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指从旧的信封上或其他邮件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邮票。收集时,不要直接从信件上往下揭撕邮票,要用剪刀将邮票连同信封部分一起剪下。剪下的邮票,可泡入温水中浸洗,待邮票与封皮纸脱离后,再轻轻洗净邮票背面上的浆糊或胶水,然后晾在吸水的白纸上,待即将干时,夹放在书里压平。这种收集邮票的方法,最简便、最省钱,特别是刚开始集邮的青少年,如果经济条件不好,最好采用这种方法。但一定要注意,在寻找邮票时,要懂礼貌、讲道德。当你发现有的信封或邮件上有自己喜爱的邮票时,一定要征得收件人的同意,然后再将邮票剪下。如果不择手段,擅自将邮票撕下,甚至偷偷地将他人信件销毁,这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违法的。
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如果寻找到旧的或年代比较久远的信封时,先不要急于剪下上面的邮票,最好连同信封一起保存,请懂行的人看看,或自己翻阅一下有关集邮图书,查一查这枚信封连同邮票的实际价值。因为一枚有价值的实寄封,是很难得的。它上面记录的史料,要比单枚邮票详细得多,切勿因一时不懂,一剪刀下去,再后悔也来不及。
购买。集邮总是要花钱的,不花钱而单靠找邮票集邮,很难取得突出成果。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邮集的水平,购买一些邮票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各地的主要城市,大多设有集邮公司或集邮门市部,到那里可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邮票。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比较偏僻,连集邮门市部也没有,可以依靠自己在外地的亲戚朋友,请他们帮助购买,或请去大城市出差的人给代买。另外,还可以写信给自己所在省的邮票分公司或北京的中国邮票总公司,办理邮购。购买邮票时,一定要注意挑选品相好的邮票,品相不好的邮票,可以当面向营业员调换。
交换:在收集邮票过程中,常出现同一种邮票有好几枚的情况,这些重复的邮票,集邮爱好者称它为“复品”。
集邮者常常从这些复品中挑选出自己最中意的收藏起来,其余复品便用来同邮友们进行交换。交换是集邮爱好者互通有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交换复品最好找自己认识的邮友,或当地的集邮爱好者,这样便于当面协商。交换中,要发扬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精神,不要斤斤计较,更不应想去占别人的便宜。与外地邮友进行通信交换,一定要讲信誉;商定交换的邮品,要保质保量寄给对方。只有这样,才能在交换中取得互相信任,从而建立长期的友谊。同国外邮友进行通信交换,还应该注意国家在集邮方面的有关规定,千万不能干出违犯国法的事。
收集到了邮票,不加整理,杂乱无章地堆放起来,这是集邮者最忌讳的事。如果自己已经确定了收集范围,比如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动物、植物等,那就要分门别类及时进行整理。分类整理邮票,也是进一步熟悉邮票内容的过程,这对搞好专题集邮或主题集邮大有帮助。
邮票的保护和防护措施
集邮者都十分珍爱自己的邮票。要想使邮票图案保持清洁,鲜艳如初,使齿孔和票面完美无损,就必须采用科学的保存方法和防护措施。
收集来的邮票,有人随手夹在书或笔记本里,这不好,原因有二:一是不便于欣赏和拿取,二是容易损伤和沾污。保存邮票最理想的地方,应该是邮票册或护邮卡片(也称护邮袋)。邮票册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插册,内有一条条透明玻璃纸构成的纸槽,这行行的纸槽就是邮票的住处;第二种是贴册,上面印着浅色的格线,便于贴票和书写文字,国际通用的规格是215×280毫米,常为活页,因此单页也称贴片;第三种是装订成册的带有邮票目录的贴册,开头有全册邮票的目录。在贴册内,对每套邮票都有简要的文字介绍,如邮票的名称、齿孔、面值、发行日期、发行数量。
刚收集到的邮票,可以暂时保存在插册里,以备进行分类整理。插册虽然存取邮票方便,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插册容易翘曲,使玻璃纸槽出现松紧不匀,邮票插在里面,有的松弛,有的卡得很紧,常会造成邮票脱落或折损。插册里的邮票如果经常移动,插来插去,容易使邮票的齿孔受到损坏。玻璃纸容易吸湿,潮湿季节,就有使邮票粘连在邮册上的危险。
已经整理分类的邮票,最好放进贴册里。活页的贴册,既便于集邮者在整理编排邮票时充分发扬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艺术创造力,也适宜长期保存。如果集邮者确立了一个专题,将与这个专题有关的所有邮票都编排在贴册里,并且写上简要的文字说明,这就成了一部专题邮集。这部邮集,还可以根据自己收集邮品的不断增加,逐步进行充实和提高。
邮票目录贴册,首先向集邮者提供了这册邮票的简单目录,邮票的布局早已固定,并印着有关邮票的文字资料。集邮者收集的邮票,只要是属于本贴册的范围,那就对号入座好了。缺少哪一套、哪一枚邮票,也会清清楚楚。美中不足,这种贴册采取存放邮票的方式,因预先都设计好了,集邮者已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整个邮册显得死板,不生动。
