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休闲时光
46245400000006

第6章 制景插花(2)

(7)枯干式。别名枯峰式(苏州)。大自然的神功鬼斧和崖隙、溪边、宅旁的特定环境,使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树桩,成为枯干虬枝,枯朽斑剥、洞穴嵌空:有的似残干朽木,既苍老挺拔,又古朴雄奇;形似嶙峋的枯峰。它们是生机欲尽而内孕萌力,由人们培植盆盎之中,经精心管理,得雨露润育,能疏疏生出三数枚新枝,且长得青翠欲滴,颇具枯木逢春之意趣。此类盆景,以榉、榆、三角枫、黄荆、古柏等类树桩居多。

(8)劈干式。在选择或挖掘树桩时,有意将原生树桩劈为两半爿,带根培植。经积年累月的风吹雨蚀,木质腐朽,自成一爿古皮,在这半爿薄薄的枯皮上发芽生枝;枯干、新枝、嫩叶,别具风趣。此类盆景以榆、榉、石榴、紫薇等树种较多。苏州梅桩,取劈干式造型,则称为“劈梅”。

(9)悬崖式。树干凌空倾斜而生,越出盆面,向下悬垂,称悬崖式。因树干下垂程度不同,分大悬崖、中悬崖、小悬崖、挂钩式四种。大悬崖,也称全悬崖式(上海),下垂幅度最大;挂钩式则下垂幅度特大,唯其根部留在盆中,整个树干全部伸垂在盆外,象钩子挂在盆口之上而得名。悬崖式树桩都栽在深盆中,具有独立的艺术效果。松、柏、藤蔓类,都可用此形式。

树桩盆景的养护

树桩盆景的养护是非常精细的,由于土少肥薄,树桩很容易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和病主要是以山石为主要材料,以树木、苔草为辅助材料,再配以其它配件。

中国山水盆景,是祖国大好河山、丘壑林泉的艺术再现,是大自然锦绣风光的缩影,它具有高雅优美的意境。

山水盆景的分类

山水盆景的塑造形式,可分为水石盆景、水旱盆景、旱石盆景三类。

1、水石盆景。

是山水盆景常见的形式。这种形式主要表现有山有水的景物,如太湖风光、江南春色、巫峡萧森、峭壁凌云、天山牧歌、漓江行、赤壁遗韵、南天一柱以及展现险峰、叠峰、翠峦、碧涧、奔泉等自然山水景观。是以水石为主,将山石置于浅水盆中,盆中贮水,并有植物及小型摆件作点缀的盆景。其优点是管理方便,如山石上不种植物,则可终年放置室内。同时,盆内的景物,可以常作变换,并可拆散,携带方便。

2、水旱盆景。

以山石、植物、水、土为材料,盆景有土也有水,是介于水石盆景与旱石盆景之间的一种有旱、有水的表现形式。水与土之间采用山石隔离,或用水泥分隔而不露人工痕迹的方法,以保证土中植物正常生长。这类盆景可在咫尺盆盎之中,再现自然界有旱有水、有山有林,既有水景,又有旱景的自然景观。

3、旱石盆景。

是将山石置于较浅的旱盆中,盆中全部盛土,盆景界称为“浅盆薄土”造景法。它有土有石而无水,土石常作山形,根据山形、地貌,构成缓坡、草原、林片、绿洲等山丘风貌,或表现植物群体,或孤树。在表现孤树时,需配石布山,作地貌处理,按自然景色的要求,点缀植物和配件,其管理方法与树桩盆景相同。

山水盆景的造型

山水盆景,以其山石造型,用盆规格,可分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五类,但无统一衡量标准,1986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首届“中国盆景学术讨论会”上,经共同商讨研究确定,山水盆景,根据盆口尺寸的大小,分为五种类型:即盆长150厘米以上为特大型;80~150厘米为大型;40~80厘米为中型;10~40厘米为小型;10厘米以下为微型。

