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动物世界
46252400000009

第9章 珍稀的动物(3)

野牛栖息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高黎贡山地区的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或稀树草地,那里林木葱郁,食物丰富,环境清幽。它们在海拔2000米以下陡峭山坡上,过着游荡生活。它活动范围很广,夏天移向高处,冬天迁往低处。白天炎热时,隐蔽在沟谷树林中休息,晨昏时出来活动和觅食。喜欢吃各种野草和嫩枝芽,尤其爱吃竹笋和嫩竹,也喜饮盐碱水。

“白袜子”,常是几头、十余头或20-30头结群,过群居生活,其中有一头大雌牛为首领。而成年雄牛,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独栖或两三头同栖,人称其为“孤牛”,它们仅在发情期才返回牛群。

野牛的嗅觉和听觉特别灵敏,且胆大机警。野牛可以较早嗅到人的气味,或者听到人的声音,及时避开。只有在被人击伤或逼得走投无路时,它才会行凶伤人。

在我国,野牛仅生活在云南西南部热带森林中,目前数量不多,连各大动物园也很难见到它的踪影,所以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要想观赏这种“白袜子”野牛的人,只有到昆明动物园,才能如愿以偿。

由于这种巨牛的角既大而又美,加上其肉可食、皮可制革,因而长时间内一直是热带居民的狩猎对象,这就使得它的数量在各产野牛国都日益稀少。

中国野马

在中国准噶尔盆地东部的边关要塞——北塔山,有一处库普沟岩画长廊。岩画中最为珍贵而又令人最感兴趣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野马图》。画面上野马群像各异,有的奔驰,有的伫立,有的奋鬃甩尾,有的互相嬉戏,形象逼真,形态生动,给人以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从清晰的图像可以看出,野马的特征很明显,头大脖粗,鬃有尾撒,全身除尾部和四肢内侧白色外,均呈黄色,冬转夏时毛色由浅变深。这些特征与目前放养在吉木萨尔县“野马养殖场”中的野马十分相像。专家们认为,北塔山地区就是当年所谓“普氏野马”的故乡之一。

从北塔山岩图《野马图》的发现,说明野马属草原和半荒漠动物。当年,野马广布于准噶尔盆地和水草丰茂的阿尔泰草原。野马既生活在新疆整个北部地区,并向东延伸到蒙古阿尔泰和科布多盆地。

因此,新疆野马也有称蒙古野马。

这些地区的野马为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马,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它不是家马的野生种,家马与野马有着不同的祖先。

野马群居,性凶悍、机警,脾气蛮横。它敢于同荒漠中的狼群对抗,因此狼也很少去触犯野马。它们奔跑如飞,时速可达60公里以上,如遇到危险,它们会飞也似地跑掉。

自中世纪以来,新疆由于战争连年不断,森林被大片砍伐,草原被破坏,野生动物被屠杀,因而野马资源急剧减少。1876年,俄国普尔热瓦尔斯基,潜入新疆境内的卡拉麦里山一带,他惊奇地发现了大群的野马,他把打死的4匹野马制成标本带回俄国,并说他是世界上头一个发现东方野马的人,因此将新疆野马命名为“普氏野马”。

新疆野马从此引起了欧洲探险家的兴趣,他们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从新疆弄到活的野马。从此,新疆野马就无休止地被外国侵略者掠夺,使得新疆野马资源在19世纪末,在它们故乡的土地上消失了。

据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上只有400多匹新疆野马,大部分在英、美、德、法、俄等国的动物园中。为了恢复我国野马的资源,1985年8月,从德国引进5匹、从英国引进6匹“普氏野马”,使这些野马回到它们离别将近百年的故乡。目前,已繁衍了后代,体质增强,野性也在逐渐恢复。

新疆野马,是历史上众多野马中唯一生存至今的种类,也是世界上极其珍贵的野生动物。众所周知,野马在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上都有极高的价值,除了供人们观赏之外,主要用以改良培育新的品种。

