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让家人吃出健康
46167200000028

第28章 走出饮食误区(3)

——水果一定要饭后两小时以后吃,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上床萝卜下床姜

——最震撼的是最近流传的一种说法:早上吃姜胜人参,晚上吃姜胜砒霜。

不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吗,效果居然有那么大的差异?我们真的要计较吃每一种食物的时间吗?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相当复杂。以上这些说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天当中的生命节律,人体对这些食物能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还有会不会发胖的问题。

上床萝卜下床姜的道理

的确,人体顺应自然,在一天24小时当中,有着生命的节律。上午工作学习紧张,代谢也比较旺盛;晚上以休闲休息为主,代谢率也有所下降。

所以,同样热量的食物,在早上吃,相对而言不太容易长胖;对于那些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如果实在很馋那些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在早餐适当品尝一些,相比晚上吃发胖危险要小得多。

同时,凡是那些刺激人体兴奋、促进热量散发、提高身体活力的食物,最好能够在早餐和午餐吃。

晚餐呢?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体本来应当在这时候变得内敛、平静,不再工作,不再兴奋,而是准备休息,需要把全身的血液和能量从外部收回到内部,集中精力修复组织器官了,对孩子来说,还要做生长发育的工作。所以说,晚餐就不能再吃让人兴奋的食物,也不该吃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那些容易消化或能够帮助消化,让身体减少散热、减少兴奋的食物,都是晚上的好食物。

所谓“上床萝卜下床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姜、葱、蒜等调味品都是使人体温暖发热的食物,它们让人觉得很有精神,适合在早上和上午食用。电视上报道过一位长寿老人,九十多岁,却仍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脸色红润,他自述的养生秘诀是每天早上吃几片姜。

而晚上呢,吃点清淡的萝卜,能帮助消化,通气顺肠,当然比吃油腻食物好得多了。萝卜可不是让人兴奋的食物,它更能让人心平气和。除了萝卜之外,各种清爽的凉拌菜,杂粮粥,青菜豆腐之类,都很适合晚上食用。

晚上人们还喜欢喝点莲子汤啊,百合汤啊,是因为民间传统认为它们有安神的作用。吃夜宵的时候,过去传统上吃点小米粥啊,藕粉啊,也是因为它们容易消化又有平缓情绪的作用。

反过来,如果晚上吃油腻厚味食物,特别是牛羊肉、煎炸食品,再加上大量辣椒、花椒、葱、姜、蒜,恐怕对身体就没有什么好处了。但是,无论怎么说,姜毕竟是姜,不可能因为在晚上吃而变成砒霜,马上把人放倒。说晚上吃辛辣浓味不好,是说它违背养生之道,天长日久就容易造出病来。中原某些地区有这样的习惯,早上喝碗胡辣汤,晚上喝碗清淡的杂粮粥,实际上是非常科学的饮食传统。

所谓“道”是什么意思?就是天地间的规律。比如说,人人都知道,清晨人体体温最低,晚上体温最高。晚上要把体温降下去,进入休息状态,你偏偏吃那些让身体发热的东西,当然是违背道理的事情。与自然的规律相悖,身体就会产生负担,久而久之,容易危害健康。所以,从长期效果来看,长期坚持错误的生活方式,就等于吃慢性毒药。

不过,这并不能代表晚上做菜的时候不能放点姜末,也不代表晚上淋雨或受凉了不能喝碗姜汤。仅仅是说晚上不特意吃姜,不多吃姜而已。因为任何食物和药物,都要吃到一定的量才起作用,晚上用半勺姜末来做菜,是无须担心的。

吃水果:看时间不如看体质

关于水果应当什么时候吃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困惑不已。我认真回想其他地方的规矩,发现其他地方似乎对吃水果的时间不那么严苛。一位台湾教授告诉我,台湾平均每人每年吃掉三百多斤水果,而且并不考虑是否餐后2小时才享用。西方人更是把水果看得如同蔬菜一般,无论制作沙拉,还是制作甜点,都是用餐时食用。英国营养专家认为国民吃水果数量不足,鼓动政府出钱给每个孩子每天发放一个免费水果,却完全没有提示吃这只水果的时间。

与其说餐前不能吃水果,不如说“空腹不能吃水果”。一种顾虑是,空腹时胃中酸度较高,再吃富含有机酸的水果,对胃有一定刺激。另一个理论是,水果中含有大量单宁,和胃酸结合,容易产生结石。

