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休闲时光
46245400000019

第19章 菜肴烹调(2)

做一个菜,加多少作料,即使是照菜谱,也未必能做好菜。因为菜谱是一定的,而原料质地老嫩、炉火强弱、时间长短,都是可变因素。用固定的模式来套不定的内容,无异于按图索骥。

怎样使菜肴鲜香

为使菜肴“生香”,厨师常用下面五种技法:

①借香。原料本身无香味,亦无异味,要烹制出香味,只有靠借香。如海参、鱿鱼、燕窝等诸多干货,在初加工时,历经油发、水煮,反复漂洗,虽本身营养丰富,但所具有的挥发性香味基质甚微,故均寡而无味。菜肴的香味使只有从其他原料或调味香料中去借。

借的方法一般有二,一是用具有挥发性的辛香料炝锅,二是与禽、肉类(或其鲜汤)共同加热。具体操作时,厨师常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香味更加浓郁。

②合香。原料本身虽有香味基质,但含量不足或单一,则可与其他原料或调料合烹,此为“合香”。

例如,烹制动物性原料,常要加入适量的植物性原料。

这样做,不仅在营养互补方面很有益处,而且还可以使各种香味基质在加热过程中融溶、扬溢,散发出更丰富的复合香味。动物性原料中的肉鲜味挥发基质肌苷酸、谷氨酸等与植物性原料中的鲜味主体谷氨酸、一磷酸腺苷、5′乌苷酸等,在加热时,一齐迅速分解,在挥发中产生凝集,形成具有复合香味的聚合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香混合体。

③点香。某些原料在加热过程中,虽有香气味产生,但不够“冲”,或根据菜肴的要求,还略有“欠缺”,此时可加入适当的原料或调味料补缀,谓之“点香”。

烹制菜肴,在出勺之前往往要滴点香油、加些香菜、葱末、姜末、胡椒粉或在菜肴装盘后撒椒盐、油烹姜丝等,即是运用这些具有挥发性香味原料或调味品,通过瞬时加热。

使其香味基质迅速挥发、溢出,达到既调“香”,又调味的目的。

④裱香。一些菜肴,需要特殊的浓烈香味覆盖其表,以特殊的风味引起食者的强烈食欲。这时常用裱香这一技法。

熏肉、熏鸡、熏鱼等食品的制作,运用不同的加热手段和熏料(也称裱香料)制作而成。常用的熏料:锯末(红松)、白糖、茶叶、大米、松柏枝、香樟树叶,在加热时,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烟气中含有不同的香味挥发基质,如:酚类、醇类、有机酸、羰基化合物等。它们不仅能为食品带来独特的风味,而且还具有抑菌、抗氧化作用,使食品得以久存。

⑤提香。通过一定的加热时间,使菜肴原料、调料中的含香基质充分溢出,可最大限度的利用香味素,产生最理想的香味效应,即谓之“提香”。

一般速成菜,由于原料和香辛调味料的加热时间短,再加上原料托糊、上浆等原因,原料内部的香味素并未充分溢出。而烧、焖、扒、炖、熬等需较长时间加热的菜肴,则为充分利用香味素提供了条件。实践证明,肉类及部分香辛料如花椒、大料、丁香、桂皮等调味料的加热时间,应控制在三小时以内。因为在这个时间内,各种香味物质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而溢出量增加,香味也更加浓郁,但超过三小时以后,其呈味、呈香物质的挥发则趋于减弱。

所以,菜肴的提香,应视原料和调味料的质与量,来决定“提香”的时间。

生香的技法还有扬香、增香、扶香、正香等多种,与上述方法有一定差别,这里就不谈了。

如何使菜肴鲜嫩

鲜嫩是衡量大多数菜肴质量的标志之一。因为鲜嫩的菜肴最能保持原料的天然鲜美之味,不但爽口开胃,易于消化吸收,而且营养价值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所以普遍受人欢迎。

那末,如何烹调才能保持菜肴的鲜嫩呢?关键是选料得当和烹制得法。

无论是家庭,还是饭店,因菜下料容易做到。如在蔬菜上市旺季,选用各种新鲜原料,烹制出鲜嫩的菜肴,并非难事。又如,选用猪后腿肉、臀尖肉或里脊肉,用来烹制鲜嫩的炒肉丝、炒肉片,亦能办到。

但是,如果有了好原料,加工烹制不得法,也难以奏效。

菜肴的老嫩与其含水量的多少大有关系。

菜肴,特别是青菜,要做得鲜嫩爽口,不仅取决于火候,还与如何保持原料的内在水分和加盐时间有关。

火候是炒好菜的关键,也是决定青菜细胞水分流失多少的决定因素。因此,炒菜要好,必须锅热、油温高、时间短。

有些菜在烹炒当中还可加少量清水,盖一下锅盖,以增大炒锅内的蒸气压,保持青菜内外的水分平衡状态,减缓青菜细胞内水分的渗出速度。

待青菜将熟出锅前再加盐,也是减少青菜水分流失的重要措施。根据溶液的“依数性”,食盐入锅后会极快地增大锅底菜内水分的“渗透压”,破坏菜内外水分的平衡状态,使菜内水分极其迅速地穿过细胞壁,进入锅内。

