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休闲时光
46245400000017

第17章 钓鱼技巧(2)

鳊鱼米虾、青虫、蚱蜢、肉蛆、蚯蚓、面筋、饭粒、山芋、嫩玉米等草鱼青菜虫、肉蛆、米虾、蚯蚓、面筋、山芋、蚱蜢、青草叶、南瓜叶、空心菜等鲤鱼肉蛆、米虾、蚯蚓、饭粒、嫩玉米、肥肉丁、螺蛳肉、蟑螂、面筋等青鱼米虾、肉蛆、螺蛳肉、蚌肉、蚯蚓、小鱼、面筋等鱼白鱼青菜虫、蚯蚓、蚱蜢、肉蛆、苍蝇等黑鱼青蛙、米虾、肉蛆、蚯蚓、泥鳅、小鱼、面筋等甲鱼青蛙、猪肝、米虾、蚯蚓、肉蛆、小鱼等白鳗米虾、肉蛆、蚯蚓、肥肉丁、小活鱼、蚌肉、面筋等桂鱼小活鱼、白米虾等黄鳝活蚯蚓(黑色、青色)、螺蛳肉、蚌肉等为了吸引鱼儿上钩,还可用打米窝的办法,先把鱼儿吸引到钓区来,然后再下钓钩。打米窝就是用加过工的大米、芝麻、麦麸、豆饼、菜籽饼、酒糟等鱼儿爱吃的食物,撒在钓区,但要撒得集中,不宜太分散,也不宜撒得太多,否则,鱼儿吃饱了,就不易上钩了。撒的办法,可用一个较小的容器(如小铁盒或半只乒乓球)挂在长竹竿上,然后装上食物送到钓区水面上倒下去即可。食物加工的办法是,将大米、芝麻、麦麸、豆饼等碾碎炒出香味来,再加入20%的熟玉米面,用开水拌和,掺入少许白酒,拌至能捏成团,放入水内又能散开为宜。还有一种做米窝的办法,就是将炒熟了的带香味的麦麸、大米、芝麻、豆饼,碾碎了,放在一个单层的小纱布口袋里缝好,绑在一根小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钓区的水里,小竹竿的末梢与水面相平,鱼儿闻到香味很快就会来逐食,小竹竿被振动,水面就会泛起阵阵涟漪,说明鱼儿已经到来,这时下钩,便能十拿九稳。

鱼儿的特性

要成为一个钓鱼的能手,不可不研究鱼的特性,不能不了解鱼的生活规律。

鱼喜欢水清,爱暖和。一般情况下,春、夏、秋三季都可钓鱼。冬天在不结冰的水域,赶上阳光充足,也可以钓鱼。在不同的季节钓鱼,有不同的垂钓方法,俗话说:“春钓滩、夏钓潭、秋钓凉、冬钓阳。”春天,水温逐渐回暖,经过整个冬天休眠状态的鱼,这时爱到河、湖、塘边觅食晒太阳,尤其爱到有草的水边交配、产子。所以,春天钓鱼,宜在水边下钩;夏天气温太高,鱼爱在深水区和水草之下活动;秋天气温虽然有下降,但水中的温度下降缓慢,鱼儿仍很活跃,而且正是冬眠前觅食的时期,所以,秋凉仍是钓鱼的好季节;冬天气温下降,鱼儿多集中在深水处,喜欢寻找瓦砾、洞穴、深坑、有水草的地方藏身,有的则掩在淤泥中以抵御寒冷,这个季节鱼儿一般懒得游动。

但在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它还是喜欢到水面晒太阳,这时下钩仍会有所收获。当然,这里说的“冬钓阳”主要指南方,北方的冬天就差多了。

鱼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灵敏的听觉器官,这就是分布在鱼体两侧的侧线,侧线通皮下的许多小孔,孔壁布满感觉细胞,连接侧线神经直通脑部,构成一个神经网,所以,鱼对声响特别敏感,它能感觉到低频率的振动,象小鱼小虾的游动,甚至连浮游生物因风力造成的轻微波动,也能感觉到,并在大脑指挥下,准确地捕食。同样,通过侧线,鱼能及时感觉到对它有害的振动频,如大鱼的接近,网具的拉动以及来自各方的各种威胁,从而迅速避开或采取其他自救措施。因此,钓鱼时要轻声慢步,保持安静。

