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动物求爱时,是以自己身体美丽的色彩或特殊的结构来吸引异性的。
生活在中南半岛和我国南方河流里的一种梭形扁鱼——斗鱼,全身浅绿,上有12条黑色斑纹,会发出金黄色的闪光。在生殖季节,雄斗鱼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金光闪闪,在河里游来游去,吸引雌鱼前来配对。
琴鸟身躯不长,两翼短而圆,它美丽的长尾有70厘米长,好像古代的竖琴。生殖季节,雄琴鸟展开其尾羽,两翼间的弓形羽毛像银丝般闪闪发光。
它常以优美的姿态在雌鸟面前炫耀,并用有节拍的“舞蹈”吸引雌鸟的注意。
雄孔雀也是以其美丽的尾羽,争艳比美,寻找伴侣。
当动物们的求爱结束后,就成双成对地来到巢中,开始产卵育儿了。
2.育儿乐章
一般的低等动物无育儿的本领,它们的受精卵只能在自然界中自生自灭。鸟兽有育儿的本领,它们后代的成活率相应得到了提高。
在生殖季节,鸟兽们纷纷搭建巢穴,作为哺育后人的场所。鸟类是出类拔萃的“建筑师”。它们营造的巢的式样极多,筑巢的地点更是多种多样。
缝叶莺在叶边缘啄开一排排小洞,用尖尖的喙引线,缠绕打结,并铺上兽毛、棉絮等物,一个舒适的巢就造好了。
麻雀的巢非常简单。它利用建筑物的缝隙、树洞筑巢,巢中只铺垫些杂草和羽毛,每年雌麻雀约生4窝卵,每窝产卵4—6枚。
攀雀的巢是挂在细长的柳枝上的,像毡毛编成的花瓶。
热带地区生活的雄犀鸟,借用树洞为巢,将还在孵的卵和雌鸟封在树洞里,外面只留一个可喂食的小孔。
营冢鸟的“家”很大,可达7米,像陵墓,周围有50米,巢里堆积枯枝、腐叶和垃圾、碴土。雌鸟在巢的顶上挖穴产卵,靠下面的腐烂物发酵所产生的热将卵孵化。
非洲厦鸟成群共建一个大的伞形篷子,在里面分出各自的小窝,挂在篷子中。
金丝燕利用唾液拌和一些海藻、羽毛、苔藓等筑巢,经风吹凝固成一个透明的碗状巢,它的巢坚韧而有弹性,称为“燕窝”,是闻名的珍贵补品。
热带雨林中有一种园丁鸟,它们的巢很讲究。雄鸟选一个幽静处,衔取20—30厘米长的树枝,筑出篱笆似的夹壁过道,过道一头修建“跳舞场”,雄鸟用各种饰物装饰其“舞场”,并且雄鸟会以各种“舞姿”来吸引雌鸟。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百灵鸟,并不筑巢,它是借用旱獭的洞为巢,成为“鸟鼠同穴”。
最擅长编巢的要数织布鸟,它们有很多种编织方法和打结技术。它的巢以草茎、叶片、柳树纤维等构成。取草茎时,鸟在草的一端咬一个缺口,然后到草的另一端根据所需长度向下撕拉,做成细草条。雌雄鸟共同筑巢。雌鸟在内,雄鸟在外,用喙代替织布的梭子,用草纤维做线,你穿我引,精心编出一个悬挂在树枝上的瓶子似的巢。为了防止巢晃动,它们还搬来泥块锁住鸟窝。
巢筑好以后,雌性开始在巢内产卵或生产,抚育后代。
动物育儿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负子蟾,背上皮肤皱褶形成一个奇怪的育儿室,雌蟾产卵后,雄蟾用前肢将卵挤进雌蟾袋里,受精卵在袋里安全地孵化。蝇虎、蝎、螳螂等在交配后,为使卵获得充足营养,常将同类的雄性残杀掉作为食物吃掉。非洲河流里的护送鱼、鲫鱼、天竺鲷等鱼,是把受精卵含在口中孵化的。
鲨鱼的大多数,受精卵是在体内发育的,由大鱼直接生小鱼。这种方式也叫卵胎生。
哺乳动物除鸭嘴兽、针鼹外,均为胎生。
3.抚幼乐章
卵产出后,一般由雌性个体完成孵卵的任务。但也有特殊的,如企鹅雌性产卵后便离开,而由雄性完成孵卵的任务。
有些幼鸟孵化出来后,生存能力极弱,更没有羽毛,不会飞行,还得靠亲鸟来喂养。
鹭鸶把捕到的鱼贮藏在长长的喉囊里,回到巢后,张开嘴让小鸟伸进嘴内,自己啄食吃。鹈鹕把捕到的鱼放在下颌的袋中,随时喂给小鸟。鸠将谷粒吞进肚里,先消化后,再吐出来喂给小鸟。母鸽在育雏时,嗉囊里能分泌出一种白色液体。小鸽子饿时,母鸽张开嘴,让小鸽子细长的喙伸进咽喉,吞食这种液体。
哺乳动物则是用自己分泌的乳汁来哺喂幼儿。
