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46192300000008

第8章 职场中要挣money更要挣tomorrow(2)

毕业前,蔡敏就已经托人在国内帮自己物色工作,这样不用耽误时间就可以入职。本来已经有些眉目,可等她真到了上海时,才意识到一切都变了。有不少公司已经开始裁员;很多大型企业都取消了原来的用人计划;更有的公司曾经经历过金融风暴,他们预料到海外遭遇裁员的人会爆发回国潮,所以便提高了要求:宁可找在海外被开除的,也不要像蔡敏这样刚拿到文凭的“新人”。

如今,蔡敏已经在上海漂了快半年了,因为自己在国内没有什么人脉,加上她不甘心做没留过洋的“80后”也能做的工作,所以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原本计划着自己有一段国外生活学习的经历,回国后多少能够在个人特长的项目上加点分,谁知道这么多在国外有过工作经历的“金牌大海龟”,也在这个节骨眼上回国来抢滩,难道“我是海龟,我怕谁”的年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有些“小海龟”他们清楚自身的优势不够吸引眼球,于是情愿掉转方向,暂时“屈就”于那些不怎么起眼儿的工作岗位,可算为“机灵龟”。

今年二十七岁的冯灿大学时在国内读英文,毕业后,很多同学都去了公关公司或者进企业做了翻译,而她却选择出国读金融学,本想着回来能走专业性更强的路线,可如今赶上金融风暴,受挫最严重的就是金融。

找不到好工作的她,只能托没有出国的老同学在公关行业为自己谋个职位,并准备了精致的礼物酬谢人家。当同学问及冯灿为什么不再等一等,等金融风暴过去了也许会有更好的工作。可冯灿却说:“我都没有工作经验,找到这样的工作已经很知足了,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出没出过国都一样!”

像冯灿这样有危机意识戏称自己是“自跌身价”的“80后”“小海龟”,他们不会矜持地挑来拣去,最后弄得高不成低不就,而是先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积累经验,等待更好的机会。

那些只知道把目光锁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要不就聚焦在著名企业的“海龟”们,如果一直坚持不肯让步、再加上不是很爆棚的运气,找到满意的工作真可谓“比登天还难”,不知要找到何年何月。倒不如学学那些“自降身段”的“小海龟”,心态好,思维也灵活,有时甚至连用人单位都觉得屈才、浪费文凭了,他们自己仍是满不在乎。

“金牌海龟”也好,“小海龟”也罢,面对现实、能屈能伸才是21世纪的“海龟”们最需要具备的品质。

5 “80后”拒做“汉堡人才”

本节关键词:汉堡人才,提高

“汉堡人才”是职场刚刚兴起的新鲜词汇,指的是具备足够行业经验和本科以上学历,持有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却在跳槽中屡战屡败,得不到理想职位和薪水的人。

在职场立足,发挥我们独特的竞争优势是最重要的,具备他人没有的能力更是关键中的关键。那么,“汉堡人才”面临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职业技能大都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缺乏与众不同的能力是“汉堡人才”在竞争中失利的直接原因。

根据调查,最容易形成“汉堡人才”的四大职位是:技术岗位、助理岗位、销售岗位以及客服岗位。处在这些工作岗位的白领们犹如一个个巨大的“汉堡人才”,外表光鲜亮丽,却谈不上什么“营养价值”。

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汉堡”们着实危机四伏。在跳槽失败者中,“汉堡人才”的比例更是占到58%,虽说跳槽不是罪,变换工作在如今这个时代也早已是大势所趋,但这种“屡跳屡败”的经历,不但会让自己劳神费力,更对我们事业的发展有诸多不良影响。

为什么“汉堡人才”总是难以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理想目标?

首先,是不可忽视的家庭环境。

“汉堡人才”大多出生在“一切由父母掌控”的家庭里。他们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或老师所给出的指导性意见左右,主观能动性遭受到极大的压抑,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也没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不知道自己的专长是什么,以至于长大了也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只好依旧生活在父母的“指挥”下,看哪行热就做哪行,导致自身学无所长,综合能力低下。

其次,是“破罐破摔”的颓废思想。

由于“汉堡人才”缺乏主见,往往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感到茫然,没有规划,很容易被工作“推着走”,几乎从事的都是父母精心安排的、自己不喜欢甚至排斥的工作。久而久之,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就选择“破罐破摔”,干脆撤掉所有防线“任人宰割”,沦为“汉堡”不再进取,渐渐连原有的一点能力都退化干净了;而另外一些稍微有点“反抗”精神的人,由于长时间的依赖也找不到应该努力的方向,经常是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盲目跳槽,必然会屡屡碰壁。

最后,职业个性中的小缺陷。

“汉堡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空有满身技能却完全不懂得与人交往;另一种则是“光说不练”,一开口就是满嘴的“漂亮话”,可到了兑现的时候就往后缩,没有真本事。不管是哪种缺陷,都会成为“汉堡人才”们事业发展的瓶颈。

如果“汉堡人才”在平淡无奇的工作中,不但没有磨平自身的棱角,反而磨没了“进取心”,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新人挤掉。那么,“汉堡人才”该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在重重压力下成功突围,将自己从缺乏营养的“汉堡”升级为营养丰富的“佳肴”呢?