鱼是靠侧线与同伴们取得联系的。鱼在不同的环境中游动,产生不同的振动频率,也凭此了解同伴的动向、位置,并接收同伴发出的“警报信号”。因此,如果在一个钓点逃掉了鱼,其他的鱼也会跟着逃之夭夭,这时必须另换一个鱼窝或钓点。

钓鱼还要学会观看鱼星,鱼星就是鱼吐出的水泡,通过鱼星可以了解鱼儿游动的方向,鱼儿的多少,以及鱼的种类,鱼的大小等。有经验的人,就凭着鱼星,选择钓区。鱼星的区别大致是:

鲫鱼:水泡小,一次连续两个,大小相同,有时也会一大一小。鱼星的大小与鱼的大小成正比,半斤以下的卿鱼,鱼星一般在直径0.7厘米以下。

青鱼、草鱼:水泡先上来一个,接着又连引升几个单泡,雄鱼单泡多,雌鱼连续三至四个。6斤以上的青鱼、草鱼,第一个水泡的直径在1.5厘米以上。

鲤鱼:水泡有大有小,同时上升,好象烧开的水在沸腾一样。鱼星移动的速度时快时慢,如果一串水泡直径达10厘米,鱼的重量就在5斤以上。

鳊鱼:水泡成单个,分散而上,相隔时间较短,有“未见鱼先见星”之说。吃食时,鱼星很少。半斤以下的鱼,水泡直径在0.4厘米左右。

甲鱼:其水泡与鲤鱼相似,但速度没有鲤鱼快,泡距拉得长,更为明显的是有时四个大小不等的水泡同时上升。

水底无鱼,有时水面也会冒出水泡,人称“假鱼星”。假鱼星的特点:大小不等的水泡连续或单个上升,但气泡无粘性,出水面后,几秒钟即破,遇到微风轻浪,破裂更快。真鱼星升上水面,不易破,有时可以随风飘流很长时间,因为鱼儿吐出的空气,带有粘液,所以不易破裂。

钓鱼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何选择塘口

钓鱼行家一般通过观察鱼星,就能知道塘口里的鱼是多是少,如果一时还不会看鱼星,就要设法了解塘口的情况,弄清楚塘口的年代,主要是了解这个塘口在一两年里,水干枯过没有,如果干过,那就不会有什么鱼,即使有也只是很小的鱼,行家称之为“新花”,就不值得垂钓了。如果是两年以上没有干过的,水中有水草、藓苔、藻类等水生植物,水也较浑,说明鱼已经繁殖长大,则宜垂钓。年代太久的塘口,俗称“熟塘”,也有鱼,但鱼儿被人钓过,有警惕性,很难上钓。最好是2—5年的“生塘”,鱼儿比较“傻”,容易上钩。

其次,要看塘口水的颜色,如果水太清,一眼见底,就说明鱼少或曾干过塘,而且垂钓时,鱼杆的影子和人影会被鱼发现,鱼儿会被惊跑。水太浑浊也不好,鱼儿不喜欢在被污染的水域生存。而且所下的钓饵在水中也不易被鱼发现。理想的水色是青黄色、淡黄色、微褐色或淡青色,这种塘口,既有利于鱼的生长,又能遮住杆影和人影。

另外,还要看水的深浅,如果超过两米以上,或者水太浅,都不理想,水深最好在1.7米左右。

如果是在有风的情况下垂钓,要注意在下风处垂钓,而不要在上风处垂钓,也不要在背风处垂钓,因为风浪会把水中大量的植物、昆虫漂浮食物吹送到下风处,下风处便成了鱼儿觅食和活动聚集的地方。

