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学大师话成功:创造卓越(成功人生的素质解析)
46386500000006

第6章 科学地制定你的每一个目标

人生的成功由一个又一个的具体目标所组成。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段路走好,就要科学地制定出一个又一个具体目标,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人生的总的航向。

以长期目标作人生的理想

人是为信念而活着,这句话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是许多活生生的事例则可以清楚的说明它。台湾作家三毛的自杀大家都知道。她的作品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而出名,在她自杀之前,可说要什么有什么,名誉金钱一样不缺。但她却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结果不幸自杀身亡。使自己的一生多了一些灰暗的色彩。

所以,人应该拥有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才能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同时,由于有这种大目标,人生才能有极大的发展。这种长期目标并不只限于一个,可以同时拥有二个或三个以上,但是,要看看你有多少自信,才能燃起多少热情来。

拥有人生大目标,就是给你人生的斗志及热情。同时,长期维持着这种热情或斗志,一方面培养“必定会成功”的信念,你的愿望就会深深刻在心灵深处里,你的运势也会随着慢慢地转换到好的方向。所以,长期目标是很重要的。

如果,以短期目标来慢慢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又不忘记为10年或20年后的事定立目标,而且以一生这种长期单位的目标来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你一定会成为人生的成功者。

没有长期的目标,你可能会被短期的种种挫折击倒。理由很简单,没人能象你一样关心你的成功。你可能偶尔觉得有人阻碍你的道路,而故意阻止你进步,但实际上阻碍你进步最大的人就是你自己。其他人可以使你暂时停止,而你是唯一能永远做下去的人。

如果你没有长期的目标,暂时的阻碍可能构成无法避免的挫折。家庭问题、疾病、车祸及其他你无法控制的种种情况,都可能是重大的阻碍。而在你有了长期的人生目标后,你就会对消极以及积极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反应。你会学到:一次挫折(不管多严重)可以是进步的踏脚石,而不会是绊脚石。

当你设定了长期目标后,开始时不要尝试克服所有的阻碍。如果所有困难一开始就清除得一干二净,便没有人愿意尝试有意义的事情了。你今天早上离家之前,打电话到交通岗询问所有的路口交通灯是否都变绿了,交通警可能会认为你不通人性。你应知道你是一个一个地通过红绿灯,你不仅能走到你能看到的那么远的地方,而且当你到达那里时,你经常都能见到更远。

查理·库冷先生曾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表示了他的创意。他说:“成为伟大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

一般说来,伟大与接近伟大的差异就是领悟到如果你期望伟大,你就必须每天朝着目标工作。举重选手都知道,如果他想成就伟大的目标,就必须每天去锻炼肌肉,每一对想养育出有教养的可爱孩子的父母,都知道人格与信仰是每天不断培养的结果。乔治·西屋(1846~1914),是美国杰出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他一生总共获得361项专利,被人们誉为“发明奇才”。他亲手创办了6家世界一流的企业,为美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石。乔治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靠的是把一个远大的目标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

乔治于1846年10月6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史哈利山谷的中心桥小镇。他的父亲精明能干,开办了一个工具和机器店。小乔治倔强任性,才智过人,对父亲工厂里的机器有着浓厚的兴趣。12岁那年,由于他的坚持,父亲不得不允许他到机器工厂去当一名普通工人。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父亲让他独自一人加班切割一批铁管子。开始乔治用手锯锯铁管,又慢又累。用什么办法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呢?突然,巨大的蒸汽机吸引了乔治的视线。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大胆的主意:把锯固定在蒸汽机上,造成一个机械锯。结果,一根铁管子几秒钟就锯好了。从此,乔治对蒸汽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阅读了大量有关的书籍,发现当时的蒸汽机都是由密封汽缸里的活塞上下移动来带动皮带把力送到机械上的,又笨重效能又很差。乔治就设想,如果把往复式引擎改成旋转式的,既节省了材料又增强了效力。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15岁那年,他高兴地获得了回旋机的专利证书。这是乔治一生中的第一项专利。从此,他燃起了发明创造的蓬勃激情。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在退役回家的路上,乔治坐的火车出轨,车上的人被撞得东倒西歪。当乔治了解到火车出轨的事经常出现时,他那天才的头脑便萌发出一个奇妙的想法:研制一种防止火车出轨的机器。亲友们认为此事难度太大而大加反对。乔治力排众议,博览群书,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设计出了“火车出轨还原器”,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后来,他又运用压缩空气的原理,发明了空气制动器,彻底解决了火车煞车问题,这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至今,西屋企业仍在这一行业中享有霸权。

