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29

第29章 坎坎为水

坎上坎下

【原文】

习坎①。有孚,维心,亨。行有尚②。

【注释】

①习坎,卦名。本卦为同卦相叠(坎下坎上)。两坎相重,坎为险为水,可见其卦象为重重险阻,又像水长流不息。所以卦名曰习坎。习,孔颖达说:“习,重也。”

②孚,古俘字。维,维系。维心,劝慰人心。行,这里指路途。尚,帮助。《彖辞》解“维”如惟,用法同其。解“尚”为赏。皆与经意有出入。

【译文】

习坎卦。抓获俘虏,劝慰安抚他们,通泰。途中将得到帮助。

【原文】

《彖》曰:习坎,重险也①。水流而不盈②。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注释】

①重险,坎为险,两坎相重,故谓重险。

②水流而不盈,坎为水,两坎相重,谓水长流不息。盈,停滞,停蓄。

【译文】

《彖辞》说:习坎,就是指险阻相重。又指水长流而不停蓄。坎为险,人行险道而不违其信诺,可见其心亨美,因为爻象表明,九二、九五之爻居下卦、上卦之中位,像人有刚健中正之德。其秉心如此,“所行必获赏”,所往必有功。天之险,在于无阶可升,地之险,在于山川交错,丘陵起伏。王公高筑城郭,深挖壕堑,设置险阻,其意在于保卫国家的安全。关山险阻,在关键的时刻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原文】

《象》曰:水至,习坎①。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②。

【注释】

①(jiàn),《集解》引陆绩曰:“,再也。”

②常,当读为尚,尊尚。

【译文】

《象辞》说:坎为水,水长流不滞,是坎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尊尚德行,取法于细水长流之象,学习教化人民的方法。

【原文】

初六:习坎,入于坎①,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注释】

①习坎,犹言重坎,意思是坎坑之中又有坎坑。(dàn),李镜池说:“像人在两坎之中,上穴下臼,穴臼都是坎坑。”

【译文】

初六:坎坑之中又有坎坑,陷入重坑之中,凶险。

《象辞》说:“坎坑之中又有坎坑,陷入重坑当中”,不行坦途,偏要走险道,必招致灾殃。

【原文】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译文】

九二:坑坑坎坎,道有险阻。敢于行险道,或小有收获。

《象辞》说:敢于行险道,或小有收获,因为九二之爻居下卦的中位,像人尚未偏离正道。

【原文】

六三:来之坎①,坎险且枕②。入于坎,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注释】

①之,动词,义近于来。走向。

②枕,古文作沈(《释文》)。《庄子·外物》:“慰沈屯”,训沈为深。

【译文】

六三:向坑坎走来,这坑坎既险又深,陷入重坎之中,非常不利。

《象辞》说:来到这多坎之地,终无功利。

【原文】

六四:樽酒①簋贰②。用缶,纳约自③。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④。

【注释】

①樽,盛酒的器皿,酒壶。

②簋(guǐ),盛饭的器皿,饭盒。贰,当作资,形似而误。资,借为粢,米饭。

③纳,闻一多说:“犹取也。”又说:“酒食而必白牖纳取之者,盖亦就在狱者言之。”牖,窗。

④际,交加,交接。刚柔际,此以六四、九五爻象爻位为据。

【译文】

六四:用铜樽盛酒,用圆簋盛饭。然而对于关押在坎窖里的犯人,只须用瓦盆子就行了,牢饭从天窗里送进取出,其人遭此噩运,但最后还是没有危险。

《象辞》说:“平时享受美食美器,此时用瓦盆子吃牢饭”,爻象表明六四阴爻处于九五阳爻之下,像人被强者所压,受此磨难。

【原文】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①,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注释】

①祗,《释文》:“郑云:‘当为坻,小丘也。’”

