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46271800000010

第10章 3月(2)

一旦人发现自己是自我的破坏者,同时也是自我的救赎者,那便是值得庆贺的,也是不应被遗忘的。他的内心有一切痛苦和无知的源头,但平静、启迪和虔诚也发源于心灵。自私的想法、不洁的欲望、违背真理的行为,这些都是有毒的种子,会长出苦涩的枝桠;而无私的想法、纯洁的抱负,以及真理指引下的嘉言善行,都是良善的种子,它将长出幸福的参天大树。

敢于自我否定的人,

会找到安宁祥和的神圣之地。

03月17日

懂得自我净化的人,

终将消除自身的无知。

一个善于管制自己舌头的人,比辩论场上的卓越辩手还要伟大;一个善于掌控自己头脑的人,比坐拥辽阔疆土的君王还要强大;一个成功驯服自我私欲的人,比神灵和天使还要圣洁。那些被个人私欲所奴役的人,一旦发现自我救赎才是唯一的解脱之道,他的人格就会开始升华。他会带着尊严说一声:“从今往后,我就是我自己的王,再也不是戴着铐链的奴隶。”

一个人只有意识到需要自我救赎,他才会开始勤勉地净化心灵,进而找到那条通往永恒平静之境的道路。

自我掌控和自我启迪是获取平静、幸福人生的方法。

03月18日

急躁是冲动的帮凶,

对人而言毫无益处。

你若能每日腾出一个小时,来静思道德上的高尚主题,思索如何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那你将受益匪浅。你会渐渐培养出冷静的心态和正确的判断力。不要急于求成。尽心尽力做好你的本分工作,过遵纪守法、不沉溺于自我的生活。不要感情用事,学会抑制冲动的情绪,以道德上的原则和内心的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坚信,只要假以时日,自己的目标一定会达成。

永远不要止步不前,

当你愈趋完善,你就越少犯错,越少痛苦。

03月19日

真理的王冠就是正直的生活,它的权杖是平静的心境,

而它的宝座,就摆在每个人的心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个国王;一个是篡位者,是暴君,他被唤作自我,他的思行都围绕着性欲、仇恨、激情和冲突;而另一位是正直的君主,他叫真理,他的思行充满了纯洁和博爱、温柔和平静。兄弟们,姐妹们,你会向谁俯首称臣?你愿谁来加冕称王?

你可能会在心里说:“我跪倒在真理之王的面前,我心深处愿加冕代表平静的君主来做我的王。”

谁在内心的圣洁之地找到了代表正义的君王,并对它心悦诚服,谁就一定会得到恒久的幸福。

一颗无可指摘的心灵是充满力量的。

一切俗世之物都是某种精神需求的象征物。

03月20日

只有消除内心的错误和不洁的思想,

才能获取有关真理的知识,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有一种平静的心态是常人难以达到和理解的,它是任一事件或环境都不可动摇的,因为它不仅是下一次风暴来临前的风平浪静,更是诞生于通晓世事后的平静祥和之态。有人无法获得这种平静,因为他无法理解,或是从来不知这样的平静为何物。而他们的不知或不解皆源于无知,这种无知,则是由自身的错误和不洁所致。只要他们一天不愿抛却这些致人无知的东西,他们就依然无视种种真理法则。

沉迷低级趣味让人难获睿智。

03月21日

若我们的痛苦可以由他人带来,

即使只是部分来自他人,都是不公正的。

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全都源于自己的无知或失误吗?或者说,它们部分或全部都由他人带来,还是受环境影响?

其实,痛苦应该全部来自于自身的无知和错误,是自己酿下的果实。

“你的痛苦源于自身,并非他人强加于你。”如果不是诚如此话所说,如果一个人做下罪恶之事,却能逃脱罪责,让一个无辜者来承受后果,那世上就无正义可言。但是,一个无道无序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哪怕只是短暂一秒也不会存在,因为混沌的世界注定会灰飞烟灭。有人似乎承受着别人带来的痛苦,但这只是表象,等他对世界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就能透过这些表象看透实质。

人的状态不由外界决定,

外界都是人内在的镜像。

03月22日

了解真理之后,

便可挣脱羁绊,获取自由。

人的痛苦都源自于溺爱自己,却无视公正。爱自己,便容易沉溺于对自己的妄想之中,这样人生就充满了羁绊。世上有一种至高的自由无羁,人人都可以获得,只要他不被自我的枷锁囚禁——即自由地去爱,自由地去从事正义之事。这项自由里蕴含了一切自由。无论是披枷戴锁的奴隶,还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人人都有权获得这项自由。选择实践这项自由的人,终会卸下身上的一切枷锁:奴隶们会挣脱主人的拘囿,因所谓的主人已无力束缚他们的心灵;君王亦不会被豪华奢靡的环境影响,他仍旧是人民的明君。

外界的压迫无法滋扰正义的心灵。

03月23日

纯洁、善良的人才可获得快乐!

