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85

第85章 天坛

古人所说的天就是“宇宙”,就是“大自然”。在科学尚不够发达的古代,“祭天”主要是表达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与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古人想掌握大自然的愿望。祭天大典是明清两代帝王实行的一种礼仪。通过严肃繁缛的礼仪,表示对天的崇敬,强调王权神授,帝王是上天的代表,从而也加强帝王在人间至高无上的统治。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位于北京正阳门外东侧,占地面积273公顷,坛域北为圆形,南为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周围筑坛墙两道,将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

外坛象征城郊环境自然野趣。内坛为祭祀场所,分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叫“祈谷坛”,南部是“圜丘坛”。天坛正是“祈谷”“圜丘”两坛的总称。

“圜丘”有两道围护墙,每道墙均设有棂星门4组,每组三门,共24座汉白玉棂星门,称“云门玉立”。据史书记载:大典时中门为“上帝”专用,故高大;皇帝只能从东侧较中门略小的门出入;而其他官员则只能从西侧更小一些的门出入了。这左右大小的差别突出表现了封建社会的礼制,“礼”实质上就是等级森严的次序。

祭天大典时,皇帝身着祭服,小心谨慎穿过这上下两道棂星门,诚惶诚恐地在导引官的恭导下登上前面这三层神坛行礼。

祈年殿殿顶藻井为“龙凤藻井”,中心为木雕贴金“龙凤呈祥”图案,大殿内外满饰龙凤和玺彩画。青绿为底,飞金走彩,富丽堂皇。

整个建筑斗拱支架,榫卯叠插,堪称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