【译文】

九五:坎坑虽没有填满,小山头却被锄平。没有灾难。

《象辞》说:小山头虽锄平,但坎坑尚未填满,说明道路不平,未成坦途。

【原文】

上六:系用徽①,于丛棘②,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注释】

①系,捆绑。徽,沙少海先生说:“《释文》:刘云:‘三股曰徽,两股曰,皆索名。’”

②丛棘,指监狱。古代狱外,围种丛棘,以防囚犯逃窜,故丛棘指代监狱。,即置。

【译文】

上六:把犯人用绳索捆紧,投入周围有丛棘的监狱中,三年不得释放,这是凶险之事。

《象辞》说:上六爻辞所描述的,正说明官吏违背正道,违法囚人,历时三年之久。

【解析】

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动荡与变迁,必定会给个人的命运带来深刻影响。有人一夜之间暴发,由平民、奴隶变为拥有权势和财富的显贵;有人转瞬间由贵族沦为奴隶、阶下囚。江山财富的更迭转移,个人命运的沉浮,不能不使人感到人生社会之路的艰险坎坷,命运的变幻无常和不可捉摸。即使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神灵,恐怕也难以解答这一人生的难题。

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一个又一个的坎坑,似乎是人生之旅的最好说明。做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民百姓,可能遇到的陷阱坎坷会少一点;若想满足权欲物欲财欲而出人头地,难以逃脱陷阱圈套和风口浪尖的摔打。《红楼梦》中说“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算是悟透了人生的这一真谛。

涉足官场、战场、商场、情场等等,人的自我由于众多掣肘的因素而变得身不由己,自我日渐消失,日渐物化,成为被算计、陷害、剥夺、吞噬、压榨、谋杀的对象。能挺过来,就是好汉;挺不过来,就是牺牲品,就是鱼虾。这样说来,明知山有虎,还是不向虎山行为好。

【故事】

陷入了危险,只要临危不乱,用计得法,就能脱困而出,全身而退。

诸葛亮巧设空城计

三国时期,天下纷争,魏、蜀、吴各据一方。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结束分裂局面,曾多次率兵亲征,先后五次伐魏。

一次,诸葛亮令魏延率军向东进攻,自己则带领1万军队留守阳平(今陕西汉中)。就在魏延率部出征不久,魏国大将司马懿指挥着20万大军直逼阳平。在距阳平只有60里的时候,前往侦察的探子来报:阳平城内兵少力弱,正是进攻的好机会。司马懿闻听此消息,甚为高兴。他暗自庆幸此番前来运气好,乘此空虚之机,一举铲平阳平城,活捉诸葛亮,灭灭蜀国的威风。

此时,阳平城里的诸葛亮也获得情报。魏国大军压城,局势万分危机,将士们人心惶惶,以1万对20万,力量如此悬殊,生死难卜。有人主张撤退,向魏延的军队靠拢。但这时司马懿的大军已兵临城下,蜀军进退无路。将士们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主帅,盼着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能有妙计良策,使局势转危为安。在这紧急关头,诸葛亮神态自若。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下令军中,将所有的旗帜和鼓收藏起来,兵士们不准在城外扎营;又下令将四面的城门打开,叫几个老弱残兵在城门口扫地。他自己竟踱上城头,悠然自得地弹起琴来。

“丞相,司马懿来了怎么办呢?”有人心惊胆战地问。

诸葛亮说:“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这时已逼近阳平城的司马懿又接到探子来报:阳平城是一片寂静,全无敌军兵临城下的恐慌,城门洞开,城墙上琴声悦耳,城门外,几个老兵在清扫路面。

“噢,真是这样吗?”司马懿闻听此报,不禁暗自思量。他心想诸葛亮是个谨慎稳重的人,而如今阳平城空荡荡的,20万大军直逼城下,竟然毫不介意,这其中必定有诡计。

“向后撤军!”司马懿经过再三思考,做出了撤军的命令。

部下不解地问:“阳平城唾手可得,为何不攻而撤?”