中国山水盆景的造型,以其峰峦的多少和聚散形式,概括分为独峰式、双峰式、偏峰式、散峰式、聚峰式五种形式。

①独峰式。

又称孤峰式、独秀式。一只盆内置放一块峰石。孤峰式山石的放置,一般采用圆形盆,山石散置在盆中心偏侧处,但不宜靠盆的边缘;点缀植物、配件以小型为佳,切忌喧宾夺主。

②双峰式。

又称对峙式。基本形式为三组或四组峰石组成,盆的两边布置两组较大的、大小不一的两块峰石,中部或后部用一或两组很小的山石作远山布置,具“平远”特点。景面开阔,以水景取胜,清秀淡雅,景色幽远。宜采用椭圆形或长方形白瓷盆或石盆。

③偏峰式。

又称开合式、呼应式、附合式。基本形式为一高一矮,大小两组石峰,分置盆的左右两侧。但两组山石造型显有悬殊变化,不是同等高低大小。主峰必须细致加工,另一侧配摆的石峰,作衬托、对比。这种形式是表现近景“高远”的一种手法。多采用椭圆形或长方形瓷盆或石盆。

④散峰式。

景色深远,带有平山远水之形式。由三组以上大小、高低不同的峰石组成。从平面来说,可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和多边形,分散布置,峰石一般以单数为佳。小型,由三组峰石组成;中型,由五组峰石组成;大型,由七组或九组以上峰石组成。每一盆中必须有一组最高大的为主峰。布置时,有疏有密,形成简繁对比,繁中求简。

⑤聚峰式。

又称群峰式、山峦式、连峰式。盆中多峰群聚,峰群有聚有分,高低参差,主峰突出。山峰的位置作不规则排列,有前有后,有近有远,有大有小,有疏有密,造成山重水复、层峦迭嶂之势。

常用山石简介

本书为了丰富中小学教师的休闲生活,介绍了物品收藏、制景插花、鸟鱼饲养、摄影艺术、钓鱼技巧、跳交谊舞的有关知识。

本书为了丰富中小学教师的休闲生活,介绍了物品收藏、制景插花、鸟鱼饲养、摄影艺术、钓鱼技巧、跳交谊舞的有关知识。

山水盆景用石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是:轮廓线比较单纯,皱纹细腻丰富,并有明确走向,颜色以青色、灰色、白色最好;石质坚硬的要有自然绛棱,石面要保持有天然形状;石质疏松的可以不具有自然石面,但应具有可雕凿性和吸水性。对这些特征,古人归纳为“皱”、“瘦”、“漏”、“透”四字。皱,专指石面皱褶、纹理的凹凸起伏与变化。瘦,是石形有骨力,不臃肿,长短与粗细比例适当。漏,是石形悬垂得体,石内缝隙、涧穴清晰。透,是山上孔眼穿透明朗,洞穴形态朴拙自然。按其石质可分为松质和硬质两类。

①松质类

(1)砂识石。别名水秀石、吸水石、透水石、崖浆石、峰窝石、连州石。灰黄色至红褐色。质轻,疏松多孔,是石灰岩表面不断风化产生的碎屑和粉泥与硫酸钙凝聚沉积而成。石块形状,常表面坚硬,有时为凹凸粒状、短骨状、蜂巢状等不规则形状;石内疏松,密布均匀大小的细小孔眼,并常含有草根、苔藓等物或痕迹。便于雕凿,吸水性强,利于草木附生,是制作山水盆景常用的材料,适于雕刻大中型盆景,可造出山、崖、坡、嵴、峰、岸、岛等多种景物形象,秀丽多姿。主产于山东、安徽、浙江、广西、四川等地。

(2)海母石。别名珊瑚石、海浮石。为海底生物,由珊瑚虫、苔藓虫、层孔虫、钙藻及软体动物等的遗体与骨骼层积而成。质轻,疏松多孔,吸水性强,易雕凿。天然形态为块状;制作盆景时,一般按各类山形线纹特点雕凿而成中小型盆景,玲珑剔透。

