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文库——游览神奇海岛
45973700000006

第6章 苏门答腊岛

苏门答腊岛是印度尼西亚第一大岛屿,也是世界第六大岛。它在国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该岛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面是广阔的印度洋,东隔南海与爪哇岛相望。岛屿南北有1790千米长,东西最宽处435千米,面积43.4万平方千米,加上其他属岛,面积大约为47.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4。

苏门答腊岛有数量众多的河流,主要有穆西河、巴当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这些河流都可以通航。岛上的热带森林面积非常大,森林的覆盖率达到了60%,矿藏主要有石油、煤、铁、金、铜、钙等。有90多座火山分布在苏门答腊岛的西部,其中最高峰是海拔3805米的葛林芝火山。岛屿的东半部是平原,南宽北窄,最宽处超过了100千米。岛上常年高温多雨,各地温度相差不是很大,降雨则有明显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可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苏门答腊岛上盛产稻米、咖啡、橡胶、茶叶、油棕、烟草、椰子等,炼油、采矿、机械、化工、食品加工等是岛上的主要工业。

苏门答腊岛的迷人风光

苏门答腊岛是印度尼西亚独有的大岛,它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最西部。该岛从东南向西北延伸,绵延1700多千米。该岛的山脉、平原和沼泽相间分布,是印度尼西亚经济作物的最大种植园区。岛屿除了拥有丰富的锡和石油等矿产资源外,还是橡胶和咖啡等各种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该岛的物产出口值占印度尼西亚的60%,由此可见,苏门答腊岛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苏门答腊的人口不是很密集,比较起来,北苏门答腊和西苏门答腊的人口较多,巨港和棉兰是岛上最大的市区。苏门答腊的大部分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除此之外,居民中还有少量的印度教徒、佛教徒和天主教徒等。当地居民使用52种不同语言,这些语言都属于南岛语系。市区的华侨主要使用闽南语,东部地区的居民多数使用马来语,其他地区的民族还有不同的语言。

苏门答腊的西南部沿海有一连串岛屿,它们就是明打威群岛。爱纹身的部落人生活在群岛上,人们有时又称他们为“花人”。群岛自然环境闭塞,所以花人们一直保留着他们的习惯。纹身师用棕榈树汁和木炭等煮成染料,用针在被纹身的人身上刺成各种花纹图案,再在这个人身上染上色汁,刺在身上的花纹就能终身保留下来。这种纹身是一种庄重古朴的仪式,它不是一次完成的,一个人一生要进行几次纹身,一般从小孩子时起就开始进行了,最后达到完成全身的纹花为止。群岛居民认为纹身是对一个人的美化,因为他们基本上不穿衣服,只在腰下部围一些树叶或扎一块布条,所以身上的花纹成为他们唯一的修饰。

橡胶树在苏门答腊岛上广为种植

苏门答腊岛这个名字有很多来源,它在古时候叫苏瓦纳布米,意思是“光辉绮丽的乡土”,这个名字的同义词即苏门答腊布米,苏门答腊岛即从苏门答腊布米演变而来。苏门答腊岛还有“安达拉斯”之称,此名起源于阿拉伯语。苏门答腊岛上广泛种植橡胶树,于是人们把岛屿称为“帕齐亚”,印度尼西亚语的意思是“橡胶岛”。

苏门答腊岛这一名称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我国古籍很早便对该岛有所记载,《元史·世祖纪》中记载了1282年苏木都剌国遣使来朝的事情,苏木都剌就是我国史籍中对苏门答腊岛的最早译名。从此以后,该岛的名字便屡屡出现在我国的正史和典籍中,只是对该岛的译名不很统一罢了。清代时,该岛的名称定为苏门答腊,近代图书沿袭这一译名至今。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要从苏门答腊海岸经过,郑和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对该岛有所了解的人。

苏门答腊岛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是却缺乏天然良港,这主要是由“印度洋拍岸浪”经常袭击海岸造成的。“印度洋拍岸浪”是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这种浪在向岸上推进时力量很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让其完全翻转倒下。这种海浪对苏门答腊岛的港口建设起了破坏作用,它使得苏门答腊岛漫长的海岸线上没有良港,这不利于岛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苏门答腊岛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它就是世界上最臭的花——腐尸花。这种在印度尼西亚被称作“腐尸花”的魔芋属植物高约1.5米,能够散发出一种可以与垃圾或腐肉的恶臭相同的臭味。这种花人工培植的难度很大,每三年开放一次,如果这种花开放了之后,它会在8个小时里持续发出难闻的动物尸臭味,以此吸引以腐肉为食的甲虫来授粉。腐尸花开始只是从泥土中爆出一小团块茎,然后小块茎萌生成米色圆锥形,这个锥形每天长高0.15米,四周被洋红色的杯形花瓣环绕。1937年,美国从苏门答腊岛引进了腐尸花,它现在已经在异国开放了15次,每次开放时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前去观看,它吸引了所有爱好植物的人的目光。

奇异的“腐尸花”