关键就在于:“汉堡人才”是否有毅力继续完善自身的“技术知识库”和“资源知识库”。前者指的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储备量;后者指的是与从事行业相关的各类资源,包括重点客户的维系、丰富经验的积累,社会资源的搜集、掌握竞争对手信息的程度,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能力等,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此外,选择一份有学习和发展空间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将学习与工作的时间按4∶6来分配,尽量多地利用工作,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

想要纵横职场,我们就必须化身为一块能“循环吸水的海绵”,在付出自己能力的同时,更要珍惜每一个可以吸收新鲜知识、掌握先进技能的机会,这样才能跟上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拒绝做平庸的“汉堡”!历史往往由“最好的”与“最坏的”共同创造,而平庸之辈则只能默默无闻、繁衍生息。

6要把自己折腾成公司的“骨干”

本节关键词:折腾,骨干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80后”从根儿上就是折腾的一代,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干活的员工绰绰有余,而稀罕的是“骨干”,如何使自己成为企业的骨干,成为领导需要的人才呢?我们喊出的口号是:“活着就要折腾!”要敢于折腾、掌握折腾的技巧;要善于折腾、了解折腾的目的。只有折腾了,我们才能在众多优秀的员工中脱颖而出,才能获得做骨干的机会,才能更接近成功!

联想集团的前任总裁柳传志有一句名言:“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当初为培养接班人,他给杨元庆一年换一个新岗位,持续“折腾”了十多年,才成就了今天的“全才”。

杨元庆三十而立那年,已经是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了,在联想最困难时他临危受命,从联想挑选了十八个业务精英,组成销售队伍,以“低成本战略”使联想电脑跻身中国市场三强,实现了连续数年的100%增长。当时年轻的杨元庆,在天大的压力下也不肯妥协,这让联想的老一代创业者不太舒服,于是柳传志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在骂哭杨元庆后的第二天,柳传志给他写了一封信:“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它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口服。”经过不断地“折腾”,杨元庆最终被锤炼成一名经得起任何压力的“铁人”。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我们读小学时,不折腾就不会成为大队长;我们读大学时,不折腾就不会成为学生会主席;我们步入社会,不折腾也成不了公司的骨干精英!

具体地说,“折腾”包含以下三方面意义:

第一,敢于折腾才能得到机会。老话说:机会总是眷恋着有准备的人。事实上,机会更舍不得那些有胆识,敢想、敢干、敢折腾的人。在激烈的市场厮杀中,我们必须永远保持一种创业初的激情,不畏惧,不胆怯。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折腾是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第二,经住折腾才能真正成长。所有梦想成为骨干的“80后”都必须具备坚韧的抗击打能力。我们必须在心里弄清楚一点:合理的要求是锻炼,无理的要求是磨练。如果年轻的“80后”想尽快成长,提早成功,就要经得住来自企业、组织、社会以及大环境等各方面反复不断的“折腾”,将它当做是磨练自己心智的捷径。就像唐僧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我们也要经受反复不断的磨炼,或者干脆自己去“折腾”,方能成为“人才”。

第三,善于折腾才会取得成功。我们无法一个人做好所有的事情,那么培养一批能履行职责的下属就显得颇为重要。想要取得成功,我们必须注重团队的力量,所以一个卓越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折腾”底下员工的能力。

从前,有个人觉得蝴蝶幼虫在破茧时拼命挣扎太过辛苦,他出于好心,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茧剪开一个口,让幼蝶能轻而易举地从里面爬出来。

然而没多久,那只幼蝶就死掉了。其实,幼蝶在茧中的挣扎是它整个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折腾”的过程中,它可以使身体更强壮、翅膀更有力,只有这样,破茧后它才能更好地生存。然而跳过这个“折腾”的破茧过程,虚弱的它根本就无法适应外界环境,当然也就不能活下去。

我们还年轻,我们的队伍中还有尚未破茧的幼蝶,请大家珍惜可以折腾的青春岁月吧,压力和困难并不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要把它看成一剂强心针,一个加力挡。

做人,就必须折腾!

