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易》有什么作用呢?《易》是揭示事物的真象,确定行事的方法,包括天下事物道理的书。它的作用就是这些。”所以圣人通过《易》来了解天下人的思想,用《易》来确定天下的事物,用《易》来判定天下的疑问。所以蓍草的功能是圆通而且神奇,卦的品德是方正而且机智,六爻的意义是善变而且坦诚。圣人用它来澄清自己的疑虑,退而将爻卦昭示的吉凶深藏于内心,与大众一道期待着吉凶的验证。神奇则善于预测未来,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难道有别的什么东西能达到这种程度!只有古来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残暴的人才能做得到。因此了解天地万物的法则,而且洞察大众行为的动机,圣人才创制了神奇蓍草而且先于大众进行运用,圣人用《易》来约束整肃自身,把自己的德行提升到高深而纯净的境界。天地凝闭叫做坤,天地开启叫做乾。一阖一开叫做变。往来不穷叫做通。呈现表象叫做象。具备形体叫做器。制作而且运用叫做法。这些法则有利于决定人们的进退出入,但大众日常用它都不知觉,这就叫做神。
【原文】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①,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②,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③,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功成器④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者⑤,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⑥,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注释】
①太极,中国古代表示为宇宙本体的哲学概念。两仪,天地。四象,四时。
②法象,昭告某种神秘意义的物象。
③县,古悬字。
④功字今本无,《汉书·货殖传》引《易》作“立功成器”,今据增补。
⑤(wěi),奋勉前进。
⑥河,黄河。洛,洛水。图,传说伏羲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身有文如八卦。伏羲取法于此创制八卦。书,传说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文字,禹取法于此而制作文字。
【译文】
所以《易》有浑沌的本体,本体产生天地,天地产生四时,四时产生八卦,八卦可定吉凶,吉凶决定事业的前程。所以可取法的现象最伟大的莫过于天地,变通最显著的莫过于四时,物象最清楚的莫过于日月,事业最崇高的莫过于富贵。准备各种物资以适应各种用途,建立各种功业,制作各种器物,从而提供天下人以便利,最伟大的莫过于圣人。探求复杂的现象,追索隐秘的事理,寻绎深奥的本源,推究遥远的事态,从而决定天下万事的吉凶,催促人们奋勉前进,最有力的莫过于蓍龟。所以,天生这神奇的蓍龟,圣人仿效它创制卜筮之法;天地变化,圣人仿效它建立卦爻系统;上天显示各种天象,表示吉凶,圣人摹仿它推演出六十四卦;黄河出现背上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背上有图形的神龟,圣人仿照它制作八卦。易卦具备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四象,用以表示阴阳柔刚的变化,并附上文辞,用以表明占卜的结果。确定它的吉凶,用以裁断疑难。
【原文】
《易》曰:“自天之,吉无不利。”子曰:“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之。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之,吉无不利也。”
【译文】
《易经》说:“有来自上天的保佑,就吉祥而无不顺利。”孔子说:“,就是帮助的意思。天所帮助的,必然是合适的;人所帮助的,必然是忠信的。履行诚信,考虑到顺应天道,再加上尊尚贤人,因此上天就会保佑他,处处吉祥无不顺利。”
【原文】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①,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②,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③,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功,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注释】
①情,真情;伪,假象。
②形而上者,指文化制度等思想意识形态。道,理论、方法、原则。形而下者,指天地万物等物质形态。器,具体的物质性的东西。
③夫,高亨认为:“夫当作爻,形似而误。此乃举爻象二字以起下文。下文正是分释爻象二字,故曰:‘是故谓之象,’‘是故谓之爻。’则夫当作爻,明矣。”
【译文】
