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开复创业心经:中国人可以复制的创业课
46283200000010

第10章 创业是场马拉松,持久的耐力是制胜法宝(2)

微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远见!一定要有远见!今天的成功,是由于5年前的决定促成的,如果希望自己未来5年能够取得大的成就,那么,现在就应该把未来5年的宝押对。

在李开复时代的谷歌中国,自2006年至今共开发出五十多款产品,市场占有率从16.1%一下提升到31.0%,他自己评价说取得了“可以打90分”的成绩;但另一方面,自李开复接手以来,谷歌中国却屡屡陷入诸如“低俗事件”等负面新闻,且在与百度的竞争中丝毫不占上风。但对李开复本人而言,却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他曾在苹果、微软工作过更长时间,但唯有在谷歌,他个人的名字才真正成为公众品牌,获得了附加值的最大化。而李开复也正是因为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目的的实现,所以他作出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决定。

2009年9月4日,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正式对外宣布辞职。当时,有报道称,他将“独立创业”,会创建一只风险投资基金。事实也正是如此,他孤身一人回到中国北京,创办了属于他自己的“创新工场”,旨在帮助中国青年创业。

李开复之所以选择告别谷歌,主要是因为自己年届五旬,此前一直给别人打工,自感再不自立门户便再无机会,他心里始终有一种“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精神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预见到中国青年在未来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主动请缨,愿为中国青年创业做一名领路人。作为一名成功的高级经理人,李开复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李开复受到了国内众多青年的崇拜,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这同时也拉近了李开复与中国创业青年的距离,为他在将来的事业之路上越走越远扫清了心理上的障碍。

能着眼将来,就能够预言未来。缺乏远见的人会被未来弄得惊慌失措,变化不定会让他们无所适从,随处飘荡。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会落到哪个角落。而那些放眼长远视野开阔之人,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将来则更有可能实现他们的目标。诚然,未来是没有办法保证的,但是有了理想和远见,成功的几率就会更高了。

【创业经】

许多创业者从创业伊始就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打算,将创业马拉松当作百米赛跑来进行,一味地追逐眼前利益和飞速发展,结果企业的利益只是局限于眼前那一点,发展的高速度也只是局限于眼下那一阵子。所以说创业者要想带领自己的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走好,就必须时不时地抬头向前看,善于观测市场的远景,善于为企业选准道路,这样自己和企业才可以先人一步掌握未来市场,或是对未来的变化及时作出适当的反应。

4.勇于放弃,有舍才能有得

生活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善于选择,勇于放弃。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用智慧放弃虽已拥有但可能成为前进障碍的东西。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让自己的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李开复

想赢得马拉松的比赛,你必须不停地跑,你不能停下来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因为你还有漫长的征途。创业也一样,为了取得辉煌的成果,你就需要放弃很多别人享受的东西,比如安稳、轻松、自由……有经验的车老板都会给驾车的马匹戴一个眼罩,挡住它眼角的余光,目的就是让马只看前面,不东张西望。创业者就应该主动给自己带上这样一个“眼罩”,屏蔽掉跟你理想没有关系的东西,舍弃这些,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放弃”,是李开复倡导的智慧之一,也是他教导广大青年人如何进行人生选择时强调的最多的策略之一。“对事情,不要非黑即白,要学会用概率看问题”。他引用了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一段话并加以发挥:“当成功的概率在40%~70%时,就应该去做这件事,不要等到100%。当然,如果概率只有1%,就不要去做。”他说,自己面对选择时总会用“利弊客观表”进行分析:列出所有选择各自的利和弊,一条一条地加以比较。比如当时选择要不要回中国,他就在纸上详细列出了回中国和留在美国的利弊,结果发现,回中国的好处是自己最渴望得到的,而留在美国的好处却是自己并不太重视的,因此他做出了回国的选择。

1998年时,李开复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要么回中国建立研究院,要么在美国创业办公司。当李开复问到许多朋友,有没有愿意和他一块儿回中国时,他们每一个人都说:“当然不愿意,只有中国聪明的人到美国,哪有美国聪明的人回到中国?”