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生长在苏门答腊岛上,它是一种仅为7.9毫米长的鱼。雌鱼成年后只有7.9毫米长,它们的身体呈透明状,主要生活在深茶色的高酸性沼泽环境中,沼泽的pH值是3。这种鱼的身材非常娇小,而且生活在高酸性环境里,它们还有巨大而奇怪的鳍,这真的是非常奇异的事情。由于这种鱼的生长环境特殊,而且它们的身材非常娇小,所以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应该对其加以保护,否则它可能很快就消失。

苏门答腊虎的祖先是更新世早期和中期的大陆虎类,1.5万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苏门答腊地区与亚洲大陆隔绝,数以万计的野生虎被分离形成差异显著的新品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苏门答腊虎。

苏门答腊虎是现在世界上体形最小的虎,雄虎平均体长2.4米,重120千克;雌虎平均体长2.2米,重约90千克,小巧的体形使它们能迅速穿过密林。苏门答腊虎具备了热带岛屿虎类的典型特征,它们身上有深橘色的皮毛和密集的条纹。雨林中的苏门答腊虎主要依靠潜伏袭击捕获猎物,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水鹿、野猪、豪猪、鳄鱼、蟒、幼犀和幼象等。

雌虎怀孕期约103天,每胎生2~4只幼崽。刚出生时,虎崽约重0.99—1.3千克。刚出生的幼崽不能睁开眼睛,体质也非常脆弱,雌虎此时会全心全意地照顾幼崽,使它远离伤害。大约10天之后,幼崽眼睛可以慢慢睁开,从第一个星期到第八个星期之间完全依赖母乳为生。大约在6个月后,它们开始学习捕食技巧。野生苏门答腊虎的最长寿命是15年,家养苏门答腊虎的寿命较长一些,它们可以活到20岁。

苏门答腊的猎虎行为非常猖獗,在当地街头,随处可以看见虎骨、虎爪、虎皮等虎制品出售。20世纪30年代初期,荷兰商人弗罗林每年都能收到150~350张苏门答腊虎皮,当时每张虎皮售价100美金。20世纪70年代,虎皮的售价上升到3000美金。1975年到1992年间,韩国进口了6128千克虎骨,其中有3720千克虎骨来自印度尼西亚,这相当于猎杀333只苏门答腊虎。1981年,印度尼西亚大量出口虎骨,当年共出口1060千克虎骨。

1992年以后,印度尼西亚的虎骨出口量大大减少,这一年虎骨的出口数量是55千克,这是人们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吗?不是,是因为野外的虎真的已经不多了。尽管如此,1992年被捕杀的苏门答腊虎仍有42只;1994年约有51只虎被捕杀;1998年—2000年有66只虎被捕杀。2002年,经有关动物保护组织调查,在苏门答腊8个省中有24个城市的484家商店公开销售虎制品,这些店家大部分是纪念品商店、药店和皮毛店。

1楼昵称:秋千

我们一般说的苏门答腊指的是哪里啊?

2楼昵称:青春无限

我们通常说的苏门答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苏门答腊岛,它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岛屿;另一种解释是苏门答腊国,它在元代称为“须文达那国”,位于今日苏门答腊岛八昔河口,现在那里还有一个名叫须文达那的小村。

3楼昵称:阳光天使

听说苏门答腊的咖啡很有名,我想了解一下咖啡的起源,请指点。

4楼昵称:青春无限

关于咖啡的起源有许多版本,但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牧羊人发现说。

相传公元6世纪时,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叫柯迪的牧羊人发现他养的羊到了晚上依然精力充沛,毫无倦意,于是委托修道院院士对这种情况进行观察,最后发现那些羊是吃了矮树林上红色的果实才精力充沛的。埃塞俄比亚拿着这些果实分给修道院的僧侣吃,结果僧侣们精神百倍,晚上念经时也不打瞌睡,咖啡作为一种饮料就这样产生了。

苏门答腊岛人口最多的种族是马来人,他们主要生活在岛屿的北部和南部。在马来人中,男性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占据着生活的主导地位。在亚齐生活着高约人,他们的风俗与马来人有所不同,在争执的时候,他们奉行动口不动手的原则。苏门答腊岛的婚礼非常奇特,双方的家人都喜欢在婚礼上用诗歌来进行辩论,以此显示自己家族的兴旺,直到今天,那里的人还很流行举办歌咏比赛。

苏门答腊岛又有“美南卡巴岛”之称,意思是“水牛的胜利”。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距今1500年前,爪哇和马来西亚之间因苏门答腊岛的归属问题发生了纠纷,双方军队剑拔弩张,眼看一场厮杀就要开始。双方军队的指挥官为了避免流血,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双方各选出一头足以代表本国的水牛,让这两条水牛进行角斗,以水牛决斗的胜负来决定苏门答腊岛的归属。于是双方都精心挑选了一头水牛,当下便在两军阵前展开了激烈的角斗。结果,爪哇的水牛斗败而死,苏门答腊岛便毫无争议地归马来西亚所有,苏门答腊岛从此获得了“美南卡巴岛”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