孔子说:“文字表达不尽心里的话,言语也表达不尽心中的意念。”然而圣人的思想,难道就不可能表达出来吗?孔子说:“圣人建立卦象从而透彻地表达了复杂的意念,设置六十四卦从而彻底地揭示了隐秘的真伪,附记上文辞,从而尽情地倾吐要说的话,又作揲蓍之法使卦爻变化莫测而往复相通,从而充分地发挥易卦的作用,使人们坚定信念,迷信易卦,从而尽量地显示出它的神奇。”乾坤所代表的各种矛盾对立,集中地体现了《易经》的内涵吧?天位于上,地位于下,《易经》就建立在这一基本的矛盾对立之中。天地毁灭了,就无从体现《易经》的原则。《易经》的原则消失了,那么天地或许快要停止运动了。所以形而上者叫做道,形而下者叫做器。将道与器结合起来加以调整,叫做变。结合着二者推衍运用,叫做通。拿来实施于天下大众,叫做事业。因而,卦象、爻画,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繁杂的现象,并用象征某种意义的符号比拟其表象,形象地体现出事物的特性,这就叫做卦象。圣人用卦爻来显示天下万物的变化运动,从而观察这些变化的联系会通,以推行其立身处世的准则和节度,并且附上文辞来判断凶吉,这就叫做卦爻。穷究天下万物繁杂的现象,是出于六十四卦的演化,推动天下人事物象进退消长,是出于卦爻之辞的昭示。万种物象的互相联系,众生进退的调整和谐,是变化的结果。将这一普遍原则推广施行,是变通的结果。将这一普遍原则理解至精妙而透彻的地步,是出于圣人的智慧。静而无为使之自发地发生作用,默默无言而使人们产生信赖,这就是德行深厚的表现。
系辞下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①。天地之道,贞观者也②。日月之道,贞明者也③。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④。夫乾确然,示人易矣⑤。夫坤然,示人简矣⑥。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⑦。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⑧,禁民为非曰义。
【注释】
①《集解》引虞翻曰:“贞,正也。”贞胜,人事之吉凶决定于其事之正否,正则胜则吉,否则败则凶。
②朱熹曰:“观,示也。”贞观,天地之道通过正常规则的变化向人们显示出来。
③贞明,结构与“贞观”同。明,表明。
④贞夫一者也,《校勘记》说:“古本夫作于。”裴学海说:“夫犹于也。”贞夫一,犹贞于一,即正于一。此句是总括“吉凶之道”、“天地之道”、“日月之道”而言的,犹言社会与自然两大领域里的运动变化体现了深刻的内在同一性。于社会,即为“贞胜”的原则;于自然,即为“贞观”的原则。
⑤乾,天,这里指天道。确,《释文》引马云:“确,刚貌。”易,平易。
⑥坤,地,这里指地道。,《释文》引马云:“,柔貌也。”王引之说:“字兼有顺义。”简,简约。
⑦内,推演六十四卦的过程之中。外,推演六十四卦的过程结束之后。变,爻象的变化转换。辞,卦,爻之辞。
⑧辞,章,规章制度,法令条文。
【译文】
代表各种事物的八卦形成一定的系列,卦象就从中体现出来了。在八卦的基础上重叠变化为六十四卦,阴爻、阳爻各一百九十二爻就全部具备了。阴阳刚柔互相推演,天下万物的变化就包括在其中了。附记上文辞解释占卜的结果,人们行动的所有结局就包括在里面了。吉凶悔吝,产生于一切自身变动当中。阴阳柔刚的对立是易卦系统的基础,卦爻的变化流通是为了趋合变化着的形势。吉凶之道,通过正义战胜邪恶得以体现;天地之道,通过规律性的变化来显示;日月之道,通过规则性的运动来表明。社会的自然的运动变化显示了深刻的内在同一性。天道刚健,向人们显示平易的原则;地道柔顺,向人们显示简要的原则。爻就是仿效天地之道,象就是象征天地之道。爻象的变化在分蓍揲卦之时,吉凶悔吝表现在成卦之后,功业的成败体现在爻象的变化之中,圣人的情感流露在卦辞爻辞里面。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成万物,圣人最可宝贵的东西是地位。凭什么来保全地位,那就是仁;凭什么来团结大众,那就是财;管理财务,制定法令,禁止人民为非作歹,那就是义。
【原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①,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③,以佃以渔④。盖取诸离。
【注释】
①王,这里用如动词,犹言统治。
②文,斑纹。地之宜,植物在大地上的分布依其适应性而定,这种适应性,即称为宜。
③王念孙曰:“作字涉上文‘作八卦’而衍。”罔,古网字。罟,《释文》引马、姚曰:“罟犹网也。”
④佃,《释文》:“佃本亦作田。”田,即畋,狩猎。
【译文】
往古时,包牺氏统治天下,抬头则向天空观察天象,低头则在大地观察地理,并且观察鸟兽的斑纹和植物的分布生长情况,近处则取法于人体的各部分,远处则取法于万物的诸形象,于是开始造作八卦,用来沟通领会天地造化神妙高明的用意,用来衡量区分万种物类的情状。结绳而织成网罟,用来猎取鸟兽,捕捉鱼儿。这大概是取象于《离》卦。
【原文】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木为耜①,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注释】
①(zhuó),《说文》:“,斫也。”即砍削。
【译文】
包牺氏死后,神农氏兴起,砍削木头作为耜,揉曲木头作为耒,将耕地锄草的便利教给人们。这大概是取象于益卦。中午时分开市贸易,招来天下人民,聚集天下货物,互相交易然后散去,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这大概是取象于噬嗑卦。
