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唱Canon(英)声乐演唱形式之一。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之为“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就是一首齐唱与轮唱的歌曲。
领唱安排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或中间部分的独唱,因该独唱具有引领众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独唱者亦称“领唱者”,由一人至数人担任。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如劳动号子等。在大合唱与齐唱歌曲中也常有领唱的形式。
合唱Chorus(英)声乐演唱形式之一。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每组的曲调,同时演唱同一乐曲称“合唱”。一般合唱都有乐器或乐队伴奏,没有伴奏的合唱称“无伴奏合唱”。纯粹由女声、男声或童声组成的合唱称“同声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的合唱称“混声合唱”。根据声部的数量还分女声二部合唱,女声三部合唱,混声四部合唱等。
独奏Solo(英)器乐演奏形式之一。一人演奏一件乐器,称“独奏”。如手风琴独奏、钢琴独奏等。有时一人独奏,还有另一人伴奏。如二胡独奏,扬琴伴奏,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等。还有一人独奏,乐队伴奏。如唢呐独奏,民乐队伴奏等。
齐奏Unison(英)器乐演奏形式之一。(1)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奏者,用相同的乐器,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如二胡齐奏,小提琴齐奏等;(2)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奏者,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如民乐齐奏等。
重奏Duet(二重奏)器乐演奏形式之一。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奏者,各奏自己所担任的声部,同时演奏同一乐曲,达到非常和谐、协调、完美、动听的效果。重奏属于室内乐范围,即在房间内演奏的音乐,音量不太大,但非常复杂、细腻、深刻和严谨。重奏还可按人数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等。由四个同类乐器组成的四重奏占主要地位。如由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四种弓弦乐器组成的弦乐四重奏。或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四件木管乐器组成的木管四重奏等。凡三件或四件弓弦乐器或管乐器再加钢琴重奏者,通称“钢琴四重奏”或“钢琴五重奏”。
合奏Eusemble(法)器乐演奏形式之一。分小合奏、民乐合奏、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等。(1)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别组合成几个乐器组,各组演奏各自的曲调,但综合在一起,恰是演奏同一首乐曲;(2)凡若干乐器(同组或不同组)演奏同一首乐曲,不论齐奏或多声部演奏,统称“合奏”。
伴奏Accompany(英)音乐作品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独唱、重唱或独奏的表演过程中,一般都有一件乐器(如手风琴、扬琴或钢琴等)或一个乐队(小乐队、民乐队或管弦乐队)给于演奏引子、过门,以及衬托乐曲的主要部分,丰富乐曲的表现力量。除独唱、独奏部分外,其余即称“伴奏”。
大合唱Chorus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快板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内容富史诗性和戏剧性,常用来表现重大的现实题材,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大合唱起源于欧洲十七世纪。国外除“大合唱”外还有叫“清唱剧”和“康塔塔”的大型多乐章声乐套曲,其内容及形式与大合唱相似,我国统称为大合唱。
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快板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曲目内容、整体规模和演出形式,与大合唱相似。区别在于大合唱更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贯串;组歌则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长征组歌》是一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颂歌Carol(英)乐曲体裁之一。我国的颂歌以歌颂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以及英雄人物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乐曲。特点是庄严、宏伟、亲切、热情。一般是旋律宽广,节奏平稳,速度较慢。表演形式可以是声乐或器乐,也可以独唱或独奏,也有重要重奏或合唱合奏等。由于颂歌描述的内容或强调重点的不同,因此有突出庄严、宏伟的气概,有突出亲切的感情,亦有以热情奔放、激情洋溢为特色,也有综合几个方面的要求来表现一首乐曲。
