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46271800000015

第15章 6月(1)

06月01日

自我牺牲是在爱与怜悯的精神激励下发生的,

并非哪条自然法则的要求。

即使一个人意识到,在统御世间的精神法则下,人们终会获得正义的结果,但他也不会因此就低估爱的力量;相反,因为明了众人的苦难和错误都是源于无知之后,他会更加坚定地信赖爱的精神,在爱的播撒中传递知识。

“适度的约束”常常比贫困更难让人忍受,但却能带给人亦喜亦忧的收获。这正符合完美正义法则的规律,它对富人和贫人同样适用。因为富人常常自私且压抑,或是滥用财富,因此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这条法则同样能告诉那些遭受苦难和压迫的人,只要播下纯洁、博爱、平静和良善的种子,就会很快收获善的结果,这样便能救助自己脱离当下的苦海。

对自我的探索可能会引发痛苦,

人需要直面并最终跨越这道关卡。

06月02日

幸福或悲痛,都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又会带来或喜或忧的不同结果。因此,遵循这条规律。人若想改变结果,必先改变驱动行为的思想。想由悲苦进入幸福之境,必须改变固有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因为它们是带来悲苦的原因;如此一来,善果便会出现在你的头脑和生活中。若将自私作为出发点来思考和行动,一个人便无法快乐;若将无私作为出发点,他就没有理由不快乐。种下什么种子,便收割什么果实。人左右不了结果,但却可以改变开端。他能精华自己的本性,能重塑自己的品性。在与自我斗争的过程中,人会获得强大的力量;在蜕变的过程中,人会收获极大的喜乐。

每个人都被自己的思想限制着。

06月03日

一个人是活得卑微还是高尚,完全取决于他的思想本质。

想象有这么一个猜忌心重、嫉妒心强、贪得无厌的人。对他来说,万事万物都是那么的渺小、卑贱和阴郁。心中不存庄严宏大的气魄,自然也不会在外物身上找到壮美的景色;内心卑贱,自然无法见识到他人的高尚;自私自利,自然认为他人的高尚之举里只存在卑贱低俗的动机。

再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个从不猜忌、慷概大方、宽宏大量的人。他的世界会是多么美妙。他将别人全视为真诚的人,别人自然也会对他以诚相待。在他的身边,即使是最卑贱的人,也会暂时摆脱自己的本性向他靠拢;即使他身边的人依然困惑不解,也会展现出惊鸿一瞥的高尚德行,努力提升自己向他靠近,期望过上无限高尚和快乐的人生。

抑制自己那灰暗、可憎的隐秘念头,

珍惜那些光明美妙的想法。

06月04日

即使两个近如邻里的人,

若一个思想狭隘,一个心胸宽广,

那他们的生活也像是两个世界。

进入天国的权力不是由暴力来夺取的,只有遵守天国准则的人,才能拿到通行证。恶棍总是混迹于恶贯满盈的世界,而圣徒则选择与同道之人沐浴在圣歌之中。每个人都像是一面镜子,任何事物投射到镜中的景象都因人而异。人们看到的世间众生和万事万物,都是自己思想的倒影。

每个人都受到思想的限制,只能看到自己思想所禁锢的范围之内,对他来说,那个范围以外的事物没有任何意义。他只知道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物。这个认知的范围越小,他也就愈发以为圈外别无他物。狭隘的心灵容不下大宏大的思想,因此,这样的人也就无法理解比他更伟大的头脑,这些知识需要通过成长来积累。

人就如学童一样,因为认知的限制,

只能遵守能力范围之内的标准,学习力所能及的课程。

06月05日

一半物质、一半思想,构成了整个世界。

头脑指挥行动,伟大拥抱卑微。在你的思想里,有些想法处于主导地位,它们会协调你对细节的思考。任何事情的起因都孕育在头脑中。每一个事件亦是由思想的溪流汇聚而成。生存环境取决于思想、外界条件和他人行为的综合作用,它与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格发生关系密切。人是环境的产物。他不能完全脱离周边的人而独立存在,而是在亲缘关系、同一事件的牵连以及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之下,与他人关系密切。一个人不能因自己一时的虚妄想法,妄图改变外物来适应自己;不过,一旦他们放下妄想的执念,进而改变自己对外物的态度,他们就会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外界万物。你无法改变他人对待你的方式,却能改变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

