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教师保健
46252800000020

第20章 名人养生万里同志的健身之道(3)

面对这沉重的打击,他并未颓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与疾病进行斗争。一边坚持体育锻炼磨炼意志,增强体质,一边开始用左笔练习书法,探索书艺。经过三十多年的刻苦磨炼,在广采博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左笔书法风格,一举成为驰名中外的左笔书法大师。

古人云:“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又云:“书如其人。”费新我先生的书法继承传统技法,推陈出新,取法于民间,得神采于大自然,而晚年书法愈加精萃,其部分原因是得益于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他一贯主张:书法家最重要的应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身心健康,心胸豁达开朗,才能在艺术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并且有所成就。

多年来,费新我先生颇重视体育锻炼,其方式以打太极拳为主。他认为,打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且有益于书艺的提高,因为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意在动作之先。而书法用笔时,同样要求心静、用意、意在笔先。书法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打太极拳外,费新我先生还特别注意养生,他的体会是:

“药补不及食补,食补不及动补,锻炼还需乐观,独乐不如众乐。”从费新我先生的四句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人生境界是很高的,他所求的不是个人之乐、而是天下众生之乐,他以精妙的书法作品,给世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乐趣,因而,人们将永远怀念这位书法艺术大师。

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日前,一在南京科技会堂内,一位百岁寿星举行长寿秘诀报告会,老人站着作了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途竟没有喝一口水!这位老人叫李仲南,1898年10月6日出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文学家,是唯一健在的南社成员。

老人认为:“人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和心理两条线平衡、一个人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否则不可能健康长寿。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烦恼,关键是要有所寄托,自我排遣,人生才会相辅相成,锦上添花。”这位百岁老人生活中有“三动”和“四不”。三动是指:

适当劳动、轻松运动、自由运动。四不是指: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跳舞。

李老多年来坚持“起得早、睡得好、七成饱、多跑跑、常笑笑、莫烦恼”的为人处事原则,至今耳不聋、眼不花。尽管享受公费医疗,可一年老人最多就花十几块钱看病。

李老的生活极有规律,每天早上5点多即起床打扫院落。他说:“拿扫把时可以弯腰,动腿,动手,从而得到全身的运动。看到打扫干净的地面,心情格外舒畅。”扫完地,老人坚持自己择菜。李老中午从不午睡,下午常常与客人谈二三小时而不累。

晚上一般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天气预报”等节目,晚上十点以前,必定上床睡觉。老人的一日三餐简单,早晨稀饭加馒头,中午面条和干饭,喜欢吃煮干丝、香菇、蛋汤、很少吃猪肉,不吃牛奶、甲鱼和黄鳝等。

百岁老人舒自玉长寿之道探秘为了探索长寿之道,最近(1998年7月中旬),笔者到湘西一偏僻山村采访了一位白发转青、脱牙再生的百岁老妪。

这位百岁老妪名叫舒自玉,是湖南省淑浦县江口镇茶湾村四组的村民。据村委会人口普查档案资料记载,舒自玉老人出生于1889年5月15日,至今已整整109周岁了。当笔者来到她家时,这位老人正坐在屋门边乘凉。见到我这位不速之客后,忙从屋里拿出凳子让坐,并嘱咐邻居去把下地里干活的儿子叫回来。这位百岁老人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头脑清醒,身体硬朗,满头乌发。老人的儿媳妇舒四玉见客人到来,满脸春风,又是问好,又是端茶。

当我仔细观察时,却又好生吃惊。但见这位66岁的儿媳妇早已是满头银丝白发了,与109周岁的乌发婆婆相比,形成了强烈的趣味反差。若不是刚见面时她们的自我介绍和舒自玉老人脸上所布满的黑褐色老年斑,笔者还真会弄错把她们婆媳颠倒呢。

据舒四玉向笔者介绍:

她阿婆是她娘家的姑妈,7岁死父,40岁时母亲过世。可以说,1949年以前,没过个一天好日子。因家境贫寒,自幼就以乞讨为生,饱尝了人间疾苦。28岁那年,她阿婆嫁到了这个家,因生活苦,结婚10年未曾生育,直到38岁那年,才生下儿子,以后又生下一个女儿。儿子3岁时.阿公又去世了,家庭更加困难。阿婆舒自玉只好拖儿带女,平时靠替人家当脚夫、扯猪草卖来维持生计;舒四玉7岁时,被当作童养媳来到这个婆家,她老伴向启真那时也只12岁,全靠这位51岁的阿婆舒自玉给富有人家卖苦力养活一家4口。舒四玉还活灵活现地向笔者介绍:“我阿婆青壮年时代,是农村上等的劳力,她常常敢与上等的男劳力比高低,说来使人惊奇,100公斤重的担子,一般男劳力望尘莫及,可她往肩膀一放挑起来就走。”舒四玉还介绍说:“我阿婆虽年过百岁,却是口齿清楚,头脑清醒,还能缝缝补补。除穿针引线要我代劳外,缝补衣服都是她自己动手,只是耳朵有点背,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舒自玉的70岁的儿子向启真也说:“我母亲一生很少害病,最多得点伤风感冒。家人给她请来医生,她却拒绝打针吃药。说来也怪,只见她打几个喷嚏后,不几天功夫,感冒会自然消失。”指挥家李德伦的养生之道他热情诙谐、豁然爽朗,虽然年近八旬,却依然精力旺盛。

