之一,并非病态。
专家方案
[如何换尿布]更换尿布前先抬起婴儿双脚,用柔湿巾从前向后擦拭干净,然后在宝宝下身铺一块大的换尿布垫,防止在换尿布期间宝宝突然大小便,并一手将宝宝屁股轻轻托起,一手撤出尿湿的尿布。把尿布外罩打开,如果是男宝宝把尿布多叠几层放在会阴前面,如果是女宝宝可在屁股下面多叠几层,以增加特殊部位的吸湿性。
[大小便清理]虽然宝宝的大小便是不定时的,不过细心的爸爸妈妈,如果对宝宝的饮食和大小便做一个观察和记录,还是大致能够推断出孩子大小便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因不知道宝宝拉便便而弄得到处都是的麻烦。
清洁男女宝宝的便便方法也有不同:男宝宝小阴茎的后面,阴囊的皱褶和大腿根部要注意擦净;女宝宝要从前向后擦,以防粪便细菌侵入尿道引起感染。女宝宝应注意在擦外阴时,应轻轻把大阴唇分开,手指包上湿毛巾轻轻将里边的污物擦净。
[培养宝宝大小便自理](1)在宝宝不能控制大小便的时候,往往是想拉就拉。要培养宝宝自己大小便的第一步就是让宝宝意识到不能随便大小便,同时,还要让宝宝自己学会一有便意就主动告诉大人。
(2)即使宝宝没有按照大人的意思做,也不要苛责宝宝。一般2岁左右,宝宝就能基本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了。但每个宝宝都有差异,只要孩子的发育系统正常,控制大小便不过是早晚的问题,所以不要在他解出大小便的时候严厉呵斥。
(3)最好给孩子穿带有松紧带的裤子,让孩子想要大小便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够穿脱裤子。
(4)两岁半的时候,可以培养孩子擦屁股。家长先把纸裁成方形,然后让孩子对折两次,用右手拿着纸从前面往后擦。也许孩子会奇怪为什么要从前面往后擦,你可以告诉他:“因为后面的便便很脏,从前面往后擦就不会把屁屁弄脏了。”
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鼓励孩子,你的肯定和赞扬能够激发孩子自己大小便的兴趣。
知识导读
如果没时间洗,可选择一次性的尿布,但一定要选透气性好、吸水性强,最好含有护肤作用的。如果选择布尿片,估计每天需要8块左右。尿布以白色棉布为宜,因为印有图案花纹的尿布,容易造成对排泄物性状的错误判断。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垫上尿布后使宝宝的两腿呈张开的姿势。下肢左右张开呈八字形,有利于防止股关节脱臼。所以选用尿布时,尽量选用那种可以使大腿露在外面的那种,以免尿布妨碍宝宝的腿部活动。
TIPS:新手爸妈的3个注意
(1)新生宝宝每次大小便后,应立即换尿布。更换尿布时,先用温水将宝宝臀部洗净擦干,尤其是皮肤皱褶处。一定要将尿布上的清洁剂冲洗净,以预防尿布疹。
(2)新生宝宝使用尿布,每天约换10次,如使用纸尿裤,一天可换5次左右。随婴儿尿量增大、次数减少,更换次数也可相应减少。
(3)不能用爽身粉涂婴儿屁股,因为婴儿尿湿后,擦在屁股上的爽身粉易阻塞汗腺,使婴儿屁股产生湿疹。
巧妙应对尿床,宝宝一觉到天亮
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到两三岁时,已经基本上不会在尿床了。不过,有些孩子3岁以后,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不仅给爸爸妈妈们带来很大的负担,尿液的浸泡对宝宝也很有伤害。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尿床是可以纠正的。
尿床二三事
有人将孩子尿床统统称为遗尿症,不过在孩子还没有做到自主控制排尿之前,不能称为遗尿症。只有在孩子已经能够对膀胱能自主控制排尿以后,再发生夜间遗尿的现象,才称为遗尿症。导致孩子患遗尿症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尿道发生了感染,或者是孩子的泌尿系统有先天性畸形。此外,一些精神因素,如过度紧张或忧虑也会导致某些孩子患遗尿症。
尿床观察