还有,如果你是在水流很急的河流里钓鱼要选择有回水湾的地方下钩,因为鱼儿经过湍急的水流游到此处,总爱在这里休息和觅食。

怎样提杆

鱼儿上钩以后,浮子下沉,这时就要赶紧提钓杆,但不要猛提,先是迅速地稍稍往上一提,这一提,主要是使钩子钩住鱼嘴,经这么一提,鱼儿有多大,心中已经有数了,然后,顺着鱼儿挣扎的势头,敏捷地把鱼提上岸来。如果提不动就不要硬提,可顺水将鱼拖到岸边,用手捞网把鱼捞上来。如果拖不动,可顺着鱼游动的方向,慢慢地放一段线,但切记不能松线,放线也要绷紧着放,使鱼没有脱钩的机会,等鱼劲过去了,再慢慢往回收。如果钓上了一二十斤重的大鱼,应特别沉着,要避开它头三股劲,主要是第一股劲,这股劲最大,一定要处理好。大鱼上钩后因为痛,往往会先顺着鱼杆往岸边窜,然后再向水中心逃窜,遇到这种情况,应迅速绷紧鱼线,鱼杆可向外扳,或向左向右扳,始终保持鱼杆成弓形,这样拉拉放放,放放拖拖,消耗鱼劲。等到鱼儿露出水面游动时,可把鱼头抬出水面“呛水”,使鱼发晕,抬出水面的时间不要长,几秒钟后就要松杆放鱼,然后再抬再松,反复多次。20斤以上的大鱼,要“呛水”十多次,鱼才会翻肚皮。最后,把鱼拖到岸边,但这时还不能贸然就去抓鱼,因为有时鱼儿是“假性无劲”一旦见到人影或听到响声,还会作最后挣扎,大鱼发起威来,可能挣断鱼线窜走,因此,最好用手捞网把鱼兜住。如果没有手捞网,可照着鱼头打,将鱼打晕,然后再提杆抓鱼。

几种特殊的钓鱼法

1、夜钓。

一般人都是在白天钓鱼,其实夜晚钓鱼比白天好,这是因为:A、夜里较安静,干扰少,大鱼都靠近岸边。B、鱼儿不太择食,容易吞钩。C、鱼的劲头比白天小,上钩以后不易逃脱。

下钩前,先要选好站脚的固定地点,然后找准对岸的固定目标,两点成一线把米撒下去。晚上每个窝子的米要比白天多撒一些,撒完以后约等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下钩了。

夜钓,一般不看浮子,可在钓杆尖端拴上一、两个最小的铃铛,钓时稍竖钓杆,拉紧鱼线,鱼来咬钩,铃即作响。

夜钓多在秋天,时间是晚上九点至次日早晨两点左右,夜钓的钓饵多以白米虾、蛆为主,白米虾较腥,也醒目,鲫鱼、草鱼、鲤鱼、青鱼、鳊鱼都爱吃。夜钓所用的鱼钩要大一点,鱼线也要粗一点,夜钓适合在湖、河、塘等无杂物水草的水面进行。

2、冬钓。

在冬季,一般要在天气好,阳光充足时才能钓鱼。这时鱼儿才会慢慢出来游动、觅食。或在浅处晒太阳。如果撒上两个米窝,然后下钩垂钓,是会有收获的。特别是南方,水面大多不结冰,冬钓的机会更多。在北方,到了冬天,多数地方的水面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钓鱼的人就很少了。如果想钓鱼,就要先打冰洞,打冰洞要在鱼多,水底情况又熟悉的塘口进行,一般不要在陌生的水域打冰洞。方法是在深水区并排打四至五个洞,洞与洞之间相隔要在两米以上,然后逐个撒米窝,约等半个小时以后,轮流向冰洞里下钩,鱼钩在每个洞里停留三五分钟,如果不见鱼浮坠动,再慢慢地上下提动几下,好让鱼儿发现目标,在3—5分钟之内如果鱼儿仍不咬钩,可能洞中无鱼,可换下一个冰洞下钩,如此轮番下钩,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冰钓要在阳光下进行,还要面向阳光。阴天、下雪或刮大风的时间,都不宜冰钓。

冬钓的饵料最好采用“红白”二色,红食为红虫、蚯蚓、人造红食等,白色包括内蛆、白虾、咸肥肉丁,面筋、米饭粒等。

红白二色合用,一只蛆和一节蚯蚓同串在一只鱼钩上,好引诱鱼上钩。

冬钓还要注意选择鱼线,平常用尼龙线,但冬天不行,冬天尼龙线会发硬,变脆,容易断。

因此,要用细三股的降落伞线或比较结实、柔软的白丝线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