一谈起音乐就两眼闪着光芒说话滔滔不绝,全身心都沉浸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他,就是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先生。

李老出生在北京,童年时正值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他曾随家迁往天津和长春,曾在当时全国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他曾由周恩来同志亲自安排飞抵延安,在党中央决定建立的红色政权的第一个管弦乐团--中央管弦乐团任教员和指挥。他曾先后指挥过20多个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并长期任中央乐团首席指挥。

提到身体和健康,李老说:“如今我这个身子骨,全仗少年时的锻炼。那会儿我各种体育运动都喜欢,每天都要在学校操场活动5个小时,常常玩球玩到天黑了看不见球为止。”“后来到解放区去,整天爬山走坡,对身体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以至于后来有这样一个‘壮举’:从延安走到晋西北,又从五台山走到晋察冀,最后从太行山徒步到达山东,再从石家庄走到北京……”“那会儿几乎没什么病,倒是后来三年自然灾害患了肝炎,修养过一阵。1978年又因肾癌动过手术,1990年还得过一次脑溢血,不过目前状况还挺好。”“我这人最大的特点是乐观,不愁病。医生告诉我一个既成事实后,我就坦然地接受这个现实。既来之则安之,老老实实服从医生的嘱咐。并在什么时候部有个开朗的心境,即使被当作黑帮挨整那会儿,我也笑得出来,连整我的人也颇感奇怪。我还喜欢逗乐,信不信由你:侯宝林先生的一些段子也是从我这儿学的。比如《醉酒》这个大家熟悉的段子,就是我提供的素材。”李老的饮食不挑剔,大米饭、带馅的包子、饺子、锅贴、馅饼都喜欢,“主副合一,吃着舒服又方便。牛奶喜欢,豆浆喜欢,豆腐及豆制品也喜欢。既是菜,又可当饭,营养丰富,何乐而不为?听说有一种能奏出优美旋律的酒杯,只要以手触摸或者向内斟酒,端杯饮酒,酒杯便会自动演奏出动听的曲子。科学发达的今天,已经把音乐同饮食巧妙地融和在一起,在就餐的同时得到音乐的美好享受。”李老反对筵席的浪费和不必要的高档次消费,尤其反对“酷食”:吃活鱼、吃猴脑、活烫鸭掌……他认为这是丑陋的饮食行为,饮食也当讲文明、讲美、讲情趣。在艺术家的眼里,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其中也包括饮食。

百岁老人游治修的养生术老人节前夕,我们来到常山县城胜利街新民弄8号游治修老人的家。这位106岁的老人,正提着水壶在小花圃内给花草浇水。他乐呵呵地对我们说,他一生喜爱种养花草,现在这已成了每天生活中的主要乐趣了。

游治修老人从小就跟哥哥学手艺--做馄饨,每天走街穿巷地叫卖。由于他和气待人,馄饨做得皮薄馅多,汤香而不腻,生意十分红火,名声越来越大。后来他大脆自己开了家取名“品香馆”的馄饨店。说起“品香馆”的馄饨,现在常山县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不知道的。80年代初“品香馆”还登过《人民日报》,游治修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馄饨王”。

老人膝下有3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也已年过花甲,如今全家已是四世同堂。按理,老人操劳了一辈子,现在该享清福了。但好动的老人还是闲不住,常到他大儿媳开的馄饨店中帮忙,有时还露一手包馄饨的绝活。顾客们看了,都不相信他已是百岁老人了。

老人的孙子游泳向我门介绍说,老人现在耳不聋,眼不花,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先是活动筋骨,烧水喝茶,然后吃早饭。老人从小就学拳防身,当我们问他现在还能不能来几手时,老人微屈双膝,扎起马桩,“嗨!嗨!”地比划起来。一套下来,老人喘着气说:“不如年轻时候了……”。

隔壁邻居和家人都说,游治修老人最大特点是生性平和,与儿子、媳妇等家人从未红过一次脸,与隔壁邻居、亲友,总是以善相待,能帮助的他总要给别人以帮助。老人性格开朗,精神状态很好。这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百岁老人是个特殊的群体,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当地民政局每月发给他100元生活补助费,县里还定期为他检查身体。画对这一切,游治修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千好万好,还是新社会好啊!”工作、散步及幽默--记李霁野先生的健体养生今年的4月6日,著名教授、翻译家李霁野先生在天津庆贺了他的93岁寿辰。老人除去眼睛患白内障外,身体并没有其他大毛病。年过九旬的他,偶尔吟诗,口述写稿,精神十分健康。

李霁野先生一生翻译了大量文艺作品,为中国新文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因此,他在90岁的1993年,还荣获了第五届鲁迅文艺奖。