护邮卡片即人们常说的护邮袋,这是一种暂时存放邮票的地方。集邮者常把复品存放在护邮卡片里,在同邮友交换时,可避免把邮票损坏和弄脏。
在收藏邮票时,除了注意给邮票选择理想的住所外,还应注意:①在拿取邮票时,一定要用集邮专用的镊子夹取,不要用手直接拿,免得把票面弄脏。②有背胶的邮票不要相互重叠在一起,特别是整版邮票或小型张,最好在两票之间加一张白色衬纸,避免邮票受潮、相互粘连在一起。③一定要把邮票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受潮、受热和曝晒。④要防止其他物质和气体的侵蚀。邮票受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侵蚀时,都会变色或褪色;受到煤气、沼气、化学药品散发的气味侵蚀时,日久天长也会变色或生霉斑。
邮票上一旦出现沾污、皱折时,可采取下列科学方法进行治疗:
去污点。如果邮票上沾有油污,可先把邮票放在玻璃板上,然后用一根牙签或火柴棍捻上一点药棉,蘸上溶剂汽油,轻轻擦洗票面脏的地方。待汽油挥发后,用温水泡一下邮票,然后放在玻璃板上,用一支新毛笔蘸一点肥皂液,轻轻在邮票沾污的地方擦一下,再放进温水中洗去皂液。邮票上沾污处被洗净后,将邮票放在吸水性好的白纸上,晾干后压平整即可。
除皱折。邮票上出现皱折,只要是不死折,就可以用弄潮湿的白纸或干净的白布,捂压在邮票上,当皱折已经舒展后,再放进白纸本中压平整。如果是有背胶的新票,在进行上述“治疗”工作前,先在票背上衬一张比邮票大的、平展的香烟锡箔纸,这样既可以保护背胶,又能防止邮票背胶与纸本粘连。
另外,往邮册里存放邮票,一定要选择天气晴朗、空气干燥的时候进行,决不要把受潮的邮票存入邮册,以免邮票背胶与邮票册发生粘连或产生霉点。在潮湿的南方,为了防止邮票受潮产生霉斑,最好在雨季前干燥的好天气,将邮册晾一晾。晾时将邮票册竖起,使里面的邮票册页成半圆形散开,让干燥的气流驱除邮票册里的潮气;约20分钟后,即可将邮票册装入塑料袋中保存;切忌在太阳光直接照射下晾晒,免得邮票褪色。
集报知识
报纸,是新闻的窗口,是时代风云的忠实记录,是知识的海洋,是历史春秋的详尽荟萃。
集报,是一项有目的地收藏报纸,搜集资料,综合信息,汇集文萃的全方位的活动,是有计划地对报纸进行收集——整理——研究——著书立说的跨学科的活动。
集报,一句话,就是收集报纸,收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宝贵文献资料。
集报的十大原则
一、定向原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可无目标地进行,要定向地确立专题或学科。
二、择优原则。善于利用“优选法”择优取材和沙里淘金,不可“瞎子吃肉块块好”。
三、统筹原则。从横向、纵向上来考虑,统筹兼顾,所集取的资料应有综合性。
四、价值原则。要能体现学习价值、研究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五、时效原则。既要及时,又要眼勤手快,还要能历经时间的考验。
六、认真原则。细心认真且对文题、作者、姓名、报名、期版、年月日等都得要作好记录。
七、全面原则。应在“集古藏今、博览群报”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全面性。
八、求新原则。应注重获取新知识,这就得不断收集新动态、新问题、同学科等新资料。
九、分类原则。如集而不分,也就等于不集,应按内容、专题、学科进行剪辑、分类、粘贴、装订成册,按一定的系统做到主次分明、心中有数。
十、持久原则。“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我国集报的七个方面
近几年来,不断创刊、复刊、停刊的各种报纸,永无止境地刺激着集报迷的收藏欲,集报活动随之兴起。目前,我国的集报活动正以其收藏的群众性和新闻资料的价值性快节奏地发展,在十大收藏中仅次于集邮而位居第二。
集报包括七个方面:读报、藏报、剪报、评报、展报、研报和用报。
读报。收集来的报纸,首先要通读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是否要剪报、藏报、评报和用报,可以说,集报必读报,读报促藏报。
藏报。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报纸博物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现在图书馆、博物馆等还不能把所有有价值的报纸都收藏进去,有相当数量的报纸尚需由个人收藏。个人藏报,已成为国家藏报的重要补充。
剪报。据调查,有82%集报者喜欢剪报,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从报上剪下来分类贴在剪贴本上,供自己学习、写作、欣赏之用。剪报是一种直接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好方法。
评报。评论报纸的风格、特点,评论报纸的宣传导向是否正确,评论报道内容是否具有可靠性、针对性。具体评报时,还可分专刊、专版、专栏、专文、专图等。集报者的评报活动在新闻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集报评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
展报。举办集报展览,展示自己的集报成果,扩大报纸在社会中的影响,是集报爱好者、新闻工作者、新闻爱好者互相观察、切磋的好机会。