李开复后来回忆说:“如果我是个容易被影响,不冷静客观的人,当时可能就决定不回中国了。为了更客观地判断哪一条道路最符合我的价值观和理想,我列出了一张利弊对照表。

“借助这样一份利弊对照表,我很快就做出了客观而明智的决定——回中国工作。因为综合考虑各种利弊因素后,回中国工作最能发挥我自身的特长,也最符合我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

在利弊对照表中写出每个因素的利益和弊端,然后借助该表客观地分析,哪些利益和弊端对你来说最为重要?这些因素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和理想?当你面前摆了这样一张客观而详尽的利弊对照表时,主观因素就不容易影响你的判断力了。

李开复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没必要认为某种选择的成功概率一定是100%或0。反之,我们应当学会分析一件事情“可改变的概率”或“可能发生的概率”。对于发生概率小的事情,在做之前一定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不要等到事情成功的概率达到100%时才去做,因为即便做成了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李开复说,做概率分析时,可以列出“最好的可能”和“最坏的打算”,以帮助自己综合考量。例如,上面提到的“回中国建立研究院”的工作,我有100%的把握,可以把研究院办得与其他任何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研究院一样好——这是最坏的打算;我有40%的把握,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来——这是最好的可能。用这样的方法考虑到两个极端后,我马上就会明白,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况,我和公司也可以坦然接受。因此,我选择回中国工作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另外,当你询问他人意见时,可以随身携带上面提到的“利弊对照表”,与对方一起分析、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他人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你的主观描述影响他人。当然,你也必须明白,最终的决定权在你自己,即便你采纳了别人的意见,你也不可以就此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所谓“轻轻”放下,就是说我们在作出抉择后,应当坦然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既不要因为抉择正确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抉择失误而悔恨终生。

例如,有的人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每次刚作出决定,就立即紧张起来,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有的人非常喜欢吃“后悔药”,他们事先不通盘考虑,事后却追悔莫及;还有的人过于敏感,本来自己作出的是客观、公正的抉择,但事后听到别人的议论就摇摆不定起来……

其实,无论你的抉择正确与否,无论它的结果如何,已经作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你只有坦然接受它,或者在今后想办法补救。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已经无法控制的事情,任何担忧或悔恨都是多余的。与其把时间花在无谓的焦虑上,倒不如把这些东西“轻轻”放下,然后一身轻松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要明白“要做什么”,还要明白“不要做什么”;不仅能做到该做的事,还能舍弃不该做的事。面对很多的诱惑,我们首先要学会放弃,决定不做什么,那么剩下的就是我们应当要做的。

【创业经】

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是有代价的,你不可能一面追求这种选择,一面又保留着其他选择。因为选择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创业者要学会为大规划放弃小选择。因为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也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作出的合理牺牲。

5.创业要想成功,过人的毅力不能缺席

只有那些不懈努力、善于把握自己、勇于迎接挑战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李开复

跑马拉松,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毅力。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到不了终点的。在这一点上,创业跟马拉松尤其相似。人们经常把创业者的初战告捷形容为“挖到第一桶金”,但为何有的人如愿以偿地掘出了“第一桶金”,有的人却没有呢?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后者“恒心”不够。

在微软公司,大家都很重视每年四次向比尔·盖茨汇报工作成果的机会。在汇报的几个月前,全球各研究院就开始提早排队,以便报上各自最得意的成果。

微软中国研究院刚成立的那一年,当几个研究项目都还没有得到最终结果的时候,李开复就冒险争取了6个月后向比尔汇报两个研究成果的机会。因为那时李开复知道很多人对中国研究院还不太理解,“如果能在比尔面前成功地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就会对研究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李开复想。

当时,李开复知道有四个研究项目可能在6个月后会得到好的结果,但它们各自成功的概率也只有60%。可李开复不能等到100%确定后再去申请。于是,他用两个措辞含糊的报告题目预订了位置。6个月后,果然有两个项目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于是,李开复修改了报告题目,十多个人飞到美国为比尔·盖茨做了现场演示。

1999年10月18日,微软总部8号楼,李开复向盖茨汇报中国研究院成立一年来的进展。这令人又兴奋又紧张,因为盖茨往往能即时挑出报告里的毛病,然后步步紧逼,使汇报者无法招架。但这一次,盖茨听得非常专注。期间,有高管曾向盖茨询问,是否应该适时结束会议,盖茨说:“不,我还想听听,我还有45分钟。”汇报结束时,盖茨喜不自禁地说:“太出色了!完美无瑕!”

