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45996000000014

第14章 公开课成功的秘诀(2)

第一,目标三维。这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传统课堂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目标,是单维目标;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背景、形成过程的教学,还应该重视在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学生是在什么课堂学习环境下,在怎样的心境中,通过学习什么来获得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并行的关系,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其他两维融于其中,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我们要按照《课标》所提出来的要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学科教学的主线只有一条,那就是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是学科的主要特点所在,其在学科教学中的首要地位不能动摇。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知识与能力这条教学的主线来设计课堂,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把三维目标责任制分离开来。

第二,活动高效。何谓活动呢?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不仅指学生的形体要活,更重要的是思维要活;不仅是老师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活动主要是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学生如何进行高效的活动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设计中可将教案页面分为三列:第一列是知识内容,第二列是学生活动,第三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安排要在学生思维活动的调动方面下功夫,教师活动则主要考虑如何引导与调动学生思维和积极性,同时考虑课堂气氛的营造。整个课堂程序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有逻辑性,要干脆利落,不搞形式主义。

第三,反思总评。在教案中突出课堂教学反思(又称教后记)这一栏,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反思课堂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师要把对下节课、下一年同一节课有用的东西写在“教后记”里。特别是对于下节课需要注意的问题要认真详细地记录,不要泛泛而谈。比如,要明确记载本节课堂教学中出现在的易错问题,某些学生在课堂中帮助其他同学特别需要记载的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以备在下节课堂上或课堂时间里,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第四,教程简明。无论怎样改革,课堂教学都不能放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总要求。在学案编写过程中,也要提醒教师注意做到教学程序的简单与明了。一节课仅40分钟到45分钟,有的地区正在进行一节课30分钟的改革尝试。如果一节课有过多的教学程序,那么教师就只能忙于完成“教案剧”了。在“全国某某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教学录像中,我们看到的是一节课中那位女教师,完成了多达8个课堂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多达5次,每次仅几十秒钟到一分钟左右,这样的课堂设计给人的印象就是表演课,是中看不中用的假课。

(2)学案的创新性。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改革创新的激情。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一位不思进取的教师,即使是教了20年的书,也只不过是教了一年基础上的20次重复。课堂设计的创新体现在学案编写之中。创新性的学案应该是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程序与教学形式的学案;创新性的学案还应当是课型正确、结构新颖、方式得当、教法灵活的学案。对于学案的总要求是:编写具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学案,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感受到新鲜与好奇。这当然是理想化的追求,却是年轻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3)学案的实用性。科学美观、简明实用,这也许是对教师编写学案最基本的要求。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老师要求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把题目内容先抄一遍,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训练时也要学生先抄题目,还美其名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一种愚蠢做法。同样,在编写学案时我们提倡教师要把在课堂上用的内容写入学案中,坚决反对把教材里有的内容抄到学案里。如果学校还有这样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应毫不迟疑地坚决摒除。我们提倡学案编写可采用:知识内容的问题式、师生活动的菜谱式、三维目标责任制的整合式、教后反思的实录式。学案要简明不要冗长,要科学实用不要表面装潢;要提倡编写电子版的学案,以便于今后的修改补充完善,以减少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生当中去。

3.学习新课应当注意的八个方面

所谓学习新课,就在于过去说的讲授新课。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与学生双向交流,共同学习而不再是单向传授。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也是教师效果的主要实现途径。要达到较高的学习新课的境界,需要注意以下八个方面的“小问题”。

(1)教学策略。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素的原则;坚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坚持压缩课堂讲授时间、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原则;坚持精讲精练、重视笔头的原则;坚持把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希望寄托于课堂、寄托于学生的原则;让学生表现于课堂、感情寄予课堂、享受课堂的原则;让掌声、笑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的原则;教师要带着三件宝贝——“爱心、激情与微笑”走进教室的原则等。

