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信息技术利用者的工作保证——良好的合作精神作为信息技术系统中的人通常有这样两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信息传播的传导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每个人发送电子邮件、订货单、送交学术论文的同时,还会接收人家寄来的电子邮件,并且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资料。无论是作为传导者还是接受者,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都必须有一种合作精神,对于别人的问题与要求要用诚恳的态度给予帮助;自己提出的要求也应该是诚恳的,不能强制对方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使信息传播产生一种良好的互动效应。
作为信息传播者来说,首先应该保证自己所传播的是符合人类的道德规范,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的信息,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可能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的淫秽信息;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等。其次,要善于与他人通过信息技术沟通。虽然电子邮件行文相对比较自由,与通常的信函相比似乎不那么规范,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通讯时,你仍然是在面对人而不是机器,必须充分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信任。此外,还要尊重其他人的自由,不要随意地往人家的地址发送东西。
而作为信息传播的接受者,首先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与信息产权,未经同意不要下载人家的信息;同时,由于在利用信息技术接收信息的时候,接受者通常是被允许可以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这时接受者或信息查阅者就更加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要去盗窃人家的机密信息。此外,在收到电子邮件以后,应该及时给予答复,帮助人家解决相关问题。
三、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信息技术产生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无论是作为信息技术系统的使用者与开发者,还是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普通成员,都应该具有这些基本知识。
1.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了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许多基本知识已经作为普通的通俗科技知识在各种大众化的媒体上进行讨论与评价;在各种社会团体的活动中,人们都在议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在家庭与亲朋好友之间,相互交换利用信息技术的心得成为时尚。总之,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知识成为一般人所应该了解的常识。很难想象,在信息社会一个有文化的人在自己与朋友的交谈中会不涉及信息技术,也很难设想一个有文化的人会在人家谈论信息技术的时候不知所措。
从一般用于讨论与了解的意义上来说,人们应该知道信息技术是怎么一回事,包括什么东西,它的应用对于社会与人类可能有什么影响,又有什么局限性,信息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包括硬件、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各个部分在信息系统工作中的基本功能,各种各样的机型代号(例如奔腾、133、166等)有些什么意义,各种有关的名词术语(例如多媒体、计算机病毒、上网、下载、数据库、光盘、打印机、网卡等等)的意思是什么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使他们基本上能够阅读有关的一般通俗科普信息文章和参加有关的讨论,谈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弄懂信息技术对于一部分信息技术的利用者,例如一些信息技术的开发者与高层次技术的利用者,一些热心信息技术的发烧友,他们不仅需要了解一般的信息技术科普知识,而且还应该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例如,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构成,各个部分的工作机制以及在系统工作时的功能与作用,这样他们可以在自己开发信息技术的工作中充分利用他们的知识。
对于许多应用计算机的人们来说,应该懂得自己所使用的文件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它们是一种以根目录为主干的树型结构,在不同的分支目录中可以有同样名字的文件,这样在查找与利用时必须使用正确的路径。另外,他们还应该了解目前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让多个任务同时工作,因此在某些时候的等待是一种正常现象。同时他们还要了解哪些工作应该使用哪些软件去进行;还需要了解信息系统是由人们制作开发的软件控制的,软件与数据的好坏决定了信息系统的结果优劣与工作效率,了解信息系统的局限性,例如软件的有些错误可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与危害。
总之,多懂得一些信息系统的细节与原理,可以使得应用人员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
3.高层次的信息素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有着它本身的客观规律,对于它的了解也是信息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有了对于历史的了解,知道信息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经过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就可以展望未来,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他们不仅能够从历史与发展的角度来谈论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从哲学的角度形成对信息的本质与源流的认识,建立更高层次的信息素养。
四、信息能力
信息社会可以看成是随处可以看到、随时可以用到信息技术的信息传播系统,而所有的人无论他们自觉还是不自觉,都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因此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果从人们一般使用信息技术系统的角度来说,那么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能力则包括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与安装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技术系统,如何启动、运行与结束一个信息技术系统的工作,如何对于一个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等等。我们把使用信息技术系统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
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尽管现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越来越简单,但是还必须人们自己去操作,包括启动信息系统进行工作,在任务完成以后关闭信息系统,选择所要使用的软件并且运行它,正确地进行人机会话等等。在能力许可的情况下,还应该学会一些安装、测试等简单的操作。
2.信息系统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
