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哲伦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先后为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过航海探险。麦哲伦带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之后发现了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时在菲律宾被杀。虽然麦哲伦没有亲自完成环球航行,但他的船队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向西航行并且顺利回到西班牙,正因为如此,他被公认为世界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人。
1480年,麦哲伦出生在葡萄牙北部的破落骑士家庭。10岁时,他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他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逐渐掌握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正在这个时候,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消息传遍欧洲,达·伽马从印度也获得了巨额财富。1505年,怀着对东方财富和远洋探险的向往,麦哲伦参加了海外远征队,从此开始了远洋航行的生涯。麦哲伦的首次航行经过了印度、马六甲和马来群岛等地,为了与阿拉伯人争夺贸易地盘,远征队与阿拉伯商人打过几仗,麦哲伦在这几次战争中三度负伤。
著名航海家麦哲伦
麦哲伦所在的船队预备返回葡萄牙,但是船只在返回的途中触礁,船员们心灰意冷,觉得求生毫无希望,此时麦哲伦挺身而出,带领幸存的海员克服重重困难,直到得到援救。由于麦哲伦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品质,他被提升为船长并留在了印度。从此以后,麦哲伦有机会在印度和东南亚附近参加殖民战争,并且对附近的海洋有所了解。麦哲伦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东南亚群岛的东面是汪洋大海,他由此坚信地球是圆形的,并猜测在这片大海的东面,肯定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为此他下定决心进行环球航行。
1513年,麦哲伦回到葡萄牙,他请求国王允许他进行环球探险,但是国王不予理睬。1517年,绝望的麦哲伦离开祖国,投奔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要塞司令。要塞司令对麦哲伦的才能和魄力非常欣赏,他不仅把女儿嫁给他,还向西班牙国王推荐他。在要塞司令的极力推荐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计划得到批准,西班牙国王与他签署了远洋航行协定。协定任命麦哲伦为探险队的首领,所率船队的船只由国家提供,航海费用由国家负担,探险过程发现的任何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派了皇室成员作为船队的副手,其目的是对麦哲伦进行监督。
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出发,这支船队总共有5艘船只,由200多人组成。经过两个多月的海洋飘泊,船队越过大西洋来到巴西海岸。船队沿海岸向南继续航行,在第二年的1月进入了宽阔的海湾。海员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以为这里就是美洲的南端,可以进入新的大洋。然而船员们随即发现自己犯了错误,此处只是较为宽广的河口,也就是乌拉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处。船队继续向南前进,3月的南美洲将要进入冬季,恶劣的天气使得航行极其困难。3月底,船队来到圣胡利安港,并在这里抛锚过冬。
1520年8月,在经过了5个月的休整之后,南美洲进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麦哲伦率领船队再次出发。由于5月份时沉没了1艘船,所以船队此时只剩下4条船。两个月后,船队在南纬52度处发现了海口。这个海峡弯弯曲曲,看起来非常凶险,麦哲伦派出1艘船去探明情况,但是这艘船却没有听从他的命令,而是调转船头逃回了西班牙,成为环球航行中的逃跑者。
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火地岛
麦哲伦船队至此只剩下3艘船,他率领着3艘船在海峡中摸索前进。这个海峡如同传说中的迷宫,航行峡道时宽时窄,两岸山峰奇幻莫测。在海峡中航行时,海峡两岸燃烧篝火,白日蓝烟缕缕,夜晚四处通明,为麦哲伦船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当夜晚看到陆地上的火光点点时,麦哲伦的心情无比激动,他把海峡南岸的陆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岛。麦哲伦率领船队继续前进,经过了1个月的航行之后,他们终于走出了海峡,见到了浩瀚的大海。
世界著名的麦哲伦海峡
后人把麦哲伦船队经过的曲折的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以此来纪念麦哲伦航海探险的伟大功债。如果你打开世界地图,就可以在南纬52度的地方找到它。在进入了新的大洋之后,麦哲伦船队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始终风平浪静,他们便将这片风平浪静的领域称为太平洋。太平洋是如此辽阔,这儿没有陆地,也没有岛屿,食品成为最关键的问题。船队的船员们没有吃到任何新鲜食物,这100多天他们全部依靠面包充饥。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越来越少,只剩下生了虫的面包干碎屑。船舱里的淡水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混浊黄水。麦哲伦船队陷入了恐慌之中,如果再找不到陆地,所有的人将会被饿死。
为了维持生命,麦哲伦船队队员开始吃木头的锯末粉,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在经过了日晒、风吹和雨淋之后,牛皮硬得如同石头,要放在海水里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然而这些困难终于过去,1521年3月,水尽粮绝的麦哲伦船队来到了马里亚那群岛,当地居民对他们非常热情,给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食物。3月底,船队来到了菲律宾群岛,当麦哲伦的仆人亨利用马来西亚语与当地土人讲话时,麦哲伦的心情无比激动,环球航行的梦想终于实现,他从西方向西航行终于到达了东方。麦哲伦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不可辩驳的事实:地球的的确确是圆形的。