国际间还专门成立了有关野马调查、驯养、保护和增殖的委员会,并将它定为世界性禁猎动物之一。

“冒名顶替”的野驴

近几十年来,从内蒙古、西北和西藏等地发出的报道中,不断提到有关“野马”的消息,这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野马在相当广大的地区还为数不少。其实,报道中的野马,全是野驴。这是因为野驴产区的人们,一直把野驴叫做野马。

所谓野驴,其实也不是驴。它既没有驴所具有的肩纹和肢纹,耳朵远没有驴的耳朵长,蹄子又大于驴,它的叫声则近于马嘶而不类似驴鸣。因此,产地群众叫它“野马”,多少也是有些道理的。

我国的野驴有两种,一种叫蒙古野驴,产于新疆、青海北部、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另一种叫藏野驴,产于西藏自治区、青海南部和四川北部等地。这两种野驴数量很稀少,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蒙古野驴,毛色浅而呈土黄色,耳和尾都比家驴的短,外貌颇似骡子,所以产地又有“野骡子”的叫法。它们习惯于3-5只小群在一起,常栖于海拔1000-1500米的开阔荒漠草原,以杂草为食,常围绕水源活动。野驴每天喝水,大部分是在东方发白的时候。雄驴反复查看,让雌驴和幼驴先喝,等都喝饱之后,再一同离去。当缺水的时候,野驴会啃冰舐雪。它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不怕寒冷和烈日曝晒,又能适应枯草干料和陌生草料,是一种典型的沙漠动物。

在准噶尔东部边缘的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约110公里,地跨两个州四个县,面积17300平方公里,是野驴的保护之地。

藏野驴善于爬山,可以上到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上。

平时它喜欢栖于开阔的草原或荒漠,为的是容易发现并躲避狼群。一旦被狼群追捕时,它又喜欢逃上附近的高山或丘陵山沟之中躲藏。据测验,野驴奔跑的最高时速可达64公里。它不但速度快,而且耐力也很强,它可以不停止地连续跑四五十公里,平均时速为48公里。藏野驴非常好奇,它不但喜欢和汽车赛跑,而且喜欢追随猎人前张后望,甚至跑到帐篷附近窥探。

野驴能否驯化成家畜?北京动物园做过试验,结果失败了。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但是,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色札宗,却有例外。色札宗地处他念他翁山区,地势高寒,野驴成群,它们常与牧放的家马混在一起,杂交后,生出红白相间的“斑驳马”。这种马,体大、性烈、力强并且善于急驰。

当地牧民用它驮运东西或供乘骑。

密林中的庞然大物——野象野象,以其躯体庞大而居大陆哺乳动物之首,然而它们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地球上还生活着亚洲象和非洲象两种。

以“植物王国”誉满天下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同时也有“动物王国”

之称,野象就是其中的一种珍贵动物。云南有大象,早在2000多年前的《史记·大宛列传》中就有记载。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的滥捕,野象数量大减,目前仅分布在景洪、勐腊、西盟、沧源和盈江5个县的密林之中。

云南野象属亚洲象、体型比非洲象小,但比非

洲象容易驯服。大头,长鼻和长牙为其主要特征。背部呈弧状中间高,额头有两处隆起部分,雌象牙齿比较小,幼象覆有毛,约经20年才能成熟。亚洲象体长5.5-6.4米,高2.2-3.2米,其蹄数前脚5个,后脚4个。象的视力虽然不佳,但它却有良好的听觉和嗅觉。不论是在休息时或进食,它们仍不忘记谛听或嗅闻。当怀疑附近有什么危险时,就习惯地举起长鼻,在空气中用力嗅取特殊气味,以便决定采取措施。

象可以出没在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中,在到处为家的过程中,象发育成一种能对付各种境遇的特殊适应能力。完全活动在森林里的象,由于爱吃的主要食物少,活动范围更加广阔。

象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沟谷、河边的密林中,以一只年长经验丰富的雌象为领导组成群体生活。成熟的雄象,有时组成雄象集团生活或个别生活,因为对于大象来说,几乎没有不可对抗的大敌。

