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王陵寝古典园林(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200100000078

第78章 发达的宋代人园林

宋代私家园林也极为兴盛,特别是人文荟萃的中啄地区和江南地区,见于记载的私家园林为数众多。

北宋李格非撰写《洛阳名园记》专门记载了洛阳的名园十九处,其中十八处为私家园林。例如:

富郑公园、环溪、独乐园。

江南一带风光秀丽,也建有很多私家园林。

苏州最有名的私园是沧浪亭。

南宋皇帝“行在”,实际上是首都的临安,在当时富贵苟安的社会风气中,私家园林就更多了。《梦粱录》记载着名私家园林十六座,《武林旧事》记载四十五座,等等见于记载的将近百座之多。多数私园在西湖周围风景区中。有名的如平原郡王韩佗胃的别墅园——南园;承相贾似道的别墅园——水乐洞园和水竹院落;还有皇帝赐给贾似道的后乐园(原来叫集芳园);杨和王府园——云洞园;皇帝赐给杨和王的水月园等等。

中国造园艺术发展到两宋时代,像古典建筑一样,已形成完整的体系。私家园林,以士大夫园林为首概括地再现自然的景象中,往往有深刻的寓意,无论造园原理和技巧上都达到成熟的境地。宫廷园林吸收民间造园的成就,也较前期有显着提高,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与景象意境的深化。

辽、金少数民族政权下的园林建设

第一章北宋时,北方游牧民族日益发展,先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日益强大,国土扩充到现在的东北、内蒙和华北的一部分,甚至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以致北方邻国把契丹视同中国,至今俄语把中国还叫做“契丹”契契丹族的辽国皇帝,大力引进宋国人才,学习汉文化,城市、宫殿、园林都仿效宋国来建设。辽圣宗开泰年间首先在首都南京(今北京)的西山建玉泉山行宫,又在南京城东北郊建造瑶屿行宫。关于辽的园林建设情况记载不多,我们从“瑶屿”行宫就可窥视一斑了。瑶屿就是现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当时一片大水面中有岛,称做“瑶屿”——西王母(王母娘娘)的瑶台,也是神仙境界的意思。岛是山林景象,在林木山石之间设殿宇,与宋宫苑相仿。

后来东北女真族兴起,也是重聘汉人,推行汉文化,建立了金国。辽和北宋先后被金灭亡。公元1151年金迁都到辽的南京旧址,称燕京。由右承相张浩主持参照北宋东京规制,扩建燕京城,定名“中都”。金兵攻占东京后,胁掠各种技术人才、宫廷妇女以及物资和文物财宝,运到中都。金完全按照宋制,建设宫廷和御苑。金章宗时,金国版图已扩大到中原、淮北一带,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皇家园林建设已有相当规模了。当时在中都城宫廷内外的御苑有:芳园、同乐园、广乐园、南园、北苑、后园、东园、熙春园、琼林苑、梁园、蓬莱院、东明园等;郊区则有:鱼藻池、钓鱼台、鹿园、环秀亭、城南行宫、大宁宫、玉泉山行宫、香山行宫等;再远一些还有大房山麓的金陵行宫、在保定西北的光春行宫、宣化的庆宁行宫、张北的大渔烁行宫、玉田的玉田行宫、滦县的石城行宫等。其中位于中都城东北、今北海公园的大宁宫和玉泉山的玉泉行宫是皇帝经常去玩的重要御苑,为后来元、明、清的进一步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金代大宁宫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开始建设,后来改名为“万宁宫”,又改为“寿安宫”“万寿宫”。这里以水景为主,是引高粱河水扩大原有湖沼,并加大琼华岛;岛上建广寒殿等九十多座殿宇。

当时“燕京八景”中“琼岛春荫”“太液秋波”两景都是这里。章宗时大臣赵秉文赋《扈跸万宁宫》

诗,赞美其景象:“一声清跸九天开,白日雷霆引仗来;花萼夹城通出,曲江两岸尽楼台;柳阴罐日迎雕辇,荷气分香入酒杯;遥想薰风临水殿,五弦声里阜民财。”

北方蒙古族崛起,灭亡了女真族政权的金和汉族政权的南宋,统一了中国,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汉人政权——明朝,取代了元。

元灭金后,首都从塞外南迁到金中都城,由于中都被毁严重,便于至元四年(1267年)以大宁宫一带为中心重新规划新都城,定名为“大都”。这就是现在北京城的创始。

明朝燕王朱棣取代其侄惠帝即皇帝位(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永乐十八年(1420年)改建元大都城,去掉北城较空旷地段,将南城墙向南移,加长了皇城前沿到城市南门的距离。由于河道运输线的改变,商业重心转移到南城,所以嘉庆时又增筑了南部的外城。明代皇家园林主要是皇城内、宫城(紫禁城)以西的西苑。西苑是元朝大内御苑的扩大,水面和岛屿都有一些改变,水面形成北、中、南“三海”;“圆抵”岛改为“团城”,半岛“犀山”岛改为蕉园半岛,并在新凿的南海中建造“南台”(清代改称“瀛台”)景区。又将元代的西御苑改为兔园;在宫城正北,增筑万岁山,俗称“煤山”(清代改称“景山”)。此外,在皇城东南角开辟了东苑。在宫城内,则有中轴线北端的御花园和西路北端的建福宫花园。

元代蒙古族皇帝和贵族们由于游牧的民族习俗,一直保持着放鹰、走狗的游猎爱好,所以在京城附近及远郊有一些狩猎场的设置,南苑“飞放泊”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