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探究丛书-湖泊
46365500000002

第2章 湖泊概述(2)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面积有68870平方公里,同时也是热带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但它还不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仅能排名第二大而已(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美国的苏必略湖)。如果依含水量来比较,维多利亚湖共有2760立方公里的淡水量,排名世界第七。此湖是白尼罗河(世界最长河尼罗河支流)的源头,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由非洲三国: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所拥有,目前这三国在维多利亚湖畔都有不错的观光业发展。维多利亚湖湖域呈不规则四边形,南北最长有337公里,东西最宽有240公里,整个湖岸线长约3220公里,海拔1134米,平均水深40米(已知的最深处有82米)。关于维多利亚湖的最早记载来自往来非洲内地的阿拉伯商人,他们到处奔波,寻找黄金,象牙,奴隶等商品。12世纪60年代,一张名为AlAdrisi的地图就明确标明了维多利亚湖的准确位置,并将其标为尼罗河的源头。1858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成为看见维多利亚湖的第一个欧洲人,当时他正同同伴理查德·伯顿为英国殖民当局寻找尼罗河的源头,并探索战略资源。斯皮克一看见如此宽广的水面即认定他找到了尼罗河之源,他以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命名了此湖。伯顿当时正因病在更南的坦噶尼喀湖畔休养,听到斯皮克宣布此湖为其个人发现时怒不可遏,两人公开决裂,引发的争吵不仅限于学术界,更引起了各位探险家的关注,因为他们想证实或者否认斯皮克的论断。著名的英国传教士兼探险家大卫·利文斯敦后来在探险中偏向西方过多而误入了刚果河流域,因此未能证实斯皮克的发现。最终美国探险家亨利·莫顿·斯坦利确认了斯皮克的发现,并做了环湖考察。在湖的北岸他发现了利庞大瀑布。维多利亚湖周边是世界上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对于这些数以百万计的人民来说,湖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在维多利亚湖的生态系统也相当糟糕。自1950年起,尼罗河鲈鱼(Latesniloticus)被引入湖中,原意是想增加湖区渔业的产出。但是这种鲈鱼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数百种当地特产物种自此灭绝。更糟的是,本来不错的鲈鱼产量后来也急剧下降。不过正因为这些尼罗河鲈鱼被过渡捕捞,一些特产物种反倒开始回升。另一个影响到本地生态的问题是原产于美洲热带的水葫芦。这些水生植物聚集而生,影响了交通、捕鱼、水力发电和生活饮水。1995年,90%的乌干达沿岸都被这种植物阻塞。由于机械和化学办法似乎都不起作用,人们只好培育一种以水葫芦为食的象鼻虫并放到湖内,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1900年起,维多利亚湖渡轮成为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之间的重要交通工具。

休伦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位于美国密歇根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之间。休伦湖由早期法国探险者命名,名字来源于居住于附近地区的印地安人休伦族。休伦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176米,湖的平均深度为59米,面积59600平方公里,蓄水量3568立方公里,湖岸线长6159公里。伊利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也是世界第十三大湖。伊利湖的名字来源于原在南岸定居的印第安伊利部落。伊利湖的面积有24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9米,蓄水量483立方公里。底特律河将休伦湖水导向这里,而尼亚加拉河经尼亚加拉瀑布将湖水引入安大略湖。湖的南岸是美国的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西岸是密歇根州,北岸是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安大略湖北邻加拿大安大略省,南毗尼亚加拉半岛和美国纽约州,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安大略来自易洛魁语Skanadario,意思是“美丽之湖”或“闪光之湖”,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因此湖得名。安大略湖是五大湖中面积最小的(19009平方公里),但是蓄水量超过伊利湖(1639立方公里),是世界第十四大湖,湖岸线长1162公里,最深处有244米。最大的流入河流是尼亚加拉河,最大的流出河流是圣劳伦斯河。