汇报后的第二天,比尔·盖茨对公司所有的领导说了他那句着名的话:“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正是这句话,在总公司建立了中国研究院的信誉。

从最初三四个人的小团队,到令苛刻挑剔的盖茨心悦诚服,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李开复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初创微软中国研究院之时,摆在李开复面前的难题是:如何在微软美国和英国研究院的巨大规模下,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唯一的答案就是坚持到底。

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除了李开复和张亚勤在内的六七个资深研究员,就是20多个几乎没有实际经验的毕业生,而微软美国研究院则拥有很多计算机界着名的大师和300多名经验丰富的研究员,两者简直有天壤之别。他们唯一拥有的优势就是过人的毅力。

如果与微软美国研究院比研究项目的尖端和先进,无异于班门弄斧。李开复清楚,唯一的出路是:一定要有特色。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得出两条结论:一是要做一个“更有用的”研究院;二是要做一个“更像兵团”的研究院。前者是一种差异化的战略;后者是一种提升总体战斗力的管理模式。

微软美国和英国的研究院的理念是,研究项目必须是最先进、最尖端的。尽管这要冒着可能在10年后才能有结果的风险,这是微软领先于行业的法宝。而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李开复拟定了三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向:第一,如何让中国用户用更自然的方式使用电脑;第二,如何在多媒体崛起时处理带宽的供不应求;第三,如何使网络信息的无序变得有序。据此,他又将研究人员分成6个兵团,每个兵团各有专攻,但又通力合作。其中,音字技术、自然语言、用户界面和形象计算这4个兵团主要针对第一个研究方向;网络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这两个兵团分别针对第二和第三个研究方向。

同时每个兵团由一位深受大家敬重的专家担任司令,比如李开复领衔音字技术兵团;张亚勤领衔网络多媒体兵团等,6个司令把下属的意见汇总后,拟定“有用的”研究项目。出于对研究的激情和对司令的敬重,大家都用一种拼的精神来对待工作。

在向盖茨汇报之前,各个兵团都结出了硕果:音字技术兵团的语音识别系统已经装入5万个中文单词;形象计算兵团正在完善三维模拟环境,让用户进入一个逼真的三维环境,并漫步其间;网络多媒体兵团交出了多媒体压缩的成果,而且,在MPEG-4的标准里,组员李世鹏得到了一个国际标准,这不仅是微软贡献的标准,也是中国贡献的标准。

两年之内,李开复的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8篇论文,在国际着名学术会议上作了11个主题报告,提出了49项专利申请,还在中国10所大学与15000名大学生作了交流。2001年11月,微软将中国研究院升级为亚洲研究院。后来,又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世界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了两年后,李开复被调到美国总部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微软职位最高的华人。在这里,他成为比尔·盖茨最信任的技术顾问之一。美国《商业周刊》曾这样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盖茨对于李开复的工作非常倚重,希望后者能帮助微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用语音命令取代键盘或鼠标同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时代。”

纵观整个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李开复带领中国研究院一点点走向成功,凭借的正是其过人的毅力。

【创业经】

毅力是一种对自己兴趣的负责和执着,一种完成艰难任务的持久力,是我们坚持正确方向、矢志不移完成目标的态度和决心。“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没有任何大事业是一蹴而就的。有志于创下一番事业的人必须明白,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实现不了伟大理想的,献身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必备的砝码。

6.耐心是创业成功的磨刀石

遇到问题要耐心分解,看清楚哪些是你可以直接施加影响的,哪些是你无能为力的。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要从自己的影响圈开始,先影响自己,再影响别人,最后才有可能影响环境。——李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