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质,字文德,三国曹魏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魏文帝时官至常山太守、荆州太守,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其子胡威,字伯虎,晋武帝时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
胡质曾经担任过东莞郡太守九年,从军征战数十次,每次因军功受的赏,他都全数分给部属,自己分毫不要,将士们都很感激他的恩德,誓死为他效命。由于他为官清廉,屡迁高职,官拜荆州刺史、振威将军。他的儿子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志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为官继承父亲的遗风,也官至青州刺史、前将军。
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胡威虽然是宦官子弟,但是由于家无钱财,备不起车马仆童,只好骑着毛驴带着干粮上路,沿途住旅店时,他一边放驴,一边砍柴生火做饭。到了荆州,父亲看到儿子的到来十分高兴,父子二人彻夜长谈。头两天,父亲还能买些肉和鸡蛋给儿子吃,几天后,桌子上只剩下青菜豆腐萝卜汤了。儿子知道父亲为官清廉,没有什么钱财去买东西,吃得也很香。
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略表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胡质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
胡质望着临行的儿子,深有感触地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为父给你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不知道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
“这是我节余下来的,用来给你作盘缠。”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晋武帝司马炎闻知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美名后即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二人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并随口问道:“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
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晋武帝更加佩服胡威了,因为他谦逊恭顺,为官政绩显赫而廉洁守操,便下诏对他进行了褒奖。
名师点评:
胡质父子在思想上、政治上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然而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那些严己宽人的思想和行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劳动人民不断继承与发扬起来的严己宽人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维系和推动着中华民族团结和睦、奋斗进取的伟大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