(2)教学方式。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向着“自主、合作、探究”这个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主方式转变。因为,这是世界性的现代学习的方式的总体特征。教师们要大力推广“学习小组制”、“学科小先生制”、“合作学习制”。在大班额下的班级授课制中,建立学生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管理;以“学科小先生”来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及时解决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采用小组间、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形式等。所有这些都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的方式。

(3)教师形体。每节课面对几十位学生百余只眼睛的45分钟扫描,教师的外表形象直接影响着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与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衣着得体,保持头发的整洁美观,特别防止衣服上出现头皮屑;注意保持一天三餐后刷牙漱口的好习惯,保证口腔的清洁卫生;经常修剪指甲,不让学生看到教师有“一手黑指”;保证讲话时不要唾沫飞溅,不要有不雅观的附加表情。女教师可适当化淡妆,男教师也要讲究衣着。

(4)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做到规范文明、音量适中、语速正常、抑扬顿挫、饱含着教师的感情色彩。特别是教师要苦练普通话读音,准确、清晰、生动的教学语言是学生的一种享受。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英语教师要用标准的课堂英语来进行授课,其他学科教师都要坚持用普通话来进行教学,要避免使用方言来教学。注意使用礼节性、激励性、创新性语言,如请坐下、谢谢、对不起、很好、不错、我很高兴、相信你会做得更好、建议大家掌声鼓励、你的回答与众不同、你的解法很独特……(5)上课姿势。教师上课时宜站立为主,既要站在讲台上,也要学会站在学生中间;站的位置要科学合理,不要不经意地把学生看板书的视线遮住;要适当地走动,切忌经常走动,边走边讲。因为,不断变换的教师位置会影响学生视线与注意力的集中。

(6)授课表情。学生是察言观色的能手。教师的表情与目光,是学生学习心态的晴雨表。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些微笑、少些愤怒;多些丰富多彩、少些呆板生硬;要在进教室之前调整自己的心境,给学生以神采奕奕、乐观向上的感觉。

(7)教师目光。教师在上课时目光要慈祥,要目视全体,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关注特殊的学生个体,给予后进生以更多的关注;切忌眼睛盯住黑板或回答问题的学生,而把其他学生从“淡望”直到淡忘。

(8)教学手势。教师的教学手势就是教学中重要的媒体之一。教学手势的形象直观与恰当应用会大大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吸引力。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规范的课堂手势。如请学生发言的手势、对学生表示欣赏的手势、配合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手势等,都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不可使用会给学生带伤害、误导、引起学生误解的手势。

4.学生板演的技巧

学生课堂板演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落实课堂重要内容、为全体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创造个体表现机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好形式。学生板演的技巧主要是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板演。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典型问题,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问题,必须通过笔头训练才能掌握的问题,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问题,需要学生观察解题过程的问题等才需要板演。如果只是个别学生出现的小问题,则无需进行课堂板演。

(2)学生板演的程序。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往往会一提出问题,就指定某位学生上台板演。事实上,这样的课堂处理会让大多数不自觉学习的学生失去参与课堂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先向全体学生展示问题,待全体学生进人状态后,悄悄指定几位学生上台板演,还要巡视台下全体学生的动笔情况,并进行有实质性的个别指导与小组指导。如果能够动用“学科小先生”,就会大大提高课堂个别指导的效果,达到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目的。

(3)学生板演的要求。需要板演的问题展示出来后,教师要把要求说清楚。要有明确的板演目标,要求全体动笔,并给定大约的完成时间,预告完成任务后,让全体学生都“先练后看”,从而达到板演的最佳效果。切忌教师口述板演题目,或当场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在黑板上定题目(题目应预先写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4)参加板演的人数。课堂板演是教师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好机会,要尽量使上台的学生更多地得到成功的体验。我们不反对让学生有“错误体验”的机会,但要尽可能找准对象,减少错误体验的学生人数。板演的人数两个比一个好,三个比两个好,一般板演的人数2~3个为宜,不要让偌大的黑板只为一位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5)板演之后评点。可让板演的某位学生自评,或让没有上台机会的学生点评,教师可在学生尽情表现后再进行点评总结。那种教师替代学生进行点评和策略是应该摒弃的。

