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新策略
45995700000027

第27章 创造性学习方法(6)

相关性是指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适应。知识的相关性,是知识结构发挥创新功能的前提,如果人才主体不能从一种知识与另一种知识之间发现其相关性和内在联系,并灵活运用它们的相互关系,那么他的知识结构必然是低效的。只有对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相关知识对核心知识的辅助作用理解和洞察得越深刻,才能灵活运用,巧妙创新。科学家贝弗里奇指出:“具有有关学科或者甚至边缘学科的广博知识,那么,独创的见解就可能产生。”美国学者对1300多名做出过较大贡献的专家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知识结构都具有显著的整体相关性。例如,在文科方面,那些懂数学的人更具有创造性。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使人们生活在“学习型社会”之中,终身学习与持续创新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学好基础课的同时,必须形成知识结构中的核心专业,让核心专业在知识结构中产生主导作用,形成聚焦中心,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特色,避免“平而不尖”,散乱而无核心。

2.动态调节——知识结构的先进性与应变性

在以知识创新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富有创造活力的知识结构必须是动态的、弹性的开放式结构,而不是静态的、僵化的封闭式结构。在对知识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探索上,人们曾分析了“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及“T形”等结构模式,这些探索非常有益,但局限性也非常明显。这些模式都把知识结构看做是静态的、一次性的或相对不变的。实际上,高效创新的知识结构必须同时具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先进性与应变性。应变性是指建立在预测、反馈基础上的动态调节,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激增的超速性和社会发展的瞬变性,人们的知识需求与知识积累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动态调节(包括反馈调节和预测调节)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爱因斯坦在攻克相对论之前,发现自己的数学知识缺乏,曾用了7年时间学习黎曼几何、张量分析。达尔文在自传中也曾后悔地写道:“我没有努力学习解剖,后来被证明是我生平里一件最大的损失。”因此,必须经常主动预测、检查自己缺少哪些急需补充的学科知识,时刻关注学科的发展,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着高效创新的方向发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层出不穷,因此,知识结构不是一经形成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而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追踪前沿,实现超越创新。在全新的知识、信息环境中,依据主攻方向和最佳目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重建和改组原来不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时学习和补充最新知识,才能使知识结构具有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需求的先进性和应变性。

3.整体效能——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扩展性

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是指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是指对某一学科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内在规律的掌握。知识创新是知识结构整体创新效能的发挥,在整体性基础上,知识结构还必须具有扩展的张力,才能使知识结构的整体创新功能不断发展。要提高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扩展性,就必须养成定期整理和序化新知识、新信息的习惯,不断养成使零碎、点滴知识不断系统化的治学品格。积累知识是知识创新——创造新知识的基础,没有知识积累就没有知识创造的突破性飞跃,就不能创造出建立在高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基础上的巨额创新财富。

创造知识才是“知识的知识”,才是最具竞争力的创新财富的直接现实源泉。任何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知识创新能力。深化知识,属于纵向突破创新,综合知识,属于横向拓展式知识创新;纵横结合有助于知识创新的系统化、持续化发展。不断积累知识创新方法,使高新知识能以较快的速度转变为生产力或直接转化成高科技产品,从而赢得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财富。

三、建立充满创造活力的高效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优化的实质,是建立适应信息社会发展与知识经济竞争需要的、充满创造活力的高效知识结构。经过数千年发展,人类文明所积累的知识由数以千计的学科知识体系所组成,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纵横交错、渗透融合、交叉发展,形成庞大的知识网络。21世纪是一个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它具有高节奏、高风险、高压力和高创新的特点。

21世纪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它不仅要求高素质人才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而且特别要求高素质人才具有卓越的知识创新素质——2l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素质,建立充满创造活力的高效知识结构,是高素质人才赢得知识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键。要建立高效知识结构,就不能在数理化、文史哲、计算机、外语、地理、生物、金融、财会等学科上漫无边际地平均分配,如果知识结构的基础部分战线拉得过长,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加重大脑的记忆负担。过于宽泛必然难以精深,而大脑塞满过多的低相关度而且缺乏活力的知识,就会严重影响到知识的创新运用。因此,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定某一学科专业作为核心知识,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外围辐射,建立结构紧密、充满创造活力、能高效运作的知识结构,这是高效知识结构的本质特征。

1.实现从超稳定结构到高效创新结构的飞跃

任何一个能高速旋转的车轮,都需要一个坚实的轴心和能强有力地支撑轴心的辐射线。同样,学习主体只有形成这种合理的、能高效激活和运作的有序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和增强聚变创造思维的活力、增强创造活力并提高创造效率。在知识结构的众多设计中,人们往往存在一种误解,认为知识面越宽越好,认为读书越多越杂知识就越丰富,总希望自己的知识面能无限拓宽,认为“高大全”式的庞大知识结构基础稳固。但实际上,在没有能力建造超级“摩天大厦”的情况下,光铺摊子的做法是不明智、不科学的。知识结构不能盲目求高求大求全,不能追求那种毫无活力的静态式超稳定结构,而应建立起结构合理、有序、能高效运作并富有创新潜力的高效知识结构。而且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受到生理、精力限制以及大脑对知识信息的摄入、理解、加工能力的限制,每个学习主体所能掌握和精通的知识是有限的。

