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46252600000009

第9章 读书十九法(2)

略读可以看标题,看目录,看内容提要,看文章中的小标题、段首句以及结束部分的概述等,如课外阅读报纸,就可以浏览一下报纸各版的大小标题和新闻的导语。这样,对报纸内容就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需要和兴趣,再选择阅读一些文章。略读长篇作品可以先读序目,包括该书的前言、内容提要、目录等,以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从而获得全书的初步印象,为进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

略读可以对所读材料作“一目十行”的阅读,了解该材料的大概内容。也可以不作逐字逐句、一行一行的横行阅读,而是将视线放在每行文字的中间作垂直移动,一次能看清每行十个字左右的文字群,这样上下扫视就能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及时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还可以以视幅十个字左右的间距作S形上下左右移动,快速扫视阅读材料,对一页的内容作整体理解。

略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略读要注意对文章的整体概貌的把握,不必在某一个具体段落,或具体字、句上花较多精力。如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而博览群书。在这个基础上再有选择地精读。

2.略读不等于马马虎虎地读,因此,略读也要认认真真,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观其大意,通览全篇。

3.略读应在默读、精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略读技能是阅读技能熟练的表现。

此外,不同类型的文章略读的要求也不一样。如读记叙类文章,一般了解人物、事件和中心意思;读议论类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读说明类文章,主要弄清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阐述的事理。掌握了这些要求,略读的效果会更好些。

精读

精读是对阅读材料作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揣摩的一种的读书方式。精读是理解、鉴赏课文的重要步骤,它讲究细嚼慢咽,追求理解透彻,强调各种感官的积极活动,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精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与局部揣摩。

整体感知是对文章总体的把握,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的主旨及写作风格和特色,获得一个总的印象。阅读时必须抓住文中一些最关键的文字,如标题、开头、结尾,还要抓住文中的重要段落以及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等。然后以这个总的印象为出发点去局部地、分层次分段落细读,揣摩立意构思的匠心,品味遣词造句的妙处,再把各个片断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有一个新的理解。好的诗文只读一两遍是品不出味儿的,要反复吟咏、细细揣摩,才能领略其中的滋味。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第一遍理清线索,把握中心,体会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感情。接着再读文章,重点抓住第六段中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的描写和父亲的动作、语言的描写,细细揣摩、分析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和这种感情产生的原因,品味文章既朴实又饱含深情的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用词造句的妙处。最后再将这些点连成一个整体。这样,我们便对课文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和比较深刻的认识。

2.设疑与解疑。

阅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已经经过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思考过程,提出问题又使随后的细读更有目的性。这时候你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去揣摩。阅读时如果还有别的问题,可以再提出来。这样一遍一遍的细细咀嚼,逐步解决问题,直至读通文章。提出的问题越深入,在阅读中解决得越彻底,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这个过程就是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我们读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首先会对课文中大量的引文感兴趣,有的同学就会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引文呢?能提出这一问题,说明你已经初步读懂了这篇小说。如果你能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逐一分析这些引文的作用,体会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匠心,那么你就基本上掌握了这篇小说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写法。

3.分析与综合。

精读必须使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要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因素加以思考,找出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便是分析。如读《荔枝蜜》这篇课文时,你能说出作者是怎样由蜜蜂联想到农民,进而赞颂劳动人民的,这就算完成了对本文主旨的分析过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纵向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横交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例如,我们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一般用纵向分析法;对其中一个部分或文中某一重点语段的分析主要用横向分析法;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可以用纵横交错的分析方法,既看到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注意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性格的展现;如果将一个单元的文章放在整体中阅读,就应该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求得对一般规律的掌握。

综合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将文章的各个部分、各种因素联系起来,以获得整体的、本质的认识。综合也有纵向、横向、纵横交错和比较等方法。所不同的是,综合的思维方向与分析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前者抽象,后者具体。例如,我们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具体分析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小孩”、“作者与战士谈话”这三个场面之后,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个事例各自表现出来的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这就是横向的综合方法,如果将文章中这三个场面联系起来,进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纵向的综合方法。要注意的是,阅读过程中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精读要注意下面两点:

1.精读不等于面面俱到、一字不漏地仔细揣摩,认真分析。精读也要突出重点,要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合理安排好阅读的重点。

2.精读过程中使用哪种分析或综合的方法,要根据阅读的目标和文章的特点来选定。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方法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浏览阅读法

这种方法旨在了解全书的概貌,以便决定可否从书中得到你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是否值得详细阅读。

运用这种阅读法的具体程序是:

(1)翻开书页,注意书的全名。许多时候一本书的副标题比大标题更能清楚地说明全书的内容。从书的封面和扉页中,了解书的作者和出版社以及出版时间。

(2)读序言或导言。作者写的序言或导言可以告诉你他为什么写这本书,他想说的重要论题以及全书编排体系。

(3)浏览目次表。这样可以通过各章的章、节、目标题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4)看看参考书目,你可能会发现其中有的书你已经看过。

(5)阅读内容简介或出版社在护封上写的文字(如果此书有护封的话)。尽管这段文字是为了吸引逛书店的读者的注意力,但它往往是全书内容的最佳概述。

(6)读读关于作者的简介。这种简介通常也印在护封上或书的最后一页上,从中你可以了解作者的背景及与此书论题相关的信息。

略读与全书论题最接近的章节,读读这些章节的头一两个段落,再看看本章末的小结。注意看看本章内分散的小标题。

以上这些程序可以在15分钟至半小时内完成。

SQ3R阅读法

1946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弗朗西斯·P鲁宾逊博士在其《高效学习方法》一书中介绍了他发明的这种阅读法。此法包括五个步骤:

