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发展从26亿~6亿年,这段经历了20亿年的悠久历史,称为元古代。
在这漫长的时期,地球上许多事物从无到有,就像是一个人的少年时代,长成了初步的轮廓。
太古代末期的一次地壳运动,在我国称为泰山运动、鞍山运动或阜平运动。太古代形成的陆核,到元古代时进一步扩大,稳定性增强,形成规模较大的原地台,后又经过几次地壳运动,原地台发展为古地台,地壳发展也由单层结构发展为双层结构。所谓双层结构,即是有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八大地台与九大地槽对立的局面。
这时海洋中,已经出现了丰富繁多的藻类,由于这些布满海洋的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CO2放出氧气,因此这时海洋和大气中有较多的游氧存在,同时CO2也相对减少,为生物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
元古代末期,我国有一套地层名词,称为震旦系,指的是8~6亿年这段时期。这是1924年李四光先生在长江三峡地区所建立的地层系说。
“震旦”是中国的古称(这套地层名称目前尚未在国际上采用)。在震旦纪的后期,有一次世界性的大冰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冰期是指:较大范围内气温下降,雪线降低(一般雪线在5000米海拔高度左右),冰原扩大(例如震旦冰期时,长江三峡,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均有分布)。震旦纪的磷矿、锰矿都是我国重要的含矿层位。例如开阳磷矿、浏阳磷矿、襄阳磷矿、湘坛锰矿等,都产于这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