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6382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2004年8月22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当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纪念和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时,不由得想到七年前江泽民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所讲的: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此时此刻,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激起我们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亲身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我们,对这一论断的领悟尤为深刻。

邓小平革新了中国。当代中国的发展使世界瞩目。邓小平的历史功勋是巨大的。而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

“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作为高校从事“两课”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我们对这一论断的领悟同样尤为深刻。

理论是由人创立的。伟人同伟大的理论,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当我们这样思考之时,深感学习、研究、传承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的责任之重大。邓小平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头。因为邓小平理论的价值是巨大的。理论的价值同理论创立者的贡献是成正比的,而问题在于我们的研究视野还不够开阔。

如何开阔对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视野,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极大地启示了我们: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的大视野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邓小平的伟大贡献,这就是我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后得出的结论和确定的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三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中,邓小平理论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良传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新课题,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鲜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我们很自然地把它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联系在一起。虽然邓小平理论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我们应该研究他对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这是我们研究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衷。

那么,怎样研究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里?对此,我们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入手的,紧密结合邓小平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实际进程,客观反映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如何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国情与世情的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坚持与发展的关系。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但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是主要的、基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不断推进,理论就不断创新,党的事业就不断向前发展。邓小平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深入认识和正确解决了这些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这是我们研究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向前发展,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成功之道。

因此,研究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分析邓小平怎样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利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有利于揭示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从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这是我们研究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