睿智之人似乎通晓万物之道。因为对他来说,焦虑、恐惧、失望和不安都不复存在;无论他处于何种境遇,都能保持冷静的心态,都有能力和智慧处理并安排好一切事物。没什么能让他悲愁。即使友人复归尘土,他也觉得友人仍与自己同在;他不会悲伤,因为友人们只是放弃了肉体,他们的精神长存。他不会被任何物事物所伤害,因为他的心态不为世移。

通过实践纯粹的良善、正义的行为,你将收获特定的知识,这些知识既可给你带来平静,也能教会你那条真理法则的要义,使你的精神能够不朽、不易、不灭。

内心纯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

03月24日

爱、温柔、亲切、自责、宽容、耐心、热情、斥责——都是内在精神的产物。

感官乐见谄媚之辞;精神却谴责奉承之举。

感官总是盲目地寻求满足;精神却是理智地保持自律。

感官总爱遮遮掩掩;精神世界却是开放而明朗的。

感官会留下友人伤害的印记;精神却可以宽容最恶毒的敌人。

感官总是被情绪左右;精神却能一直保持冷静。

感官容易煽动人的急躁和怒气;精神却能以耐心和冷静克制自我。

感官总是轻率鲁莽;精神却能谨言慎行。

仇恨、自负、犀利、谴责他人、报复心、怒气、残忍、谄媚——都是外在感官的产物。

03月25日

当自己得到升华和净化后,才有能力帮助他人。

先是感知到有真理之道,进而才会去理解。感知可能发生在瞬息之间,但理解却总要经过一个渐进的过程。你要学会去爱,将自己当作无知儿童,等你学有所成时,神圣之道自然会在你的内心萌芽。当你常常冥思爱的真谛,并将其当作一条神圣法则来对待,一天天调整你的思想、言语、行为以顺应这条法则,你才能真正学会去爱。当你思考、言语或是做任何事时,要时时监督自己;人不是生来就具有不受私心打扰的能力,因此要警惕,要确保自己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如此一来,你会一天天变得更为纯洁、温柔、圣洁;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更容易去爱了,自己的内在已有神性常驻。

如果你心中的爱意已趋完满,上帝自会明了一切。

03月26日

诚挚地跟随心中的那缕光亮。

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弱点,因为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意识到自己需要克服它们之后,你迟早会升华入纯洁的境界,那里存驻的是责任和无私的爱。不要在心中假设未来可能出现灰暗的前景,如果你思考未来,不如想象它是光明的。

总之,每日愉悦、无私地履行你的职责,那么每一天都将带给你快乐和平静,未来自然就会为你留存着满满的幸福。

纠正自身差错的最好办法,便是诚心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要总想着自我收益,而是要尽力去使他人幸福;友好地与他人对话,尽力多做善事。当他人逞性妄为或恶语相向时,不要存有报复之心。

全心全意关注当下,不辜负每分每秒、每日每夜,

不忘自我管制和保持纯洁之心。

03月27日

正义之士不可战胜,

任何敌人都不能使他屈服。

正义之士无需隐瞒,他的行为光明磊落,他的思想和欲望都可让众人知晓,他是无所畏惧且问心无愧的。他的步履坚定,身板硬挺,语言直率、毫不含糊,他敢直视每个人的瞳仁。一个心中无错无妄的人怎么会有所畏惧?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又怎么会在他人面前感到羞耻?

停止一切错误的源头,一个人便不会被人误解;停止编造任何谎言,那么这个人也不会被他人欺骗。罪恶是不会战胜良善的,因此,正义之士也不会被不义之人影响其道德品性。

一个心如止水的人,不会受到疲倦和不安的折磨。

03月28日

爱远远胜于斥责和抨击。

有一种由怒火激发的强烈情感,叫做“正义的愤怒”;它乍一看似乎是对正义的诉求,但站在更为高尚的立场来看,却并非正义之举。在高尚之人的眼里,愤怒一直带有过错和不公的标签;虽然它比冷漠要高尚得多,但仍不是更高尚的诉求方式,因为愤怒总是不必要的。更加高尚的方式应该是用爱和温柔的方式,它们能更高效地避免过错。一个犯下明显错误的人值得我们同情,但他更需要的是怜悯,因为他已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积累下很多苦痛:他必须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当我们完全理解这种神圣的怜悯,并感知到它的动人之处后,

一切愤怒和过分的激情都不会对我们造成影响。

03月29日

若有人期望行使高尚之举,却丝毫没有实际行动,

那他不仅不会得到精神的升华,反而会造成退步。

心怀良善不代表要多愁善感,它是一种内心的美德。良善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勇气和力量,所以,良善之人一定不会懦弱,而懦弱之人一定不够良善。我们不应带着谴责的心态去评判他人,但我们可以评判自己的生活,从结果中寻求对自身的指导。

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一个人若是做出罪恶之事,那很快便会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而行善良之举的人,则会收获幸福的结果。有时,不义之人可能像一棵格林湾的大树一般枝繁叶茂,但我们不要忘了,这棵大树最终可能生虫而亡,或被人伐倒。这便是不义之人逃脱不了的命运。

脱离高尚的生活绝不会塑造出高尚的人。

03月30日

没有比良善更为高尚的东西。

在这个世上,可以成为人类导师的人寥寥无几。千百年来也未曾出现这样一个人。然而,当真正的导师出现时,人们便会发现,他与众人最大的不同,也就是使其家喻户晓的特点——他在生活中的不凡。他的行为不同于其他人,他的教义也绝不是从他人身上或是书本中习来,而是源于他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这位导师一开始便自己探索生活的道路,进而教导他人如何像他一样生活。他思想中的正确无虞之处,可以在他个人的生活中找到明证。世上有无数的传道者,但可能只有他一人会被众人尊为“人类的导师”。他被众人推崇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这凡世上活得高尚圣洁。

一切真理皆是在教导众人如何生活。

03月31日

为了私利而争吵,则永远难以达到博爱的境界;

博爱只能通过亲身实践来感悟。

上帝为这世界定下了为人的准则——以爱待人,一切遵从这条准则的凡人皆可成为上帝的孩子,可以度过完满的一生。这条准则,或称戒律,十分简单、直接且浅显易懂,不可能引起任何误读。它是如此平凡而明确,即使是一名学前儿童都能毫不费力理解它的精要。这条准则的内容直接与人类的行为挂钩,只能由每个人自己在生活中运用、实践。

通过日常行为来践行这条准则的精神,即构成了生命中的一切职责,也让人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神圣的本质,意识到自己与全能上帝的同一性。

在内心深处,所有人皆知,良善是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