摄食与竞争
动物界中存在着激烈的生存斗争。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每种动物为了生存,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摄食、御敌。
1.“温柔”的“杀手”
动物界中,腔肠动物门属于较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有固定生活的,像水螅、海葵等。也有在海水中漂浮生活的,像海蜇、水母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身体柔软,体壁由二层细胞构成,整个身体只有一个口,食物和残渣均由此口进出,在口周围有许多触手。
别看它们的身体柔软无力,它们却是以活的小动物为食物的,它们捕捉和杀死小动物的本领也颇为奇特。
腔肠动物中无论是固定生活还是漂浮生活的种类,它们触手上都有许多刺细胞,刺细胞里除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外,还有一个刺丝囊。刺丝囊里盘曲着一条细长如丝的刺丝。当有水蚤或小鱼傻头傻脑游来时,不小心碰到刺细胞外的刺针时,刺丝囊里的刺丝就会喷射出来,蜇进小动物体内。刺丝从刺丝囊中发射出来的同时,会放出含有腐蚀性的毒液,就像打了麻醉针一样,小水蚤或小鱼被刺丝麻痹,失去知觉,很快成了腔肠动物口中的美餐。
因为腔肠动物触手上的刺细胞很多,有的海蜇甚至能蜇死较大的鱼类。
当人碰到海蜇的触手时,由于海蜇会分泌毒液,可能会被螫上一大片,并有麻痛的感觉。某些水母(如僧帽水母)被它螫后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看似美丽温柔的海葵、海蜇、水螅还真是可怕的“杀手”呢。
2.蜘蛛的“守网待虫”
结网捕虫是蜘蛛的本能。蜘蛛常在隐蔽处结一网,然后在附近静伏着,等昆虫触网后,蜘蛛就迅速出击,用螯肢在昆虫体上猛刺一下,注入毒液,使昆虫昏迷。随即又放出蛛丝将昆虫紧缠住,使之无法逃脱,然后慢慢取食。
一只蜘蛛能吐六种丝,并且是由不同的分泌腺分泌出来的,各有各的用途。有用来悬吊自己的,有用来结网的,有用来捆捕猎物的,有用来结茧的,以便在其中产卵。还有的蜘蛛能放出野丝,透明如空气,但十分坚韧,一旦飞虫经过,会立即被绊倒而落入蛛网。
蜘蛛结的网型大小、形状、网眼的疏密,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蜘蛛在结网之后,就在网附近守网待虫。昆虫为什么会自投罗网呢?蛛网丝那么细,昆虫为什么不会一穿而过呢?最近生物学家发现,蜘蛛网能对紫外光进行反射。由于蜘蛛网对紫外光线的反射,使昆虫飞过时,会误以为是蓝天而飞向网内,成为蜘蛛的网上美餐。蜘蛛还会随着昆虫种类的不同在结新网时调整结点的分布与数量。
昆虫一旦落入蛛网中,就不能再挣破蛛网而逃生,因为蛛丝是一种蛋白质,它所含有的成分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和粘性,并且具有高强度。构成蛛网的丝有两种,一种是干性的真线丝,用于网的主干线和支撑物,弹性较差。
另一种是带粘性的螺旋状丝,是专门用来捕捉昆虫的,可以伸长到原来的4倍,恢复后也不下垂。当昆虫在网上挣扎时,螺旋状丝拉长,昆虫不再挣扎时,此丝又会自动复原,所以蛛网的线丝是不会被挣断的。
3.天生的狩猎者
在所有的爬行动物中,蛇是最高度进化的狩猎者和进食者。
穴居的蛇是一种进化的爬行动物。它的身体呈筒形,缺少四肢,以腹部贴地爬行运动。别看蛇又细又长,没有四肢,性情懒散冷漠,但它比绝大多数四足动物更善于狩猎捕食。蛇能够紧贴地面,无声无息地穿过石缝、深草,或游动于水中,找寻理想的伏击地,静静地等待猎物的到来。
蛇对猎物判断得很准确。如果等来的是要经过恶斗方能吃到的危险者,它才不会为此大动干戈呢。缓慢的新陈代谢使它能够几星期不需进食。所以它会找更容易捕食的对象。一旦决定攻击,选定的部位一定是猎物的头颈部。