引起小儿尿床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属于疾病因素、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
[疾病因素]蛲虫症、肾脏疾患、尿路感染、尿道口局部炎症、脊髓损伤、脊柱裂、大脑发育不全、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不过疾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
[精神因素]孩子入睡前兴奋过度或者玩得太累;孩子害怕因尿床而受到责骂,甚至因为尿床曾受到惊吓等。
[不良卫生习惯]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使得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
[环境因素]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
[其他因素]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专家方案
如果孩子患了遗尿症,家长也不必过于恐慌,一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
(1)多和孩子沟通,要轻松地和孩子谈心,看看孩子是否为什么事感到焦虑不安,并尽可能地帮助孩子解决。
(2)不要过多地指责孩子,相反要安慰他,孩子本身对尿床也很尴尬,如果再过多地指责,会更加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3)在孩子睡觉之前,多注意提醒他先小便就行了。但是专家提醒说不要限制孩子在睡前喝水,更不要总是讲有关遗尿的事,一旦孩子形成了紧张心理,问题会变得更糟。
(4)睡前,可在孩子的床上铺一张“尿不湿”床垫,以防将被褥弄脏。但要记住孩子起床后,一定要将“尿不湿”床垫收起来,以免孩子担心被其他人知道。
(5)如果孩子的尿液有特殊的腥味,应当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有尿道感染或尿路畸形等疾病。
知识导读
对于大多数宝宝来说,两三岁时,就已经能够在夜间不尿床了。不过,有的宝宝4岁多时还会尿床,而大约有12%的孩子到6岁时还偶尔尿床。据说夜里尿床带有很强的遗传性,比如:父母双方在小时候都有尿床的习惯,那么他们的宝宝有77%的可能也爱尿床;如父母双方有一方尿床史,那么其宝宝有43%的概率也爱尿床;而如果父母双方都不尿床,那么宝宝经常尿床的概率则只有15%。
TIPS:遗尿宝宝的饮食宜忌
(1)遗尿宝宝平时应该常吃具有补肾缩尿之功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虾、雀肉、龟肉、田鸡、狗肾、猪膀胱、鸡肠、猪脊骨、塘虱鱼、茼篙菜等;健脾补肾的药粥,山药、莲子、苡米、金樱子等,亦可变换食用,且要持之以恒。
(2)遗尿宝宝忌食生冷,饮食不宜过咸或过甜,晚餐少进汤粥及高蛋白食物。
注意宝宝口腔,牙齿健康身体棒
牙齿的发育是衡量宝宝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主要反映宝宝全身骨骼的发育情况。如果发育好的宝宝出牙及时,牙齿好;但是,骨骼发育不好的宝宝则出牙延迟,牙齿欠佳。爸爸妈妈要细心注意婴幼儿牙齿的状况。
牙齿二三事
婴儿在出生后的4~10个月开始萌出乳牙,一般到1岁时可以出到8颗牙齿。其顺序为:6个月时出2颗下切牙,9个月时出4颗上切牙,12个月时出2颗下侧切牙;1~1.5岁出第1乳磨牙;1.5~2岁出尖牙;2~2.5岁出第2乳磨牙;20颗乳牙全部出齐不应迟于2岁半。宝宝大约在6岁时开始换牙,先出第1颗恒牙,即第1磨牙,7~8岁后乳牙按照萌出顺序逐个脱落,而代之以恒牙。
出牙观察
婴儿出牙时常常表现为咬奶头、汤匙或手指,这可能是由于出牙时引起牙龈不舒服所致;口水增多,即使平时不流口水的孩子在出牙时也常常会流口水;哭闹,因为牙齿萌出需要一段时间,牙龈会感觉轻度疼痛;个别的孩子可能会有低热,有的甚至轻度腹泻。
孩子有以上表现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如果孩子确实出牙了,可给孩子咀嚼一些较硬的食物,如馒头、烤面包干或饼干等,多喂开水。等牙齿一露出,齿龈冒白尖时,上述症状便会自行消失。