“诸葛亮用兵如神,大军压境,他还这般沉着,一定是将大军埋伏在阳平城外,引诱我们中计攻城。”司马懿说。

望着渐渐远去的大队人马,城内军民无不拍手欢呼。诸葛亮有勇有谋、料事如神,他随机应变运用的空城计成为兵家千古之绝唱。

离离为火离上离下

【原文】

离①:利贞,亨。畜牝牛,吉。

【注释】

①离,卦名。本卦为同卦相叠(离上离下)。两离相迭,离为火为日,太阳反复升起,运行不息。日附丽于天,草木附丽于大地。喻人依乎正道,行道不已。所以卦名曰离。离,《彖辞》:“离,丽也。”丽,《尔雅》:“丽,附也。”

【译文】

离卦:吉利的占问,通泰。饲养母牛,吉利。

【原文】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①,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②,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注释】

①重明,明,太阳光辉。重明,犹言太阳反复升起。重明以丽乎正,犹言太阳反复升起,因为它服从天道的规律性运动。

②柔丽乎中正,此以六二、六五爻象、爻位为据。六二、六五阴爻为柔,分别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所以说柔丽乎中正。中正,内外卦之中位,喻人得贞正之道。

【译文】

《彖辞》说:离,就是附丽的意思。日月附丽于天宇,百谷草木附丽于大地,太阳永远从东方升起,是服从天道。由于太阳东升西没,循环不已,从而造化万物,形成世界。由于其人以柔和为秉心,附丽于正道,所以亨通。因此卦辞说:“饲养母牛,吉利”。

【原文】

《象》曰:明两作①,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注释】

①明,《彖》《象》称太阳为大明。作,升起。

【译文】

《象辞》说:今朝太阳升,明朝太阳升,相继不停顿,这是离卦的卦象。贵族王公观此卦象,从而以源源不断的光明照临四方。

【原文】

初九:履错然①,敬之②,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注释】

①履,步履,这里指脚步声。错然,杂乱。

②敬,声训为儆,警戒。

【译文】

初九:听到纷来沓至的脚步声,立时警惕戒备,可以无灾难。

《象辞》说:听到纷至沓来的脚步声,立时警惕戒备,可以避免灾难。

【原文】

六二:黄离①,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②,得中道也。

【注释】

①离,高亨说:“按离皆借为螭,龙也。谓云气似龙形者,虹之类也。音转而谓之霓。黄螭即黄霓。古人认为黄霓出现天空,是大吉之兆。”

②《象辞》释“离”为附丽义。黄,《易卦》经、传通认为是尊贵、吉祥之色。

【译文】

六二:天空出黄霓,大吉大利。

《象辞》说:黄色附丽于身,大吉大利,因为六二之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

【原文】

九三:日昃之离①,不鼓缶而歌②,则大耋之嗟③,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注释】

①昃(zè),《释文》:“昃,王嗣宗本作仄。”日昃,指太阳偏西。离,螭。

②不鼓缶而歌,古人认为日昃时霓虹在天是凶兆,应唱歌击鼓以禳除之。缶,瓦器,古人亦用作乐器。

③耋(dié),《释文》:“马云:‘七十曰耋。’王肃曰:‘八十曰耋。’”

【译文】

九三:黄昏时分有霓虹出现在天空,这是凶兆,人们居然不击鼓唱歌禳除它,老人感到悲哀,灾殃快要来了。

《象辞》说:黄昏时分的霓虹,怎么会长留不散。

【原文】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①。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注释】

①这里五个“如”字都用如助词,无义。

【译文】

九四:灾难突然降临,敌人见房屋就烧,见人就杀,此处变成一片废墟。

《象辞》说:灾难来得如此突然,人们无处藏身逃命。

【原文】

六五:出涕沱若①,戚嗟若②,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③。

【注释】

①涕,眼泪。沱,泪如雨下的样子。

②戚,忧,悲戚。嗟,叹,嗟叹。若,语助词,无义。

③离,《象辞》释“离”为附丽义。

【译文】

六五:灾难过后,人们痛哭,人们悲叹,然而吉利。

《象辞》说:六五爻辞所讲的吉利,因为爻象表明,六五之爻处于上九之下,像人们能够附丽于王公而得救。

【原文】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①,获匪其丑②,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获匪其丑,大有功也③。

