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赋税论
46165600000009

第9章 赋税征收的方法(1)

本章我着重论述各种赋税征收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家的领地当中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出一部分作为国王的领地,通过这部分土地的收入用于国王的各项公共开支;二是对私人财产或者地产进行价值评估,并据此开征土地税,弥补第一项不足之部分。

如果上一章所论述的各种公共开支增加的原因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消除,而且国民又心甘情愿地纳税,以供政府和国防以及维护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所必需的开支,那么,接下来我就将论述如何更加便捷征税的方法,使得征税行为本身不打扰人民的正常生活,在人民不知不觉中完成。为达到分析的目的,我想先对欧洲各国近年来所实施的征税方法作一论述,并对其便利和不便利的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也顺便谈及其他一些相对不重要或者不大常用的征税方法。

2.假设根据迁移到某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进行严格计算后得知需要二百万英镑的公共经费开支,或者由于这个地区的居民比别的地区更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他们的工作,从而将其所有土地、财富或者劳动收入的二十五分之一缴纳给国家作为公共支出。(我认为我做这样的假设是适合英国的具体情况的,至于为什么适合,我会在后文进行论述。)

3.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地征收这二百万英镑,或者这二十五分之一比率的税收。第一种办法,就是利用从全国的土地中划分出王领地的方法。首先,对全国的土地进行清查,并进行划分,也就是说,从英格兰和威尔士所有经过盘查得到的二千五百万英亩的土地中,

可以划出提供二百万英镑的法外地租的土地,这约占全部土地的六分之一,也就是四百万英亩左右的土地。把这四百万英亩的土地保留下来作为王领地,就像当年对爱尔兰的四个州即都柏林、基尔德尔、卡罗和科克的土地充公一样。如果不这样做,就得采取另外的办法,也就是对全部土地征收六分之一的土地税。这个比例也就相当于爱尔兰的投机分子

知识链接

NOWLEDGELINK“租庸调法”和“一条鞭法”

唐朝前期实行的租庸调法是与均田制同时诞生的。唐朝均

田令规定,18岁以上的男子受田100亩,其中20亩叫永业田,可以留给子孙耕种;80亩叫口分田,农民死后要交还国家。两者一般不可买卖,但亦有多种例外。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谷物2石,叫作“租”;缴纳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叫作“调”;壮年男子每年服役20日,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布代替,叫作“庸”。租庸调是一种典型的人丁税。

明代的“一条鞭法”:明代差役中最为普遍繁杂的是“均徭”,包括按民户丁粮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色徭役(粮长、里甲等正役除外),以及杂项劳役的折价。均徭分力差(应役户出劳力,也可雇人代役)和银差(应役户纳银代役),以人户的丁、田为根据,照里甲编等轮派。其中的银差,显然含有人丁税的性质。到了明朝中后期,税赋名目越加繁杂,越发不利于征发和收取,也在无形中给地方官吏牟取私利创造了条件,严重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改革上述弊端,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明政府依大学士张居正的提议,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将“一条鞭法”推行全国。其主要内容在于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各种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用银雇人充当。一条鞭法大大简化了税收名目和征收手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较大地削弱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和士兵为了免去徭役所缴纳给国王的免役税,金额也大约相等。如果直观感觉,尤其在国王看来,好像是第二种办法更好一些,毕竟这种方法安稳可靠,而且有更多的纳税人;不过从征税手段应力求简单明了、花费更少的人力物力方面考虑,显然第一种办法的优势更为明显。

4.在一个新的国家,可能更适宜于采用第一种办法。比如说爱尔兰,可以在人民还没有具体分到土地的情况下,先就从全部领地中划分出用于缴纳赋税的王领地达成协议。至此之后,凡是在爱尔兰再购买土地的人,就不用再缴纳免疫税了,而这些原来都是免不了要缴纳的。这种情况实际上就和土地面积大幅减少,或者购买土地的人都需要缴纳什一税因而也不需要再额外承担免役税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国家预先保留了一部分土地作为税收由国家经营,从而不再临时对国民征税或者突然额外加征,那么,对于国民来说乃是福利大大的提高,其会觉得这个社会是一个幸福的社会。因为租税负担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就是临时或者突然额外征收造成的;如果不单单是土地要缴税,连吃个鸡蛋或者自己土地上长出的葱头的人也需要缴税,以及雇用这些吃鸡蛋或者葱头的人的雇主也要缴税,那么税收负担怎么可能不加重呢?人民怎么会不怨声载道呢?

5.但是,如果国王在英格兰采取上述办法征税的话,也就是从每个地主的地租中征收一定比例给国家——由于英国的地租是长期固定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是不能够加以改变的,那么承担这种沉重赋税的只能是这些地主了,而其他的人反而从中受益。我们假定,地主甲和地主乙各有一块土地,且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价值都相等;再假定,地主甲将土地已经出租,租期为二十一年,每年租金为二十英镑,地主乙的土地还没有进行出租;如果对两者的土地都征收相当于地租五分之一的赋税,这样的话,如果每年租金达不到二十五英镑,地主乙就不会将自己的土地出租了,因为除去缴纳的税收,自己到手的租金不足二十英镑;但是对于已经将土地出租出去的地主甲来说,就不得不接受除去缴纳税收后剩余的十六英镑的数额了。但是,对于地主甲的土地承租人来说,他可以根据和地主甲签订的租地合约,将土地上的产出按照地主乙的土地承租