专家方案
婴儿出牙时唾液分泌会增加,常流口水,有的还会睡眠不安,轻度发热等。应此,专家提醒此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护理、以免牙龈和口黏膜感染发炎:
(1)注意补充容易消化和富有蛋白质、钙质的食物,促进婴儿身体和牙齿的健康生长。
(2)让孩子多咬嚼面包干、烤馒头片或条索状的硬性食物,以刺激牙床,促进牙齿尽快萌出。
(3)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干纱布或棉签蘸20%的硼酸或苏打水,轻轻擦洗牙床;适当多喂开水,避免食物残渣在口内残留;经常用柔软毛巾擦干口腔周围的水,保持口腔周围干燥清洁。
(4)为了预防龋齿,让孩子多喝牛乳,多吃蔬菜,为牙齿生长提供必需的钙和磷;鱼肝油或维生素D也可帮助婴儿摄取钙和磷,强壮牙齿。另外,鲜橙汁、番茄汁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使婴儿的牙齿更坚实。
(5)婴儿出牙后,自己还不会刷牙,所以妈妈们还应该时常用干净的脱脂棉花擦净婴儿的牙床,特别要注意临睡前不要给婴儿喂食含乳糖及砂糖的饮料。
知识导读
现在很多孩子到了七八岁该换牙的时候,乳牙怎么都不掉,新牙也顶不出来,等最后好不容易换完了,也是这个凸出来,那个凹进去。这是因为现在孩子吃的食物太过精细,养成了吃饭不爱咀嚼的习惯,牙齿磨耗得不够,导致颌骨肌肉发育不良。而锻炼颌骨肌肉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咀嚼,多用牙。家长应鼓励孩子平时多吃些“有嚼头儿”的食物,比如粗粮,牛肉等。此外,在孩子开始换牙的时候,最好每天饭后嚼半小时木糖醇口香糖,不但有助于颌骨的良好发育,还能促进乳牙及时脱落。
TIPS:宝宝出牙所需的营养物质
[钙]钙是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少了它,小乳牙就会长不大。富含钙质的食物有:虾仁、骨头、海带、紫菜、鱼松、蛋黄粉、牛奶和奶制品等。
[磷]磷能让小乳牙坚不可摧。含磷的食物有:肉、鱼、奶、豆类、谷类、以及蔬菜等。
[氟]氟能防止细菌所产生的酸对牙齿的侵蚀,抑制细菌中的酶而阻碍细菌的生长。含氟的食物有:海鱼、茶叶、蜂蜜等。
[蛋白质]对牙齿的形成、发育、钙化、萌出起着重要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各种动物性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等)、牛奶及奶制品、豆类(尤其黄豆)等。
[维生素A]可以维护牙龈组织的健康。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有:鱼肝油制剂、新鲜蔬菜等。
[维生素C]形成牙釉质的所需元素。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的水果如桔子、柚子、猕猴桃、新鲜大枣等。
[维生素D]促进宝宝牙齿发育完全和钙化。鱼肝油制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另外,日光照射皮肤可使体内自己合成维生素D。
宝宝出生后,最初4个月内以母乳和配方奶喂养为主,但4~6个月后,母乳或配方奶都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妈妈就需要给宝宝补充必要的辅食,为宝宝出牙“加油”。
培养孩子进食,帮他养成好习惯
如果你的宝宝想要自己吃东西,一定不需要你的帮助,他也许会从你的手中夺过勺子。这时,一定要给孩子这样的锻炼机会,同时准备好收拾乱摊子。不管孩子把桌子弄得多乱,都要鼓励孩子努力自己吃好,因为这是孩子心理与生理发育中的一大进步,而且还能给孩子很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吃饭二三事