坦噶尼喀湖是非洲中部的一个淡水湖,位于南纬3度20分,东经29度5分和南纬8度48分,东经31度15分之间,是世界第二古老的湖,地质学家推测约在100万年前形成。第一是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深度有1470米,是世界第二深。面积有33600到329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湖。非洲有四个国家都拥有这个湖的一部分,分别是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拥有45%﹚、坦桑尼亚﹙拥有41%﹚和赞比亚。坦噶尼喀湖第一次有纪录的发现是在1858年,由欧洲探险家理查·波顿和约翰·史贝吉所纪录。当时这两位探险家为了探索尼罗河的源头而来到东非,后来约翰·史贝吉又继续发现并纪录了另一个更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属于断层湖,南北长约679公里,宽度平均是50公里,包括了1828公里的海岸线﹙深度570公里﹚,最深度位于坦噶尼喀湖的北部。由于它提供了非洲热带动物、水生生物干净的水源,坦噶尼喀湖周边和湖中的生物种类都相当的丰富,生物学家甚至认为世界上80%的鱼类都曾在这个湖中被发现。坦噶尼喀湖的下游区域约涵盖231000平方公里,除了有两条主要的河流流入坦噶尼喀湖,还有很多小河也流进湖中,这两条流入坦噶尼喀湖的河川中,以鲁济济河(RuziziRiver)最大,它从湖的北边流入。另一条则是马拉加拉西河(MalagarasiRiver),它是东非国家坦桑尼亚的第二大河,从东边流入坦噶尼喀湖。马拉加拉西河是早期流入坦噶尼喀湖的河系,上游曾是非洲的刚果河。由坦噶尼喀湖流出的河川则主要是鲁库加河(LukugaRiver),这一条河川最后消失在刚果河流域中。坦噶尼喀湖中至少有三百种以上丽鱼科的鱼,和150种非丽鱼科的鱼类,多数都生活在湖底。而鱼类最多的地方则是鲁库加河流出的河口,其中坦噶尼喀沙丁鱼就至少有2到6种,而掠食性的食人鱼﹙和非洲维多利亚湖边的掠食性尼罗河食人鱼略有不同﹚就有4种。在坦噶尼喀湖中的丽鱼有98%都是湖中特有种。此外,坦噶尼喀湖中有相当多特有种无脊椎软体动物,如螃蟹、水蛭、桡足类动物﹙如剑水蚤﹚等。坦噶尼喀湖为湖边的100多万居民提供了相当多蛋白质来源,整个湖约有45000的渔场和800个小港口。坦噶尼喀湖鱼也有出口到世界各国,1950年就已经发展了商业化的捕渔业,1995年估计渔获量约有180000吨,然而这并非最兴旺的时期,过去渔获量最大的时期是1980年,后来因为远洋渔业的进口,坦噶尼喀湖周边的渔业量就渐渐减少了。

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南部,邻近蒙古国,是东亚地区不少民族的发源地,中国史称北海。

汉朝期间,贝加尔湖属于匈奴的活动范围。著名的苏武牧羊的故事就发生在贝加尔湖一带。自汉以来,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宋诸朝,贝加尔湖地区生活着鲜卑、乌桓、敕勒、契丹、回纥等古代游牧民族。这些民族通常独立于中原的王朝,甚至入侵,有时臣服于中央政府,如盛唐时回纥曾臣服。至蒙古兴起时,作为与蒙古族的隆兴之地——色楞格河(注:色楞格河是注入贝加尔湖的最大河流)十分相近的地区,贝加尔湖的政治经济战略地位越发显得重要。明灭元后蒙古退到长城以北,分成二部,瓦剌与鞑靼,贝加尔湖处于蒙古的统治之下。明末清兴起时,除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地区已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外,漠北和漠西蒙古仍与整个华夏民族若即若离。清入关前,今蒙古国地区生活的是喀尔喀蒙古,贝加尔湖地区生活的是布里亚特蒙古,漠西今新疆一带生活的是准噶尔蒙古。布里亚特蒙古人活动的中心地带,最核心的土地,就是贝加尔湖。1697年和1757年,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分别被清政府控制或征服。不过之前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属于布里亚特蒙古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则划归俄国。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斯坦共和国东部,在19世纪中期前原隶属清朝领土,但1864年被迫与沙俄签定《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后被沙俄强占。巴尔喀什湖是世界上第四长的湖,东西长而南北窄,东西长约605公里,南北宽约8至70公里,湖的中部有一个半岛,而半岛以北的湖峡只宽约3500米,略略把湖分成东西两部分。巴尔喀什湖是世界上极少数有咸淡湖水分别占半的湖。因为湖东西两部分有湖峡水道相连,所以在定义上是一个湖。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湖,大陆性气候令湖面蒸发大量湖水。

湖的西半部分广阔而水浅,宽度约27公里至74公里,但水深不超过11米。由伊犁河﹑卡拉塔尔河﹑阿克苏河﹑阿亚克兹河等高山冰原流入淡水(盐度只有1.48‰),由于淡水供应量充足,令西半部分有足够淡水补给,成为淡水湖泊。湖的东半部分水色较西部分混浊,宽度约10公里至20公里,水深约25米,盐度(10.4‰)较高。可是,东半部分只有几条小河将河水注入,大蒸发量加上少淡水补充,令湖东半部分的盐分渐渐提高。再加上湖中部的湖峡妨碍两边的咸淡湖水交流,故形成独有的咸淡分湖的情况。随着中亚地区和中国新疆的工业农业和城市化发展,中亚地区的用水量日增,包括咸海和巴尔喀什湖都严重受到“灭湖”的威胁。巴尔喀什湖湖水严重受到哈萨克斯坦斯坦的工业污染。

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内流咸水湖,为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分占。咸海的水源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大河的河水补给。由于前苏联在中亚实行大规模的分流灌溉工程,流入咸海的水量大为减少,目前,咸海的面积已经减少一半以上,正逐渐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