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世界杯足球赛,不仅会对球员们的球技大加赞赏,也会对足球场草坪十分喜爱。足球、高尔夫球、棒球、曲棍球、橄榄球、草地保龄球等需要草坪的各种球类运动,其草坪场地的质量如何,草坪植物的种类,都会影响其球技的发挥。一个好的球员,要想能够适应各种草坪植物建成的草坪,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草坪植物的特性,了解一点草坪植物的知识是有益的。比如北京工人体育场结缕草草坪与某些足球场使用冷季型草坪草的草坪,对足球弹性的影响,运动员感觉起来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草种植物草坪,由于管理水平不同,场地质量会有很大差异,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比赛。而一旦草坪具有好的弹性,好的地面覆盖,不仅能使观众得到好的观感,而且可提高比赛成绩,减少比赛者受伤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想提高这类运动的成绩,建好、管好草坪十分重要。
9。心灵净化者
草地,尤甚是城市草坪,其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精神素养的功能尤其值得重视。一片翠绿茵茵的草坪,能给人一个静谧的感觉,能开阔人的心胸,陶冶人的志趣。绿色的草坪上,映衬着五彩缤纷的鲜花,还有矗立其间的红墙、黄瓦,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们可忘记工作的疲劳、生活中的忧伤,而充满向往新生活的欲望。
均匀一致的绿色草坪,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娱乐活动和休息的良好场所。一个凉爽、松软的草坪能引起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在公园绿地郊游,家庭聚会、野餐将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国《科学》杂志曾报道说,在病房外种草坪及绿色的植物可以使做手术的病人恢复更快,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绿色让人感觉愉快、干净、凉爽、心旷神怡、对病人恢复健康很有好处。
10。文明的摇篮
人类是从类人猿或森林古猿进化而来,这已为众多的人类起源学者所公认。可是只有当类人猿走出茂密的森林,进入广阔的草原,才有可能通过漫长时间的适应与竞争,开始直立行走和奔跑,才能有垂直的脊椎以承受巨大的脑颅。同时手与脚的功能才开始分化。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脚用来行走与奔跑,手用来灵巧地制造和使用工具,也只有这时,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相反,类人猿如果没有走出森林,没有广阔的草原,没有直立行走,没有奔跑,恐怕也没有我们今天的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讲,草原是人类进化的摇篮。不仅这些,草原还是人类最初文明的发祥地。因为在草原这个环境中进化而成的人类,开始猎捕大型野生草食动物以取得肉食和用作衣物的皮毛和骨质等。又经过数十万到上百万年,他们开始学会豢养野生草食动物,开始了家畜的饲养,这就是最原始的畜牧业。这一变化意义重大,可以认为是人类社会第一次大的生产的飞跃。因而广阔的草原,不仅是人类进化的摇篮,也是人类最初文明和生产变革的基地。
我国天然草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这里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鄂温克族。草地畜牧业在这些地区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牧业经济是这些民族的主体经济。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草地上,在这片草地上生产、繁衍、发展,不仅维系着民族的繁荣,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保持着边疆的安定与和平。在将来,草地的兴衰,草地畜牧业经济的繁荣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维系着少数民族的繁荣与边疆的稳定。
11。绿色粮仓
天然草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可为多种经济发展提供原料,这有着很大的潜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当地牧民狩猎的对象和经济来源。重要的草地经济兽有狼、草兔、狍子、旱獭、狐等。除此之外,草地还分布有许多我国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如蒙古野驴、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盘羊、北山羊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绿色食品工业的兴起,天然草地亦是绿色食用植物的重要产地,如蕨菜、黄花菜、白蘑等早已被利用,苦苣菜、野韭、沙芥、桔梗、百合等等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高大的草本植物是造纸的原料之一,如芦苇、大叶章、小叶章、芒、五节芒等。荒漠草原草地上的老鸹头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沙棘、西伯利亚杏等是饮料食品的重要原料。我们餐桌上常见而为人们熟知的承德露露杏仁饮料,也主要来自草原地区。
草原地区还可提供许多药用植物与野生花卉植物。但必须指出,草原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必须科学合理,不可无限制。目前的问题是过度利用,这必须加以控制。
近几年有一个趋势,许多人爱吃牛羊肉而拒绝猪肉。我国牛羊肉产量的增加远远高于猪肉产量的增加。而吃牛羊肉,人们最爱吃的是产自大草原的无污染的牛羊肉。许多媒体在宣传大草原的牛羊肉,许多商家也用此招徕顾客。确实,我国辽阔的天然草原,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污染,无二恶英,无疯牛病、吃起来大可放心,作为绿色肉食产品基地,大有前途。