挂糊或上浆是保持荤菜鲜嫩的重要措施之一。上浆或挂糊是给加工后的原料穿上一件用鸡蛋、淀粉、食盐和清水调制成的“衣服”。这层衣服在烹调受热过程中,会首先凝结,包裹在原料表面,堵住了原料内部水分流失的通道,保证了成菜的鲜嫩和饱满。如牛肉,其纤维组织较粗糙,内部水分易流失,烹调过程中极易失水变老。如果上浆时多加些水(500克牛肉片可加250克水,同时再加1%的小苏打,以促使其吸收),再放入温油锅内滑散,加热至熟,成菜后即可鲜嫩。当然,对于本身鲜嫩的原料,则不需多加水和小苏打。一般上浆原料的投料比例为:家禽、家畜类的丁、条、丝、片,每500克需用鸡蛋1个或2个蛋清,干淀粉35克,水25克,精盐7.5克。鱼类的丁、条、丝、片,每500克需蛋清2个,干淀粉25克,精盐7.5克,可不加水。虾仁上浆同鱼类差不多,只是要多加点儿盐,以使其入味(因虾肉组织细密)。上浆的原料,烹制时宜多用油,油温低些,滑散至熟。如用炸、熘法烹调,则应挂糊(上浆)厚些。这样,油温虽高,仍可保持外脆内软嫩。如软炸里脊,每500克肉片,则用鸡蛋2个,面粉75克,不用加水。

另外,还可用水滑法烹制菜肴,同样可收到鲜嫩爽滑的效果。

水滑法是以沸水为传热体,使原料表面的蛋白质凝固,减少水分及可溶性物质外溢,从而保持了菜肴的营养价值及鲜嫩的质地。用水滑法烹制菜肴,用油少,成菜色泽鲜嫩,爽口不腻,尤宜老幼食用。

菜肴滑爽的要点

软嫩与滑爽是爆、炒、熘、烩类的中国菜最显著的特点。这类菜肴便于咀嚼,品种繁多,营养丰富,老幼皆宜。

据粗略统计,北京、四川、广东、山东、江苏、湖南、福建、安徽菜中具有软嫩滑爽这一质感的菜肴近400种。这类菜肴在原料上以猪、牛、羊、鸡、虾、鱼居多;味型以咸鲜、酸甜常见;烹调技法以酱爆、盐爆、油爆、滑熘、滑炒、荤烩和水汆为主。这类菜肴在制作上同其它类菜肴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选料严格。②刀工考究。③擅用薄浆,④过油滑肉。⑤味型多样。⑥旺火速成等等。

①选料。原料首先要求新鲜质优。要精挑细选,猪、牛、羊、鸡、鱼、虾等料,要去皮、剔骨、剥壳,皆用其净料。

从宏观上看,这些原料结构组织不同,纤维粗细不一,肥瘦有别,产地各异。因此,烹制软嫩、滑爽类的菜肴,以选用纤维细嫩、结构疏松,含水量多的为宜。畜类用其里肌、通脊和细嫩的瘦肉,禽类用其脯肉,鱼虾以鲜活为佳。实践证明,凡是组织疏松,含水量多的原料就嫩,反之则老。这说明原料的老嫩与含水量多少有重要关系。比如滑炒虾仁之所以软嫩滑爽,是因为虾仁组织疏松,含水量多;炒肉片如时间过长,肉片会变得老韧,这是由于肉片失水过多的缘故。

②刀工。俗话云:“旺火出嫩菜。”为适应具有软嫩滑爽质感的菜肴这一烹制特点,刀工必须跟上。要遵循整齐划一、大小相等、长短一致、薄厚均匀的原则。经刀工成形的原料,形态要以细、薄、小为主。如薄片、细丝、小丁、糜粒等。自然形态小的原料,如虾仁才可用其原形。反之,火候就不易调节,生熟老嫩不一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③上浆。所谓“上浆”,就是给刀工成形的原料附着由淀粉、鸡蛋、盐、水等调成的粘性保护衣。这层保护衣遇热凝结,从而保持了原料中的水分和其它营养成分。

细究依附在原料上的淀粉、盐、水和鸡蛋,又分别起着各自的作用:淀粉遇热糊化,表现出糊的粘性,紧紧依附在原料上。鸡蛋遇热凝固,它与淀粉的相互作用便形成了保护层,这就使原料内的水分不致因遇高温而溢出。加盐是为了确定“基本味”,有助于盐分渗入主料内。且适量的盐能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得以轻微凝固,减缓肌肉组织在遇热时的迅速缩合。

④滑油。所谓“滑油”,就是把原料放入多量的油中滑散,视原料断生后捞出。这道工序是决定成品菜老嫩的关键。在滑油过程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油温的控制,二是原料遇热后的变化。油温不可过高,一般以旺火温油为宜。油温也不要过低,低则会使附着在原料上的浆衣脱落,失去上浆的作用,滑油所用的油温,应在四、五成热,此称“温油锅”,即油温在100一150℃之间。其直观特征是:无青烟,无响声,油面较为平静。原料通过油的传导作用,体积膨胀,肉色也由红变白。这是确保菜肴软嫩滑爽的最佳火候和时机,应及时将原料捞出,脱离高温环境。一旦错过此时,由于原料在高温下脱水过多,必然会由膨胀向收缩转化,口感发柴,咀嚼不烂。这类菜肴,也有采用作用与滑油相同的汆法处理的,即用沸水汆料、一滚即成的方法使原料断生。刀工成形以片、丝为主,有上浆和不上浆之分。

操作时,将汤或水烧沸,再分散投入原料,一滚即起。火力过大,投料稍迟,就可能使原料质地老化;火力过小,原料受热时间短,汆不透,又会出现夹生现象。火候掌握的时机是:在汤似滚未滚之际投料。掌握好汤与料的比例也很重要,汤多料少,肉质易老;汤少料多,原料易夹生,一般汤与料的比例以五比一为宜。

总之,菜肴的软嫩与滑爽,涉及到选料、刀工、加热等多道工序。只有环环相扣,一鼓作气,才能使做出的的菜肴达到预想的标准。这除了了解上述知识以外,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