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图说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知识和方法(活学版)
46223400000021

第21章 审视家庭中的心理现象(2)

其实,像美真这样的家长在生活中并不是少数,他们的一致特点就是: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且那种欲望还非常强烈。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孩子就一定要上,甚至考不上大学就是不孝的表现。最典型的例子要属钢琴家朗朗的父亲。当有一个教授对他说朗朗并不是一个多么有天赋的孩子时,朗朗的爸爸居然拉着儿子去跳楼,因为他觉得,儿子成不了钢琴天才,自己也就完了。表面上看,朗朗的爸爸是为了培养孩子煞费苦心,但实际上,他不过是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罢了。朗朗成功之后就曾经声明,自己以后绝对不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因为对他来说,当初爸爸要拉着自己跳楼的一幕,简直就是噩梦。

像美真妈妈对孩子学习问题的焦虑,其实就是她自己将没有上过大学的情结投射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很无辜地承受了原本不属于她的压力,成为了受害者,这就是“妈妈生病,孩子吃药”。在明白了这一问题之后,美真调整了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模式,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自由,不再为孩子没有到达自己的预期目标而耿耿于怀。孩子心情放松了,反而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了。

美真的故事,应该是大多数妈妈们都会经历的。但有的妈妈找到了从这个恶性循环里出来的路,而有的妈妈却陷在里面无法自拔,结果导致和孩子的矛盾逐渐激化,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弱,甚至厌学和逃学,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如果妈妈们都能够辨别对孩子的要求哪些是适合孩子的,哪些是自己的未完成情结而强加给孩子的,那么妈妈们就会感觉到,看着孩子长大,其实是充满乐趣的。

5.婚姻魔术:白马王子变成了癞蛤蟆

陈菲的丈夫大马是一个热心肠,对身边的人总是非常体贴。当初陈菲就是看中了他的这一点才和他相爱的。在单位里,大马上进、率真,总是充满着热情。面对单位的客户,他总能想到他们要求之外的更周到的服务。对客户如此,对自己的朋友就更不用说了。大马的朋友非常多,只要是朋友开口让他帮忙,他一定尽力而为,并且将一切都想得周到仔细。陈菲周围的人都称赞她有眼光,找了这么一位热情体贴的好老公。

不过在婚后,陈菲很快就觉得,大马身上的这个“优点”开始让自己看得很不顺眼了。

有一次,一大帮朋友一起出去露营,其中有一个女孩的丈夫因为临时有事没有去。在整个过程中,大马跑前跑后,把那个女孩关照得无微不至。上山的时候他帮人家背行李,而让陈菲自己一个人在后面拎重物,玩的时候他在那个女孩周围仔细地照顾着,露营的时候他又帮那个女孩搭帐篷,全然不顾旁边陈菲越来越铁青的脸。陈菲知道大家平时是好朋友,大马和那个女孩之间不会有什么,但是看见他对别人的事情那么殷勤,心中真是无比郁闷。

还有一次陈菲过生日,说好了在家里一起庆祝,结果陈菲等到天都黑了,也不见大马的踪影,打电话一问才得知,他的一位朋友在去郊区的路上车抛锚了,让大马帮忙去接一下,他二话不说就上路了,完全把陈菲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净……

是结婚之后的大马变得不好了吗?其实不是。陈菲和丈夫之间的故事,在很多夫妻身上都发生过。婚姻有的时候就像变魔术,可能婚前对方身上吸引自己的优点,到了婚后反而成为了你最看不顺眼的地方。就像是魔术师在舞台上变戏法,在幕布下面的明明是一个王子,掀开幕布一看,却变成了一只癞蛤蟆。这个时候,有的人开始相信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一旦结婚,婚前美好的东西都有变质的危险。

婚前看自己的女朋友,总是那么时髦靓丽,妆容是那么精致,身材是那么傲人。千辛万苦娶回家后,没多久就发现,每次出门前,她的精致妆容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一看见商场里新上市的时髦服装,她的脚就再也挪不动了。走在街上,她的傲人身材也成为了众多男士注视的焦点。你提醒她,结婚了,心思要多放在家庭上,出门化妆简单一点就可以了,时髦的衣服不用重复买那么多,衣服的领口其实可以再高一点。可是你会发现,你的委婉劝告她都置若罔闻。当身边的朋友赞美她总是那么时髦靓丽的时候,你的胸中恐怕早已升起了熊熊的怒火。

