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在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46271800000022

第22章 9月(2)

在我们能带给世界的所有事物里,最为珍贵的便是生命之美;没有了生命之美,其他贡献皆为徒劳;生命美丽且持久、真实,不可战胜,其间蕴含着一切快乐和幸福。

环境永远不会阻碍个人的发展,相反,它能助人成功。

09月16日

如果你能改变自己,你就能改变周围的一切。

在外界的一切困境面前,依然保持不变的温和态度,这是一种高度自制的表现,是睿智的证据,是实现真理的明证。

一颗甜美和快乐的心灵,亦是一颗成熟的智慧之果。它周身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它使自己和他人心情愉悦,使周围世界的空气焕然一新。

你若想他人对你真诚,你自己首先要真诚;你若想将世界从悲苦和罪恶中解救出来,应先将自己释放;你若想自己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你应第一个快乐起来。

如果你心存良善,你会自然而然地做到上述行为。

首先,要让自己避免犯下错误和罪孽。

保持这副纯洁之身,你将获得头脑的平静和身心的真正升华。

09月17日

不朽就在此地,就在现在,

它并非人们幻想的死后的产物。

从时间的角度看,没有东西是不朽的:不朽是精神上的永恒存在;而且就像时间存在于此地、存在于现在,永恒亦存于此地、存于现在。一个人若能征服自我,将自己从不满的情绪和速朽的事物中解救出来,他就能寻得不朽,并常驻其间。

当一个人沉溺于感官欲望,纠结于每日的琐事之中,并将这些感官享乐、欲望和杂事当作生命的中心,他就永远理解不了不朽的含义。人们将这些欲望的实现当作获取不朽的钥匙,这实在是固执之举,因为它们不过是时间带来的感官知觉和生命的经历而已。

若一直顽固不化,你一定得不到精神的不朽。

09月18日

肉身的死亡绝不能阻碍一个人获得不朽。

那些对人生毫无热情、蒙昧无知的人们都有着类似的精神世界,他们不过是被人生的变化与最终的死亡牵着鼻子走。这些人极度固执于个人的享乐,死后就湮灭而去;若世间真有轮回,他转世后也不过是再回人间走一遭,经历同样的生和死,依然对人生毫无思考与洞见。

而不朽之人早已挣脱时间的束缚,进入一种恒稳不变的精神状态里,不受过往事件与感官刺激的影响。他是那个从人生的幻梦中苏醒过来的人,他明白这场梦并非真正的现实,不过只是转瞬即逝的幻象。他是智慧之人,既理解他人顽固的放纵之心,又懂得如何让自己成为不朽。

不朽之人能完全掌控自我。

09月19日

凡俗之人只活在时间和知觉的维度里,

那里的万物都在不断地诞生和泯灭。

不朽之人在风云变幻下仍然处之泰然,即使是死亡也无法阻碍他的精神永存。针对这样的人,有一种说法是:“他不用品尝死亡的毒液。”因为他早已踏出死亡的溪流,在真理中找到了安魂之所。

肉身、人格、家国、世界,终将泯灭于世,只有真理永存,它的荣光不会随时间暗淡。不朽之人早已征服了自己,他们不再认同自我放纵的人格,而是在精神导师的帮助下修身养性,进入因果平衡的和谐之境。

不朽之人融入了宇宙及天堂的造化中,

那里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只有永恒的现在。

09月20日

征服了自我,也就断绝了一切悲伤的来源。

想要征服自我,或者说断绝私欲,只需要很简单的方法。没错,简单,实际,易操作。一个对理论、神学和思辨哲学毫无认识的五岁孩童,甚至比很多学习了复杂理论,但失去了感知生命中的简单和美丽的能力的人,能更迅速地掌握正确的方法。

要断绝私欲,就要拔除并摧毁心灵中一切引人争端、冲突、苦难、疾病和悲伤的因素。这个过程绝不会削弱你心中的良善和美好,以及追求平静的心境。

征服自我的过程就是在培养神性的品格。

09月21日

人若想战胜心中的魔鬼,

就要去了解自己内心战场的要塞和隐蔽点,

找到那条最脆弱的防线,

那扇无人防守、最易被敌军突破的腐朽大门。

诱惑伴随着噬人心骨的折磨,但你有能力在此时此地就将它战胜;当然,你必须要以知识作为武器。受诱惑之人的心灵是蒙昧晦涩的,或者是半开化的。大彻大悟的心灵必定能抵御一切诱惑。

当一个人彻底了悟诱惑的来源、本质和内涵后,他便能摧毁诱惑,并在长久痛苦的斗争后获得安宁休憩。然而,倘若他继续陷于无知,只注重宗教礼仪,只懂得祈祷、念经,他是无法获得平静的。

这是追求真理之人在内心皆要进行的战斗。

09月22日

一切诱惑皆来自于内心。

有时,人们在征服自我的过程中打了败仗,导致战线被无限拉长,这是因为他们普遍抱有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所有诱惑都来自于外界,二是认为自己太善良才会遭受诱惑。陷入这两种错误的认识中,一个人就无法进步。只有等他抛却了错误的认识,才会在征服自我的战役中频频取胜,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内心的休憩。

一切诱惑的来源和起因,都诞生于你内在的欲念;这些欲望需要被净化、被清除。但是,你不能依靠外界的物品和力量来铲除欲念,因为它们在铲除心灵的罪恶和邪念方面完全无计可施。外物是诱惑的导线,而非制造者;陷入欲望之中难以自拔的人,才会被引诱。