然后将身体盘曲起来,让俘虏静止,从其头部开始吞起。如果是毒蛇,就先给猎物注射毒液。
蛇类最喜爱的食物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卵,而且能吞食比它大好几倍的食物。看似完全吞不到肚里的大卵也能被囫囵吞下,靠喉部的尖锐突起或身体的盘曲以及借助石缝的力量弄破卵壳,并把无用的卵壳吐出体外。
毒蛇最使人和动物望而生畏的就是它的毒牙和毒液。所有的蛇都有发达的涎腺,以其分泌物来润滑巨大的猎物。毒蛇则把涎腺转化为毒腺,其毒性主要对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起作用,使血液凝结或麻痹心肌及呼吸器官,使受害者失去抵抗力。蛇的毒牙平时闭口时是倒卧在口腔上膛上,一旦张开嘴准备攻击,毒牙在肌肉的作用下立即竖起,在牙刺入猎物肉里的同时把毒液压入猎物体内。还有几种眼镜蛇会喷出毒液。如非洲黑颈眼镜蛇可以把毒液准确地喷出2.4米远。毒液虽对皮肤无害,但若射入眼睛,便会火烧一样的疼痛。如不立即冲洗,还会使眼睛失明,造成终身的伤残。
蛇毒不仅应用于猎获食物,也是蛇进行自卫的一种武器。
作为蛇来讲,在捕食过程中,风险之小,费力之少,是其他动物很少能与之相比的。但每条蛇都可以被称做“大肚汉”。一条一吨重的蟒蛇一次可以吞下45公斤的猎物。个体大的蛇可以使鹿和山羊在几秒钟内被捕获,并很快被勒得骨骼折断,气绝身亡。
4.瓢虫的本领
介壳虫是同翅目的昆虫,与蝉是近亲。它们当中除个别是益虫外,绝大多数是林业的天敌。几乎所有的果树上都寄生着不同种类的介壳虫,只是危害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像吹绵介壳虫,对柑桔的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柑桔树枝上粘满虫体,桔林灰白一片,桔树提早落叶、落果,柑桔产量锐减。当你在林间漫步,留意一下周围的树木便会发现:很多树种的枝条上,密布着疮痂状的暗色疙瘩,剥下一看,原来里面寄生着介壳虫。
人类对介壳虫的防治往往会遇到很棘手的难题,就是一般的农药对它无济于事,原因何在呢?原来,介壳虫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习性:其幼虫期很短,且只在此时才爬动分散。一旦遇到合适的地方,便藏匿下来,并且身上分泌出蜡质形成外壳,虫体便可终生固定在树枝上,使枝条上隆起密密麻麻的小疙瘩,这也是介壳虫名称的由来。
因身体外面有蜡质的壳,农药对它当然毫无威胁,它就可以高枕无忧,像蝉一样,用刺吸式口器插入枝条,贪婪地吸食树汁,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何对付这可恶的介壳虫呢?既然药力无效,只好人工刮掉树枝上的虫体。但如果整片林都患病,又谈何容易,最后人们终于想到了瓢虫。
瓢虫这类鞘翅目的小甲虫正是介壳虫的克星,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它们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像黑缘瓢虫,能把卵巧妙地产在介壳虫身边,如同埋下一枚定时炸弹。在介壳虫产卵形成卵囊过程中,瓢虫的卵自然被包入介壳虫的卵囊中。这样,瓢虫的幼虫孵化出来后,便以介壳虫的卵为食,这种釜底抽薪的方式可使介壳虫的后代数目锐减,起到农药也达不到的根本性效果。此外,瓢虫强有力的咀嚼式口器对介壳虫也造成极大的威胁,据统计,黄缘瓢虫的一生能吃两万多只介壳虫幼虫及20多块介壳虫的卵块。
此外,瓢虫家族中的“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等等,在消灭人类农业上的另一个大敌——蚜虫方面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