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理咨询站
46325000000009

第9章 情绪篇(3)

然而,正当大家都对洛某满怀信心时,她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时,洛某刚好染上了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她仍坚持来校参加了全部考试。由于身体不佳,复习准备不足,再加心情紧张,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不仅使洛某有史以来第一次掉出了班级前十名,而且数学甚至没及格,给她以一记沉重的打击。

这次前所未有的失利使洛某变得沉默寡言、精神萎靡、情绪低落、食量也大大减少,逐渐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发展至整天躺在床上,再不愿去上学了。家长开始还没怎么在意,只是一般地安慰她几句。直到后来见她不愿去上学,他们才着急起来,问孩子究竟怎么了。洛某说不清楚,只是一味地流眼泪。

父母把她带到医院作检查,并无发现身体异常,在大夫的提示下,这才想到女儿可能是出现了心理疾病,忙把她又带到了心理诊所。

心理医生详细询问了洛某的病症表现,发病诱因及其家庭养育情况,个人性格特点等有关情况,然后对她的家长说:“洛某患的是抑郁症,直接原因是由于她考试失败后自觉大失面子,精神受到严重挫折而造成的,而促发其发病的根源还在于她从小在赞扬声中长大,生活一帆风顺,以至意志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太差,而这也与家长的过度期望和教育方式不当有很大关系。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洛某的病症,就必须改变教养方式,改变其脆弱的性格,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洛某的母亲认为医生的话很有道理,她说,“我孩子的确太顺了,长这么大几乎没受过什么挫折,我们也从来不让她干家务或从事其他有助于锻炼品质的活动,只是一味地强调她的学习,现在想来,我们的教育方法实在是有问题。可是,现在我们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医生思索了一阵告诉她,“对于洛某这种因个性缺陷而导致抑郁症的儿童,治疗的最好方法就是行为疗法,只有通过在生活、学习实践中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其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才可能彻底消除其病症,而那些只求改变她目前情绪、并非从根源入手的手段虽然短期内也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日后在一定的触机下,洛某的病症很可能又会再复发,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所以一定要让她在实践中锻炼,让她明确坚强意志和困难的真正含义,充分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论生活、工作和学习,挫折和困难是必然的,经常的,一帆风顺是偶然的、少见的。只有当孩子的意志品质,承受能力有了大提高,由此产生的心理疾病才会自然而愈。”

医生给她们提出了一定的具体措施,以培养洛某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体方法是:

1.在认识上提高

父母要经常给洛某讲一些先进人物,尤其是同龄人中的那些不惧艰难,向命运抗争的优秀少年的事迹,帮她树立一定的榜样,以事实说明“艰苦练意志,困难造英雄”的真理,使她树立吃苦精神。

2.在生活上锻炼

凡是洛某自己的事情,如洗衣、叠被、打扫卫生等,尽量让她自己去做,家长绝不再代劳。

3.合理分担家务劳动

洛某年纪已不算小了,应该干一定的家务活,每天可让她负责刷锅洗碗和倒垃圾的任务。

4.要积极锻炼身体

规定洛某每天早晨同父亲一起跑两站路,在体育锻炼中培养意志。

此外,医生还要求洛某的父母与学校老师多联系,对洛某的表现及时交流情况,以利于迅速发现问题,妥善解决、洛某的父母一一记下医生的建议,表示回家后一定照办。

他们首先把咨询告诉了洛某的班主任,请求他加以协助。班主任为了帮助洛某摆脱抑郁的困扰,来了一次家访,与洛某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表扬了她带病坚持考试的可贵精神,充分肯定了她的长处,班主任的关心和赞赏重新鼓舞了洛某的信心,使她深受感动,重又乐于回到校园之中了。

而在遵循医嘱,从事生活和身体锻炼初期,洛某很不习惯,埋怨颇多,经父母反复开导,她还是坚持下来了。经过半个学期的调整锻炼和细致教育,洛某终于完全摆脱了抑郁的阴影,性格更加开朗,意志坚强了许多,独立性也有很大提高,身体也棒棒的,而成绩又再次回到了班上的前列,父母老师都为之十分欣喜。

令父母尴尬的“人来疯”

经常有些家长来到咨询室询问同一类型的问题,他们的孩子,通常是3到6岁,平时还挺听话,规规矩矩,可是家里一有客人来,孩子就一反常态,表现得特别淘气,有时把玩具丢得满屋子都是,或者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显得很“野”,弄得大人也感到很尴尬。有客人在场,也不好对孩子训斥什么,可以不管怎么说导教育,这时的孩子就是听不进去,那些淘气,出格的行为好像是故意做出来给人看的。许多家长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给这种情形起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人来疯”。这种情形,带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它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儿童在两岁左右已开始将自己和周围客体区分出来。这以后,独立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开始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想方设法让别人注意自己。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儿童自我中心”的表现。在平时,这种需要总能得到满足,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爱怜倍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好多家长围着一个“小皇帝”转,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总是设法满足,对孩子表现自己的行为尤为放任,一味鼓励而不加以引导,这就为“人来疯”埋下了“隐患”。有些家庭,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一举一动都有要求、限制,对孩子的心理也是一种压抑。也可能成为“人来疯”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在客人来时特别“疯”呢?

通常客人来到家中,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新鲜刺激,更何况客人来一般要逗逗、夸夸孩子。当家中有客人时,孩子特别容易兴奋。加之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他们极力地想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有些孩子,似乎“鬼心眼”很多,似乎知道在这个时候不管怎么闹,家长也不会过分严厉地管教自己,因此乘机尽情地“发泄”一番。有时客人还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大加赞赏,也强化了孩子的这些行为,使之在以后类似的情形中更容易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客人越多,越逗他,孩子的“疯”劲儿越足的缘由。

客人和家长的放纵、宽容也是造成孩子行为“出格”的一个客观因素。客人刚到,总喜欢以孩子为话题谈论几句,夸赞几句也是免不了的。但这就像是点燃了一根导火线,引出了孩子一系列兴奋的表现,当大人们的话题转向另一“幕”时,原先的“主角”——孩子却依然不肯“谢幕”,退入后台,还要继续在“前台”表演。这时孩子会加大嗓门,或做出各种惹人注意的举动,要求别人再次注意自己,宽容的客人往往很自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还会继续表扬几句,又一次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孩子会闹得更凶,难免会使父母陷入尴尬的境地。

怎样克服孩子的“人来疯”举动,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要防止和消除之,必须在平时的家教上下功夫,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

1.平时对孩子的行为,特别是一些不良的行为,不能过分骄宠、放纵,需要教育,管制的言行就要及时教育、制止,不可助长孩子“以我为中心”,“我说了算”的心理,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制力也会增强。

2.要注意孩子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光告诉不该做什么还不行,还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在客人到来之前,告诉孩子应有的礼貌举止,每次客人走后,对孩子的表现要给予反馈,孩子表现好,要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孩子表现不好,则给予批评。

并再次强调正确的行为方式,可以给孩子以恰当的惩罚,如限制他们的游戏时间等,但不打骂孩子。

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在客人面前让孩子有适当的表现机会。如让孩子表演儿歌、背诵一首诗等等。当话题转移时,预先给孩子以明确的说明,如可以对孩子说:“现在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讲大人的事情了,你自己去一边好好玩。”这样既可以让兴奋起来的孩子受一定的制约,又可以让孩子有适当的思想准备,退出大人们交谈注意的中心。客人走时带孩子一起送走客人,并让孩子与客人道别。

总之,孩子的出格行为,要靠家长耐心地说服、管教,孩子的良好行为。也要家长细心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