乔治是伟大的发明家,是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实干家。他把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他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不断创造发明新产品,开辟新领域。也正因如此,他的发明创造不仅为个人带来了财富,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他设计的电气机车,改善了交通工具;他把交流电用于日常生活,对人类的电气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他开发了天然气,匹兹堡成为工业重镇。他对尼加拉瀑布电力成功的开发,使尼加拉城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走向了繁荣。有人评价他这项成就时说:“他的才能,无异于天方夜谭中的阿拉丁,他虽没有如意神灯,但电灯的力量也照样能使不毛之地变成天堂。”

乔治以造福人类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因此他想尽办法赚钱赢利,却决不唯利是图;他费尽心思扩大企业,却从不弄虚作假。凡是他设计制造的产品,他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的产品,他更是以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完善。如在窑制动器刚刚占领市场的时候,产品效果良好,他却又花了25万元去进一步改良,这给刚刚起步的企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但产品最终以上乘的质量赢得了顾客。还有一次,顾客反映一批灯泡做得不合格,乔立即开除了业务经理,并且说:“任何产品不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决不能卖给顾客”。而今,西屋企业的高质量已饮誉全球。乔治·西屋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位卓越的企业家,又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为人类的生活幸福辛勤工作了一生,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和理想。

目标是人格最好的显示器,它包括奉献、训练与决心。我们采取的伟大长期目标会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目标。

中短期目标是奋斗的起点

心理学实验证明,太难和太容易的事,不具有挑战性,也不会激发人的热情行动。

中短期目标是现实行动的指南,如果低于自己的水平,干些不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则不具有激励价值。但如果高不可攀,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来,不能在一两年内明显见效,则会挫伤积极性,反而起消极作用。

那么如何掌握一个合适的度呢?情况完全因人而异。个人的经验、素质水平和现实环境的许可是决定我们中短期目标的依据。

由于个人条件不同,我们在制定中短期目标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验阅历、素质特色、所处的环境条件等,使我们的目标既要高出我们的水平,又要基本可行。

比如经验不足时,先做小房子,有了盖小房子成功的经验,便可盖大房子,再盖摩天大厦。如果完全没有盖中小房子的经验,却突然要制定盖大房子的目标,这就不现实可行了。当然,长期停留在盖小房子的水平上,就没有激励价值,也就谈不上成功卓越。

中短期目标,或者3年~5年,或者1年~2年,有的短期目标要短到半年,3个月。这样的中短期目标,如果还不具体明确的话,那等于没有目标。只有具体、明确并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行动指导和激励的价值。你要在特定的时限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你就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调动自己和他人的潜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目标的时限,任何人都难免精神涣散、松松垮垮,这样就谈不上成功和卓越。

有人说,我将来长大要做一个伟人,这个目标太不具体了。目标必须具体,特别是中短期目标,如果不具体,不明确,就会象一面模糊的镜子,照不清脸面,你就无法打扮自己。只有把目标具体化,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去实现它。而在我们实现了自己一个个中短期的目标后,必然会产生一种自豪。从而使我们更有信心向下一个目标前进。所以说,针对长期目标而言,这一个一个中短期的目标,正是我们人生的一个个加油的小站,使我们在到达这里后精神上得到振奋,并满怀自信地向更高目标攀登。在这方面“飞机大王”休斯就是一个杰出的典范。霍华德·休斯(1905~1976),是闻名全球的休斯飞机公司的创始人,美国妇孺皆知的世界飞行英雄,当时世界十大亿万富翁之一。

休斯善于制定中短期目标,并以坚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逐一完成,这使他逐渐达到人生大目标的实现。

性格内向、孤僻的霍华德·休斯从小对机械原理有浓厚的兴趣,但他厌恶上学,从小学到高中,先后换了7所学校,创造了当地的转学记录。1922年,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仅过了两年,老休斯又突然死于心脏病。年仅18岁的休斯成了“休斯工具公司”的所有者。

1925年,在洛杉矶近郊的一座山丘地下,又发现了新的油矿脉,休斯公司的钻井机成了畅销货。公司虽然一再扩大生产,还是供不应求。但休斯对此却没有多大兴趣,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作为新创业、新发展的起点。他要投资拍电影作为实现成功的第一个策略与步骤。

