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包括春秋战国时代秦都雍城和成阳附近的秦国国君陵墓。
①雍城秦陵。秦自公元前677年~前383年建都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历时二百九十四年,其间有二十位秦国国君均葬于今凤翔县尹家务至宝鸡县阳平的三峙原上。
国君陵区与首都雍城隔雍水南北相望。陵区范围东西长七公里、南北宽三公里,占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陵区西、南、北边均发现有壕沟围绕,沟宽二至七米、深二至六米。陵区之内共发现十三座陵园,占地两千万平方米。每座陵园又各以壕沟围绕。陵园壕沟宽三至四米、深约3米左右。陵区和陵园的壕沟总长约35公里。每座陵园方向均为坐西朝东,陵园之内以右为上。每座陵园有二至八座大墓不等,但主墓均居于“右”边的尊处。
三峙原的秦陵陵区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先秦时代诸侯国的陵区。
秦公一号大墓虽经历代盗掘二百余次,但墓内仍出土了金、铜、铁、玉、石、陶器和漆器等各类文物三千五百余件。其中的刻字石磬是最有价值的出土文物,这在以往发现的石磐中是极为少见的。石磬上的刻字为大篆,字体圆润古拙,刚柔相济,与秦《石鼓文》一刻字风格相似。通过对三十余件石磬和石磐残块上的一百八十多个刻字的研究,可知秦公一号大墓为秦景公的陵墓。
秦景公陵墓的发掘,对研究先秦葬制和秦国早期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②秦东陵。战国时代中期,秦孝公迁都咸阳,秦王室在芷阳城东建造了王室陵区。因陵区位于咸阳以东(或相对雍城先秦秦陵区以东),故名东陵,设有东陵侯。史书上记载有个名叫召平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成了布衣百姓,在长安城东种瓜谋生,因其瓜甜味美而得名“东陵瓜”。今秦东陵附近仍有村名“邵平店”,大概是因汉初召平在此种瓜而得名。东陵区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斜口乡东南,灞水从其左流过。陵区背山面水,西邻芷阳城,与都城成阳隔渭水相望。经考古勘察,这里已发现四座秦王陵园。四座陵园的平面均为长方形,陵园周置壕沟,一为防护陵园,二为防洪排水。
壕沟多采用天然壕沟与人工开凿相结合的方法。陵园均为坐西朝东,陵墓之上有夯筑封土,封土之上没有建筑。陵寝建筑置于陵墓之旁、陵园之内,陪葬坑、陪葬墓在陵园之中。
秦东陵陵区可能为昭襄王与唐太后、孝文王与华阳太后、庄襄王与帝太后的合葬陵墓,以及悼太子、宣太后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