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写的书不下170种,现在留存下来的就有47种,包括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理学、生物学等。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集古代希腊知识大成的博学家。直到近代实验科学诞生之前,尤其是在中世纪的欧洲,他的所有思想都被尊为不可怀疑的真理。
亚里士多德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客观对象,并首先进行科学分类,促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渐演变为许多独立科学。他是形式逻辑的创立人。他总结出了一个从正确的前提怎样推导出正确的结论的归纳和演绎方法。他还特别重视逻辑推理和严格地运用数学工具,这些科学方法论为许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生物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堪称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生物学家。他在研究生命现象时,提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生命定义:“能够自我营养并独立地生长和衰败的力量。”他提出生命的产生是在植物和动物的交界之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直发展到最高级的人类。这是很了不起的思想。他又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给动物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对于近代生物学及其科学研究都有指导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物质、空间、时间、运动是彼此密切相关的,主张物质、空间与时间的连续性,反对存在“真空”的观点。他重视观察,并推证了地球是圆形的。
由于时代的局限,伟大的智者亚里士多德只能领先观察和想象来探讨万事万物的运动和它们的原因,因此,发生谬误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他认为要使一个物体不停地运动,需要外力不断的推动,不然就会自动停止;他主张地球中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认为心脏是智慧器官,而大脑只是冷却器官,等等。
尽管亚里士多德有过错误,仍然不失他的伟大。他说:“我没有现成的根据,没有可照抄的模型。我是一位开拓者,所以我是渺小的,我希望读者诸君承认我已成就的,原谅我未成就的。”可悲的是,在他死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欧洲基督教会出于统治需要,阉割了他的学说。他们“扼杀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有生命的东西,而把他的死的东西永远保存下来。”把他神化,阻滞了科学的发展。当近代实验科学兴起的时候,科学家们不得不为了把思想从亚里士多德的教条中解放出来,进行长期的艰苦斗争,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
(2)古代天文权威——托勒密古代人最感兴趣的是日月星辰怎样构成,如何运动。托勒密(约90—168)是第一个系统研究这些问题并作出成就的科学家,因此成为历史名人之一。
托勒密生活的时代是古希腊后期,当时罗马人占领了许多希腊城邦,希腊的科学文化迅速向外传播。托勒密就出生在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埃及城市托勒密城中。
托勒密在继承亚里士多德等人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天文观测和大地测量,创立了宇宙结构学说,写成13卷本的巨著《天文大全》。书中,他把前人提出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进一步发挥和系统。托勒密的行星体系学说,肯定了大地是一个悬空着的没有支柱的球体,并且从恒星天体中区分出行星和日、月是离我们较近的一群天体,作出了把太阳系从众星中识别出来的关键一步。托勒密经过系统的天文观测和计算,编制成包括1028颗恒星的位置表,测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29.5倍地球直径,这个数值在古代是相当不错的。这样有规律的行星体系是托勒密学说的核心和精华,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托勒密学说中的糟粕——地心说,当时符合人们经验感觉,所以长期被人们所推崇。特别是在他死后,地心说和《圣经》所说的地球静止不动,上帝把人类安置在宇宙中心的说法相合,因此后来被教会利用,成了一个不允许怀疑的教条,统治欧洲思想界达1400年之久。后来哥白尼在托勒密学说的球形大地、有规律运动行星体系等精华基础上,抛弃了地心说的糟粕,把中心挪到太阳上,创立了“日心说”,导致了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
托勒密博学多才,是一位大学问家,有许多著作流传后世。除了天文学外,他还是位数学家、光学家、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在他之前的地图,东面只画到印度的恒河为止,他绘制出一幅从中国到西欧、从俄国到埃及的世界地图。他对光的折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总结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他还用数学方法继续进行研究,已经走到折射定律的跟前可惜未发现它。结果折射定律直到17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斯涅尔发现。
(3)倡导“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培根(1561—1626)的名言。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曾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一生竭力提倡科学知识和新方法,要人类充分树立驾驭自然的能力。他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以便征服自然。他指出自然界是物质的、能动的,具有内在力量的内部张力。他还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感觉是可靠的。科学在整理感性材料时,他主张用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和方法科学地整理感性材料。培根认为,把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相结合是克服感官缺陷的重要途径。注重感觉经验忽视理论总结,如同蚂蚁只会收集材料不会加工消化;注重理性思维轻视经验,如同蜘蛛只会吐丝织网编造自撰的体系。这些都是不对的。科学应当以感觉为依据,把从感觉得来的材料,用合理的方法加以分析、整理,上升到普遍原理,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同蜜蜂那样,既采集又加工制造。这种合理的方法,就是培根倡导的归纳法。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他的归纳法,对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新工具》等是举世闻名的著作。
(4)创立“日心说”的哥白尼现在,如果有人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定会被人笑话。可是,“地心说”曾经被奉为真理达一千多年,是哥白尼(1473—1543)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打开了自然科学的大门,引起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重大变化,它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
杰出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波兰人。他10岁时父亲去世,在舅舅家长大。在舅舅影响下,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着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506年回国。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为“神医”。他大部分时间在大教堂当教士,但始终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他的著名天文学说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哥白尼为了取得天文观测数据,在他任职的教堂箭楼上,建立了一座小型天文台。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从不间断。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它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的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是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这是很了不起的。