(3)鹅卵石。别名卵石。有黑、白、黄、绿、红、紫各色及多色或透明者。由砂岩、石英岩、硅质岩、喷出岩、燧石岩碎块,经河水流运冲击,相互摩擦,形成各类卵圆形石块,主要成分是由长石、石英与云母组成。有的有花纹、透明,如雨花石;有的可作水仙压根;有的可作盆竹、树桩配衬;也可制作卵石山水盆景。该石主要产于山涧,急流及古河道之地。

山水盆景的制作

采大自然中一块普通的山石,经能工巧匠的精细构思,合理的布局,巧妙的加工,便成为奇峰挺拔,秀山媚水的大自然缩影。给人有“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美感,使这“一峰”、“一勺”获得“千寻”、“万里”的效果。关键是要有新奇的立意,细腻的加工,协调的布局,高超的造景。

①立意。

山水盆景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与创造性,体现了制作者对自然山水意境的认识和鉴赏,对自然山水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过程,而不是简单化的照搬自然山水模式的做法。

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有其民族传统和特点,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透视表现物象的风貌。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既遵循透视上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一定的范围。因此,在盆景制作中,它同样是表现山水盆景艺术情趣的一种重要手法。

“三远法”最早载于宋代郭熙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兀突,深远之意重迭,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这种手法的应用,在制作盆景上有它的可取之处,但亦有它的局限性。山水画中,前山与后山重迭,可用空濛缥缈的烟云雾霭将山腰处遮隔或向上推移,使人感到山峰高渺莫测,气势磅礴,变幻无穷;而制作山水盆景要放在盆中,只能使山石左右推移伸展。

山水画可以利用画幅的边角,表现出半个峦,以示山岭绵延而无止境;制作山石,只能做完整的山头,没有边际虚境可掩饰。所以,制作上与国画有不同之处。

作画先立意,意在笔先。创作山水盆景也要先有一个主题,也称立意。山水盆景是一种移天缩地的高超艺术,在一个盆盎之中要能创造出“烟波浩荡连千里,风物凄清似十洲”、“遥空迭层翠,一碧千仞直”的意境,使赏者具有“罂递驰十里,真味犹未灭”之幽趣。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是必须经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把大自然的精华罗列于一掌之间,做到胸有成竹,腹蕴万里;二是必须开采、收集大自然中的盆景艺术素材。大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庐山的峻奇,黄果树飞瀑,黄山的奇峰怪石,桂林山水的明媚秀丽,长江三峡的崔嵬雄奇,以及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小有:武夷山的翠峦迭嶂,鼓浪屿的春涛,雁荡山的奇秀,井岗山的雄姿,江南山水的秀色,天平的秋色,灵岩山夕照,洞庭橘熟,虞山春晓,以及太湖的烟波浩渺。都是大自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为制作山水盆景提供的丰富素材。所以,要做一名盆景工作者,必须披荆斩棘,爬山涉水,研究山水草木的自然形态变化和特点,平时注意对大自然的观察揣摩,分析山石的自然结构与形式,广泛积集素材;同时,必须不断加强文学艺术修养,吸取古今中国山水画的营养,才能创造出“重峦秀峰,悬崖幽谷,湍溪深壑,千仞层翠”,意新、图美、耐赏的山水盆景。

②选石。

山水盆景是以自然山石为材料,这些山石,种类很多,且各具天然形态和色泽。山石可分为松质与硬质两大类,松质石料易于加工造型,对其天然形状不必过高要求,只要质地均匀即可;硬质石料加工困难,因此,必须注重石料的天然形状和色泽。山水盆景是具有浓厚自然气息的高等艺术,也是与其他艺术品的重要区别。山石选择,就是要选出质地、形态、色泽都符合制作盆景的理想材料,尽可能达到因材致用,以保持其天然秀姿和神韵。

