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一些构思和想法(全)
从政策的平滑性来说,之前的诸如加大新股发行,到现在的缩减甚至是暂缓发行,确实是有一定的不合理的地方。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之前的股市疯涨,加了这么多限制依然一下就冲到了5100点,如果不进行限制,谁知道能涨到哪里去?万一突破了6100点的高点,说不准又会再次的人气爆棚,继续推高,然后到那个时候在去做限制的话,一旦情况急转直下,更将是天崩地裂,摧枯拉朽。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实际上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只是近期股市波动幅度过大,而且可以算是直线下跌,感觉大多数股民投机心理和行为过于旺盛。而且之前的一波大行情,确实会让大多数股民心态失衡,哪怕是在其中赚了很多钱的股民。自我反思,就是包括我自己在内,也难免心态失衡,已经就动了不愿工作就此准备专业炒股的心思,而且差点就付诸行动了。
心态失衡的大致表现可能为如下几点:
一,虽然也享受到了股票市值的大幅度的上涨,但是曾经买过的一个牛股,中途卖出了,随后的一些操作,最终发现结果还远不如直接继续持有原股票的效果。
二,进场时间短,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涨幅。
三,过于心急,频频操作失误,买入的股票,一段时间甚至是几天没有动静,而看到新闻,屡屡每天几百个股票大涨甚至涨停,于是觉得自己买的是垃圾股,然后就卖了去追涨别的股票,结果..
四,见钱眼红,投机爆富的心里过剩,于是大胆的去融资配资。
等等。
近期的大跌,个人感觉完全是有些出人意料。甚至我就在想,是不是有人在心怀叵测,肆意妄为。即便不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光从股票市场来说,因为股票市场本身就是具有投资和博弈的双重效益,某些人的亏损预示着某些人就将会获得额外的收益。
于是就有可能的那么一群人,借机肆意打压股市,然后他们的意愿就是据此打乱大多数人的投资决策和心态,一旦有那么一部分人忍受不了开始出场,那么就是他们大举入侵,在超低价格入场的时候。
于是他们在超低价格入场,然后到时间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好转了,又借机肆意的宣传,大幅的拉抬股价和四处的网急人气,最终在超高的价格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引诱大众在高位接棒,于是他们高位离场。之后就是等待下一次的轮回。
这可能就是某些人的剧本和设计。
我个人以为,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
第一,是主抓投资者的教育。尽可能多的让大众股民都提高股市投资的认知和意识。
虽然不想说,但是从概率上说,凡是依靠赚钱效应才进入股市准备淘金的人,注定都是输的一方。应该让大众提高对股市的认知和意识。股市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标的。
实现财富自由,带领大众致富(对于那些公募私募来说),甚至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那必定是少数人的事情。即便是购买基金,看着大家赚钱了再去购买,然后看见大跌了又是赎回,那也是注定是输的一方。
目前公认的股市第一人巴菲特,那也是因为六十年的长期投资,加上自身的确实有那么一份实力,最终战胜了所有人,这五六十年美国股市也是起起落落,你什么时候听到过巴菲特清仓离场过?
按照中国经济的发展预期和展望,那么目前来说中国股市就是有极大的长期投资的价值。而不在于现在是高点还是低点。作为一个大众的投资者或者股民来说,要判断现在是高点还是低点无异于难如登天。但是你如果觉得中国经济可能会好,中国股市可能会涨,那么就应该是脚踏实地的进行长期投资,一直持续下去。除非你是想做的比巴菲特更好,觉得自己能超过他的高度。
第二,针对可能的某些心怀叵测的人群,然后针对这些人的心里行为等等,在制度上专门的进行一些限制。或者说是从交易制度上来限制投机行为和提倡长期的价值投资。
比如说,在某个价格买入某个股票之后在一定时间内比如说半年之内,低于这个价格就不许卖出,只能是高于这个价格才能卖出。同样,在某个价格卖出了某个股票之后在一定时间内高于这个价格就不许买入。
当然,有些时候可能国际国内的大势会随时变换,以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会有变脸的可能,可以给与大家一次变更的权利。另外对于一些基金来说,可能面临大量申购和赎回的情况发生,可以在交易系统上面设置,给他们额外的一次向证券公司申请变更的权利。
至少可以在特殊时期,进行临时的执行。首先这样一来,能限制某些人的借机打压股价的目的。而他们打压的手法必然是这样的:不及成本的杀跌,然后途中适当的吸纳一些筹码,然后再次的打压,然后再次的吸筹,然后再次的打压,最终实现在超低价位吸纳到足够的筹码。虽然途中的打压行为是亏损的,只要在低价买到足够的筹码,那么他们就将是最大的赢家。
因为他们不可能有无限量的筹码持续的打压股价。必然是一边打压,然后趁机吸纳导致股票的一些上涨,然后再次无情的打压。
进行了这个限制之后。他们就没有了打压的能量和动力。而且股价一涨,他们就没办法买入股票,就会导致他们自己实实在在的亏损。所以他们也就不会这么干了。
这样在制度上就首先确保了中小散户和一些大户和机构在操作上有相对比较平等的权利。毕竟这种权利只是大机构的特权。而中小散户在其他资讯上的先天不足,加上本身资金有限,反而更加重视股价的临时波动,甚至是大多数中小散户都是设定了止损点的,所以就导致了间接的打压了股市的推手。
如果说普通大众,看重于中国经济,想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中分一杯羹,那么就选择长期的投资,而不要去判断现在是高点还是低点,争一时之长短。除非是现实生活中必须要从股市取钱出来用了,或者说阶段性的达到了你的目标,比如说持续的存入资金到股市,打算积累到自己买房的钱,然后真的到了,就取出来,毕竟现实生活还是第一位的。