军乐Bandmusic,Militarymusic(英)器乐曲体裁之一。由铜管乐队演奏。音响宏大,节奏鲜明,富有战斗、凯旋气质。能起到激发斗志、鼓壮军威的作用。军乐主要用于国家庆典仪式以及迎送国宾等演奏活动之中,平时也用于音乐会。
舞蹈歌曲Dancesong(英)乐曲体裁之一。舞蹈歌曲是舞剧或其他歌舞音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可以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由于它需要配合舞蹈的动作与节奏,因此,舞蹈歌曲节奏鲜明,结构方整,动作性强。我国兄弟民族绝大部分的歌曲均属这一体裁。
练声曲Etude(法)乐曲体裁之一。无歌词的歌曲。
分高音、中音、低音等几种类型,用以训练正确演唱各种音程、节奏等歌唱技巧,通常用字母“a”来发音。练声曲无独立的艺术意义,一般不用于音乐会。
群众歌曲Popularsong(英)无产阶级革命的歌曲。
由于它反映广大革命群众的生活和斗争,表达革命群众的思想和感情,所以广大群众爱听爱唱。群众歌曲的历史是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曲——《国际歌》的诞生开始,至今约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在我国则从聂耳、冼星海救亡歌曲的传播时开始,至今也有50年的历史。群众歌曲的题材、体裁与形式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它可以是短小精悍的齐唱歌曲、队列歌曲,也可以是坚定有力的各种进行乐曲,也有抒情优美的独唱、重唱乐曲,也可能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曲。我国的许多优秀革命音乐家、音乐工作者以及广大群众业余作者,配合各项政治运动,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群众歌曲,不仅传遍全国城乡,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进行曲March(英)用整齐匀称的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可在队伍行进时唱奏。4/4或2/4拍子,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强调重拍,附点节奏特多,在乐队中广泛使用打击乐器。三段体曲式居多,中段(三声中部)抒情柔和,与前后段形成对比。根据内容可分:行军进行曲、迎送进行曲、战斗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群众歌曲常用进行曲的体裁。朝气蓬勃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就是我国国歌的旋律。
讽刺歌曲Diatribesong(英)乐曲体裁之一。即用嘲讽或讥刺的音乐手段,来对敌人的反动、虚伪和腐朽进行揭露;对自身的落后、缺陷和差距进行批评。内容广泛,比喻生动,形式多样,表演风趣。音乐近似朗诵调,词曲结合紧密。例如《老“左”之歌》,把人民心里的话,以简炼、真切的语言,集中、概括性的笔法,深刻地表达出来。歌曲中心抓住要害——“左”比右好,层层剖析,把老“左”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讽刺歌曲中,大多为男声独唱或男女声表演唱。比较著名的有《跳蚤之歌》、浙江民歌《李有松》以及歌剧《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二诸葛的唱段等。
抒情歌曲乐曲体裁之一。“战斗歌曲”的对称。它能直接或间接地抒发作者或人物对客观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思想感情,它以甜美柔和、幽静平稳、深情沉思、悠然轻声以及轻快跳荡或愤慨悲痛等感情为基调。一般结构规整,中等速度,节奏抒缓而多变化,旋律优美而明显。如《延安颂》、《小河淌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祝酒歌》及《周总理,你在哪里?》等,均属抒情歌曲之类。
轻音乐Lightmusic(英)指一种轻松愉快、节奏鲜明、旋律抒情优美的乐曲。它可以调剂人们的心情,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轻音乐是与当代生活密切相联,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欢迎的一种音乐体裁。但并不是一切舞蹈音乐、生活音乐、进行曲以及轻松、短小、简单的音乐作品都是轻音乐。轻音乐应该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表现出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是以反映健康的人民生活与爱情生活为主题内容的音乐。轻音乐的范围在各个不同时期,各个不同国家中不太一致。按照我国的情况来说,轻音乐大致包含以下一些音乐作品:
一、轻松活泼的舞蹈歌曲、轻快抒情的群众流行歌曲。
如创作歌曲《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青海民歌《草原情歌》、印度尼西亚民歌《宝贝》等;二、节奏鲜明、轻快、优美的小型器乐曲。如《青年圆舞曲》、《花儿与少年》以及广东音乐《旱天雷》等;三、轻歌剧、舞剧、话剧配乐以及电影音乐的选曲。如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歌与插曲《我们的明天比蜜甜》与《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曲中的《小天鹅》等。不同而有所变易。当前流行音乐(1)指资本主义社会低级庸俗的一类商业性歌曲;(2)指与“严肃音乐”