选石,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石立景;另一种是因景选石。

因石立景,即根据预先选好的石料,以从种类、形状和色泽等因素来决定创作意景,可以对山石材料的因材布景,充分发挥山石的天然形姿,有利于显示盆景造型的艺术特色。如刚劲挺拔的斧劈石,用来制作层峦叠翠的聚峰景观,则群峰雄伟耸秀,水岸峭壁千仞,山上林木扶疏,山下小屋朝阳,水际小舟悠悠轻荡,胜似蓬莱仙景。青翠的英石,可表现江南平远山水,群峰丛翠,林木葱笼,碧水荡漾,明澈秀润,一抹斜阳中,轻舟竞游,也是一幅美丽的国画。

刚劲峻拔的松化石,可用来表现巍峨雄壮的北国风光。晶莹透亮的昆石,用来表现江南水乡春色。有眼观尺壁,如临嵩华,似自然景物,具怡神悦目之趣。但表现的意境内容,常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景选石,即要根据创作意图选择石料,对所选石料种类、形状和色泽等都是预有指定。如表现崇峻挺峭的山峰,应选用高耸挺拔的木化石、砂片石等硬质石料;表现江南平远山水、层峦迭嶂,应选低平缓坡的砂积石、海母石、孔雀石等松质石料;表现雪景,则应选晶洁白净的昆石、宣石或雪花石。因景选石,在创作中可以掌握主动权,并可表现和发挥意境主题。但常因不能选到理想材料,而必须进行艺术加工,则要雕凿不露痕迹,宛若天成。

③加工。

山石的品种很多,任何自然形态的山石,都必须经过艺术加工,才能制作出具有优美景观的盆景。

山石的加工,首先要对石料的色泽、纹理、形状进行独具慧眼的选择,形成一定的立意、构思后,再进行锯截、雕琢和组合。

锯截是山石盆景加工的首要一步。在锯料前先要对石料进行反复观察,分清各种层面,特别是要选好主视面,然后再动手加工。先要将锯切线画好,再动手锯截。底座最好是在组合方案确定后再锯平,否则会影响整体构思。锯截的加工工具很简单,软石可用普通钢锯。硬石用钢锯加金刚砂,或是用电动金刚砂片锯就更为快捷。锯下的石料不要随意丢掉,可用作坡脚或衬石。

如山石的外表平板,沟壑少(特别是硬石),就需要进行一番雕琢。在雕琢前要精心分析研究自然山石的纹理,使雕琢出来的人工纹理要与自然山石本身的纹理相协调。平时要多注意观察自然山石的造型和纹理,还要掌握一些中国山水画的皴法技巧,以便增加山石的神韵。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高耸的山峰宜竖向雕琢,纹理上疏下密,低平的山岗及坡脚要斜向雕琢,纹理上密下疏;近峰纹理要细密,远峰纹理要粗疏。

一般来说,山石盆景多由数块山石组成,各单块石加工完美后,就要进行艺术组合,形成整体山景。在组合时要注意色泽、纹理及结合部位的过度,使组合后的山石形成统一的整体,做到纹脉相成,浑然一体。然后用水泥或胶粘剂将山石胶接在一起。如果几块山石组合得比较严密,也可不进行胶接。总之,在组合时要反复观察,反复调整,以便通过组合取得最佳观赏价值。如在组合调整过程中发现有不适宜之处,也可进一步采取锯截、雕琢等手段,达到理想构图要求。

在山石的组合中要注意主次分明,参差错落,自然生动。即组合出一定的意境、一定的神韵来。并按照一定的空间透视法则,分出高远、平远、深远三种不同的视觉效果来。在整个组合中还要注意疏密、均衡、韵律,以取得山石的灵气和天然的情趣。

④布局。

制作山水盆景,先选主峰,再选次峰、配峰。山石的自然形态,有些加工得好的块石,可以独立成景。但对大多数山石来讲,有时并不能尽如人意,往往要进行穿凿、补贴,使其达到纹理一致,脉络相通,层峦迭嶂,高耸险峻,才能成为完整的主峰,构成引人入胜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