当时美国人的主要娱乐形式是电影,便决定拍摄一部娱乐片。经过反复对比和研究,休斯最终选择了《阿拉伯之夜》,这是一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战场上一位严厉的中士和糊涂士兵的滑稽喜剧。《阿拉伯之夜》最终成功了,为休斯赢来了声誉和金钱。该片获得了1929年度奥斯卡最佳喜剧片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重点转入消费品生产,陆海空的国防预算则相应地被削减,空军预算被减尤其严重。1932年之后,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恐慌,共和党胡佛总统又被迫大规模削减军费预算。嗅觉敏锐的休斯立即预见到,这场经济危机过去之后,美国必然要进入大力扩充空军的时代。休斯灵活机动地制定了一个中短期目标——造飞机。

1934年,休斯创立“休斯飞机公司”,从此把主要精力转入飞机制造业。当时,波音、洛克希德、诺尔洛普等美国飞机制造业者,在军用飞机方面竞相开发新型机种,极力向美国空军当局兜售。“休斯飞机公司”为了增强竞争力,决定在减轻飞机自重、提高速度和灵活性上下功夫。终于,一种翼幅长仅7.6米,机身长8.2米的“休斯一号”机(HI)诞生了。1935年初,休斯又将HI机加以改进,当年便将机样承送给了右野军方订货当局。然而军方没有和休斯订立HI的契约,却与洛克希德公司订立了购买P38战斗机的契约。

为了叩开军方订货局的大门,休斯在洛杉矶市以西的卡巴城,买下了一块长2700米的土地,建筑了滑行跑道,投资600万元,生产出了可乘6人的D2型轰炸机。

二战时,德国的U型潜艇仅在1942年上半年就击沉美国商船300多艘,已完全封锁了美国的海上运输网。这不但使美国的士兵无法支援海外其他战场,而且也无法运送武器弹药给盟国。为打破纳粹德国恐怖的封锁战略,有人提议制造一种能搭载750名士兵,还能运送战车和大炮的水上飞机。休斯接受政府援助,又开始建造这种他命名为KHI型的超大型水上运输飞机。

当时,在高空摄影间谍侦察机方面,德国和意大利遥遥领先于美国。在轰炸之前,事先对敌方目标进行仔细精确的高空摄影是非常必要的。美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之前,急需生产这种间谍侦察机。经过3年的努力,XFII型侦察机又由“休斯公司”制造成功了。1947年4月5日,休斯亲自驾机通过了90分钟的试飞。这种飞机虽未赶上战争,却仍然被空军当局接受,用作高空摄影侦察机。休斯又成功了。

从事飞机制造业之后,休斯浑身散发着一种敢于挑战、永争第一的精神。他要让他的飞机必须是性能最好的,速度最快的,他也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速度狂的独裁者”。

1939年7月10日,休斯驾驶经他改装后的伊列克拉14型机从贝内特机场出发,向绕世界一周飞行的记录进行挑战。

休斯创造的一连串的飞行世界记录,不仅使他赢得了巨大的个人声望,更重要的是为他的“休斯飞机公司”提高了知名度。同时,又使他的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利益。

有远大的目标,就有伟大的成就

目标远大会给人以创造性火花,使人有可能取得成就。正如约翰·贾伊·查普曼说的,“世人历来最敬仰的是目标远大的人,其他人无法与他们相比……贝多芬的交响乐、亚当·斯密的《原富》,以及人们赞同的任何人类精神产物……你热爱他们,因为你说,这些东西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发现的。”

成功人士都是这样取得成功的。奥运金牌得主不光靠他们的运动技术,而且还靠远大的目标的推动力,商界领袖也一样。远大的目标就是推动人们前进的梦想。随着这梦想的实现,你会明白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没有远大的目标,人生就没有瞄准和射击的目标,就没有更崇高的使命能给你希望。正如道格拉斯·勒顿说的,“你决定人生追求什么之后,你就作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选择。要能如愿,首先要弄清你的愿望是什么。”有了理想,你就看清了自己想取得什么成就。有了目标,你就有一股无论顺境逆境都勇往直前的冲劲,目标使你能取得超越你自己能力的东西。

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确定只走一公里路的目标,在完成0.8公里时,便会有可能感觉到累而松懈自己,以为反正快到目标了。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要走10公里路程,你便会作好思想准备和其他准备,调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这样走7、8公里,才可能会稍微放松一点。可见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可以发挥人的很大潜能。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为何能使人伟大呢?

