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和作画最多的一种树就是柳。
柳的故乡是中国长江流域。早在2500年前,《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记载。历代也有许多关于柳的传闻轶事。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展禽,以讲究贵族礼节著名,因他“食邑在柳下”而名叫柳下惠,后来才衍化为柳姓。
汉文帝时,太尉周亚夫在军营遍植柳树,后来人们就称军营为“柳营”。东晋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在宅前种了5棵柳树,自称“五柳先生”,作传记之,成为佳话。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时,曾在江边广植柳树,写有种柳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因此人们曾叫柳州为“柳柳州”。隋炀帝下令开通济渠,在堤岸上多种垂柳,并御赐垂柳和他同姓,名为“杨柳”,为鼓励民间多种柳树,明文规定百姓每种活一颗柳树,赏细绢一匹,百姓就纷纷植柳。诗人自居易以隋堤为题,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
在西北高原贫瘠的河土上,沿着古丝绸之路两旁,“左公柳”时而零星出现。这是清代左宗棠总督率兵进军新疆平乱,命令部队沿途遍植柳树,以改变塞外的荒凉景象。诗人们发出了赞颂:“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是春的象征,也预兆着物候。河湖路边,垂柳依依,迎风飘拂,“泄露春光有柳条”,“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柳树萌芽早,早春温度高。到了夏季,柳丝青青,生机盎然。柳叶向阳面为绿色,背为淡绿色,“柳树叶儿发白,天将下雨”,原来,阴雨天前,柳叶普遍反转过来,就有发白的感觉。秋天绿叶依旧低垂,到了冬天才成了袅袅千丝带雪飞,树叶凋落了。
柳约有500种左右,我国约有200种以上,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生长很快,3~5年即可成林。极耐水湿,不怕风吹水淹,是很好的防浪护岸树种,也是抗污染的树种之一,又可作为城市绿色吸噪音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