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环境意识
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人们看到曾成功地攀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老登山运动员,又踏着当年的足迹,在人迹罕见的雪山中清除过去登山者所丢弃的垃圾。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北京东三环南路护城河西岸的一段狭窄的马路两旁,到处是被弃置的垃圾。强烈的对比,令人震撼。这截然不同的行动说明了什么?他们的根本差别是什么?前者不仅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在向人们宣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而后者缺乏的正是这种意识。
举世闻名的阿尔卑斯山早在1787年就被登山者征服,是一个近百年来爬山滑雪都不断的旅游胜地,但在登山沿路和山项看不见一张丢弃的餐巾纸和一个空酒瓶。美国的国家公园有一句口号: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一句话,表现出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美国南卡州一本宣传小册子上这样写道:"没有您的合作,我们的环保工作将一事无成。南卡州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正同您所拥有的财产一样,值得精心照料,当您从事户外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和野外考察时,请遵守两套规则:一套是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另一套是环境意识的道德准则。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后一套规则的履行,取决于您的自觉行动和自我良知。"接着进一步阐述了这些规则的方方面面:
"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要靠您的帮助和监护……"。在校园的人工湖畔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数十只野鸭在湖面上互相追逐,欢声不断。后勤工人剪草坪遇到鸭蛋时,小心翼翼地避开,以使小鸭能及早地孵化出来。就这样,鸭子靠吃青草和湖中的鱼虾,年复一年地繁衍后代,从没有人试图将它们变成餐桌上的美餐。
"当您野营结束、拆下篷时,请不要随地扔东西。因为研究表明,铝制易拉罐可在野外存留200~500年不变;塑料衣架可存留450年;而玻璃瓶则可存留400年以上。请您备这些东西丢到可回收的垃圾箱里";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定,在旅游景点,虽然络绎不绝的游客边走边吃零食,喝饮料,但草坪上却没发现任何丢弃物,甚至没有纸屑。在路口和其他游人驻足的地方排放着几个塑料大桶,游人可按金属、玻璃、纸张分类把丢弃物丢入桶内,既培养了人们的良好习惯,又便于垃圾回收。
"当您划船、冲浪或游泳时,请务必处理好要处理的废品,因为这与南卡州水资源的质量和未来有关"。"当您在南卡洲的江河湖溪海里垂钓时,要记住捕放的原则"。什么是捕--放原则?原来在南卡州,当人们捕到不够重量规定的鱼时,要自觉地放回水中。如果人们钓鱼不是为了享用,那么即便钓到足够重量的鱼,也应放回水中,以利于水生生物物种的延续。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众的环境意识较强。他们与野生动物为友,以保护水资源为荣,以土壤为宝,以森林为贵,遵纪守法观念强,注重道德的培养,把保护生态环境看成自己的神圣使命。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而宁愿过简朴的生活,因此,出现了"绿色消费"潮流。人们宁愿多花钱也喜欢购买与保护环境有关的产品,所以绿色食品、生态时装、绿色汽车和冰箱等受到消费者青睐而走俏市场,甚至出现了生态住宅、生态旅游、生态银行。公众的日常生活与环境质量息息相关,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正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的一次伟大的觉醒。
那么到底什么是环境意识?"它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它是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另一方面环境意识又不仅仅是单纯的意识问题,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意识有一个由浅层向深层发展的过程。在经济腾飞的初期,人们开始认识到污染的严重后果,但关注的仅是小范围的环境污染,如河流、农田、湖泊和城市里的大气、水质、土壤污染,并且认为污染是不可避免的。这实际上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是浅层的环境意识。而深层的环境意识则认为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把生产与环境保护作为统一的过程看待,在统一的循环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下面我们以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的环境治理来说明环保意识的升华。
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伴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而在临淄兴建的一座大型的石油加工厂。建厂初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环保"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该厂向大气排放的硫化物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炼油厂的必备设备"火龙",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
工业污水灌溉农田,造成严重污染,致使工农关系紧张。面对这种严重形势,该厂领导认识到"生产要发展,环保须同步",必须把治理污染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环境意识的增强很快化为厂领导的行动,自上而下建立了一系列环保机构,加大了环保投资,特别是重视增强职工的环保意识,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使环境保护成为职工的共识。这一切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污水综合处理合格率大幅度上升,1994年达到82%,走在全国石化企业前列;解决了剧毒物硫化氢对大气的污染问题;"火龙"的燃烧也达到了正常生产的要求。进入90年代,该厂领导的环境意识更上一层楼,清洁生产是联合国列入本世纪环境与发展议程的一项重要议题。该厂积极开发清洁生产工艺,清洁燃料的研制是该厂追求环保社会效益的重要举措。研制并生产了高标号的93、95、97号无铅汽油,系列化生产使其占全厂汽油总量的90%以上,受到用户的欢迎,并出口新加坡。除了治理污染,该厂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厂先后建起了厂区绿化带、植物园和四处街心公园,并建立了油城第一个公园--小观园。全厂绿化面积占94%,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0平方米。生活舒适,环境幽雅。给子孙留下蓝天、碧水、绿地,已成为胜利炼油厂领导和职工的不懈追求。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不高,在一定意义上看,是我国经济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目前,我们已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经济翻番的目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幅度改善,要求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愿望也越来越普遍。国家环保局与铁道部曾共同举办了一次"清除铁路沿线白色垃圾"活动,历时一个月,清扫铁路线6845.6公里,清除垃圾124608吨,参加职工956941人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或自动的产生,要靠教育,采用适当措施,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使之成为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的行动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环保意识的教育应该深入到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大连海洋渔业公司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草坪,这一天,总经理张毅早早来到办公楼,静观人们如何通过草坪。25分钟之内,先后有38名职工毫不痛惜地踏草坪而过,只有两名女职工过草坪时规规矩矩地走在水泥路上。张毅心头一亮,这不是讲究公德、爱护环境的好典型吗!职工大会上,他宣布奖励这两名女职工每人1000元。这件事引起很大震动。有人说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可张毅说,我奖励的是她们自觉维护环境的道德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这种奖励值得。
的确,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良好的环境意识,那我们居住的地球何至于会伤痕累累?