象每天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清晨及黄昏时活动、寻食,中午休息,喜欢戏水,常用鼻子吸满水喷在身上。食物种类非常多,凡是无毒的草类、树叶都吃,当然最爱吃的还是野芭蕉、棕叶芦和刺竹的嫩叶。象的繁殖率很低,一般15岁以上才能生育,怀孕期21个月,每胎只生一仔。

象浑身是宝,由门齿变成的象牙,一般长1.5米,是雕刻艺术的名贵原料。正是因为象牙的珍贵,才使象被大量猎取,而使其数量急剧减少,使之处于濒危之中。些外,象胆可医疮肿,可明目,功能与熊胆相同。象皮可治外伤不合,象骨有解毒之功效。大象经过驯化,还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它可以驮运木材,可以筑路,一只大象可抵二三十个人的劳动。象又是人们喜爱的观赏动物,在动物园里,它总是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大象,是我国最珍贵的动物资源之一,它仅存于西双版纳密林中,被列为第一类保护动物,并相应设立了自然保护区,禁止捕猎。

最大的动物——鲸

海洋中的鲸体形非常像鱼,所以常被人们误称为“鲸鱼”,其实它属于哺乳动物,是用肺呼吸,靠胎生和哺乳方式来繁殖后代。鲸分为两类:齿鲸和须鲸。

齿鲸口中有牙齿,捕食大动物,有90种之多,如抹香鲸、逆戟鲸(虎鲸)、一角鲸、海豚等。抹香鲸是最大的齿鲸,雌鲸长达17米,雄鲸一般只有10米。在捕到的抹香鲸胃中可以找到很多乌贼,而鲸的躯体上也常常有大乌贼用吸盘触手与之搏斗的残迹或伤痕。齿鲸在捕食头足纲软体动物和鱼类时常常潜到很深的海底,曾有抹香鲸因捕食而被缠在1100米深处的海底电缆上。

须鲸无齿。其实它的祖先也有齿,至今须鲸的胎儿的上下颌都各有并排的米粒一样大小的原型齿,长大后逐渐消失,并在上颌的口盖处生出了须鲸的根,以后就长成坚韧而柔软的须片。须鲸靠须片作为“筛子”过滤海水,把小型鱼虾及浮游生物留在口中为食。须鲸只有十来种,如大须鲸、小须鲸、座头鲸、灰鲸、蓝鲸等。须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特别是其中的蓝鲸,已发现一条蓝鲸长33米,重190吨,比大象(大的约3术)还要大十几倍。

鲸是很有价值的海洋动物。抹香鲸的肠道中可形成一种固体香料,叫龙涎香,重量由10多克到400克不等,是制作名贵香料的原料。一条大鲸可炼出30000公斤的鲸油,可制作肥皂、颜料、人造牛油、润滑油等。鲸皮可制作皮箱、皮鞋、皮包等。鲸肝可提炼鱼肝油,内含大量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鲸骨磨成粉是上等肥料。鲸齿和鲸须可制作工艺品和日常用品。但是,由于19世纪人类的大肆捕鲸,20世纪初好几个种类的鲸数量骤减,甚至面临全部灭绝的危险。自从国际上签订了禁止商业捕鲸的有关协定后,这种局面才有所缓解。

鲸喜欢合群同居,鲸群少者五六头,多者六七十头。雄鲸甚为痴情,当雌鲸被捕时,雄鲸会拼命救助,而当雄鲸被捕时,雌鲸只顾逃命。但是雌鲸对子女却是“母子情深”,所以捕鲸者常常是先捕雌后捕雄。鲸每年都进行季节性洄游,这与其采食和生殖有关。在冬季来临前,灰鲸以每小时4海里左右的速度从北冰洋南下,圣诞节前后5天内抵达墨西哥至加利福尼亚附近海域,历时3个月,行程6000海里,而且准确无误。