思想在前,行动在后。

改变你的思想,则事物也会获得相应的改变。

06月06日

人类最完美的行为,是一个人对自身最高职责的完美履行。

束缚还是自由,都是你内心选择的结果。他人对你的伤害,都是你自身行为带来的相应结果,也反应了你的精神状态。他人不过是不会动的乐器,你才是那个演奏者,奏出的乐章是喜是悲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命运是一系列行为孕育出的成熟果实。生命的果实有甜有苦,每个人收割哪种果实,都由公正的法则决定。

正义之人是自由的。没有人可以伤害到他,没有人可以击垮他,没有人可以盗走他的平静。正义之人对他人的态度,能谅解他人锐利伤人的思行,因为他对他人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人若妄图伤害他,最后伤害总会落回自己身上,而正义之人却毫发无损。他的善良之行是一眼清泉,源源不断地给世界带来幸福,也是他自身力量的源头。良善如一棵大树,平静是它的根基,快乐是它的花蕾。

外界的事物和行为无法伤害到你。

06月07日

成功路上,自己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人们以为,若是没有金钱、时间、地位、家庭约束等环境的阻碍,自己一定可以建立伟业。事实上,人并非是被这些事物所阻碍。虽然事实是因为他缺乏某些内在的力量,但在他的脑海里,却将这一切都归因于环境;这是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本性中的弱点。真正阻碍他的,是他缺乏一个正确的态度。当他把不如愿的环境当作一种激励,当他发现所谓的挫折是成功路途上必经的台阶时,他就会从无生有,想办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将阻碍转化为辅助他获得成功的推动力。

那些抱怨环境的人,还未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06月08日

什么都阻止不了我们完成人生志向的脚步。

人类力量的核心,在于辨别和选择。人们虽然没有制定宇宙的法则,但无论愿不愿意,他们都是这些规则的核心所在。人虽无能力制定它们,却会渐渐发现和了解这些法则。无视法则任意妄为,便是人在世间痛苦的根源。公然违抗这些法则是愚蠢、作茧自缚的行为。那谁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呢?是违逆法律的小偷,还是守法的诚实公民?是认为自己能够随心所欲的蠢蛋,还是永不偏离正义之道的智者?

从本质上来说,人是一种依赖于习惯生活的生物,因此不易改变。但事实上,他可以改变习惯。他更改不了自然的规律,却能调试自己的本性,使其符合自然法则。

那些习惯于践行良善思行的人,皆为良善之人。

06月09日

遵循高尚的教诲,他能成为卑微之人中的佼佼者。

人们不断重复着同样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和经验教训,然后渐渐才能融入人类社会,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性格。人格的演化重在精神积累。将同样的思行重复上百万次,才造就了今日里固定的人格。但是,这种人格也并非最终品性,人格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一个人的品性如何,取决于自己的选择。他所选择的思想和行为,逐渐会成为他所倾向的习惯。

因此,各种思行的逐渐积累,便塑造了人格。人们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品性,是同样的思行在重复多次后烙下的印记,是由心而生的;因为无意识地重复便形成了习惯,最终成了人们自然流露出的品质;久而久之,这些习惯便彻底成为了固有性格,叫人无法轻易改变。

习惯是一种重复的思行。

固有的习惯造就了个人的能力。

06月10日

人们通过思想来约束自己。

人类确实是精神力量的产物——更准确的说,人就是由那些力量构成的——但这些力量并未被约束,所以,人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新方式来施展自己的力量。简单来说,他可以亲自重塑自己的习惯;虽然人人生来都带着继承于无数先祖的品行,在进化长河中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而缓慢形成的特定本性等等,但人们可以通过全新的尝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自己的习惯进行重塑。

