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李开复从苹果到了SGI。当时,SGI还没什么名气。今天的Googlebuilding就是SGI建的。SGI曾经是硅谷最红的公司。当时李开复所在的部门做了一个很酷的三维浏览器,一方面可以有三维的动画,另一方面又有很好的网页的动漫,像今天的flash。这两个客户群他们都舍不得放,最后他们做了一个很大的产品,试着同时满足两种用户的需求,但是产品失败了。
失败之后,CEO找到李开复说“开复,我无法支撑下去了,我们没钱了”。然后让李开复试着卖掉这个公司连同这个公司内的100名员工。最后,好消息是买主找到了,坏消息是买主并没有提供工作。90名员工因为李开复这次错误而失业了。
当时李开复觉得非常内疚,非常难过,甚至进入一种抑郁的状态。一个是产品的失败带来的巨大影响;二是造成失业令他觉得非常对不起员工。可是最后李开复挺了过来,他认真地反思当时做这个三维浏览器的过程,不断地问自己“这么酷的一个产品,为什么失败了?”
再三思索之后,他最后终于有了答案。“失败的原因就是我们做科学,科学家出身的人在衡量每一件事的时候都习惯性地看是不是用心,是不是很辛苦,是不是前人没有做过?如果是,就赶快投资,但这只是做科学的方法。做产业辛不辛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用。所以在这里我学到下一个启发,就是创新本身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李开复后来说。
“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李开复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创了微软中国研究院,他把这个教训带入中国团队。
李开复说:“过去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不难,造一个实验室,聘用优秀的专家,然后等着创意竞相迸发,实现企业盈利的增长。但现在不同了,创新源源不断,但并不都能经受市场的检验,因此“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
在过去10年,微软的研究人员才华横溢,能在计算机科学最尖端领域自由驰骋。难免会倾向于通过主张自身的创意和发明来证明自己,但这些创意也许是脱离市场需求的。为了保证当前和未来的研究项目与产品创新有有效性,李开复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事后分析报告:鼓励各个开发小组写事后分析报告,不断总结成败得失;
(2)非正式的会谈:在相同职务的人员之间极力搓合一些非正式会谈以鼓励知识共享;
(3)运作过程审计:实施过程审计以帮助各组分析和解决问题;
(4)正式的休假会:组织正式的休假会活动,届时有关重要人士就软件开发与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相互切磋;
(5)自食其果:开发小组将尽可能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该产品,如果性能太差,构造者和小组其他成员不得不“自食其果”。这一方面便于开发小组测试产品,另一方面又通过亲身体验,见顾客之所见,向相关小组不断反馈信息。
创业者需要从李开复身上学到的是,企业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只要对历史稍加回顾,你就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人才,他们有些创新,有些实践,有些左脑发达,有些右脑发达,但是那些真正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他们不仅是创新者,更是实践者,比如说爱迪生、比尔·盖茨、Larry和Sergey,他们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创业者需要做创新者,更需要做一个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具有实际意义的创新路上不断向更新、更好的方向发展。
【创业经】
“创新是血淋淋的”,现在社会中人人都喊创新,但是有很多的所谓“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往往只打着创新的旗号,而忽略了实践的意义。
没有充分考虑实践条件、同实践完全脱节的创新,不但会给创业带来资金、时间、精力上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到企业日后的创新勇气和创新信心。因此创业者一定要注意做有用的创新,而不是盲目地、海市蜃楼般地创新。
10.敢于承认错误、修正错误
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批评——要避免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事后遮掩;不断追求进步,“足够好是不够的”——永远追求进步是成功持久的动力;听取他人意见,接受“良师”指点——自省和进步的先决条件;事后认真反省,努力改变自己——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李开复
学习不仅包括从书本、市场学习,还少不了从错误中学习。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勇气是敢于承认错误。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不能算是个成熟的人;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企业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家。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要知道怎么面对错误,怎么从错误中汲取对以后起指导作用的东西。在科技呈指数趋势飞跃发展的今天,不愿意批评自己,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追求卓越的公司将面临灭亡。
