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开复创业心经:中国人可以复制的创业课
46283200000024

第24章 产品必须抓质量,创业首先修人品(3)

中国也有古语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人重在时常自省。自省,是个人的内在修养,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自省才能保持清醒、完善自身。

创业者,通过反思可以检查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完善假设。

7.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

怎样成为21世纪的人才?首要条件是自信中不失谦虚,谦虚中不失自信。——李开复

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重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美国着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所以说,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就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但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而能够助你达到这个目标的,首先就是你的自信心。

“自信的人敢于尝试新的领域,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更容易获得成功。自信的人也更快乐,因为他不会时刻担心和提防失败。”李开复说,“做什么事情,有自信不一定能行,但没有自信绝对不行!”

李开复认为,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你自己看得起自己,别人才能看得起你;你对自己有信心,别人才能对你有信心。必须培养自己离开了谁都会过得很好的信心,也必须为自己能不被动地依靠谁而增加自己的能力。只要多找找自己的优点,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别人也不是样样都行。若自己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自信,没关系,有一种好方法可以帮你培养自信,那就是“心理暗示”,李开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在选定计算机为专业方向之前,李开复曾经朝着“数学家”的方向迈进了很长时间,原因只是一句话:“天才!”

当时,他刚刚到美国念书不久,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提问:“1÷7=?”老师期待的目光掠过全班同学的头顶,希望有人举手回答。美国的教育体制跟中国、台湾的都不一样,孩子们不用死记硬背,更不知“乘法口诀”为何物,基础简单的运算结果他们更不去记。所以,1÷7这种中国孩子打小就背下答案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天大的难题。

就当每个同学都面露难色、老师的眼神由期待转为失望的时候,李开复举手,大声回答:“0.142875!”这可不得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大睁着眼睛把惊讶的目光投向他,那分明是在说:这个语言不通的小男孩是个“数学天才”!

李开复当然知道答案是自己在台湾上学是硬背下来的。可是,当周围所有人都夸奖他为天才的时候,他也不知不觉地认为自己很聪明了。这种“天才论”激励着李开复在以后的日子里超级喜爱数学,并且学得很好。在老师同学们的鼓励和赞叹声中,他的数学成绩进步飞快,以后多次参加高级别的数学竞赛。

“天才”的称号还给李开复带来了更多的“财富”。高中之后,他曾经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感到无法融入美国人的生活,无法跟美国同学打成一片。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觉得无法融入,就越自闭;越自闭,就越难以融入。好在,一个“天才训练营”让他转危为安了。高中二年级的暑假,李开复和同班的几名同学,一起被学校推荐参加了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天才训练营,他在这次活动中结识了几个“死党”,他们一同玩电子游戏、打桥牌、调皮捣蛋。人活跃起来,脑细胞也跟着活跃起来,曾经一度低迷的情绪终于复苏了。

到了申请大学的阶段,李开复的数学成绩帮了他不小的忙。原本,他的目标是哈佛大学,并且要读哈佛大学的法律系,他在申请大学的那一天起就信誓旦旦地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偏偏天不遂人愿,他的SAT(SAT,全称ScholasticAssessment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成绩中,数学考了满分800分,英语却只有550分,远远低于哈佛的平均录取线。不管李开复如何努力申请、尽力游说,都没能获得哈佛的“法外开恩”。

因祸得福,这位数学天才错过了哈佛,却被以“搞怪”着称的哥伦比亚大学看中。从李开复的履历上看,他个人有创意、有胆识、有头脑,这正与哥伦比亚大学重视创意、胆识、批判式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校风相吻合。李开复数学成绩优异,并且在高中阶段多次参加学生创业等灵活的实践活动,显示出超群的天分。所以,哥伦比亚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就这样,李开复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而她年轻、活泼、新锐和自由的学风立刻深深吸引了李开复,并且让他受益终身。虽然他没有继续在数学领域钻研,却转向了更为灵活、多变、神奇的计算机。早年“歪打正着”的一句“天才”鼓励,让李开复的潜能极大地发挥出来。也许,很多人看到李开复这段经历的时候,可以鼓励一下自己:我就是天才,我能开发自己的潜力,把喜欢的事情做好。

人生的成功,不是一件事就能完成;你也不是一夜之间就会成为超人。创业者在奋斗的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创业者内心语言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成功!”那么你就能行,就会成功,如果你说:“这事很难,我不一定行。”多数情况下,你真的就不行。来自外界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你要自己给自己自信,自己给自己勇气去创造机会、抓住机会。

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周明上中学时刷了108个瓶子,打破校史纪录,从而获得自信。由这件看似简单的工作当中,他找到自信的六字真经:不要小看自己。同样道理,凡是高明的教练,在训练长跑运动员和长距离游泳运动员时都会特别注意训练他们自我内心语言的力量。教练会要求他们在体力不支、无力坚持时,一定要在内心深处默念,“我能行,我能得第一”。因为到了大家都很累的时候,主要拼的是毅力而不是体能和技巧。而内心的语言创造出的自信能不断鼓励人的毅力。

可见,自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但自信不可自傲,人要保持谦虚。许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感到自己的强大,这种信心是不可或缺的。但不可发展为自负,否则就成了狂妄。正如空中的星星,对于尘埃来说它大如宇宙,但对于宇宙来说它小如芥豆。因此,自信并谦虚才是最正当的品格。

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台湾,母亲在43岁高龄时生下他,自然对他娇宠备至。幼年的李开复喜欢做一些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点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并没有100条鱼。对于这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但是母亲不允许孩子傲慢和目中无人。

当5岁的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表示“上小学以后就没有见过99分”后,母亲不允许这样的狂放存在于孩子身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打了李开复。母亲告诉他,“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母亲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道理告诉开复。这一次强烈的记忆,使得开复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保持平衡,而不会在自卑或自负中跌倒。

谦虚自然地与人相处,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谦虚不是抬高别人,也不是踩低自己。谦虚恰恰是一种能容忍他人的能力,是一种成功者的胸怀。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人要自信而不失谦虚,创业者亦是如此。人性丛林,芸芸众生,你可能以为自己很是成功,颇为了不起,但走出去一看,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大,外面的天空更加高远,周围的人群中更有奇人高手。面对这些高人与强手,于是有些人不知如何应对。怎么办呢?自信是唯一的应对法宝。但自信如果过度,就会成为自负、自傲,就会让自己失去别人的拥护,对于这一点,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所以,在自信的同时,还要做到不把自己看得过分的了不起,要保持对人、对事的谦虚。

【创业经】

人不可以太骄傲,但也不可以缺乏自信;人不可以不谦虚,但也要适可而止。创业者需要明白,谦虚与自信是自己必须具有的品格。应当训练自己对二者进行适度把握。这个度如果把握得好、运用得好,会给人成熟、稳重、有魄力、能力强的感觉,而运用不好,则会给人以无能、虚伪、谄媚的印象了。

8.创业者要有主见、有定力

资深管理教育专家余世维说:“情商不是情绪的发泄,是对情绪的察觉与善用。聪明的人善于扬长避短,能规避自己情绪的负面,善用别人情绪的正面,引导激发别人的正面,同时防制别人的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