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的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前者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上惟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的非政府国际机构,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名个人会员;后者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于1948年,原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宗旨是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官方机构、民间团体、科研和保护机构。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泱泱中国,五千年的辉煌灿烂文明,孕育了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今,中国已有30多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且中国的古琴、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现在对自己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越来越多的保护,相信这个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