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日本企业家“摇篮”的庆应义塾大学(以下统称庆大),坐落于东京都内港区三田的幽静山丘上。它作为日本第一所私塾,于1858年问世,在日本教育史上起到了非同小可的启蒙作用。它从私塾发展成为一所大学,在日本私立大学中历史最悠久。
庆大设有文、理、工、商、医等专业,是一所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除本科6个系外,还设有大学院,共有8个专业培养硕士、博士生。为接受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并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该校于1978年建立了庆大国际中心。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3000多人。在校学生14000多人。
庆大的创始人名叫福泽谕吉。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教育家,同时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思想启蒙家。
早年,福泽致力于兰学(从荷兰传入日本的学问)。他把西方的思想带到了日本,并结合日本的情况融会成自己的见解。福泽的思想在日本很有影响,因而人们把他创建的学校称为“福泽塾”或“兰学所”,是日本早期的私塾。
福泽提出:“学校应是高尚品行的源泉,德育智育的典范。”他主张人人平等,提出了被后人广泛传颂的名言:“天不造人上人,天不造人下人。”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日本,福泽大声讴歌人人平等,深得广大日本国民的称赞。
福泽谕吉思想解放,学风严谨。他认为每个人的天赋是有所不同,然而追求学问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只有勤奋,天赋才能发挥作用。他撰写的《学问之长进》一书就是鼓励人们自学、一丝不苟地去追求学问。他欣赏“笔比剑厉害”这句名言,因此庆大的校徽是两只笔尖。庆大一直以福泽的致学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建设管理着学校。
庆大最早设立的学科是文学、理财、法律。理财科后来演变发展成为经济系和商学系。该校创始人福泽谕吉甚为欣赏亚当·斯密的《富国论》。福泽认为发挥人的经营智慧是一国从贫困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庆大从诞生之日起就很重视对学生进行经济学方面的教育。庆大除课程设置中经营管理占相当比重外,还与企业挂钩,请有成就的企业家讲课、讲学,使学生多接触企业家,喜欢企业这一行,并争当企业家。因为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庆大毕业生中到各企业单位就业的人很多。
据最近几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庆大文科系毕业生也有近半数到各大企业就业的。不言而喻,理工科毕业生就更多了,每年不少于66%。而且一般就业于100亿日元资金以上的大企业。就业的方面有制造业、保险业、商业等。由于毕业生受过经营等专业训练,工作后很多人被列入实业家的后备队,活跃在日本企业界,不少人还成为日本企业界的带头人。因此,日本人把庆大誉为企业家的“摇篮”。
庆大是日本私立大学中的名牌学府之一。该校学习风气浓厚,教育经验丰富,不仅校园环境怡静,还拥有日本一流的图书馆。所以,尽管庆大的学费比较高,对考生们仍具有很大吸引力,竞争率相当高。庆大对考生有其独特的要求:“如不是从内心喜欢庆大,而是出于某种外部压力者,请不必报考。”
为了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会因为经济拮据而不能升入庆大就读,该校实行优厚的奖学金制度。从刚入学的新生到四年级毕业生,每年评定一次。共有三种奖学金:
第一种:学费全免并发给书籍费(含教科书费用)。
第二种:学费减半并发给书籍费。
第三种:只发书籍费,但金额比一、二种多。
取得这三种奖学金的大概占学生总数的9%左右。
庆大还设有日本育英奖学金,每月借给学生一些学费,毕业后逐步偿还。
与庆大关系密切的地方公共团体和企业共有120多个,也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借予资金。
获后两种奖学金者大概占学生总数的5%左右。
日本学生勤工助学,尽量自筹学费已成为一种风气。不仅经济不富裕的学生这样做,即使经济宽裕的学生也千方百计寻找勤工助学的机会。这样不仅有经济收入,也可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为日后早日适应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庆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内容一般是做家庭老师,特别是辅导准备考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也有的到企业中去帮助整理文件、值班、打字、搬运货物等等。
大学是人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毕业后就是要走向社会,所以大学高年级时就要考虑如何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日本的大学是不包分配的,庆大也不例外。1912年成立的就业部,很受学生欢迎。
日本的大学是春季招生,春季毕业。春天是就业部最为繁忙的季节。届时各大企业及用人单位送来本单位的简介和资料。就业部前门庭若市,前来询问者络绎不绝,资料堆积如山,事务人员向毕业生和学校师生散发各种各样的资料,好不热闹,就好像是中国的人才交流大会。
庆大毕业生分配的内定率达到97%左右。庆大毕业生谈到毕业分配不用发愁时,也以此为荣,十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