所谓伟大目标,无非是要做大事,考虑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在更大的范围里解决更多的问题。比如做一个社会活动家或政治家,为人类和平繁荣而奋斗;做一个大律师,为国家的法制之明而奋斗;做一个企业家、亿万富翁,做一个有作为的省长、市长,等等。

因为你要解决大问题,为很多人服务,你就得要有大本事,要有很多知识、技能,有时甚至要超越个人的得失,作出某些重大牺牲。在这一过程中,你逐渐变得有超乎常人的知识、能力,胸怀宽广,大公无私,以你独有的方式为人民、为国家、为人类的进步服务。当这种服务取得成效后,自然能得到社会和人民的认可与尊敬——你便逐渐变得伟大。约瑟夫·普利策(1847~1911)是世界公认的报业巨子。他生于匈牙利,后来一无所有地来到美国,开始了他的报业生涯。

1878年,刚刚结婚的普利策以2500美元买下了因连年亏本而被迫拍卖的《圣路易斯快报》。普利策看中的自然不是这家报纸不到2000份的发行量,而是它所持有的美联社的特许证。凭着这份特许证,曾经经营过《西方邮报》的普利策可以在自己所喜爱的报纸业中大展身手了。也是天遂人愿,正在这时,当地的另一家报纸《圣路易斯邮报》也因发行量不足而陷入困境。《邮报》的老板约翰·A·狄龙主动找到普利策,提出在平等的基础上两报合作,这正中普利策的下怀。于是,两家报纸合并为《圣路易斯快邮报》,由普利策具体负责。接管报纸后,普利策经过反复考虑,认为:一家报纸要生存下去并发展,就必须提高发行量。而提高发行量,需要把报纸办出特色来。他决定以揭露社会弊病来赢得读者。这也许与普利策本人的性格特点有关。他是一个具有批评眼光的人,永不满足、追求美好是他的天性。在他的一生中,他批评他接触过的一切事物。因此,在办报伊始,他就自然地把这一特点用在了报纸上。新的《圣路易斯快邮报》发行了,它以对弊端的犀利而巧妙的揭露、讽刺迅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他们感到普利策的报纸说出了他们压抑在心里的话。同时,《快邮报》还注意面向普通阶层,经常登载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很适合一般商人、工人和主妇们的口味。因此,《快邮报》显示出了旺盛的生机,读者越来越多,发行量直线上升。

在宣传媒介上毫不留情地揭露社会弊端,必然要遭到被揭露者的仇恨。《快邮报》的一名记者根据一份关于娼妓活动的年度报告写了一则特别新闻,在报纸上公布了一批妓院主的姓名和地址,这大大地激怒了这批在地方上颇有势力的人物,他们纷纷出来恶语中伤《快邮报》。有一次,普利策在报上开展了3个星期的反偷税漏税的活动,连续对当时常见的这种现象进行揭露,结果也得罪了商业界的一些人,他们纷纷从《快邮报》撤回了广告,使《快邮报》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快邮报》的发行量迅速增加,自然也招致了报业同行的嫉恨。《环球民主报》首先起来攻击《快邮报》,说它的“虚假的编制,卑劣的煽情主义”,其他一些报纸也相继加入对《快邮报》的攻击行列。

面对不利的环境和各方面的压力,普利策坚持自己的方针毫不动摇。他在一封答复信中态度明确地表示:“我们的报纸的确不拘一格,但它是今天世界上旗帜最鲜明的道德的代言人。罪恶、卑鄙和腐败最害怕的就是报纸,因而任何法律、伦理和规章制度都无法与报纸相比。”无论是来自经济界还是同行,无论是来自基层还是来自上层,各种压力都没有使普利策低头。因为,他的作法最符合一般读者的利益,最受一般群众的欢迎,发行量的提高,就是他对付各种压力的最有力武器。

普利策经营《快邮报》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份报纸就已经取得了稳固的地位。1879年11月,狄龙把自己在报社的那一半股份作价4万美元卖给了普利策,于是,《快邮报》成了普利策自己的报纸,日子更加红火起来。到1879年底,其发行量达到4984份。到次年年底,发行量直线上升到8740份。而到1881年3月,其发行量达到12000份。过了一年半,又跃升至22300份。可见,有伟志才能成就伟业,目标远大,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