如果你是看衰中国经济和股市,这是你个人的权力,那么请把股票都交出来,而不是趁机打压股价,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而如果说要想达到全面的监管,可以让证券公司研发出相应的交易软件,想来是不太难得。
其次,我个人对于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也是有一些意见和看法的。
因为这种股权激励计划,我个人的认为,实际上是公司高管变相的摊薄了股票的权益。
而且,目前来说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
一些创业人员,在经历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创业之后,终于事业有成,公司上市了,自己也是步入到亿万富翁的行列。那么不可避免的有那么一群人,开始逐渐重视起个人的生活品质,也可以说是享乐主义抬头。
这本无可厚非,毕竟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对于投资的股民来说,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而且也导致了中国股市的吸引力在下降。
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在刚起步开始的时候,虽然风险大,但是收益也是最高的。一旦上市一段时间后,享乐主义抬头,导致了公司的竞争力下滑,往往被后来者迎头赶上,甚至是超越并且挤压了生存空间。最终的结果是公司的股票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沦为垃圾股。
一旦注册制降临,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我个人也有些不成熟的构思和想法,于是我也就不怕丢人现眼的抛砖引玉。
也分为两点:
一是重视公司高管的教育引导。
二是从制度上入手。
首先是限制公司高管的股票投资。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你只能买入所在公司的股票,在职期间不得卖出公司股票。只能卖出其他公司的股票,不能买入其他公司的股票。
作为大股东兼职公司高管的,或者是指派了公司高管的,也是只能买入公司股票卖出别的股票。
大股东想要减持怎么办?完全远离公司管理层,我认为这也是跟保持上市公司的独立性是趋于一致的。如果说大股东认为自己还能带领公司发展的,自己当董事长的,也应该是只能买入公司的股票,不能卖出。因为既然你认为能带领公司发展,那么一般来说公司股票就具有投资价值,你怎么能卖出?
如果说确实是现实生活需求需要,而除该公司之外没有其他的任何额外的资产(所谓的额外的资产就是除家庭生活之外的资产,比如说其他公司股票债券等等)然后向证监会申请批准。然后证监会视情况核准减持相应所需要的股票数量。
而一个大股东或者是集团公司不得兼任和指认两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只能算是投资方,可以投资多个上市公司。让两个上市公司相互独立的运营。
在股权激励方面,我的构思是这样的:
公司取消所有现金现物等奖励,一律改为发放股权购买担保贷款(或许我个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有限,姑且这么说)。
所谓的股权购买担保贷款是这样的:公司给予高管(包括一些核心技术科研人员)一定量的担保贷款,该贷款只能用于购买本公司的股权。所购买的股权就是该贷款的抵押物,公司只进行担保。
而贷款额度应该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公司根据个人的价值体现,一个是上限为该贷款额的每月利息等于每月工资。为了规避公司的风险,发放的每月工资应该先行缴纳了贷款的利息之后才发放到个人。
如果说工资都交了利息,那怎么生活?一个是股票的分红。一个是你自己看着办,相应的认购贷款额度。你想全额认购,而且体现了这个价值,那么就说明你极其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自然就应该过着暂时缩衣节食的生活。
如果说是发生了意外,必须要用钱,而除股票之外没有其他的任何的资产,而且公司确实是得到了发展,股票价值增长了,目前股票价值已经超过贷款的一定数值,则可以申请卖出部分股票。包括偿还贷款以获得新的贷款额度持续的增持公司股票。也包括购房购车结婚生子等解决人生大事。但是只要还存在贷款额度的,从考虑降低公司风险最大化的确保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也应该相应的限制购房购车结婚等标准。
这样的做法有三个极大的好处(个人以为):
一是最大化的确保了公司的独立性。大股东已经难以直接插手甚至是干预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了。
二则解决了享乐主义抬头导致公司竞争力的下滑的遗留问题。而且即便是你自己想开始享乐了,你也会主动放权包括离职,主动的退位让贤也是确保自己享乐的基础不会破坏,而且能让自己更安心的享乐。
三是公司的存续和经营会获得极大的顺延。首先是现存的公司高管包括核心技术科研人员的股权比重会越来越大,能留住人。
因为一些天才式的人往往会在翅膀硬了之后打算单干。实际上则是公司培养了你,造就了你,最后成了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更别提一培养出来就被别的公司高薪挖走了。
另外,老的领导层退位,新上任的高管必须更加卖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提高自己股权比重的同时获得个人资产的增值。
我想着适合所谓的智猪博弈理论。
公司能持续的发展,这才是给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回报。毕竟,时代在变,一些公司的生死存亡往往就起因在能不能留住核心而有价值体现的人员上面。一些公司的股权结构太老化了,必然导致新的人才只得是另谋他就才能成就一片天空。只有这种的体制出来之后,才会让一个公司持续不断的进化。
本来还是有些负面的话想顺着说下去的。不过想想,那就好像是我故意想象现有的体制不行给自己吹嘘的嫌疑,还是算了。
学历不高,可能语言表达的不是特别的准确。如有不当,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