看来,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来说,空腹吃酸度高的水果可能有害;单宁过多的水果,比如柿子,空腹吃可能和胃中黏蛋白作用而导致不适。但其他水果呢?它们似乎无辜受害了。如今水果味道越来越甜,酸度越来越小,涩味也日益淡薄,这种担心渐渐失去了物质基础。

还有一项理论,说水果糖分比较高,空腹吃容易产酸,并造成打嗝,等等。显而易见,这个理论不能成立。因为糖分在胃里根本不会消化,而是在小肠中消化的。如果糖分较高便不能吃,那么饭前连巧克力、饼干和水果糖都不能吃了,因为它们更是高糖分食品。

总之,餐前不能吃的水果,仅限于柿子、酸杏等少数水果。苹果、梨、桃、橙子、橘子、西瓜、甜瓜、草莓、芒果等绝大多数水果都可以放心地在饭前吃。

餐后不能吃水果的顾虑是: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进水果,就会被先期到达的食物阻滞在胃内,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内消化,而是在胃内发酵,从而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它的前提是,吃水果之前已经很饱,而且吃的水果比较多,导致长时间滞留胃中,胃酸分泌量又不足以杀死附着在水果上的细菌,从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肠不适。

因此,如果用餐时食物摄入量已经很大,胃中饱胀,就可以晚些吃水果;如果吃的食物不多,也不油腻,感觉胃里还可以容纳更多的食物,就无妨当时进食水果。

最近看到一本国外的饮食书籍,其中提到,对于一些胃肠功能非常弱的人,在进食时间和食物搭配方面可能需要注意一下,饭后马上吃大量水果是不妥的。不过作者表示,这只是针对肠胃不好的人而言,并不意味着人人都需要遵守这些说法。

餐后吃水果,还要特别考虑的问题是水果的温度。如果吃了大量油腻食物,再吃大量冷凉的水果,胃里血管受冷收缩,对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可能影响消化吸收,甚至造成胃部不适。因此,餐后吃水果应以常温为宜。总体而言,水果的食用时间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只要不是特别酸涩的水果,都可以饭前吃。这时吃水果有利于填充胃袋,产生饱感,减少下一餐的食量,对控制体重最为有利。进餐时吃含有水果的食物,把它当成菜肴的原料,或者作为一道餐后甜点少量食用,也都没有问题。不能“大量”吃水果,不意味着一口都不能吃。

为什么说水果“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

说早餐吃水果最好,是因为我国居民早餐质量往往不高,一般吃不上蔬菜,通常只有主食和肉蛋奶类。配上一些水果,更有利于营养平衡,可以提供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但这并不等于水果不能晚上吃。由于水果清淡,容易消化,它也很适合作为晚间的食物。只是,如果想减肥的话,就不能在吃饱晚饭之后又吃很多水果,这样有可能增加热量,带来肥胖。

如果在两餐之间用水果代替饼干、曲奇、蛋糕之类点心和甜饮料,或少吃一些晚餐,改成吃水果,那就是非常健康的选择了。新鲜水果的健康益处,实在远远高于那些甜食。

我一直觉得奇怪,越是营养好的食品,人们越是有很多很多的说法,这样吃不好,那时吃不好;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不能吃饼干,什么时候不能吃蛋糕,什么时候不能喝甜饮料,好像这些营养很差的食品什么时候都可以乱吃。

在食物总能量不超标的基础上,如果想吃水果,就吃吧。只要胃里感觉舒服,什么时候都可以,限制每天200~400克的水果总量,或许是更重要的。水果这么好的东西,看在眼里,闻着香气,愣是不敢吃,多苦。

高温时节的饮食建议

在一年四季中,最难过的便是夏天。高温炎热对人体来说是一种“逆境”,身体必须靠大量出汗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汗水的成分相当复杂,除水分之外,还含有钠、钾、钙、镁等矿物质,维生素C和多种B族维生素,以及少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特别是“桑拿天”的时候,空气湿度过高,人体出汗量非常大,而汗液蒸发慢,体温调节更为艰难。营养素和水分损失大,消化系统功能变差,更加重了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的感觉。

怎样才能健康地度过酷暑呢?以下几项建议可能会有所帮助。

(1)多喝粥汤,补充电解质

夏季应供给足够多的含水分食品,然而更重要的是补充出汗时损失的各种矿物质,尤其是钠和钾。一些人夏日贪饮甜饮料,每天大量吃甜味瓜果,却很少认真吃咸味正餐,出汗量大时便可能会缺钠。如果喝盐水、吃咸菜,却没有补充足够多的水果蔬菜,则容易发生缺钾问题。而体内缺钾时,人对中暑的抵抗力就会下降。