【注释】

①有嘉,沙少海先生说:“有,语首助词,无义。如虞称有虞,夏称有夏。有嘉。周初国名,这里指上文所说的侵略者。”折首,犹言斩首。

②匪,这里当读为彼。丑,丑类,这里指俘虏。

③今本《象辞》无“获匪其丑”两句,《释文》引王肃本有,今据补。

【译文】

上九:国王出征,反击敌人,将有嘉国的国君斩首,抓到了许多俘虏,无灾无难。

《象辞》说:君王出兵反击,以安定邦国。抓到了许多俘虏,是说大获胜仗。

【解析】

这里讲述的是一场自卫反击战,从保持警惕,敌人突袭,到国王率众反击,大获全胜。天象显然是战争中的重要因素,吉、凶征兆交替出现,似乎是天意的显现,结果也应验了预兆。其次是战争的残酷。发动突然袭击的敌人是强悍的,并且毫不留情地烧光、杀光、抢光;罹难的民众虽然难以抵挡强敌,却也演出了一出悲壮的场面,齐声高叫,泪如雨下,忧心叹息;再次是国王的英明勇敢,消灭了敌国,铲除了心腹之患。

一场残酷的战斗似乎显得那么简单:没有挖空心思的谋略,没有复杂的战略战术,也没有相持不下的反复争夺。但是,那浓厚的血腥味却是透过了纸背久久不散,“三光”的情景如在目前。原始的战术凭借的是体力的强悍,而不是复杂的计谋和精良的武器,还有古人笃信的上天的意向。

比较之下,现代战争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变的是血腥和残酷,以及用它们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故事】

心怀正义,秉持光明磊落,康熙帝才能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康熙帝亲征平叛

明清之际,蒙古族分成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与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厄鲁特蒙古内部又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图尔伯特四大部。噶尔丹是准噶尔部首领。康熙十年(1671),噶尔丹自立为汗后,里通外国,勾结沙俄,先后吞并厄鲁特蒙古各部,并打败了喀尔喀蒙古,迫使其南迁。狂叫要“夺取黄河为马槽”,欲向中原夺取皇帝宝座,其军队一直攻到距北京仅九百里的内蒙古乌珠穆沁境,清政府大为震动。

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皇帝首次亲征,以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子允褆善为副将,出古北口;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善为副将,出喜峰口;内大臣佟国纲、索额图、明珠、阿密达等人参赞军务。后来又命常宁率师会福全军,康亲王杰书驻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防守。康熙亲自率大军至博洛和。双方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境)会战,噶尔丹战败西逃。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月,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兵分三路,康熙亲率京师八旗兵及火器营兵为中路,出独石口,深入克鲁伦河。此时正值蒙古大草原冰天雪地季节,寒冷异常,将士们在狂风暴雪中长途跋涉,衣物尽湿,人困马乏,军兵冻得直打哆嗦。康熙见状下令将内府的账房和食物、柴草、木炭分赐给各队,生火烧饭,取暖烤衣,还对战马和货骡作了防冻保护安排。噶尔丹得知康熙又一次冒雪亲征后,狼狈逃窜,清军分头围追堵截,最后在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图拉河上游南岸)进行激战,噶尔丹妻子阿奴战死,噶尔丹仅率数十骑逃之夭夭。

康熙三十六年(1697)三月,康熙第三次率军亲征,西渡黄河至宁夏,命内大臣马思喀等人穷追不舍,噶尔丹内部众叛亲离,分崩离析。在清军重重围困之下,噶尔丹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只好饮毒自杀。

下经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