无论一个人在坏习惯或坏性格的残暴蹂躏中多么无助,只要他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的本质依然可以帮助自己告别这些残暴的思行,从而释放自我。

一个新的态度可以改变人的品性、习惯和生活。

06月11日

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

如果一个人的身体正在经受痛苦的折磨,他可以通过冥思高尚、和谐的思想,来迅速缓解身体的伤痛,不一定需要立即求助于医疗;诚然,当身体遭受痛苦时,人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纷扰和影响,心态可能会变得更糟。但是,正如一个刚刚踏上正义之道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无法立即获得完美的平静,他必须通过一段痛苦的调试期,因此,除了极少数的情况,多数时候人们身体上的痛苦,也是无法立即痊愈的。身体与精神一样,需要时间去调试,即使无法完全恢复,但状况一定会好转。如果精神足够强大,就可以克服身体的不适,将生理状态压至从属的地位。

内心的和谐,或者说精神的健全,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

06月12日

敞开怀抱去理解无限的涵义。

幻想世俗的欢愉是一种真实且令人满意的感受,但它只是一种徒劳的行为,因为随之而来的痛苦和悲伤会不断地提醒人们,俗世的欢愉在本质上是虚妄的、无法令人真正满意的。虽然人们努力去相信,自己可以在物质上求得完全的满足,但事实上,他内心的理智一直抗拒这条信念。这是同人类抗拒死亡类似的一种源自本能的抗拒心,它也是一份不朽的明证,说明只有在精神的神圣、不朽和无限之中,才能求得恒久的满足和平静。

人类在本质和精神上是神圣且不朽的,但因为浸淫在世俗的纷扰中,必须经过努力修行才能重新了解自己的本性。

信念的共同基础,一切信仰的根基和源泉,

即一颗饱含爱意的心灵。

06月13日

一颗不朽的心灵总是处于平和的状态。

人的精神世界是无限的,有无限意义的事物才可以让人的精神得到满足;只要一个人还游荡在渴求物质享乐的梦幻之中,苦难的重负就会继续压在心头,悲伤的阴影就会一直笼罩头顶;只有在他回归内心的不朽状态后,这一切烦忧才会散去。

一颗来自海洋的水滴,即使再渺小,也包含着海洋的全部特质;同样,一个承接天地间的无限本质的人,内心也有无限的气魄。水滴经过大自然的循环,最终会流回海洋,将自己完全融入深邃、寂静的洋底;因此,人们也会遵循着自然天性,最终复归本源,将自己融入无限之中。

成为拥抱无限的一员,是生而为人的目的。

06月14日

遵循着永恒法则——智慧、爱、平静——人就可迈入完美的和谐之境。

这种圣洁的状态对仅仅注重私利的人来说,一定十分难以理解。乖戾、孤僻、自私,这些性格都有着同样的起源,都站在睿智和神圣之道的对立面上。当人不再屈从于乖戾、孤僻、自私等性格的奴役时,他便能重新继承人类神性中包含的不朽和无限。

在世故、自私的人们看来,压制这类性格,是对自身最暴虐的残害,是一项无法挽回的损失;但事实上,这种压制是一种高尚之举,会带来至高的幸福,它是一个人唯一真实且不朽的收获。还未洞察到人类心灵的内在法则、自然的规律和人类终极命运的人,依然固执地抓住那短暂的、毫无精神价值的外物不放,他们的灵魂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自我幻梦的残骸中枯萎。

爱是普世的、至高无上的,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

这就是无私之爱的内涵。

06月15日

当人的心头被种种自私的乌云笼罩,

他的灵魂便失去了辨别力,

他会将速朽的俗物与永恒之物混淆。

人们倚赖、取悦自己的肉体,就好像它能永远存在;人们试着去忘记肉体终将不可避免地腐朽。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失去心爱之物的担忧,让人们无法尽情快乐;而他们的私心又像一只冷酷的幽灵,隐没在冰凉的阴影中,尾随着人们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