又比如说你找到了事业有成而又不花心的男人,这样的男人现在还剩几个?赶紧把他牢牢地抓在手中,结果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的丈夫之所以事业有成,是因为他完全是一个工作狂。他总是很晚回家,留你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你和他约好的活动总是被“抱歉,又有工作”的理由取消。好不容易休息了,结果你发现他连说梦话的内容都和工作有关。

于是,我们会深深地失望:“怎么千挑万选的,找了这么一个人啊!”婚前的白马王子,婚后完全就是一只癞蛤蟆嘛!真后悔自己结婚前没有看清楚。其实,我们没有看错人,白马王子也没有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癞蛤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婚前和婚后我们所处的位置变了,观察的角度变了,于是所得到的结论也就变了。我们从伴侣身上看到的那些突出优点,也是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能得到的。

一个对周围的人总是特别热情和体贴的人,必定会牺牲自己的时间才能去关照别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绝不可能成天坐在家里悠闲地喝咖啡,而一定是将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如何发展自己的事业上。一个身材傲人、妆容精致的女人,也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怎样保持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在婚前,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结果,忽视了得到这一结果背后的代价;婚后,两个人每天零距离接触,所有的细节都暴露无遗,结果,王子不见了,癞蛤蟆出现了!

一段婚姻想要长久,恐怕我们都要有这样的心态:能够欣赏对方身上的优点,同时也要做好迎接其缺点的准备。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发现,优点的另一面其实就是缺点。不要企图一下子就改变这个人,而是要本着接纳的心态去适应婚姻中零距离的生活。即使想要对方作出改变,也不要总是批评对方,而是要平静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对方才有可能听从你的想法,作出可能的改变。

6.情感智慧:婚姻中必不可少的智慧

经营一段美满的婚姻,或者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怎样的智慧?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努力工作,这样才会获得好的人生。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甚至是智商突出的人,他们的婚姻生活、人际关系却是一塌糊涂,这是为什么?原因是他们缺乏情感智慧。

热播美剧《犯罪心理》中的主人公Reid是FBI行为分析科中最年轻的探员。他不到30岁就已经是部门里不可缺少的精英了。他是一个智商超过普通人的天才,拥有两个博士学位,而且过目不忘,只要案件中遇到一些疑难的问题,Reid就像一部活字典,可以随时调出大家所需要的任何资料。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智商超乎常人的天才,在人际交往方面却有着很大的问题。一些对普通人来说轻而易举的问题,在这位天才面前就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刚刚来到行为分析科的时候,Reid甚至要借助同事的帮助,才能向女孩子提出约会邀请,更不用说保持一段稳定的恋情,最终结婚生子了。

看样子,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得心应手。但是,人是关系的动物,又不得不生活在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之中,这时候情感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丹尼尔·曼曾经在1995年出版过一本书,名字叫做《情商》,这部著作一经出版,立即在美国产生了轰动,被《纽约时报》连续两年评为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紧接着,这本书又先后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产生了轰动。为什么这本书会畅销到这种程度?因为情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智慧,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想要过得幸福,必须具备两种智能:一种是智商,也就是聪明的程度。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发现有一些人学习知识和技能就是比其他人快,我们把这种人称做是“IQ”很高的人,也就是绝顶聪明的人。有一个全球知名的俱乐部叫做“门萨俱乐部”,能够加入这个俱乐部的人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智商测验,而能够通过这个测验的人,都是智商超群的天才。但是,门萨俱乐部里的人却是形形色色的,有的是成功的职业人士,有的不过是大街上做清洁工作的普通工人,他们的生活有的很幸福,有的也烦恼不断。为什么智商如此高的人,并不见得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最快乐的生活?原因是决定我们生活品质的,除了智商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情商。有科学家曾经花了几十年的时间,长期追踪调查哈佛大学的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结果发现,最成功的并不是当初IQ最高、学业成绩最好的那些人。

中国的心理学家也很早就发现了“第十名效应”,也就是一个班级中,毕业之后取得巨大成就的,往往不是班里智商最高的人,而经常是徘徊在第十名的人。我们不妨想一想:当初你的同班同学中的第一名现在的情况如何?同班同学中最成功的又是哪些人?

