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4623100000006

第6章 十年生聚 (2)

第1章第4节 十年生聚 (2)

文种时刻掌握吴国的最新动态,见夫差骄心已露,请求前往吴国借粮,以鉴定吴王糊涂到什么程度。吴王又一次不听伍子胥的劝阻,豪爽地贷给越国一万石粮食。此时的伍子胥在夫差眼里就是个碍眼的老东西,早死早省心。伍子胥很无奈,愤然说道:“大王不听谏阻,不过三年,吴国必被越国攻破。”这句话不仅大扫夫差的兴,还让太宰伯嚭利用了。伯嚭探知伍子胥将儿子托付于齐国,私谋后路,向吴王进谗:“伍子胥这老家伙对大王很不满,表面看起来老实,实则很残忍,他已经给自己留下后路,如不防范,后必为乱。”吴王大怒,赐伍子胥一柄属镂宝剑,可怜伍子胥被逼自尽。这位叱咤春秋的老将未能战死沙场,在宝剑出鞘的那一刻,看到了江山的命运,但自己只能用鲜血和遗憾祭奠将倾社稷。

伍子胥死后,伯嚭专权,吴国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黑暗。勾践着急召见范蠡:“吴王已杀伍子胥,现在吴国满朝阿谀之徒,可以动手了吧?”范蠡的回答又一次让勾践失望:“反常的迹象虽已萌芽,但从天地的整体来看,吴国灭亡的征兆尚未十分明显。如果此时加以讨伐,还是不能成功的。”好不容易等到伍子胥死去,范蠡却来了几句需要揣摩半天的大哲理,虽然忍住了,勾践难免不开心。当时的吴国奸臣当道,乱了朝纲,但军事实力依然很强大,就像挑战一个蓬头垢面的大汉,在他还能吃饱的时候,胜负难料。因此,范蠡劝勾践再等下去没有错。

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吴国生了场大病,罕见的大饥荒使百姓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国民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勾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召开最高会议,和范蠡谋划讨伐之事。范蠡还是不急:“天时已至,人事未尽,大王再等等。”等了这么多次,勾践再也听不进去了,大怒:“是道理果然如此,还是你在糊弄我?我跟你谈人事,你以天时应付我;现在天时有了,你又以人事搪塞,你什么意思!”范蠡平静地说:“大王别急。办事情必讲究天时地利,才能成功。现在吴国处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反而会同心协力,来抵御内忧外患,拼死支撑危局。为此,您还是要把麻痹吴王的工作进行到底。您可以外出打猎,在宫里不妨来几瓶好酒作乐,只要掌握好度就行。这样,他们见大王无伐吴之心,势必会放松警惕。等到吴国的百姓把吃不饱的怨恨发泄到夫差那里时,我们再大举出兵,拿下吴国简直小菜一碟。”毕竟是谋士固有的冷静,范蠡对时局的分析让勾践怒火顿息。

吴王夫差认为越国已被彻底降服,再也无力反攻了,没什么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北上,去实现称霸中原的大梦了。其实他做了多年的准备,征发大量民工,兴修了一条沟通江淮的交通要道——邗沟。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夫差亲率国中精兵由邗沟北上,大会诸侯于黄池,准备与晋国争抢天下霸主的位置,国内仅留下太子友和王子地及老弱病残居守。范蠡所说的人事条件也成熟了,终于和勾践想到一块了,勾践立即下令兴师伐吴。

这一天,勾践范蠡和越国百姓低眉折腰等了二十年,足足一代人的时间,历尽屈辱、诟骂、泪水、隐忍。老者带着遗憾仙逝,年轻人在仇恨中成长,为了这一刻,越国江山曾经呜咽哭泣,容颜枯槁,几千个昼夜的等待,积累起来的愤恨几乎膨胀到了顶点,即将彻底地爆发。

姑苏围城

当年六月,越国派出雇佣军2000人,精兵4万人,贤良6000人,军官1000余人,兵分两路,杀向吴国。一路由海道迂回入淮河,切断吴王的归路;一路从陆路北上,直捣吴国都城姑苏。吴国突遭来袭,没有任何准备,方寸大乱。越兵训练多年,武器精良,将士同仇敌忾,双方交战后,吴兵乱成一团,太子友成为第一个被毙命的吴国高级军官。王子地慌忙命人关紧城门,率民夫上城把守,派人向老爹求救。