“日心说”认为,天体运动应当是简单的、和谐的,用所有星体环绕地球运动来解释地球上看到的日升月落等现象,就如同我们坐在船上认为两岸在运动,而不是船在运动一样。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明确宣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和别的行星一样,是一颗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而且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哥白尼的结论和《圣经》上的说法完全相反,如果承认日心说,就等于宣布《圣经》传播的是谎言。
哥白尼确立日心说后,由于顾忌教会的迫害,不敢公之于世。后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被搁置了30多年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才得以出版。直到1543年5月24日去世那一天,他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书。
(5)为真理献身的布鲁诺在科学发展史上,虽然没有真刀真枪的两军对垒,但确有人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布鲁诺(1548—1600)就是一个为科学舍身的天文学家。
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贫苦家庭,15岁进修道院,在那里他读了很多书。24岁成为牧师,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逐渐对宗教产生怀疑。他大胆地批判《圣经》,因而冒犯了罗马教廷,只好逃出意大利,到法国、英国等地广泛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托勒密的地心说,并且发展了日心说。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在太阳以外,还有无数个类似的恒星系统。太阳不过是一个恒星系统的中心,而不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太阳也不是不动的,它相对于其他恒星的位置也在变化。在太阳系中还存在当时未发现的行星,太阳和星球均绕轴自转。他还提出了其他星球上有人居住的思想,自然定律统一思想等等。其中许多为后来天文学发现所证实,对科学和宇宙观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由于布鲁诺广泛宣传他的先进哲学思想,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罗马教廷采用欺骗手段,把他骗回意大利,并立即逮捕。刽子手们使尽了种种威胁利诱手段,想让布鲁诺屈服,但他坚贞不屈地说:我半步也不退让。”经过八年的折磨,他被处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布鲁诺无畏地捍卫真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面对行刑的刽子手,庄严宣布:“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恐惧!”布鲁诺不畏火刑,坚定不屈地同教会、神学作斗争,为人类挣脱了上帝的桎梏,他的科学精神永存!1889年,人们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竖立起他的铜像,永远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勇士。
(6)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住在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旁。他在这世界第一斜塔上有个重要的发现,因此,后人只要提起斜塔,就会想起伽利略。
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的速度要快。世世代代的学者都接受这个论断,坚信不疑。但年轻的伽利略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荒唐的。如果没有空气的摩擦阻力,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速度相同。伽利略就是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证明这个理论的。他在斜塔上同时丢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千百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都惊讶不已。
伽利略从小善于观察、思考和实验。一天晚上他看见挂在教堂上空的灯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当他把窗子关上时发现灯仍在有规律地摆动。他按住自己的脉搏多次数着,发现灯来回摆动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这盏灯在教堂里不知摆动了多少年,伽利略独具慧眼发现了这一秘密。他回到家里又做了许多实验,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规律,并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脉搏计时器。
1608年,伽利略听说有个荷兰人制造了一种奇妙的光学仪器,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从中受到启发,于1609年制成历史上第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他利用这架望远镜,取得了许多天文学的重大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震撼了全欧洲,也引起教会的恐慌和仇视。1611年2月,教会宣布伽利略的观点为异端邪说;不许伽利略宣传他的学说,禁止出售他的著作。
伽利略并没有因此停止自己的科学研究,他偷偷地著书立说,几年后,出版了《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以他出色论辩才能和铁的证据,为哥白尼的学说辩护,给地心说以粉碎性的打击。但教会并不甘心,1633年2月对伽利略这位近70岁的老人进行残酷审讯,并判处管制。尽管朋友们和他的女儿劝他改变观点,伽利略却毫不动摇。教皇采用卑鄙的手段,强迫伽利略跪下,可是这位巨人站起来后,依然坚定地说:“地球仍旧在转动!”监禁剥夺了人身自由,使伽利略的肉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但他坚持真理的意志毫不动摇。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写出了《新科学谈话》、《论力学和运动》等书,总结出许多科学规律,为后来牛顿建立“牛顿三定律”奠定了基础。1636年,72岁的伽利略双目失明,仍在学生的帮助下继续进行科学研究。1642年1月8日含冤逝世。
伽利略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卓有成就,是世界上首先融合贯通了数学、天文、物理三门科学的科学巨人。他倡导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用实验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逻辑理论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一生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为近代科学的成长不屈不挠地斗争。他的孜孜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永远为后人所景仰。300多年后的1979年,罗马教廷才公开承认当年对伽利略的审判不公正,并宣布给他平反。
(7)力学之父——牛顿近代自然科学与古代科学相比,有两大特征:用实验可以验证,用数学可以精确表达。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创立的力学,是世界上第一门具备这两大特征的学科,为其他学科树立了典范。牛顿本人作为力学之父,是世界历史上对人类文明作出划时代贡献的少数科学家之一。
牛顿出生在英国林肯郡农村,父亲在他出生前两个月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多时改嫁,牛顿由外祖母和舅舅抚养成人。他酷爱读书,经常动手制作小机械,常常为奇妙的自然现象向老师发问。18岁时,他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著名的剑桥大学,23岁获学士学位。
1665年夏季,为了躲避伦敦发生的瘟疫,牛顿回到家乡。在乡下居住的18个月,是牛顿一生中创造性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在数学、光学、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划时代的发现。以后几十年,他把青年时代的创见加以整理,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巨著《自然哲学和数学原理》,成为近代科学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