(6)板演效果显著的检测。既然板演的问题都是主要的典型的问题,那么就要让学生通过板演真正达到全员过关的要求。最有力的保障措施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完成任务——一道类似于板演问题的题目,教师要通过学习小组与自己巡查,来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掌握。

(二)课堂提问的基本功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先指定一位学生,然后提出问题,有的老师则为了“方便、省时”,对着一位站立的学生连续提好几个问题。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思维调动,是不符合课堂教学常规的。因为,教师是为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学,就应当面向全班学生提问题。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的程序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先展示明确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作答要求,再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全体学生思考。在获得学生的许可后,再指定学生或学习小组进行回答或自由抢答。不可以先指定某位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更不应该面对一位学生连续提出多个问题。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课堂思维参与,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2.课堂提问的方法

一位教龄不短的中学历史教师一走进教室,在没有任何课堂的调动下,就连续给学生提出五个大问题,而且每个问题的题目都非常长。当她一口气说完”这五个题目后补了一句话:“请思考老师刚才所提到五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简直是在干扰学生正常思维。有哪位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能记住老师口述的五个问题,而且逐个去主动回答呢?

对于简短的单个问题的提问,可以用教师口述的形式,但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表述要清晰、要求要明确;对于较长的问题或多个问题,应尽可能事先用小黑板、多媒体展示台或学习提纲直接展示出来。这样既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有反复阅读理解题意的机会。

3.课堂提问的对象

提问的对象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示范型学生”。指解题能力强、解题过程规范的学生。主要是为了给全班学生提供解题全过程的范例。

(2)“体验型学生”。估计可以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并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三是“表现型学生”——解这类问题是他的特长,让他板演是为了展示他的特长,让他在全班学生面前有表现特长的机会。

(3)“关注型学生”。这是学习成绩较差的、需要得到教师特别关注的学生。在提出较简单的问题时,可以有意提问这类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也能分享到课堂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科学习的兴趣。

4.课堂提问的内容

需要提问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阅读填空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或指定的材料即可回答的问题,只不过把课文内容中被老师拿掉的句子补上即可。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或指定的材料。

(2)“范例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答题的范例,特别是说理题、解释题、分析题之类的答题规范。

(3)“强化式”。需要特别得到全班学生记忆强化的内容。

(4)“辨析式”。学生容易错容易混的、特别需要辨析的内容。

(5)“归纳式”。通过提问可归纳出一种题目的解题思路,一类问题的基本解法,某章节课文的概括与总结。

(6)“运用式”。概念、规律、结论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书本知识如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7)“拓展式”。书本知识的拓展与补充的内容,与最新科技、时政、时尚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以上这些内容最需要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得到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学会应用。

5.课堂提问的方式

(1)“口头提问”。简单的问题、叙述起来比较简明的问题。

(2)“文字提问”。题目比较长、叙述起来学生容易听混淆的问题,则要事先用小黑板、多媒体展示台或课堂提纲来展示题目。

(3)“情境提问”。需要在一个问题情境中展示的问题。

(4)“学生提问”。学生向老师提问,某位学生向其他学生提问,某个学习小组向其他学习小组提问等。

(三)课堂调动的基本功

如果你想成为一位好老师,首先要成为一位具有很高课堂调动艺术的大师。这不是对教师的过高要求,而是对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他们所面对的部分学生的难教程度是城市教师所无法想象的,更是某些专家所无法理解的。面对普遍的“学生课堂睡觉问题”,教师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其课堂调动的效果。我曾提出“为了调动课堂,教师要不择手段”的呼吁,就是对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课堂睡觉现象的无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