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奥林匹克行
46359600000009

第9章 古代奥运会的起源与发展(4)

1942年,拉图尔逝世。当时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瑞典体育活动家吉·西格弗里德·埃德斯托姆先生继任主席。

埃德斯托姆先生是世界体坛的一位著名人物。年轻的时候曾经是短跑高手,经常代表瑞典参加田径比赛。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奥运会,埃德斯托姆是组织者之一。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他是瑞典代表团团长。

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于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埃德斯托姆当选为第一任主席。1920年,他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一年之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国家之间关系紧张,情绪敌对。埃德斯托姆的国家瑞典是中立国,因此,他利用这个特殊地位与各国奥委会的委员保持联系,从中斡旋。1945年,他主持召开了战后第一次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上批准英国为第14届奥运会主办国。1952年他以82岁高龄宣布退休。为了表彰他对国际奥委会所做的贡献,后来他被推举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1952年到1972年,由美国人埃佛瑞·布伦戴奇担任第五位主席。布伦戴奇原是一位建筑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公司在芝加哥周围盖过许多摩天大楼。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一位体育人才,曾参加过第五届奥运会比赛,三次夺得过美国业余十项全能比赛的冠军。当他退出赛场以后,即对组织和管理体育赛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布伦戴奇曾担任美国奥委会主席达25年,还连任七届美国业余田径联合会主席。1936年,他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45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他积极提倡业余运动的发展,并且写了大量有关奥运会的文章。

国际奥委会第六位主席是英国人洛德·基拉宁。他毕业于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在学校曾经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经常参加划船、赛马等比赛。大学毕业以后,他当了一名记者。基拉宁还是一位电影制片人,德国影片“沉默的人”就是由他担任影片顾问的。

在他任职期间,曾经来中国访问,对恢复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作了有益工作,1980年基拉宁离任。

第七位主席就是西班牙人萨马兰奇。他是一位实业家,在政界也曾担任要职。一次他率领西班牙冰球队参加世界比赛并夺取世界冠军,从此与体育结缘。萨马兰奇先生曾经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执委和副主席。1977年,他离开国际奥委会出任西班牙驻苏联大使,1978年重返国际奥委会。从1980年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开始,就努力将奥林匹克运动引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他不畏艰难到世界各地访问游说,与各国领导人和体育界高级人士进行广泛接触,以此来维护和发展奥林匹克精神。

萨马兰奇先生有着广泛的业余爱好,喜欢欣赏绘画和体育集邮,他还非常提倡体育竞技和文化艺术相结合,使体育向着更高的文化层次发展。

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个中国委员

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我国的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的国家奥委会。但是在1922年国际奥委会里却已经选出了一个中国委员,他就是王正廷。事情的原因是:旧中国时近代体育从西洋传入中国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基督教会办的学校和青年会。无论是1910年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运动会,还是1913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国际体育比赛——远东运动会,以及后来的各届远东运动会,均由基督教会参与组织。王正廷作为当时的体育名流,其本人也是一名基督徒,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在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奥委会开始重视远东体育事业的发展。在1921年第5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之际,国际奥委会派日本委员代表出席致词。1922年,国际奥委会决定选一个中国委员,王正廷有幸当选。而中国全国性的体育组织,直到1924年才真正成立。

王正廷是远东体育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历届远东运动会的赞助者之一,在前后共10届远东运动会中,他担任了第2、第5、第8届运动会会长。1924年8月被推选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名誉会长。1936年和1948年,他两次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11,14届奥运会。1952年,他定居香港,1961年去世。

申办城市概况

从1896年首届到2000年第27届,总共有20多个国家60多个城市提出了申请主办夏季奥运会,其中亚洲为5个国家7个城市。她们是: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韩国的汉城和中国的北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乌兹别克的塔什干(现已退出)。历届争办中,有冷落也有高潮。最多的一次是1960年第17届,共有15个城市提出申办。而第2(1900)、第5(1912)、第9(1928)、第10(1932)、第14(1948)、第23(1984)届则只有1个城市唱独角戏。起初1个国家可以有几个城市同时提出申请,自1964年第18届始,规定1个国家只限1个城市。如有几个城市同时申请,则由该国奥委会遴选其中的1个。2000年争办城是实行这一限制后最多的一次(原有8个城市,1993年乌兹别克的塔什干和意大利的米兰先后退出申请,减少到6个)。在申办城之争中,有的是一次成功,雅典、圣路易斯、斯德哥尔摩、安特卫普、墨尔本、慕尼黑、汉城、亚特兰大都是这样的幸运者。有的则虽经多年努力,如巴塞罗那曾先后申办1924、1936、1940年3届,直到1992年才好梦成真。而有的,如布宜诺斯艾利斯(5次)、布达佩斯(6次)、底特律(7次)则是多次落选,仍不改初衷。

回溯百年,因时代不同,国情各异,承办城的出发点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仍是雷同的。首先是尽国际义务——这是最根本的,另是从主办城乃至这个国家的利益考虑。作为国际奥委会的成员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既有权利,也有义务,举办奥运会就是其中义务之一。这一义务是非常崇高而伟大的,其次4年一度的奥运会是世界青年的盛大节日,不仅可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而且使各洲青年相聚一起,增进相互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而和平的世界。对承办者来说,也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它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威,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体育和经济的发展等。再次是1984年后,人们又开始谈论奥运会赢利的问题,奥运会为举办国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极大的社会效益,因而成为各大城市抢手的“热饽饽”。当然,承办奥运会,既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但奥运会不是商品,人们不会以赢利与否作为申办的大前提。这是人类的共识。承办奥运会的目的,不管对国际还是对国内,也不管是对政治还是对经济,都无法截然分开,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有单一的目的,即使主观上是那样,客观上仍会收到主观上意想不到的效果。百年奥运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足迹。

怎样确定申办城市

根据国奥执委会颁发的《举办奥运会城市的条件》规定及各有关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要求,主要有10个方面:

①社会政治的稳定。

②体育场馆的设施齐备。

③主办城市的开放和现代化。

④经济保证。

⑤国际和城市交通的便利以及各种先进的通讯信息设施。

⑥安全保障。

⑦文化艺术发达。

⑧城市的美化和环境保护。

⑨主办国举办大型国际比赛的经验。

⑩具有对体育赞助的潜在能力。

在决定主办城市时,国际奥委会是采用投票的方式。

投票中若没有一个城市得票超过半数,则采取多轮投票。每轮投票淘汰一个得票最少的城市,直至在最后两个城市间进行最终投票表决。

由于争办、奥运会的城市很多,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以国际奥委会决定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为例,1990年6月国际奥委会东京全会上,对6个申办城市投了5轮票,最后美国亚特兰大获得了主办权。

2001年7月13日晚,国际奥委会第十二次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决定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申办城市的主办权。申办该届奥运会的城市有法国的巴黎、中国的北京、日本的大阪、加拿大的多伦多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第一次按下电子按钮的一刹那,日本的大阪便惨遭淘汰,中国北京以44票遥遥领先。第二轮投票,中国北京以56票的优势击败了其他申办城市,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