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4623100000038

第38章 群众的眼睛

第8章第3节 群众的眼睛

明朝面临的内忧外患、积贫瘠弱、危机四伏、百官昏聩和党争之烈,袁崇焕在多年的官场生涯中深切感受到这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无可救药的地步,尽管在崇祯初年,朱由检的政治才能曾昙花一现般光彩夺目,尽管明朝的灭亡不能全算在他账上,但他的刚愎自用、急功近利却成全了一个足以改写历史的大将的冤屈。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京城群众云集起来,去往刑场观看凌迟大刑。这一天受刑的是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袁崇焕,罪名是谋叛与私通敌军。

袁崇焕死的情形简直惨不忍睹。磔刑规定要割到一定的刀数,才能让犯人死,否则刽子手有罪。袁崇焕被绑上刑场,没等刽子手动手,北京老百姓就扑上去抢着咬他的肉,一直咬到了内脏,刽子手阻止了他们,然后依照规定,一刀刀将他身上的肌肉割下来。众百姓围在旁边,叫骂声铺天盖地,他们出钱买他的肉,买到后咬一口,骂一声:“汉奸!”

老百姓的残忍作为成了推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公理的最佳证据。为什么他们会为被魏忠贤陷害的左光斗等人喊冤,为同样被冤杀的统帅熊廷弼大写赞歌,却唯独对袁崇焕变得那么冷酷无情呢?说他们失去理性难以服人。国家处于存亡边缘的时刻,也是谣言最有市场的时候。百姓们对袁崇焕寄托着崛起的厚望,期待他能为他们带来安稳的生活,然而当他们看到清兵绕关进逼北京时,开始认为这是袁崇焕的失误,加上官方后来的举动,更让他们认定自己的判断没有错,由此助长了舆论朝畸形发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当他们身处信息失真的氛围中,也难免糊涂一时。

一百五十年后,袁崇焕的冤屈得雪,后人还给了他一个迟来的公道。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袁崇焕是可以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他以书生身份投笔从戎,令纵横沙场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使得皇太极不敢正面入关,更在广渠门外,以九千疲兵将他的十万精骑杀得四处逃遁。自袁崇焕开始,明朝彻底扭转局面,他统兵关外拒满清铁骑长达二十一年,然而却倒在了自家人手里。关于他的死因和性格历来是争议的话题,但无论是皇太极离间计的“功劳”,还是崇祯自己的“杰作”,无论他是否狂妄自大,是否有严重的性格缺陷,都不能否认袁崇焕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也不能抹去他的御敌大功。

崇祯理应后悔,他不仅诛杀了一个大臣,也结束了明朝的延续,十四年后明朝被大清取而代之,每一个臣民的脑后从此都留下了一根令人耻辱的辫子。而袁崇焕,一个可以改变中国历史、扭转存亡危局的人物,他的忠肝义胆、英勇善战在三百多年后仍然让人们感觉到了一种难得的伟大气势和震人心魄的悲壮色彩,如今在山海雄关,硝烟沉寂之处,似乎可以再见当年叱咤风云的将帅英姿。北京龙潭湖公园袁督师庙上的对联写道: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是啊,千古难得一良将!他曾自己说,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良将未能遇明主,这是他的不幸;君王不能用良将,则是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