鲸类具有语言交流的生理功能。科学家们录制到了抹香鲸等捕食、求偶、种间联络的声音资料。

根据须鲸的耳垢和齿鲸的牙齿能判断鲸的年龄。雌抹香鲸8-11岁成熟,而雄的抹香鲸要20岁才成熟,一般能活80年。鲸的怀孕期约300天,这与牛、马等哺乳动物差不多。鲸每胎只生一只,两年生一次。

四种香料动物

在动物世界中,有最名贵、珍奇的四种动物,即麝、抹香鲸、灵猫和河狸。

麝是中国特有动物,分布在四川和云贵高原上,又名獐子或香獐。雄麝脐部生殖腺的分泌物就是麝香。麝香具有浓郁的原始香气,本来雄麝是用它来招引雌麝的,现在却成为高级香水极为名贵的定香剂。这是因为麝香中的“麝香酮”,是驰名中外的高级香料,同时又是名贵的药材。过去为了取麝香,当地人就射杀麝。人们要想取得1公斤麝香,需要杀死60只雄麝,因此产区麝资源大量遭到破坏。从60年代开始,我国试验人工驯养麝获得成功,雄麝长到一岁半就开始分泌麝香,每年可以人工取麝香两次而不必杀麝。此外,人工合成麝香也取得成功,从而保护了麝。

大、小灵猫,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各省区的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缘灌木丛、草丛中。但台湾没有大灵猫。雌兽和雄兽都有发达的囊状芳香腺,能分泌油状液体,叫做“灵猫香”,具有奇异的香味,可做高级香料或供药用。

河狸是一种半水栖动物,能够长时间生活在水下。它也是一种非常珍稀的动物,野生种已濒临灭绝。我国河狸仅分布在新疆北阿尔泰地区的青河县和福海县境内的布尔根河、青格里河和乌伦古河流域。它的尾巴基部有两个腺囊,香腺发达,能分泌河狸香,是贵重香料。此外,它的皮毛暖和、结实、美观,是高级裘皮原料,可制成漂亮、华贵的外衣。

为了挽救河狸这一珍稀野生动物,我国已在新疆青河县境内40公里长的布尔根河,建立起河狸保护区,保护这幸存于我国的几百只河狸。

龙涎香历来被视为珍品,其价值远远超过黄金。

它是高级香精中不可缺少的“妙香”成分。当香精中加入少量龙涎香之后,香水的香气不但变得柔和,其东方型香韵显得浊浓带清,扩散力极强,而且香气停留时间也特别持久,美妙动人。那么,龙涎香从何而来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抹香鲸肠胃里的一种病态分泌物。如果抹香鲸胃肠患病,就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呕吐出来,这种类似结石的腊状物呈黄色、灰色或黑色,这就是“龙涎香”。龙涎香在世界上产量极少,据记载,我国沿海有发现。

总之,世界珍贵的动物香料资源虽然在我国都有分布,但是,资源丰富的只有两种,就是麝香和灵猫香。为了充分发掘利用这两种资源,我们就要保护麝和灵猫。

澳大利亚特有的鸭嘴兽

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珍贵动物,是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鸭嘴兽喜欢居住在离河流、湖泊不远的岸边,吃水中的蚌蛤、甲壳动物、蛙类及昆虫。它的扁平而又宽大的嘴巴,像一把大铲子,能把埋藏在水下泥沙中的蚌蛤挖掘出来,然后一口吞下。

鸭嘴兽吃东西,可不是狼吞虎咽,而是细细地品味。它吃下食物后,先暂时贮存在颊囊里,回到家后再慢慢品尝。颊囊是它独特的食品柜,吃一点用一点,好像一位美食家品尝新点心。每天吃一次,足够它品尝一整天。

鸭嘴兽的家是一个宽敞的深洞。洞的深度大约在七八米以下。洞底仅铺一层松软的干草,这便是它的沙发床。白天,鸭嘴兽就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品尝食品,几乎消磨掉它一天的时光。一直挨到夜间,它才与同伴成群结伙地潜入水底寻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