信息系统由软硬件与人组成,硬件提供了信息传播活动的基础,软件起着控制硬件系统工作、发挥信息系统性能的作用。一个信息系统使用的软件不同,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而人决定着使用什么样的软硬件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一般信息系统制作者在同样的硬件系统上提供了大量适合不同需要的软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软硬件组合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许多软件是通用的,可以从事某一个类别的工作,例如用来进行文字处理的软件有WPS、Word等,用来进行远程通讯与查询的有Lookout、Netscape、InternetExplorer等。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与信息的组织并不完全一样,而且信息社会的人们一般都会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要使用几种不同的软件,因此使用这些软件的能力应该是他们信息能力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信息能力对于各人来说,差别可能相当不一致,有的人可能文字处理软件使用能力强一些,有的人可能数据库软件能力强一些,有的人可能电子通讯能力强一些,也有的人可能对于某些财务软件比较了解。但是,在能够正确使用一些软件工具这一点上,应该是信息能力方面的一个共同要求。
3.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
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与利用信息来改善工作与生活,因此,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是人们需要的信息能力的一部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进行有效的查找,以比较少的时间发现自己有用的信息。因特网是一个联结有数以千计个计算机的庞大信息资源,人们不可能把所有信息全部下载到自己使用的本地信息系统中来,此外现在的光盘品种很多,每一个光盘的信息容量也很大,也难以查找其中的信息,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发挥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益。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具有利用信息的能力,在获取了信息以后,还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通过适当的分析与鉴别,使得它们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积极效益。这些都属于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
4.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
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除了利用信息资源以外,通常还需要自己开发一些信息资源。例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写作一些文章,利用Powerpoint等准备讲演稿,编制自己使用的家庭记事录、通讯录以及简单的家庭预决算,编制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这些都属于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每个人的信息资源开发能力是根据他本人的工作需要与生活习惯而各不相同的,但是具有一点信息资源开发能力有助于提高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与兴趣,也能够促进信息意识与情感的提高与巩固。
5.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
使用信息技术的人们之中,有一部分是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还有一部分人十分热心,他们不仅希望能够利用信息与开发一些信息资源,而且还会会从自己的使用经验出发来评价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觉得这些信息系统有许多地方应该改进,也许需要另外做一个,成为“电脑发烧友”或是“网络发烧友”。为了进行各种各样的开发工作,他们需要更加专门化的能力,能够掌握一两种效率比较高的程序设计语言,并且能够使用它们开发有效的信息系统,或者对于信息系统的硬件部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设计与制作专门的信息技术设施,提高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信息素养的内容
由于前一节中,在讨论信息素养的意识情感方面与道德伦理方面时所进行的分析本身就是我们需要培育的信息素养的一部分重要内容,而且意识情感与伦理道德的培育应该是与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的,因此以下关于信息素养的内容问题,会更加集中在信息素养的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两个方面。同时,有必要先简单地介绍一些信息技术与系统的基本知识,以利于后面对于信息素养内容的讨论。
一、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信息系统是由硬件、软件与人三个部分组成的。下面我们分别简要地讨论它的各个部分的有关知识,然后讨论有关信息系统的协调问题。
1.信息系统中的硬件
信息系统的硬件是信息系统的所有物理的实际设施的统称,作为信息系统,它们可以按照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分为信息存储设备、信息传输设备、信息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信息处理设备等几类。
(1)信息存储设备
信息在传播之前是需要存储起来的,用于存放声音与图像信息的录像录音设备、用于存放程序与数据的计算机内存、外存都是信息存储设施。
按照信息存储的组织方式,它们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①内部存储器。计算机的主机内部有一些地方用于存放程序与信息处理过程中所要使用的数据与信息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暂时性数据,这就是内部存储器,通常简称为内存。
内存通常是直接按照地址存取的,因此称为随机存取存储(Random—AccessMemory—RAM),其中的数据与信息在信息系统关闭时或者退出运行时就会不再保存,因此为了把最为必需的信息,例如系统启动所必需的系统自检程序等保存在一个专门的存储器中,这种存储器一般只能够读出而不能够写入,因此称为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而且,信息系统除了内存以外还有着存放信息数量更加大的外部存储器(通常称为外存储器或辅助存储器,简称为外存)。内存的读写速度要比外存高,但是不能够长期保存信息;外存速度比较慢,但是可以在信息系统关闭时保存信息,因此采取只是在信息系统工作过程需要时将内存与外存中的信息进行交换。内存的价格比较高,而且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容量总是不能够、也没有必要全部保存在内存中,因此一个信息系统必然要合理配置适当的内存与外存。为了提高内存与外存之间信息交换的速度,使之能够在信息系统工作过程中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许多信息系统采取一种称为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存储器作为内外存信息交换的中间存储器。有关外存的情况还将进一步分为顺序存储设备与随机存储设备进行讨论。
②顺序存储设备。磁带录音机、盒式录像机等等设备,把声音、文字与图像等信息以顺序方式记录在磁带上,然后在需要时重新播放出来,这些设备称为顺序存储设备。目前,它们可以有两种方式记录信息,一种是模拟方式,一种是数字方式,各自有着它们的工作原理。
一般说来,顺序存储设备所能够存储的信息容量大,它的使用方法相当方便,只要按下各个功能键就可以进行记录信息、传播信息、进带与倒带等工作,但是它们的信息记录速度与重新播放的速度都受到机器性能的影响,速度比较慢。因此,它们往往用作为信息的记录设备或是信息系统的内部信息的后备存储器。
③随机存取设备。各种磁盘驱动器,例如硬盘与软盘,还有光盘,它们的信息存储在一个一个地扇形区域(称为扇区),然后依靠读写装置一个一个扇区地读写。因为信息不是严格按照顺序存储的,可以按照地址随机读写,所以它们称为随机存取设备。
随机存取设备存取速度比较快,但是存储容量比顺序存储设备少一些,价格也比较贵一些。因此,许多情况下人们使用顺序存取设备来制作大型数据的备份,以防止意外数据丢失而造成损失;同时,信息技术研究人员努力提高随机存取设备的容量与速度,人们研究发明了软磁盘、硬磁盘、光盘、可读写光盘等一系列产品,而且不断提高它们的存储容量与存取速度。就拿软磁盘来说,最早的软磁盘只有360千字节的容量,而现在的存储容量可以达到2880千字节。
(2)信息输入、输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