微软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自我批评。李开复说:“我认识一个刚加入微软的市场经理,他代表我们的产品去参加一个商品展。回来后,他兴高采烈地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整个产品小组。他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在这个展览获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十项大奖中我们囊括了九项。让我们去庆祝吧!但是,他没想到,在一个小时内,他收到了十多封回信。大家问他:我们没得到的是哪一个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为什么没得到那个奖?我们得到什么教训?明年怎么样才能得到这第十个奖?他告诉我,在那一刻,他才理解了微软为什么会成功。”
微软内部这种敢于发现并承认错误、修正错误的自我批评精神,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应该被系统化。李开复曾举过一个例子,在微软,每一个产品推出后,会有一段特别时间空出来给产品团队做“post-mortem”,也就是系统化的“自我批评”。所有小组成员都会被询问,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每一个动作和决定都会被分析,结果将在公司公布,以帮助别的小组避免同样的问题,让公司的项目能越做越好。
李开复本人也很喜欢鼓励自己的员工畅所欲言,对公司存在的问题,甚至上司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建议或提案。他说:“如果人人都能发现错误并提出建议,公司才会有前途。”
在这方面,李开复很佩服比尔·盖茨在微软的做法。微软开发了满意度调查软件,每年至少都会作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让员工以匿名的方式对公司、领导、老板等各方面作回馈。其中有选择题(例如:“我对我的副总裁有信心。以下选一:非常同意、同意、无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也有问答题(例如:你对公司战略有什么建议)。每个经理都会得到多方面的回馈和客观的打分。比尔、史蒂夫、其他高层领导和人事室都会仔细地研究每个组和经理的结果,之后作出改进计划。
当然,以正常的态度面对和修正错误并非易事。它除了要求创业者要具有自我批评精神之外,还要求创业者要有能接受别人批评的胸怀和改变自己的魄力。
1995年,当比尔·盖茨宣布不涉足Internet领域产品的时候,很多员工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中,有几位员工直接发信给比尔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比尔·盖茨发现有许多他尊敬的人持反对的意见时,就花了更多的时间与这些员工见面,最后写出了《互联网浪潮》这篇文章,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扭转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时,他把许多优秀的员工调到Internet部门,并取消或削减了许多产品,以便把资源调入Internet部门。当时,有些员工在某一天上班时,老板会告诉他:“我们的产品被取消了,因为公司需要我们做更重要的IE浏览器。明天起,我们整个部门将加入Internet部门。”那些批评比尔·盖茨的人不但没有受处分,而且得到重用,后来都成了公司重要部门的领导。在软件这个市场变化迅速的领域,调整企业方向对微软无比重要。从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到的是:在错误面前,平等的环境、直接的沟通、宽大的胸怀、宏大的魄力能够拯救一个公司。
李开复说,敢于承认错误、修正错误,你要学会自省。李开复非常善于自省,而且他还专门总结了一套培养自省习惯的简单训练法。这对于一些创业者来说,或许会有些借鉴意义。
他的方法是这样的,准备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在每个月的第一天,记下:
(1)上个月的成功与失败有哪些;
(2)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定出要在本月进行的改进计划。
然后,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改进行为。
到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你还需要再做两件事:
(1)自我评估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
(2)请朋友、同事检查自己是否兑现了承诺。
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就在于坚持,这样一来,你必然就会取得一定的收获。
总的来说,作为创业者,要知道,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有意识、有能力避免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在自己身上而后者没有。创业者应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在犯了错误之后,客观面对错误,静下心来分析所犯的错误,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找出犯错的原因,针对这个错误诱因制定相对应的策略,以确保以后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创业经】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从错误中学习,不敢面对错误、缺点和不足,就无法进步。
一个创业者,如果不懂得从错误中学习,不敢正视错误,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不会有去改正的源动力,就不可能从错误当中得到宝贵的经验教训,也就失去了自我提升的一次机会。
创业者必须懂得这一点,敢于承认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才能带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谦虚学习的创业团队,才能带领企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