情感智慧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它就是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内在情感世界、正确解读和处理各种复杂情绪的能力。情感智慧对于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事业和爱情都有巨大影响。一个缺乏情感智慧的人,是很难在事业上取得过人的成就的,而在家庭生活中,一个缺少情感智慧的人也会让伴侣感到十分头疼。

情感智慧和智商不同,智商多半是先天的,后天很难逆转,就像精通绘画、雕塑、音乐、医学、哲学、机械的达·芬奇一样,他的先天禀赋是普通人无法学习的。但是情感智慧却是可以学习的,就像我们能教文盲去识字一样。我们的社会中也有许多“情感智慧文盲”,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内敛,尤其是针对男性,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使得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变成了表达情感方面的低能儿。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仅可以提高情感智慧,而且还可能变成一个情感智慧的高手。

比如,一个不了解男女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差异的人,面对妻子对工作的抱怨,可能只会简单地说一句:“干得不开心就辞职算了,何必成天唠唠叨叨的。”这样的回答可能会让本来就心烦的妻子勃然大怒。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男女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那么很多人就会知道,妻子的抱怨只不过是想获得丈夫在情绪上的支持。这个时候,你只要回应她的情绪,简单地说一句:“真糟糕,你的心情肯定是糟透了,快过来,给你一个拥抱。”你会发现,妻子会乐滋滋地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为她出主意。

一个具备情感智慧的人,才会有能力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才有可能和他人之间建立“爱的联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中我们总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只要学习好,掌握生存的技能,就能生活得很幸福了。其实,花时间来培育情感智慧,学会如何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如何去爱,是更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7.家庭的牢笼:爱成了成长的阻碍

人们常说,心理专家好像有一双天眼,能够看透现象中的秘密,而这些现象,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只不过就是平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而已。比如,一位母亲带着自己上大学的儿子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当见到心理医生时,母亲很快从座位上站起身,与咨询师热情地打招呼,同时伸手拉起儿子说:“怎么不叫老师呢?”当咨询结束时,母亲对咨询师万般道谢后,又拉住了已经走出一步的儿子:“你应该和老师说再见啊!”

这样一对母子,有什么问题吗?我们可能会摇摇头说,看不出什么问题,生活中有很多的亲子关系就是这样的。但是心理学家却一眼就看出了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呢?如果这位母亲带的是一个4岁的小孩,那么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站在她旁边的分明是一个已经读了大学的小伙子,这就不大正常了。这位母亲显然是一位深爱孩子的妈妈,但是她的爱完全停滞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是过时的爱,而她自己却浑然不知。

原来,这个孩子10岁的时候,父亲为了多挣钱,下海经商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最初他还定时回家,后来在全国各地开办了分公司,一年中一半的时间他都在外地。为了家庭的幸福,他让妻子辞职,全身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妻子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大学生,但是孩子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她无法放手,更无法放心。所以,带着孩子看心理医生就成了母子二人“共同的工作”。

表面上来看,母亲不辞辛苦地带着有问题的儿子四处求医,母亲全心全意照顾儿子,打理家庭生活,这位母亲简直是太伟大了。但是,正是她的爱,变成了羁绊孩子成长的牢笼。很多母亲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可以不依赖母亲就能独立处理很多事情的大孩子时,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于是她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对孩子说:“你要是永远长不大,永远做妈妈的乖宝宝多好啊!”可惜的是,我们的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会很灵敏地感觉到妈妈的这种情感需要,所以他们经常会作出牺牲,来回应妈妈的需要。

比如,本来已经学会走路的孩子,突然变得蹒跚不前了;本来学习一切正常的孩子开始出现了学习问题。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妈妈发挥作用的时候,通过这样的关系,妈妈就会永远和孩子联系在一起,不会再有失落感了!

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父母过度的爱,是家庭中最大的牢笼,很多父母都在无意识地用自己的爱阻碍着孩子,他们在孩子长到很大的时候都不愿意放手。表面上来看,是他们对孩子不放心,但是一分析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就会发现,其实是父母在依赖自己的孩子。父母能给孩子最健康的爱就是懂得放手的爱,在放手的同时虽然会感觉到隐隐的“疼痛”,但这却是一个美满的家庭所能够提供给孩子的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