研报。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研报文章,必须有目的研究报纸。如报纸的风格、特点、专版、专栏等等。
用报。集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报。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集报用报立志成才,已成为集报爱好者追求奋斗的目标。
集报应重在利用和研究
所谓集报,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收集各种类别的报纸,通过交流、积累和整理来增加收藏,便于学习、研究和利用。它既是一项高雅的业余活动,又是一门综合的研究学科。
因此,集报的目的在于研究和利用。
报纸不同于邮票、火花和烟标等类物品的收藏,因为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论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还是从日常生活到时事新闻,容量大,时间长远,再者它又不易随身携带着去交流,这就要求我们集报者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和需求选专题和研究报纸。如爱好报刊史的可以精心研究报刊的历史;爱好文学的多研究各报的副刊特色;喜爱报头艺术的,多研究一下报头书法的由来……诸如此类的研究和探索,只能使你的精力愈加旺盛,还会随着你的报种的增加而收获增大,生活更充实。
集报也在于利用。光集不用,只算作为收藏者。反过来,你若将一些优秀文章摘录发表,或使一些优秀文章不至于埋没在发行量小的报上,使更多的读者受益,摘编,推荐给大报社,或根据本职工作,参考有价值的资料,撰写一些论文和文章来,或就近与有关部门联系,利用节假日布置一次集报展览,既宣传了集报,又活跃了节日气氛,还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其他收藏
钱币收藏
收藏钱币是一种以收集各种类型的钱币品种为目标,以对钱币进行鉴赏、研究为目的休闲娱乐的文化活动。
收集钱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收集古币,即收集、研究我国各个朝代、各个时期不同形态的钱币,以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另一种是收集各国现行货币,以开阔视野,从对各国风俗人情、山川地理、人物历史、语言文字的了解,增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给生活带来一定的乐趣。
收藏钱币同收藏其它物品一样,都有藏品增值的问题,这是需要正确对待的。一般来说,以符合收藏规律的方式,适当地利用藏品的增值作用,以利更好地进行收藏。千万不要在收藏钱币中钻进钱眼中,与孔方兄难舍难分,那就是舍本求末,与休闲内容本身不相符了。
收藏钱币需具备一些基本常识,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中国古钱币史、古钱鉴定、古钱的保养三方面基本常识。
中国古钱币起源于夏商,到春秋战国时,产生了各种形态的货币,其中主要有贝市、布市、刀市、环钱四种。
1、贝币。
中原地区很早就使用贝币。最早的贝币是天然海贝。在殷商时期贝币被广泛使用。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铜贝,因其无文字,称之为无文铜贝。这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也是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东周时期出现了包金铜贝(将一层极薄的黄金包在铜贝上)。战国时期的楚国铸有称“蚁鼻钱”或“鬼脸钱”
的铜贝。
2、布币。
在商周时期,农具铲在商业交换中逐渐取得了货币的资格,于是就仿照铲形而铸行货币,“镼”是一种铲形农具的名称,因“镼”与“布”同音,故称“布币”。布币都是用青铜铸造,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三晋及附近地区,形制不断发展演变,主要分空首布和平首布二类。空首布是春秋时期使用的,到了战国时期,铸造平首布代替空首布。
3、刀币。
春秋战国时期,东方渔猎地区和手工业较发达的地区从一种叫“削”的刀具演变铸造出“刀币”。刀币主要流行于燕、齐、赵等国。刀币均为青铜所铸。
4、环钱。
环钱的出现较贝币、布币和刀币要晚,主要流通于战国中期的周、魏、秦等国。环钱其原型说法有二:一为土石纺轮;二为玉环(璧)。环钱为青铜质,圆形,中央有圆孔或方孔,边缘有廓或无廓。钱上铸有产地或重量等文字,货币单位因不同地区而异,有“虸、化、两”等。与刀布币等相比,环钱便于携带和清点,因而取代了其它货币形状,成为金属铸币的最普遍的式样。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币,以秦币代之。秦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一镒为二十两,一般用于大额支付和献纳赏赐等;铜钱为下币,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孔眼,其正铸有“半两”小篆字体,就是有名的秦半两。此钱极为珍贵,是古钱收藏者必藏之品。时至今日,真正的秦半两已很难得见,成了稀世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