夫差做梦都没想到,越国会在这个时候偷袭,悔恨交加,但又害怕这一消息传出去会动摇他刚刚得到的霸主地位,也不敢声张,暗遣使者,学当年勾践兵败椒山一样,卑辞厚礼,请求勾践放了吴国。范蠡认为当前还不能让吴国彻底从地球上消失,姑且准和,等待时机再给予毁灭性的打击,勾践便赦吴班师。

这一等又是四年。公元前478年,越军再次兴兵伐吴,两军在笠泽(今江苏吴江)夹江对阵。此时的吴国已非同往昔,在北上伐齐、晋战役中,折损了一部分精锐兵力;在同越国作战中,又消耗了一部分兵力;再加上吴国多年不修内政,灾荒连连,百姓穷得叮当响。病恹恹的吴国真是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要精锐没多少,要国力不够强,在多项指标上,吴国都亮起了红灯,经不起越军稍稍一击。不久,姑苏拉响警报。范蠡献计,高筑营垒,围而不战,姑苏被困三年之久。这期间,勾践对范蠡所采用的坚守阵地、围而不歼的战术曾多不满,特别是当久困城中的吴兵屡次出城挑战时,曾使勾践忍无可忍,欲出兵与吴兵决战。范蠡耐心劝阻:“用兵之道,有一定的规律,不能违反上天的准则。太阳走到了尽头,第二天会周而复始;月亮到了盈满之时,就开始一点点亏缺了。打仗作战居于被动地位时可阴柔点,但不宜太龟缩,被别人踩着没法还手;占上风时可以刚强点,过于显露也不好,容易被人摸清虚实。当吴兵的意志尚未耗尽时,看上去像病猫,也不可随便上前撕咬,以免做无谓的牺牲,付出惨重的代价。用兵没什么固定的路线,周密应对、从容不迫是再好不过。”

范蠡的这番进谏再次体现了他高超的战术思想,劝阻是为了能打赢一场低成本的战争,最好能在不过多伤及自己的情况下拿下姑苏城。为此,越国还是在耐心地做最后的准备。

雪耻称霸

公元前470年,姑苏城的包围圈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城里的吴军像箭靶的红心,刀枪剑矛都对准了他们。为了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勾践诏告军中:父子俱在军中的,父归;兄弟俱在军中的,兄归;独生子回去赡养父母;有疾病的派军医治疗。士兵无比感动,个个拼死向前,军威空前强盛。而夫差这盏油灯在姑苏城消耗殆尽,奄奄一息,再派公孙雄肉袒膝行向勾践求和,恳求勾践像当年会稽被赦一样,赦免吴王。勾践不忍,有意准降。范蠡敲醒了勾践:“当年大王兵败会稽,老天给了吴国整个越国,是他们自己不要。现在上天倒过来了,我们岂可逆天行事?况且,我们谋划了20年,日夜期盼的不就是这一天吗?老天的礼物我们不要,总有一天我们要失败。”

勾践还是心存不忍:“你的话不错,但我还是不忍回复使者。”范蠡当机立断,对吴使公孙雄说:“越王已把事情交给我,你要是不快滚,别怪我失礼!”夫差最后的一丝希望终于破灭。

不久,吴国在越军的欢呼声中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勾践下令诛杀了奸臣伯嚭,并派人对吴王夫差说:“看在昔日的情面上,可免你一死。你可到甬东(会稽以东的一个海中小洲,鸟不拉屎的地方)那个一隅之地,君临百家,作为衣食之费。”曾经的手下败将、奴仆,而今骑到自己头上,夫差难当此辱,悔不该不杀勾践,悔不该放他回国,悔不该不听伍子胥的“唠叨话”,说这些都没用,他用三寸帛掩住脸面,拔剑了结一生。

勾践一只脚踏进了春秋霸王的大门。灭吴之后,他率兵北渡淮河,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同时纳贡于周。周元王回赠勾践一些兵器,命为东方之伯。自此,越军横行于江淮之间,其雄厚的军事实力和强大的经济后盾,诸侯无不佩服,尊越为霸,越国成为春秋战国之交争雄天下的强国。

勾践范蠡半生的理想实现了,过程曲折,情节惊险,君臣合作愉快,勾践成就霸业,范蠡官封上将军。功成名就后的勾践下一步会是什么,范蠡和勾践还会有什么合作项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