我国草地面积近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是我国农田面积的3倍多。据1990年统计,我国饲养草食家畜34023。4万头(只),其中牛为10288。4万头,草原牧区占全国养牛总数的25。6%,羊21022。1万只,草原牧区占34。7%;全国产牛、羊肉232。4万吨,其中牧区产牛、羊肉占全国总数量26。1%;产奶475。5万吨,其中牧区占29。4%;牧业产值1964。0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63%,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食草家畜及畜产品有较大的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地资源,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畜产品,草地畜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长期以来,为解决我国人口的吃粮问题,我们两眼紧紧盯在16亿亩农田上,一条道走下去,结果是路越走越窄。其实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开,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地、草原、平原以及广阔的大海上。事实上,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草食家畜,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当草食家畜有了发展,肉、奶制品的增加,提高了人们消费肉、奶的水平,因而可以减少粮食直接消耗;第二,发展草食家畜,可降低饲料粮的消耗。
近年来,由于世界上粮食生产受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而减产,加之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紧张,许多国家已经把发展食草家畜或者在家畜口粮中增加粗饲料(牧草和青贮饲料)的比重,作为一项重大的技术政策来推行,并且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连世界上粮食出口大国之一的美国,用于饲养家畜的精饲料的消耗量,近10年来下降了30%,牧草及青贮饲料在草食家畜全部饲料的消耗量中占53%-55%,其中养羊业高达89%以上。我国牧区饲养的食草家畜,除个别地区冬春有少量补饲外,绝大多数是靠天然草地全年放牧饲养,天然草地是最主要的饲料来源。充分利用天然草地的牧草发展草食家畜,就可以大大节约饲料粮的消耗。据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统计资料:我国从1984年到1994年,粮食产量由40731万吨上升到44450万吨,人口由103051万人增加到119850万人,分别增长了9。1%和16。3%,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增长速度。同期我国肉类产量由1989。6万吨上升到4499。3万吨,增长了166。3%,奶类也由259。6万吨增加到608。9万吨,增长了134。6%。不仅肉奶等畜产品产量增加,人均占有量亦有很大的提高。1994年我国人均占有量为:肉类37。54公斤,奶类5。07公斤,分别比1984年增长129。3%和101。9%。而人均消费粮食平均每年减少了3公斤。
我国草原生态危机
草原在地理位置上占我国北部与西部的自然植被的90%,是自然生态的绝对主宰。当我国森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呈现良性恢复态势时,我国草原状况却日趋恶化。草原危机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的第一号绿色警报。
我国现有草地面积3。9亿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草地质量不高,低产草地占61。6%,中产草地占20。9%,全国难利用的草地比例较高,约占草地总面积的5。57%。草地生产能力低下,平均每公顷草地生产能力约为7。02畜产品单位,仅为澳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0,新西兰的1/80。我国草地退化严重,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包括沙化、碱化)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率递增。北方和西部牧区退化草地已达7000多万公顷,约占牧区草地总面积的30%。
我国草原破坏在空间上是全尺度的,它不仅发生在温带草原,同时发生在高寒草原;不仅发生在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原或草原化荒漠,同时发生在温湿与半干旱地区的草甸草原。在中国,未受破坏的草原理论上只有所谓的“不可利用草原”。即使这类草原,破坏依然发生,如在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及淘金等活动已导致草原破坏。我国的可放牧草场的退化面积据有关专家估计已超过90%。
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长期超载过牧,过度使用;二是气候干旱,使草地逐步沙化;三是人为采樵、滥挖药材、搂发菜、开矿和滥猎,破坏草地植被,致使草地退化。
中国草原退化的表征是多层次的。首先是植被种群的退化。其次是草原土壤的干旱化、沙化与贫瘠化。第三是生物多样性因植被破坏、食物链断缺而减少或逆向演替。第四是草原景观荒漠化与沙漠化。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四类退化特征会因它们之间的内在反馈机制而加剧。以青海和内蒙古的生物多样性为例,大型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如野马、野驴、野骆驼、黄羊、狼、狐、鼬、鹰、鹗等)日趋减少与消失,而啮齿类动物(内蒙古田鼠和青海鼠兔)与蝗虫种群明显上升(鼠洞密度与蝗灾频度);草原的荒漠化和沙漠化的速度已上升到每年2460平方公里。
草原退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它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为畜牧业。由于草质和单位产草量的下降,使家畜体型变小,掉膘,死亡率加大。据统计,现时新疆商品羊的胴体重约为20世纪60年代的65%,藏羊为20世纪50年代的68%。
草原退化对人类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沙尘暴。它已成为中国的一个跨地区、跨国界大气环境问题之源。中国自然地理、气象与植被生态学研究表明,中国的沙尘暴源自草原荒漠化与沙漠化,源自沙漠化最严重的内蒙古西部以及中部。20世纪80年代以前,沙尘暴主要局限于中国北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已数次侵袭江苏、安徽、直至福建,并向东影响至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沙尘暴引起的大气环境问题,降低了受影响地区的生活质量,威胁着受影响地区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