人类最初是用两条腿在地上走路的,可我们的祖先嫌太慢,于是就折腾出了马车、船之类的交通工具;后来他们又觉得这些交通工具过于简单,很难送自己到达想去的任何地方,越是他们绞尽脑汁,又折腾出了汽车、火车、飞机等更快捷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毫无疑问就是在人类不断地折腾中,获得了飞快的进步和发展。

想成为企业的骨干,想成为社会的精英,我们必须敢于折腾,舍得革自己的命,只有这样我们最终才能够破茧而出。

世界的明天要看我们的了,“80后”必须先把自己折腾成单位里的骨干,然后才能继续折腾出祖国美好的明天。

人才是“折腾”出来的!折腾原本就属于“人类本性”,年轻的时候不折腾,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折腾?

7职场较量,不可忽视的“软实力”

本节关键词:软实力,技不压身

不知道“80后”在职场打拼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像升职、加薪、被领导重用、公费出国考察……此等好差事似乎永远也轮不到我们!是为什么?在你看来,是大家的工作都做得不错、无可挑剔;可在领导眼里,那些是应该的,而你跟同事比起来,在工作之余完全没有闪光点,好事自然都被人家占去了。

职场就像江湖,竞争无处不在,厮杀随时开始,如果我们只想着如何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很可能真的这一辈子就只能干所谓的“ 本职工作 ”了。

所以想要在职场站稳脚跟,光靠勤奋努力是没用的,我们一定要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再培养一到两个闪光点,做到让领导“眼前一亮”,这便是标题所说的“软实力”。

四年前,黄鑫只能算是个职场新丁,满腔热情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对另一个同时期入行的同事很不以为然,觉得那个人很虚伪,只会喝酒、吹牛、拍马屁。

不久之后,公司好不容易接到一个工程,关于价格的问题在办公室里谈了好几轮都谈不拢。最后,公司高管决定还是设个饭局,宴请一下对方领导。席间那个黄鑫的同事是“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喝起酒来又是海量,把客户陪得十分尽兴,最后他们竟然大笔一挥,成交!而且价格跟公司提出的比一分不少。

黄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顿饭竟然可以帮公司多赚那么多钱。打那时起,黄鑫私底下也开始练习歌曲段子,培养酒量,他明白一个道理:如今的职场,干好正职还不够,“特长”才是取胜的关键。

俗话说“技不压身”,这话在当今职场也同样受用。不管你是对穿衣打扮、色彩搭配颇有研究的时尚达人;是擅长点菜、熟悉各个饭店酒楼特色的美食达人;还是精通笔记本、单反、手机最新讯息的数码达人;又或者是歌唱得好、球打得好、刀枪棍棒耍得好……只要能合理运用,绝对会给你的职场形象加分。

如果我们多多留意,不难发现公司无论大小都会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的业务水平不一定特别突出,但凡是领导出席宴会却总喜欢把他们带在身边,通常这些人都跟酒楼的领班很熟,能订到好的包房;或者口才超凡,酒量一流;再或者很有喜剧天赋……只要场上有他,整个洽谈的气氛就能特别融洽,领导自然愿意把这样的员工随时带在身边啦!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软实力”不只能为自己的工作加分,还有可能关系到整个公司的命运。

章璋所在的公司周末要接待一个大客户,领导找到她:“小章呀,这次公司的前途可全靠你啦!咱们这个大客户不喜欢喝酒,也不喜欢唱歌,偏偏喜欢打网球,刚听到的时候真是难倒我了。幸好有你!”听到这里章璋明白了,从上到下只有自己会打网球,而这单生意对公司来说又相当关键,她当然要去。

于是,策划部将接待地点从办公室转移到了网球场,章璋先陪客户酣畅淋漓地打了一场球,然后大家才到酒店聚餐,席间气氛轻松而且热烈,客户与章璋打球时建立起来的关系,也使得双方在谈合作细节时更自然、更亲近了。

看到越来越多职场人因为“软实力”而受到领导关照的事例之后,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人才济济的未来,也许将会是一个依靠“职场软实力”来一较高下的时代。和20世纪不同,这里的“软实力”不再是家庭背景、也不是裙带关系,而是我们自己在本职工作以外,能够切实带给公司好处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如果“80后”也能培养出一两个闪光点,那好事儿还能少得了我们吗?

当你在一个职位或工作上遇到瓶颈、无法突破的时候,记住!另辟蹊径、曲线救国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视“职场软实力”,将自己打造成为公司领导眼中的“气氛调节器”。

8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本节关键词:职场,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不易被对手模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属于自己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大至国家,小到企业和个人,要想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本事之外,更要具备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