保护环境,匹夫有责。
加强环境管理
1992年4月,平顶山市通过地方立法,取得了对烟尘、粉尘"论斤收费"权。每千克烟尘按0.45元收费,对实施排污许可证的8家排污大户进行问题收费。从1992年10月到1994年9月,这个市"论斤收费"额达305万元。宜昌、贵阳、杭州等地也出台了"论斤收费"办法,分别对二氧化硫和氟化物以量收费,价格不等。使出这一招,许多排污企业坐不住了。平顶山电厂的烟囱已超过150米,过去按浓度收费,国家没有此类标准,造成污染,群众反映强烈。实行"论斤收费"后对厂方震动很大,该厂及时投资120万元,对排污量较大的2号锅炉进行治理,使除尘率由90%提高到96%,烟尘排放量也由每年4796吨减少到1981吨。宜昌热电厂是该市煤耗最多、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户主,实行"论斤收费"后,该厂每季度工多交排污费18.92万元,厂长一听急了:这样下去,企业受不了,从现在开始,我要抓治理。很快,通过改购低硫煤,使排污量明显下降。宜昌市80家持有排污证的企业,也纷纷寻求排污减量的对策,一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7158吨。
"论斤收费"是1991年5月国家环保局决定开展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后出现的新事物。只要排就得收费,排污总量控制的核心是:排污单位对环境资源利用量是多少,就得掏多少钱,而过去排污收费是以浓度为标准,超标收费,否则不收费。1994年,国家环保局在438号文件中又进一步提出在经济比较发达、开发和开放地工先行开展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试点工作,这是运用经济手段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举措。这次试点工作中,首次把大气、水体等环境因素作为有价值的资源,这是人们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过去人们习惯认为矿产、森林、土地等是有价值并且可以计量的资源,而把大气和水体认为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取之不尽用这不竭的,因此,也就否定了它们的存在价值。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导致环境保护工作在管理上一直具有片面性。
20世纪70年代以前,环境问题往往被看做是单纯的污染问题,解决的办法通常是运用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和运用法律、行政手段限制排污。后来,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污染问题还有沙漠化、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而"先污染后治理"成本既高又不是治本之道,所以应采取预见性政策,合理利用资源,预防污染。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人们提出应实行环境管理。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墨西哥召开了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方针讨论会,提出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不能超过生物圈的承载力。会议认为:协调环境和发展目标的方法是加强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基本职能。环境管理的内容涉及水、土、气、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其领域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其范围触及国家的各个部门。所以环境管理具有高度综合性,同时由于环境状况受地理、气候、人口环境容量、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环境管理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这种特点决定了环境管理需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调控手段。如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的污染成了一个十分普遍而棘手的问题。乡镇企业的环保问题有其特殊性,诸如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缺少"三废"治理资金和技术,经营不善者更是"饥不择食"、见利就上。如何在乡镇企业中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环境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因此"加强基层环境监督执法队伍,增强执法力量"成为关键。如中外驰名的"榨菜之乡"涪陵市为了加强镇企业环境管理,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环境管理监督网。到1992年底,全市3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了环境保护所,除配备有专职环保员外,还配备了500名乡镇企业环保员,并经常对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专职培训。这个环境监督网,在涪陵市的农村环保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在与其他一系列管理措施相结合下,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老污染源逐步得到治理。
涪陵的经验说明,环境管理工作除了政府部门的参与,立法执法的保证外,群众性的环境管理监督网,有很大作用。中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而在各级环境行政、监测、科技岗位上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只有8万,加上各部门、各行业、各厂矿企业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也不过30万。因此,中国环境保护的成败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公众的积极参与,其中监督管理不失是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