(1)纵览(Survey):粗略地看一下这一章中所有的标题和最后的小结或摘要段落,这可对全章内容有个大体了解。纵览的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2)问题(Question):对自己提出问题。至少应将际题和主题句变成问题。

(3)阅读(Read):阅读的目的是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主动地有重点地读,以便尽快找到答案。

(4)背诵(Recite):读完某章一部分内容后,把书做到一边,试试用自己的话把问题的答案简要地复述出来。如果做不到,就应把这部分再快速地看一遍。用提纲形式将提示性的短语简略地记录在一张纸上,这是一种有助于背诵的好办法。

(5)复习(Revicw):按上述步骤读完后,把笔记大致地看一看,以便对各个论点和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概要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思想、观点。

“字—词—句—篇”阅读法这是阅读中国古籍的传统阅读方法。元代程端礼在《程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对这种阅读方法作了具体解释:“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续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汉字是一种表意的方块字,每个字都有音、形、义,而且多数是单音节的。我国的古籍是不加句读的大块文章,断句虽然汉已有之,却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有标点出现。我国汉字和古籍的这种特点决定了阅读只能是由字到词到句再到篇的模式。只有“字求其训”,“句索其旨”,然后才能达到对整个文献的掌握。

“浏览—精读—赏析”法白话文的出现,“浏览—精读—赏析”法应运而生。

这种阅读法的第一步不是先抠字、词,而是先粗略地翻阅一下,得其大体印象,并确定需细读的部分。第二步就开始细读。第三步,把全书或全篇内容联贯起来,作评析、欣赏式的阅读,有时可写出读书笔记。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常用此法阅读。他说:“每本书都读上三四遍:第一遍只求粗通大意;第二遍就要求透懂,抱着字典,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词义和语法都要弄通,这一遍费力最多,收效也较大;第三遍通读就侧重全书的布局和首尾呼应的脉络以及叙事状物的一些巧妙手法……”

卿家康先生说:“这种读法比较符合感知和思维的特点,也顺合习惯,是一种用得很广的常规读书法”。

整体阅读法

这是前苏联学者奥·库兹涅佐夫和列·赫罗莫会在《快速阅读法》一书中提出的一种主要的速读方法。此法一方面根据文献的结构特征来设计,一方面又运用了心理学中“定势”的原理。所谓整体法即着眼于阅读物的全文和阅读的全过程。它按需要掌握的文献基本内容把阅读分为7个步骤:(1)书名(篇名)——(2)作者——(3)资料及数据(年份)——(4)基本内容、题材——(5)事实——(6)所述观点的特点、争议和批评意见——(7)新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可能性。其中第(5)步(事实)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事实,并理解其意义。第(6)、(7)步要求读者积极思考,对文献中的观点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要求读者在阅读之前熟悉并牢记这7个步骤,以形成较强的心理定势。这样,阅读时读者就会很快进入阅读状态,能习惯地自然地按顺序完成各个步骤所规定的任务,从而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评点读书法

评点读书法,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给阅读材料作眉批、尾评、旁注、圈点,一边动口轻读,一边运目视记,一边潜心品尝,一边提笔评判。心眼手口,协同使用。

金圣叹读《水浒》,蘅塘退士孙洙读《唐诗三百首》,都是采用的评点读书法读书。

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动词,不是虚词)

故人西辞黄鹤楼(人物、地点、事件)

烟花三月下扬州(时间、事件、去向)

孤帆远影碧空尽(以描写代叙事说明目送的时间很长)唯见长江天际流(景、事、情融为一体:依依不舍,心潮起伏)评:

此诗的精髓,全在一个“送”字:步送、目送、心送。别情依依,不说一语,而伫立凝望,将情丝全盘托出。“孤帆远影碧空尽”,望故人再也望不见了,相会无期,多么孤独,多么悲伤!“唯见长江天际流”,江水奔流,亦如眷恋之情,不肯平静。

此诗的主旨,是歌颂友谊,歌颂真诚,歌颂人与人心灵的默契,歌颂情与情纽结的神韵,给生活中自私的人,以心灵的洗涤。

循环阅读法

循环阅读法即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多次阅读的方法。

法国哲学家狄慈根说:“当我阅读我不懂其内容的著作时,我的方法总是先求得对内容有一个较浅的理解,浏览许多篇章,最后再从头读起。经过多次反复,求得完善的理解。对于对象越熟悉,认识的能力就越强,最后,对它的开头也会明白起来。”

循环阅读,有时是在短期内反复进行,有时是在较长的时间间隔内读(经过循环读)。由于生活阅历的增长和对知识的积累,通过反复阅读,原来不懂的地方,就可以逐渐弄懂了;原来认识肤浅之处,就可以渐渐认识加深了。

我们同学在读书时也应采取循环阅读法。就拿语文课本来说,初一读过了,到了初三不妨回过头来再看看初一的,这样经过循环阅读,知识就会由浅入深,积累越来越丰富,学习成绩会逐步提高的。

文体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