对待工作,李霁野先生信奉活着就要努力的宗旨。

在八十年代初至今的十多年时间内,李霁野先生先后修订了40万字的旧译名著《简爱》,修订了15万字的英国作家吉辛的名著《四季随笔》,翻译出版了英国抒情诗二百首《妙意曲》,整理出版了散文集《给少男少女》,回忆文集《鲁迅先生与未名社》,还选编了十四卷本的《李霁野文集》等。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

李霁野先生九十高龄尚能如此工作,我们大约会想到其身体底子十分不错。但是,早年李先生身体并非健壮,以至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那时我还在穷学生时代,而且颇有人担心我活不下去……,几年后老同学见到我,都惊讶我居然不但没有入墓,却比以前健康些了。”那么,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坚持散步。李先生视散步为最合理、最经济的健身活动。对此他的见解是:“我向诸位保证,腿实在不像许多脑子那样空虚。”“别的人听说都是用脑子思想的,我却用腿思想的时候也颇多。”当然,九旬高龄的李霁野先生能够如此,自然还在于他的幽默、豁达。李先生早年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朋友胖了,许多人纷纷请教秘诀,询问吃什么营养品胖的?这位朋友回答说:“吃饭嘛,有什么吃胖的。”李霁野先生却风趣地说:“我想这位朋友是‘吃哲学’吃胖的。”李先生进一步解释:“我所谓哲学,是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一种看法。看法宽大的,心就不狭小,精神也容易健康愉快些,身体也容易胖些。

说到底,仍可用中国一句老话来概括:心宽体胖。”其幽默令人捧腹。

记得几年前访问李霁野先生时,我们有过这样的对话。当时我看见李先生虽须发斑白,但面色红润,身体硬朗,便说:“先生是可以高寿的。”李先生笑笑说:“人上高龄,很难说的,说不行就不行了。我希望死时最好一下子就去了。有的人活着啥事也不能干,仅仅维持生命而已,我不愿那样。”由此可见李先生对生死的豁达态度。李先生有一首自勉诗,诗这样写道:

时间纬线空经络,岁月往返急似梭;穿织人生成锦绣,勿伤逝水成蹉跎。

我们衷心祝愿李霁野先生健康长寿。

健康老人陈仁镐的养生之道在第四届全国健康老人评选中,84岁高龄的陈仁镐先生是上榜者。在此对大家谈谈陈老的养生之道:

1.练武强身。别看陈老现年84岁,仍精神饱满,声音铿锵,思维清晰,但66年前谁也不敢相信:18岁的他在上海做学徒,连乘电车都要头晕。为此,他参加了当年霍元甲在上海办的“精武体育会”,并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60多年来,他不仅每天坚持早晨锻炼一小时,还义务传授武艺,举办200多期武术学习班,培训学员2万余名。

2.自养胜于一切。用陈老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养、自爱、自得其乐、知足常乐、与众同乐,使自己每天生活在快乐之中。”陈老每天饮食有节,从不暴饮暴食;起居定时,每天保证充足睡眠,但从不睡懒觉;种花养鸟、看书读报都有固定的时间。常与陈老在一起的人都会发现,他一直笑容满面,每天心情舒畅。问及平时有无烦恼时,陈老说:八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难免有些伤心事,便我从不计较既往得失,偶然遇到烦恼事,就转移注意力,集中精力练书法,从不自己给自己添烦恼,一个人要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乐处,才能知足常乐。

3.培养多种乐趣,创造良好生活环境。陈老除了精通武艺外还爱好书法,他写得一手好字。此外,尽管陈老一直居住在简陋的老房子里,但他栽培了三四十种花卉,保证一年四季有花常开,画眉、秀眼、芙蓉等鸟每天为他伴奏生活乐曲。

4.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陈老退休二十年来专注于整理、挖掘当年各种精武武术套路,培训武术学员。弘扬中华武术。他说:我虽然80多岁了,但我的体力还可以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贡献一点力量。

“豆斋”主人萧朗一个艳阳天,我采访了“豆斋”主人--萧朗先生。

年逾八旬的萧老,性格爽朗,思维敏捷,炯炯有神的双眼不时透出睿智的目光。

萧朗,名印钵,字朗,别署萍香阁主人,颜其居“豆斋”。萧老祖籍北京,1917年生于河北井陉。1949年入华北大学三系艺术部深造。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顾问。

萧老是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他以擅画花鸟鸡虫蜚声海内外,同时精研画花鸟技法。“您有什么长寿秘诀?”我问萧老。萧老笑答,“我哪里有什么秘诀。”他说,我这个人是个“乐天派”,整天乐乐呵呵,得过且过,知足长乐而已,就拿“文革”中的经历来说,我当时作为“反动学术权威”,住过“牛棚”,那一阵子我的身体反而胖了,1968年我全家下放到广西省凤山县的一个深山老林里,直到1979年我们才返回了天津。

就是在当时的困境下,我还在房前屋后种药呢!确切地说,不是种药而是种花,当时我这样的人种花养鸟那是不得了的事儿,因为许多花都可以入药,所以我对人只说是种药。我这样做,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观察花卉的自然生态,对我画花鸟画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