麦哲伦殉难地的建筑物
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麦哲伦试图征服脚下的土地,他对当地部族间的矛盾加以利用,但是却在当地部族的冲突中被杀害。麦哲伦的助手担负起统领船队的任务,他烧掉了破烂不堪的船只,带领仅存的两条船载满香料越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印度洋和好望角,最后于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1519年9月到1522年9月是个漫长的时期,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类的首次环球航行。麦哲伦虽然没有走完全程,但是他对后世航海和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他的功绩。
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大陆和火地岛之间,它迂回曲折,大西洋和太平洋被分隔在海峡两边。海峡的两岸陡壁耸立,还有密布的海岬和岛屿。峡中风大多雾,潮高流急,旋涡逆流,海上时有浮冰,对航行非常不利。海峡的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中段南北走向,东段从西南折向东北。由于海峡迂回曲折,而且处处都有危险,所以这里人迹罕至。
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年9月20日率领船队开始航行,希望找到通往“南海”的通道。到达南美洲东海岸后,麦哲伦船队沿着海岸前进。1520年10月21日,船队进入预想中的海峡。11月28日,船队经过1个多月的艰难航程,终于战胜了死亡的挑战驶出海峡,进入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为首次环球航行开辟了胜利的航道。后人为了表达对麦哲伦的怀念,把这段海峡称为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海峡全长592千米,宽窄和深浅都有很大差别。最深的地方超过了100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20米;最宽的地方33千米,最窄的地方仅3千米。麦哲伦海峡的部分港湾可停泊大型舰只,但是由于航道曲折艰险,自从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来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船只不再经过这里。当年麦哲伦船队在海峡航行时,夜晚曾见南边岛屿上升起火柱,这是印第安人点燃的烽火,这个岛屿被命名为火地岛,它的面积为4.8万平方千米,其东部属阿根廷,西部属智利,是海峡南边的最大岛屿。
智利南端的海港彭塔阿雷纳斯是镶嵌在麦哲伦海峡的明珠,这个城市的风景十分秀丽。彭塔阿雷纳斯的居民大多是欧洲后裔,城市风貌、居民衣着和房屋建筑都体现出了欧洲的特征。漫步在彭塔阿雷纳斯繁华的街道上,可以发现智利这座最南端的城市既有浓郁的南美色彩,又受到欧洲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十字街头和绿地之间,到处矗立着造型典雅的雕塑,市中心武器广场屹立的麦哲伦铜像最为有名,他腰挂佩剑,手持望远镜,无比欣喜地注视着眼前的海峡和两岸的土地,可谓是麦哲伦生动的写真。
1楼昵称:醉卧沙场
我们应该对航海家麦哲伦做出怎样的评价?
2楼昵称:停留片刻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航海事业的出色指挥。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功勋。
3楼昵称:异样烟火
1521年3月,麦哲伦带领船队到达了3个有居民的海岛,这些小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岛屿,岛上的土著赤身裸体,戴着棕榈叶编成的帽子。热心的岛民给船员送来了粮食,但由于土著人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船队,对船上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新奇感,于是从船上搬走了部分物品,船员们发觉后便大声叫嚷起来,把他们当做强盗。当这些岛民偷走系在船尾的救生小艇后,麦哲伦生气得带领武装人员登上海岸,开枪打死了7个土著人,还放火烧毁了很多物品,这是麦哲伦的航行日记中极不光彩的事情。
4楼昵称:红尘蝶衣
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在南半天球距离南天极大约20度左右的地方,分布着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大麦哲伦星云位于剑鱼座与山案座的交界处,占据了8度×7度的天区,跨越了两个星座,相当于200多个满月的视面积。小麦哲伦星云位于杜鹃座,占据了4度×2度的天区,相当于30个满月的视面积。
16世纪,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发现了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率领200多人的航海船队从西班牙的港口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绕地球的航行。1520年10月,麦哲伦带领船队沿巴西海岸南下时,每天晚上抬头都能看到天顶附近有两个视面积很大的十分明亮的云雾状天体。麦哲伦认为这两个天体不同寻常,于是把它们详细地记录在自己的航海日记里。
在航行到菲律宾的小岛时,麦哲伦被土著居民杀害,但是他的部下在历经了千难万险,经过整整三年之后,终于在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这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为了纪念麦哲伦的伟大功绩,后人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南天这两个最醒目的云雾状天体,称它们为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们实际上是两个河外星系。
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之间相距大约20度,在南半球看它们时,会发现它们终年高高地悬挂在南天天顶附近,从不会落到地平线以下。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是南天的瑰宝,可惜的是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看不见它们,我国的南沙群岛也只能在非常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寻找到它们,别的地方则看不到它们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