在被诱惑的人心中,一定有某些被他自己视为邪念的欲望。

09月23日

内心的良善绝不会为诱惑动心。

良善是击败诱惑的武器。

只有当人的内心升起邪恶之念时,才会被诱惑。一个人受诱惑的程度与他心中的恶念成正比。所以,当一个人开始净化心灵时,诱惑也就停止了。这是因为当那不道德的欲念被铲除之后,外界激发它的那件诱惑之物将在此人眼里变得毫无吸引力,也就无法再使人诱惑。

诚实的人不会被引诱去偷窃,即使有一个绝妙的盗窃机会摆在他眼前;成功控制食欲的人,不会被引诱去暴饮暴食;那些在内心道德的引导下抱持冷静心态的人,绝不会受诱惑而变得暴怒不堪;风骚尤物的种种花招和勾引,在一颗纯净的心灵看来,不过是空洞无物的幻影。

人在诱惑面前,能认清自己的修身成果。

09月24日

正直之人不会屈服于恐惧、失败、贫穷、羞愧和耻辱。

害怕失去现有的享乐和物质欢愉的人,首先对自己高贵的灵魂进行了伤害、剥夺、贬低和践踏,却否认自己内心的真理也会因此受妨害、被削弱、遭受践踏;但是,那些道德坚定的人拥有绝对的正直之心,不会俯首于这些东西;因为有真理为他们提供保护,他们早已消灭了内心的懦弱。并非是鞭子和锁链让人变成奴隶的,而是他们自己内心的身份认同。

诽谤、指控、怨恨都无法影响一个正义之士,

不会引起他的愁苦,更不会令他向众人自我辩护以证明清白。

保持清白之身与正直之心,就是对所有仇视之举的最好回应。

09月25日

正直之人能化恶为善。

一个正直之人若苦心尝试过,就应该感到快乐和欣慰;若获得机会实践内心高尚的原则,就应该心存感激。应让他了解:“此刻拥有神圣的机会!今日当是真理胜利之时!即使整个世界背弃了我,我也不改正直的初衷。”怀有这样的思想,他将以德报怨,以慈悲之心同情作恶之人。

那些诽谤者、阴谋家以及作恶之徒,现在似乎活得风生水起,但正义的法则终会施以惩戒;正直之人可能暂时失败,但他绝不认输,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没有哪样武器能击败他。

正义之士绝不会被内心的黑暗力量击垮,

而是终会将其压制在体内。

09月26日

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则人的神智依然蒙昧。

人的头脑与生命都应走出困惑的迷宫。他要直面一切来自精神、物质和心灵的困难,不能在不幸面前深陷于怀疑一切和优柔寡断的网笼中。他应提高自己的抵抗力,以备迎接一切可能发生的危机;但这种精神上的准备工作,只有在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后才能完成。而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和即时的分析、调整,才可成功掌握。

头脑跟肌肉一样,越用越发达。

09月27日

困惑、痛苦、心灵的蒙昧,

都是不善思考之人常常遇到的问题。

一个人若不敢深究自己的观点,不敢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道德姿态,那么,他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自己的道德勇气,进而才能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

人必须对自己诚实,不畏惧自我,这样才可能感知到纯粹的真理原则,看到揭露万物本质的真理荣光。

你在真理之道上走得越远,真理的荣光就会越发耀眼。真理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与探究。

但是,在质疑之下,虚妄的东西将原形毕露;质疑的声音愈加强烈,虚妄脆弱的本质就愈加暴露;在纯洁思想的探求面前,虚假的幻象会四分五裂。

你“探究一切”的过程,即是寻得良善、抛却罪恶的过程。

善于理智思考的人,能够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明辨是非,又是通往不朽真理的必经之道。

和谐、幸福和真理之光会主动找上勤于思索的人。

09月28日

信仰是一种态度,它将左右你的人生旅程。

信仰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因此,虽然它只驻扎在脑海或心间,却会切实地反映在生活之中。每个人的行为、思想和生活方式,都顺应扎根于内心最深处的信仰,而大脑的天性又注定了它不可能同时相信两个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说,正义与不公,仇恨与爱,和平与冲突,私心与真理;一个人只会信仰两者中的一个,绝不可能两者兼信;而且,从他每日的行为中,就能判断出他持有哪种信仰。

信仰与行为不可分割,因为前者决定了后者。

09月29日

在正义的疆土上,

不公之事都将抱头鼠窜,最终化为幻影。

一个人若总是因为外界对他的不公行为而暴怒,总爱谈论自己被他人糟糕地对待,或是哀叹生活里缺乏公正,这就是在行为上和思想里都表露出:他深信不公无处不在。虽然在内心深处渴望正义,但他实际上相信世界被混乱所统治;他将因此而心怀悲苦与不安,连行为也是不公不义。

相反,一个相信爱的永恒与力量的人,会在任何境遇下都实践爱的精神,他从不背弃爱;他不仅将爱赠予朋友,亦会给予敌人。

信仰正义之人,在任何考验与困难面前,都处变不惊。

09月30日

每一种思想、每一个行为、每一种习惯,

都直接由内心的信仰决定。

信仰无上真理的人,便不会再轻易犯下过错。信仰圣洁或完美人生的人,亦可摆脱罪行和恶念。信仰良善,则远离邪恶,因为信仰会反映在生活中。不需要在意一个人神学上的信仰,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一个继续以卑劣的精神、罪恶的本性生活的信徒,即使相信耶稣是为他而死,相信耶稣即是上帝,相信耶稣是“因信称义”,又对他有何助益呢?真正需要询问的是:“人该如何生活?”“在考验下,人应如何行为?”从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就可判断一个人是信仰罪恶,还是良善。

一旦我们对某事的信仰减弱了,

便无法重新建立对它的信任,

并真心去实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