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求知文库-环境保护科学
45991100000008

第8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5)

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和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为:制定《中国含放射性物质废物管理的总体对策》,推动和强化放射性废物的安全与无害化管理,达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示范性处置场、高放射性废物中间贮存场以及核技术应用废物库;建立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管理体系,实现核电站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定型化和标准化;建立中、低放射性废物跟踪检测和质量保证系统,使放射性废物得到有效监督管理。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将采取以下行动:

制定我国含放射性物质废物管理的总体对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放射性废物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弄清放射性废物的数量与特征;建立和完善放射性废物的环境影响与公众健康危害评价方法及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提出总体对策和具体的管理与补救措施。

制定和完善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法规、标准和技术原则,包括制定《原子能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修订《辐射防护规定》;提出配套的有关实施细则及技术标准。

破除垃圾的"围城"我国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992年为28.3%。城市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0公斤,年增长率为8~10%,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不到2%。大量垃圾运到城郊裸露堆放,历年堆存量高达六十多亿吨,侵占五亿多平方米土地,有两百多个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住区生活条件,阻碍了城市建设发展。

另外,目前整体环卫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较低,设备陈旧而不配套,故急需提高我国垃圾作业和处理处置的科学技术水平。

大力推行城市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的基础建设,到2000年,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5%。

完善城市垃圾管理机制和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垃圾收集、处理产业及社会化服务。

到2010年,所有城市都要建立符合环境要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使全部生活垃圾都得到处置。

为达到上述目标,将加强生活垃圾管理与法规建设,尽快制定和完善地区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逐步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沿海开放城市和风景城市近期内做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其他城市逐步实行。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办城市生活垃圾清扫、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实行社会化服务。

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主要采取发展煤气和天然气供应和集中供热,以减少因煤的直接燃烧而产生的大量煤渣垃圾;同时逐步发展净菜进城,发展可降解塑料包装;逐步实行垃圾袋装和分类收集处理,鼓励废旧物资回收等。

因地制宜,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利用。以填埋和堆肥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焚烧。可堆肥的生活垃圾经高温堆肥处理后,加工成有机肥料,并纳入当地农业用肥,同时加强农业环境监测。2000年以前对部分填埋场所实行沼气回收,对封闭的填埋场实行绿化。

制定相应的经济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以及垃圾制砖、制水泥等技术。加强以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垃圾粪便处理场、环卫停车场和后方基地为重点的环卫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城市建设序列,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和交付使用。

开展城市垃圾收运、处理的工程技术研究,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开发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技术及成套设备。

作为城市垃圾管理和处理处置样板,建设一批垃圾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施以城市为试点的垃圾收运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此外,"谁产生垃圾谁付费",这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已形成一条政策。国外认为:

"人们只有当意识到他若多产生垃圾就必须多付钱时,垃圾的减量和有效使用才能真正实现。"各国的普遍经验表明,产生垃圾者要付钱出来,产的多所付的钱就应越多。

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只有真正解决了收费问题之后,我们的垃圾处理问题才能迈出重要一步。

废旧物资的出路废旧物资资源化管理主要包括减少废旧物资弃置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两部分。我国资源消耗高,二次资源利用率低,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变为污染物。我国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矿物原料比发达国家高2~4倍,也高于印度、巴西;我国总的二次资源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4~1/3。大量的废旧物资未得到回收利用。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予回收利用,废橡胶回收率仅为31%。到本世纪末,我国六大废旧物资产生量将有明显的增加:废钢铁为4150~4300万吨,废有色金属为100~120万吨,废旧橡胶为85~92万吨,废旧塑料为230~250万吨,废旧玻璃为1040万吨。

化学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是大有可为的。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中,化学塑料制品已渗透到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由于废弃塑料在自然条件下不会腐烂,而且又会释放出有害气体,故而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治理的污染。

为了根治塑料污染这一世界性难题,国外科学家研制出各种类型可以自行分解的自毁(或自溶)塑料,即绿色塑料。美国密兹根大学生物学家提出了"种植"可分解塑料的设想。他们用土豆和玉米为原料,植入塑料的遗传基因,使它们能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微生物学家最近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的细胞部分生成聚酯,利用这类聚酯,可制成植物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这种塑料垃圾可作为植物肥料而回归大自然。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科技人员正在用农林作物下脚料,如豆秆等制成可分解农用薄膜,不仅抗拉强度达40千克/平方厘米,而且成本有所下降。国外一些科学家正在实验在塑料中添加淀粉类物质。这样以淀粉为食料的细菌则吞噬之,从而使其慢慢地消失掉。

我国再生工业体系发展缓慢,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工艺技术不能适应本领域发展需求,导致废旧物资直接利用率低。因此,加强废旧物资资源化系统,改变现有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抑制废弃物资大幅度增长。

废旧物资资源化的目标是:减少废旧物资弃置量,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做到规范化,重新加工与深度开发合理化,制定废旧物资资源化管理的有关法律,完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

废旧物资弃置最小量化的近期目标(到2000年)是制定约束性法规,提出发展规划与计划,在大宗废旧物资产生的领域内弃置量减少20%~30%;中期目标(到2050年)

是建立完整的废旧物资弃置监督管理体制,建立一系列法规与配套规章制度。大宗包装材料实行循环回收利用,在全社会开展废旧物资弃置最小量化工作,使社会废旧物资弃置量减少80%;远期目标(2050年以后)是实行废旧物资弃置的全方位综合管理。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将加强废旧物资资源化管理,主要有:在国家已着手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法》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废旧物资再生利用法》;根据废旧物资弃置最小量化原则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发展,修订完善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制定和使用各种有效管理办法,并形成规章;建立统一的废旧物资弃置最小量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报表制度,并逐步纳入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制定尽量减少废旧物资产生的发展计划,将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资源节约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列为一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国家将资源节约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列入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之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将纳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有关的经济优惠措施,鼓励废旧物资的资源化;在大中城市,按3000户设立一个回收网点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成11万个回收经营网点;逐步建立国家和地区的废旧物资资源化信息中心,建立信息网络和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