因此,与其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中心目标、漫无边际地平均分配在许多学科上,不如根据自己的最佳才能或特定职业需求,选定核心学科作为主攻方向——选准轴心,然后以与本学科高度相关的学科作为第一辐射线,建立起坚强扎实的支撑点,形成一个充满活力、能高效激活和运作的知识“晶核”。再以此为发展基地,不断向第二外围的次相关学科拓展、扩充,使不同相关度的学科知识能依次有序衔接,既能在学术研究和开发应用中高效运作,又能高效率地扩充知识容量,从而以高度有序的方式丰富知识、优化结构,使知识质量与结构得以同步优化。这种充满活力、不断向外扩展的知识结构,既能提高知识序度,又能使核心知识具有不断向外围扩展的张力。有了高度相关学科知识的坚实支撑和外围次相关学科知识信息的不断激活,学习主体就既可以在核心领域有所建树,又能在边缘、前沿领域有所突破。建立一种纵横有序、相关支点众多、信息触角灵敏并充满发展活力的知识结构,是一种最富有聚变创造潜力的高效知识结构。

这种以核心知识为轴心,相关知识按相关度的高低梯次辐射式拓展扩充的知识结构,能使核心知识具有不断向外围扩展的张力,使经过自己有序化的知识被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激活,就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持续扩展的创新竞争力。建立纵横有序、相关支点众多、信息触角灵敏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知识结构,是一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持续竞争能力并能高效创新的知识结构。

现代科学是高度综合、高度集成的知识密集型、学科集成式知识体系,知识创新几乎囊括全世界一切科学技术和创新,现代科学中的相关学科数不胜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博大精深不可穷尽。学无止境,贵在创新和超越,任何知识创新都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高效知识结构,使学习(积累、扩充知识容量)和创新(创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同步高效发展,才能在竞争发展中领先超群。

2.以高效知识结构实现博学的聚变创造效应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当今世界知识的内涵和知识的体系大大突破原来意义上的知识积累方式,学习主体追求创新所应建立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记忆知识的功能、重复性的技术功能和再现原有知识信息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地由人类的外脑——电子计算机(甚至更先进的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所代替,越来越多的创造性工作要靠人与计算机相互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信息时代,知识创新的前提是相对博学,博学的关键是实现知识的聚变创造效应。

在博学中求聚变,以聚变求创新,是把创造性学习过程变成知识创新过程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博学的基础上产生知识的聚变效应,常常可以导致意想不到的突破性进展,取得出人意料的创造性成果。在博学中实现聚变创造,其关键是建立高效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的相关度和内聚力。在传统学习方法中,人们对博览群书强调得很多,但对建立高效知识结构的方法,即在博学的同时对知识的相关度、序度、活力和内聚力却强调得不够。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学习方法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全盘继承式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学习、记忆和再现性复述(如考试、做试题)等强调得很多,而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尤其是知识创新——即独立、主动探索新知识、揭示新规律则强调得比较少。

传统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通过继承性学习来积累前人探索过的知识;而信息时代的知识创新则强调以大信息容量的知识高效结构为基础,通过学习主体自身敏锐、独到、深刻的观察力,自由、丰富、高质量的想象力和灵巧、细心、高效的实验操作能力去独立实现对知识的探索创新。知识创新主要靠学习主体与众不同、善于探微索隐的敏锐目光,博约相济、简繁得当的求知艺术,精筛细选、准确捕捉的信息灵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联想能力,耕耘书山、浓缩精取的集约才能去创造性地实现。

3.善于运用精品读书战略建立高效知识结构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科学知识总量从工业时代的几何级增速飞跃到信息时代的指数级增速,知识激增所产生的“雪崩”效应对人们的学习接受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摆脱知识超速激增的重压,就必须善于运用精品读书战略建立自己的高效知识结构。

善于精选一流好书作为优先阅读书目。一流之人方能识一流之善。读精品书,首先就要对浩如烟海的书籍进行精筛细选。按照能级匹配原则,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有计划分阶段地规划好阅读内容,优选那些最适合自己阅读特点、在同类书中信息含量最大、知识当量最高的一流著作,作为优先精读书目。如果把时间低效率地耗费在那些二三流次品书上,就会落后于时代而步人后尘。

精品著作应该代表着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着同一时代思维探索的最高认识水平和前沿高度。根据信息论中输入决定输出的原理,只有高效率地输入高质量的知识信息,才能使大脑充分吸收最佳知识营养,才有希望创造性地输出更多的高质量思维成果。博览精品佳作,能优化知识信息输入的质量,赢得知识信息的质量优势。从知识信息量当量上讲,读一本高质量的精品书,就等于读了很多本二三流的书,从而达到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知识当量功效,大大提高知识的相对价值和知识势能,大大缩短建立高效知识结构的时间。精品佳作包括高质量、高品位的书籍、期刊、报纸及国际互联网络上的优秀文章,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信息抉择力,选择其中的精品拓宽思维视野,启迪和激活大脑中存储的知识信息,丰富创新智慧的触角,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时代的前沿高度和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