孩子不喜欢吃饭很可能与他们对食物的外观要求比较高有关。如果食物不能吸引他们,他们就会将吃饭当成一种负担。因此,孩子的食物尽量做得漂亮些,让食物五彩斑斓,形状美观可爱。这样,孩子会感到吃饭有很多乐趣,自然会集中精力。比如:孩子不喜欢吃鸡蛋,可以把鸡蛋做成太阳的形状,放在白盘子中,再配上豌豆英或菜叶,再用番茄片做成花,也许他就会乐于品尝太阳的滋味。
吃饭观察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一顿饭孩子跑来跑去,要追着喂很长时。还有些孩子偏食、挑食,喜欢吃的就吃很多,不喜欢吃的,怎么劝也不吃一口。结果孩子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或微量元素缺乏,爱生病。其实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快两岁的孩子会开始学习周围人的行为举止;一些偏食、不良的饮食和用餐礼仪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觉中学习到的。饮食是一种学习经验,家人的饮食习性,都会影响婴幼儿一生的饮食习惯。因此大人应以身作则,让孩子了解吃东西和用餐礼仪的重要性。即使孩子的表现一时无法符合大人的要求,但只要持续性的示范,孩子迟早会接受这些良好的行为模式。
专家方案
要想小儿身体好,就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给他定出进餐规矩。
(1)养成小儿自食的习惯。从几个月大让他抱着奶瓶吃奶,到一岁让他自己拿杯子喝水,至一岁多就让他学习拿勺吃饭,等到两岁半以后小儿就完全可以自己吃饱了。
(2)一定要让孩子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吃饭,不能边吃边玩。如果是与大人一起吃,不要让他成为全桌人的焦点,大家都吃得很香定会感染孩子,增加他的食欲。
(3)少吃零食,特别在饭前一小时不能吃。零食不但营养价值低,还影响小孩的食欲。
(4)不许挑食,不能偏食。如果小儿不爱吃东西,不要苛责,要给他讲清吃的好处和不吃的坏处。家长不要在饭桌上谈论自己不爱吃的菜,这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5)不要暴食,即使孩子爱吃的食物也要有一定限制,否则会出现胃肠道疾病或者“吃伤了”,以后再也不吃。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质量,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会大大增加孩子的食欲。如果每天凑合着与大人一起吃,有些孩子会养成对吃饭不感兴趣的毛病。
知识导读
4~5个月,是宝宝学习吃辅食的关键时期,宝宝能否学会吃东西将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饮食,所以一定要给宝宝开始添加辅食。蛋黄是宝宝最好的辅食,因为蛋黄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加工方便而成为宝宝刚学吃时候的首选。加鸡蛋黄的时候应从1/8到1/4到1/2最后到1个,整个过程可能需要1个月的时间,慢慢让宝宝的肠胃适应。但不要给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蛋清,因为蛋清中的蛋白质有可能会引起宝宝过敏。
TIPS:妈妈应给3~12岁的孩子准备食物
一份对一所中高水平幼儿园进行的营养调查表明:维生素B 1缺乏率为29~64%;维生素B 2缺乏率为52~80%;维生素C缺乏5.1~31.4%。其中3岁幼儿缺乏率为最高。而试验证实:缺乏这类营养素会影响幼儿的生长。所以,专家建议妈妈应给3~12岁婴幼儿准备以下膳食:
[谷类]每天摄入200~500g谷类(宜选择粗糙的谷类和杂粮)可满足需要。
[蔬菜、水果]每天200~500g蔬菜(选用新鲜蔬菜并采用保留维生素的烹调方法),100~200g水果即可。
[动物性食物]每天1个鸡蛋,100~200g鱼、鸡或瘦肉;250g奶,20~50g大豆加工的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