普通甜饮料一般只含有糖分和水分,却不能提供钠、钾、钙、镁等电解质,也不含B族维生素;运动饮料虽然加入了钠和钾,有的还加了镁和钙,但也不含有维生素B1和B2;白开水、纯净水和矿泉水可以让水分迅速进入人体,却会降低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降低渗透压,结果是水分快速变成汗和尿排出体外,同时带走多种营养成分。因此,不要单靠这些饮料来解渴,应当尽量多吃水果蔬菜,还应当在家中准备营养丰富的粥汤和解暑饮料,其中尤以加少量盐分(0.2%以下,刚能感觉出若有若无的咸味)的豆汤(红豆汤、绿豆汤、黑豆汤等)、豆粥最佳,它们对补充钾、镁等矿物质最有帮助。此外,绿茶、花果茶、酸梅汤等也是相对比较好的选择。

饮用汤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因为暴饮可能造成突然的大量排汗,还会导致食欲减退。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一定要在室温下放一会儿才能饮用,避免引起胃肠道血管的突然收缩,甚至发生痉挛。

(2)每天吃牛奶、鸡蛋和豆类

在35℃以上的高温中,人体排汗会损失大量蛋白质,同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也会增加。特别是闷热天气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又不爱下厨烹调,很容易发生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现象。因此,每天要保证有一杯酸奶/牛奶,一个鸡蛋/咸鸭蛋,再加上一份豆制品或一碗豆粥,还要经常吃些瘦肉和鱼,以补充铁质。

(3)菜果和杂粮:供应维生素

夏季每日会从汗液中损失较多的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B1、B2,缺乏这些维生素会使人身体倦怠、抵抗力和工作效率下降。据测定,高温天气中水溶性的维生素需要量是平时的2倍以上。补充维生素C的好办法是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B1的好食品是绿豆、红豆、扁豆等豆子,以及玉米、大麦、燕麦等粗粮,维生素B2的好来源则是牛奶和绿叶菜。如果饮食不周,最好能额外补充每天1~2片复合维生素B和2~3片维生素C。有了充足的维生素,加上足够的矿物质,夏天照样能够精神抖擞!

(4)吸引食欲,少量多餐

在高温环境中,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因此,夏季的食物应当清淡爽口,食物的外观和花样要吸引食欲,苦味食品清新爽口,再适当添加一点辣味调味品,则更为美味和平衡;调味的原则是少用油,多用醋;在供餐的次数上不妨少量多餐,在天气凉爽的时段可适当加餐。

(5)警告:冷饮不是解暑佳品

夏天爱吃冷饮是很多人的通病。实际上,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却并非解暑佳品。研究证明,冷饮不能降低人的体温,相反,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此外,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不仅不能解渴,反而可能越吃越渴。

冷饮的第二个害处是刺激胃肠壁,降低消化能力。孩子餐前吃冷饮会严重妨碍食欲,影响夏天的生长发育。

冷饮的第三个害处是妨碍咽喉部位的血液循环,降低咽喉的抵抗力,使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从冷飕飕的空调房间出去时,一冷一热,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冷饮的第四个害处是营养不平衡。冰淇淋算是营养价值最高的冷饮,但其中脂肪含量较高,减肥者应注意控制。普通棒冰以糖分为主,添加了增稠剂、甜味剂、磷酸盐、香精等多种食品添加剂,营养价值很低。用它们来填饱肚子,对夏日的健康有害无益。

因此,建议限制吃冷饮的数量,每天只吃一品,而且应当在饭后一小时之后食用。如果可能的话,用酸奶代替雪糕,用自家榨的果汁代替冰棍,更有利于夏日健康。

寒冬如何吃出暖意:高热量不等于高温暖

怎样吃出暖意来?这是很多人在冬天讨论的饮食话题。大部分人的答案无非两个类型:吃高热量的食物或者传统所说的“温热食物”。这两个说法,哪个更正确呢?

答案是,吃高热量的食品并不能让身上暖起来。吃猪油,吃蛋糕,吃曲奇,吃油炸食品……这些对于提高抗寒能力基本上没什么帮助。而吃传统认为“温热”的食物,相对而言更有效一些,不过也要看身体状态和食物搭配是否合适。

先来解释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高热量不等于高温暖?为了解释方便,我们把人体看成一个供暖工厂。这个工厂的燃料就是食物当中的热量成分,比如脂肪、淀粉和糖;工厂的锅炉,就是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工厂的产品,就是大量放出来的能量,包括让身体温暖的热量,还有推动我们的血液循环、细胞更新、组织修复、工作学习等各种事情所需的化学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