相对的“通俗音乐”;(3)专指流行的器乐曲,以别于演唱的“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ModernSong(英)(1)指情调不健康,甚至低级庸俗的,带有商业性色彩的歌曲。形成于20世纪初北美夜总会、舞厅等场所,20世纪30年代流入中国。它歌词用中文,又吸收某些民族音调,成为一个支流,港台称“时代曲”。如《毛毛雨》、《何日君再来》、《岛国情歌》等。
(2)泛指一种曲调顺口、手法通俗、结构短小、易于传唱,与“严肃音乐”相对的一种“通俗歌曲”。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比较流行,其中良莠并存。如《天涯歌女》、《四季歌》、《洪湖水,浪打浪》以及《凤阳花鼓》、《康定情歌》等流传较广。
校园歌曲指台湾青年学生们自己创作、编写、演唱和伴奏的歌曲。针对当时夜总会里低级、污秽的流行歌曲与洋歌而产生,反映了台湾青年学生思想动向的一个方面。内容大多描写大自然的景象(如《大海边》、《美丽岛》、《小雨滴》等,或怀念故乡(如《少年中国》、《橄榄树》等)以及抒发青年恋爱情感的小曲。“校园歌曲”的名称由台湾杂志社于1978年4月首先创用,以后也有称“校园民歌”、“现代民歌”、“乐府民风”以及“创作歌谣”等。
(三)中国民歌、古代歌曲
民歌民间文艺的一种。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在和自然界作斗争中,就已经创造了歌与舞。正如鲁迅所说:“在昔原始之民,其居群中,盖惟以姿态声音,自达其情意而已。声音繁变,寝成音辞,音辞谐美,乃兆歌咏”。(《汉文学史纲要》)我国民歌曲调丰富多彩,表演形式与主题内容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特点,民歌分以下几种形式:
一、劳动号子:产生于体力劳动,起着指挥劳动,统一动作,鼓舞情绪,减轻疲劳的作用。不同的劳动,都有它各自不同的号子,如《打夯号子》、《捕鱼号子》、《摇橹号子》、《拉纤号子》、《栽秧号子》、《装卸号子》、《车水号子》、《船夫号子》、《扇硪号子》、《提杵号子》等;二、山歌:产生于田间山野,内容以爱情或生活为主,曲调抒情优美,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各地山歌丰富非常,名称各异。如陕北称《信天游》,山西称《山曲》,内蒙称《爬山调》,甘肃、青海、宁夏称《花儿》,湖北称《赶五句》,四川称《晨歌》,安徽称《慢赶中》,苗族称《飞歌》,蒙族称《牧歌》等,均属山歌这一体裁;三、小调:曲调柔婉流畅,结构简朴整齐,歌词通俗形象,主要产生于城镇各种不同的阶层之中,其内容广泛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民歌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类型。如《绣荷包》、《孟姜女》、《十把扇子》、《五更调》、《苏武牧羊》以及《瞧情郎》、《五哥放羊》等;四、长歌:结构长大,往往包含若干乐曲,并富有内在的联系,如流行于南方地区的《坐堂歌》(也称《哭嫁歌》或《伴嫁歌》)、湖北的《孝歌》以及侗族的《大歌》与《拦路歌》、彝族的《阿诗玛》与《梅葛》、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中的《达斯坦》等,均属长歌这一体裁。
各个时代的民歌都有着它们共同的特点,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并具有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因此,成为各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打夯号子劳动号子的一种,也称“夯歌”。是配合打夯劳动的歌曲,除少数地区外,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普遍流行。夯,砸实地基的工具,有木制的,呈圆柱形,高约一米;也有石制或水泥制的,呈方墩形或圆墩形。一个夯,因地区、夯形、夯重等不同,操作人数由二人至十人左右不等。有抓举和绳吊两种方式。打夯号子曲调的基本部分,大都是二拍子,第一拍起夯,第二拍落夯,节奏清晰,强弱分明,坚实有力。曲调按速度可分为快、慢两类;按夯点(即在一个点上所打的次数)可分作“一点子”、二点子”,“三点子”……等。结构形式有“单号子”(用一支曲调反复歌唱)“双号子”(用两支曲调交替反复),“联套”(两种以上多种曲调的联缀)等。基本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次为齐唱。
扇硪号子劳动号子的一种。也称“打硪歌”。是配合打硪劳动的歌曲。流行亦较普遍。硪也是砸实地基的工具,铁制或石制,圆饼状,四周系有绳索供多人牵拉。
船夫号子劳动号子的一种。是船夫在行船过程中拉纤、划船时唱的歌。主要流行于我国南部一些省区。由于在长途行船中,劳动方式常随着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号子也有很大的差异,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川江船夫号子》中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平静、悠缓歌唱性很强,近于山歌;《见滩号子》坚定有力,充满信心;《上滩号子》和《拼命号子》急促紧张,在剧烈的搏斗中发出强有力的呼喊。湖南的《澧水船夫号子》也包括上水、下水两部分。下水有《装载号子》、《下滩号子》、《摇橹号子》等;上水有《拉纤号子》、《扯帆号子》、《换风号子》、《过岗号子》、《收纤号子》等。船夫号子的演唱方式主要是一领众和。曲调中常带有复调因素和转调。多种号子连续演唱,具有套曲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