人土地产出的产品价格出售。由此造成下面的结果:首先,地主乙的地租的五分之一上缴给了国家,国王所得的税收收入增加了;其次地主乙土地的承租人所得到的利益相比没有征这种税收之前更多了;第三,地主甲的土地承租人所得到的利益,等同于国王与地主乙的土地承租人两方面利益之和;第四,赋税最终被转嫁到地主甲和消费者头上。如此征税,造成的后果就是变相对消费者征收国内产品消费税,而且越是服服帖帖缴税的人税收负担越重——鞭打快牛;最后,国内有的地主从中获利,而那些土地已经出租,租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不可变动的那部分地主蒙受损失,而且损失是双重的损失,因为一方面是地租不得随意增加从而税收负担无法转嫁,另外一方面是他们日常消费的食品价格却被抬高了。

知识链接

NOWLEDGELINK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

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与价格升降紧密联系;(2)它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是经济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其结果必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3)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即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税负轻重是税收转嫁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税负很重,出卖者试图转嫁全部税负就必须大幅度提高价格,这势必导致销售减少,但为了保持销路,又不得不降低价格,其结果税负不能转嫁或只能部分转嫁。然而对于税负很轻的商品来说,课税后加价幅度较少,一般不致影响销路,全部税负能轻易地转嫁给购买者。

6.另外一种方法,比如对房屋的出租征税。房租比地租更容易变动而不容易确定。这是因为房屋的作用是双重的,它一方面是可以作为支出的媒介,另一方面是收益的手段。举例来说,在伦敦,建筑物开成商

店从面积或者费用两方面都没法和开成餐厅相提并论,但是开成商店显得价值更大。同样的情况也适用分析同一建筑物的地下空间和地上作为住房的部分。这是因为,安居的住房需要花费开支,而地下室却能简单获得收益。因此,从性质上说,地下室价值的评估应该按照国内消费来计算,而地上住房的价值评估却必须用评估地租的方法。

7.这里我还想顺便论述下面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为了对兴建房屋进行限制,尤其对新的地段兴建房屋进行限制,对不同地段的房屋征收不同的房产税,从而防止城市规模过大、发展过快,而人们一般认为城市过快发展会危及君主的政权稳定,尽管相对于威尼斯,伦敦当权者的统治权还是相当稳定的,而威尼斯由于统治权为市民控制,所以动乱属家常便饭。

知识链接

NOWLEDGELINK1656年法令

对不同地段的房屋征收不同的房产税,出自1656年法令第24

号,参阅斯考贝尔编《法令汇集》(H.Scobell,“ACollectionofActsandOrdinancesofGeneralUse”)第2卷。这条法令旨在防止伦敦近郊建筑物增加得过多。参阅肯宁汉《英国工商业的发展》(W.Cunningham,“TheGrowthofEnglishIndustryandCommerce”),第2卷。

8.但是,我认为,通过限制人们兴建住房并不能达到稳定政权的目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房屋也不断增长,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口数量如果不变化,自然就不会产生新的住房需求,故而如果防止城市规模扩张过快,首要问题是控制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口数量控制住了,别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如果硬要采取措施,禁止人们兴建新的房屋,那么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城市会在原来的地方保持不变,城市的建筑物也不发生改变,从而没有任何发展。可是如果鼓励人们在新的地段兴建房屋等建筑物,那么用不了多少年,城市就会偏离原来的地基和中心,向其外围

不断发展。

9.这是因为,人们一般都不愿意把旧的建筑物拆了,再重新修建新的建筑物,因为在老地基兴建新建筑物的成本过于高昂,代价过大,而且这样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周围建筑物的限制,很不便利。所以,人们一般都会在新的没有限制的地方兴建新的建筑物,而对于旧的建筑物,在它们还能用的时候,都是凑合修缮一下继续使用,直到成为危房遭遇拆迁为止。当这些旧的建筑物无法再利用的时候,它们要么荒芜下去,要么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这种情况在伦敦的某些地区比比皆是。

而如果大城市的位置可以随意移动,一般它们会向什么方向移动呢?我认为,对于伦敦城来说,它会向西发展。这是因为,一年四季当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季风都是从西面刮过来。这样西区和东区相比,不会有弥漫的烟雾、蒸气和臭气(这种臭气在烧煤的区域更为明显)。出于自然环境的考虑,一些达官贵人的府第会向西区搬迁,那么为他们服务的人的住宅也自然会随着搬过去,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也会在西区修建,观察伦敦现在的趋势正是如此。现在伦敦那些达官贵人的旧宅已经变成交际厅,或者被改造成公寓楼了,而他们新建的府第都是在西区。我坚信再过五百年,国王的宫殿都会迁移到切尔西附近,现在的宫殿白厅的旧建筑物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成别的用途了。因为,在现有的地基上建筑新的皇宫,无论是就庭园,还是其他宏伟建筑物而言,都显得空间不够,无法进行相关工程。因此,我认为,以后新建宫殿要和周边民居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当初韦斯特敏斯特旧宫殿离伦敦城区的距离一样,那时候

知识链接

NOWLEDGELINK伦敦城的季风

埃维林(JohnEvelyn)曾提议由议会立法规定把所有使用煤

炭的工厂都搬到离伦敦五六英里的泰晤士河下游去。其理由是,如距离比这近,不单会有害于陛下王宫所在地,而且在我们的九个月的刮季节风(我们很可以这样称呼令人讨厌的西风)的时候,世界少有的这种最堂皇最美丽的风景会完全为乌烟瘴气所包围。见埃维林著《吹烟》(Fumifugium),1661年版,第16页。

知识链接

NOWLEDGELINK伦敦雾都的由来及伦敦的行政区划

雾都

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导致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

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禁止伦敦部分地区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

伦敦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