【原文】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①。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②,剡木为楫③,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④,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⑤,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⑥。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⑦,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⑧。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⑨。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⑩,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
【注释】
①垂衣裳,高亨说:“垂当借为缀,缀,缝也。缀衣裳谓制衣裳也。”可备一说。垂衣裳,秦汉间常以喻无为之治。
②刳(kū),《说文》:“刳,判也。”即劈开,剜空。
③剡(yǎn),《说文》:“剡,锐利也。”即削尖。
④服,乘,即驾驭的意思。引重,运载重物。
⑤柝,《释文》:“柝,两木相击以行夜。”即今语所谓更梆。
⑥济,《尔雅·释言》:“济,益也。”
⑦弦,用如动词,将木条弯曲加弦于其上。弧,弓也。
⑧衣,用如动词,包裹。薪,柴草。封,郑注《礼记·王制》:“封谓聚土为坟。”树,植树。
⑨棺椁,棺之内层为棺,外层为椁。
⑩书,文字。契,刻于竹简上的文字。
【译文】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兴起,他们引导生产工具和社会生活不断地改变和提高,使人们不感到疲乏,加以神妙的改造,使人们感到适宜。《易经》的原则是,处于困境就要变通,变通则可以顺达,顺达就可以长久。因此上天就会保佑它,吉祥而无不顺利。黄帝、尧、舜不必有所作为,就达到天下大治,这大概是取象于乾、坤两卦。挖空木头作成船,削劈木头作成楫,舟楫的便利,在于航渡不可徒涉的河流而达到远方,使天下人得到利益。这大概是取象于涣卦。驯化牛马驾车,运输重物达到远方,使天下人得到利益。这大概是取象于随卦。重重设门,敲梆巡更,以防盗贼,这大概是取象于豫卦。砍断木头作成舂米的杵,挖掘洞窝当作舂米的臼,万民获益。这大概是取象于小过卦。将弦绷在木条上制成弓,将木棍削尖制成箭,弓箭的威力可以吓唬天下人。这大概是取象于睽卦。上古时候,天冷人们则居住在洞穴,天暖则露宿在野外,后世的圣人建筑宫室,改变了这种居住方式,上有屋栋,下有四壁,以躲避风雨。这大概是取象于大壮卦。古时候葬人,厚厚地包裹着草柴,埋葬在荒野中,不积坟堆,不植树木,服丧也没有时限。后世圣人用内棺外椁取代了这种野葬的方式。这大概是取象于大过卦。上古时期,结绳记事,后世圣人用书契取代了这种记事方法。百官利用书契处理政务,百姓通过书契了解往事。这大概是取象于卦。
【原文】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①,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注释】
①阳卦指震、坎、艮,皆两阴爻、一阳爻,所以说多阴。阴卦指巽、离、兑,皆两阳爻、一阴爻,所以说多阳。
【译文】
所以《易经》的内蕴是卦象。卦象就是以卦体象征各类事物。彖就是裁决。六爻的变化是仿效天下事物的变化。所以吉凶就从中产生,悔吝就从中显现。阳卦多阴爻,阴卦多阳爻,这种现象的缘故是什么?阳卦的爻画是奇数,阴卦的爻画是偶数,这种现象表示什么性质?阳卦一阳爻,二阴爻,表示一君二民,即少数统治者统治众多的百姓,这是君子的原则。阴卦二阳爻,一阴爻,表示二君一民,即少数百姓受多数统治者的统治,这是小人的原则。
【原文】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①。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注释】
①蠖(huò),《说文》:“蠖,尺蠖,屈甲虫也。”信,伸。
【译文】
《易经》说:“匆匆忙忙地来来往往,朋友们顺从你的思想。”孔子说:“天下人有些什么思想?有些什么考虑?天下的道路虽多,但同归于一个地方,人们的想法虽多,但统一于一个道理。天下人还有什么思想?还有什么考虑?太阳降落则月亮升起,月亮降落则太阳升起,日月交替升降,光明就产生了。寒冷消退则暑热来临,暑热消退则寒冷来临,寒暑交替,年岁就形成了。往者退缩,来者伸展,屈伸交替,利益就产生了。软虫的收缩是为了求得伸展,龙蛇的潜藏是为了保全生命。精研义理达到纯熟高妙的境界,是为了具体的运用。利用知识静养自身,是为了提高德行。超越了这些范围,就不是我所能了解的了。穷究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的变化,就是最伟大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