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会了还是会学了(名师解惑丛书)
46401200000002

第2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

然后,根据印刷字体的不同来区别对待的朗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以粗体字写的大小标题。这些标题像报纸上一则新闻的小标题,它们等于小摘要,很有可能就是文章主题思想的概述。然后再读一读这些小标题下面的一两个句子。再后,浏览着其余材料,找寻其他部分的信息,它们可能用斜体字、划线字或改变铅字大小等不同的标记。

在纵览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插图、曲线图以及图表,只要读读图片下的解说词,弄明白图表和曲线图上线条的含义就能够很容易地学到许多东西。注意去阅读最后的一个段落或标有“摘要”的最后一个部分,在这一部分,作者常常将所有他在章节里讲述的思想汇集在一起。

最后,在阅读这一章节并开始记笔记之前,再花上几分钟把从略读中所获得的各种片段知识拼凑起来。有时为了把这些材料汇集起来,要再回到一章开头的地方,只是翻翻书页,看一看已经看过的地方。

纵览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惰性。许多学生觉得打开书本学习是件很困难的事。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学生,那么就可以试用纵览这个方法,因为它不是涉及实质性问题式的阅读。用这个方法可以使你学习更主动、更轻松。

在略读的过程中,不要偷懒,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但要读得慢一点以便你有足够的时间能正确地理解事实、思想以及原理。一旦你吸收了一个错误,就很难再将它除去。

第二步:注重圈点勾画

在预习过程中,应该做到边读边划、边读边批、边读边写。“划”就是划层次、划重点。读了一段如果看不出层次,抓不住要点,那就没有读进去,没有读懂,要再读几遍。“批”就是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这些体会、看法究竟对不对,可以在听课中验证。“写”就是把自己不懂的难题,不理解的问题简单地整理出来,以便在上课时有针对性的重点的把握。

第三步:善于提出问题

在阅读后,能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人,一般在阅读前和阅读时就能够提出各种问题。这是获得高度理解的令人惊奇的和有价值的技能。提问行之有效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提问能迫使你集中注意力以及敏锐、直接和有选择地注意你所阅读的字句。如果脑子里没有任何问题,那么你的眼睛只是略过段落中所有的字句却不会认识到就是这些字句包含了各种答案。没有提触问题,也就不会有答案。没有提出问题,就没有真正的动脑筋。

我们在阅读和研究课本内容的时候,如何预先提出问题呢?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办法是将每一个标题都变成问题。例如,主标题为“记忆的几个基本方面”,那么就立即可将它变为“什么是记忆的几个基本方面”,听上去很简单,事实上也很简单,但却起很大的作用。

下面是另外的一些例子:

小标题问题?

记忆的踪迹——什么是记忆的踪迹?

遗忘率——我们遗忘得有多快?

回忆的组织——如何组织回忆?

衰退理论——什么是衰退理论?

把标题变成问题后,就会为了回答问题而阅读标题下面的材料。一遇到标题就将它变成一个问题。这样,在读完一页时,就会有新的收获。

还有一些对几乎任何标题都能适用的一般问题,有的读者喜欢通过提出这些一般问题来引出具体的事实和思想。有的读者喜欢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与作者交谈。不管哪一种方式都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下面是一些一般问题:

这一段落告诉我什么?

这一段落在这一章中起什么作用?

对于这个段落,我能提些什么问题呢?

重要的论据是什么?

这个例子是不是能够把主要问题讲清楚?

如果这个事实或思想是真实的,那么按逻辑说,接下去应该谈些什么呢?

如果这是对的,那么对我已经接受的知识有什么影响呢?

第四步:预习后进行积极思考

在预习结束后,自己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进行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自己懂不懂?与这个新问题有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听老师讲?这样检查,可以看出自己预习的效果怎样,以便进行调整、改进。

第二种方法:回顾法。回顾法主要是在预习所要学的新课文的时候,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本来,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应该记住的,可是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学过的知识或者忘记了,或者记不全了,或者记错了而不自知,从而变成了对新课文理解的“绊脚石”。有的同学感到听课效果差,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扫除这些“绊脚石”,缺少听好新课所必备的知识,对课堂上老师讲的新课很难立即理解,课堂上某一处卡壳,后面就更听不懂了。通过回忆,查一查不懂的概念在哪一哪一节中讲过,如果还回忆不起来,就找出旧的课本或笔记本认真看看,直到弄懂为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和新课内容不同,新内容不懂可以搁着,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而已学过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是不会讲的,如果预习时没搞懂,就会影响听课了。

4.预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预习时不要全面展开。一方面时间不够,另一方面预习的质量也无法保证。最好选择一二门学科进行预习,这一二门学科最好是自己学起来最吃力的。取得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逐步展开。

(2)预习的时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不能因为过多地抓了预习,而挤了别的学科的学习时间。时间多时,预习内容可以多一点,钻得也可以深一点。预习时间少,则可以少预习一点,钻得浅一点。预习时,留点问题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是正常的,所有的问题要想在预习中全解决,对多数同学来说,是很困难的。

(3)对于自己非常感兴趣并且成绩好的学科,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如果预习了,那么就应当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听讲时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从而把学习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学生课堂听课的方法

“所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教,而学生能自为探求,自求解决。”因此,教师要搞学法指导势在必行。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学生总有一天要离开学校,独立参加社会实践,而学习则不能因此而结束,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手段。正像巴班斯基强调的“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法研究的宗旨就在于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以较少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1.“步调一致”听课法

“步调一致”听课法就是学生听课的思路进程与教师讲课的思路进程步调一致的听课方法。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因为听课占了大部分时间,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听课要打主动仗,一定要使自己的“听”与教师的“讲”保持同步。所谓“同步”,就是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自己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带着预习中的问题,紧紧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专心听、认真记,一步不离地和教师一道积极去思考、去联想、去分析、去探索,寻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眼、耳、脑并用,方能“心知其意”。反之,“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有的学生,思维往往落后在教师的讲解后面,“跟不上步伐”,甚至对教师讲的重点、难点,因听不懂被“卡”住。面对这种情况,千万别停留在那里“死想”,而是先划上个“?”,暂且承认它的正确性,留待课后与教师或同学一起探讨再去解决,要马上继续跟上教师的思路,以便不影响后边内容的听讲。善于积极思维的学生,往往又出现超过教师讲课的速度,“野马难收”,使同步听课失去了意义。这部分学生也应该注意,既不要让自己的思维离教师所讲的内容太远,完完全全离开教师的思路,又不要放弃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因为,有经验的教师讲课,既能讲清问题的实质,又能把思维方法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是课本和参考书上难以找到的。要在听懂的基础上,把教师所讲的重要论点、论据和分析论证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记下来,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真正同步进行。

2.发问探索法

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地进行探索的方法。在同一教室里听同一位教师的课,教材和课时相同,大家的智力也差不多,有的人漫不经心,不由自主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有的思维活跃,深思揣摩,不断提出“为什么”。课后,前者迷迷糊糊似懂非懂,无所补益;后者释疑若干,获益良多。可见发问探索法的重要性。俗话说:“好问无须脸红,无知才应羞耻”。不敢大胆地发问探索,结果使问题愈来愈多,学习无法深入,愈学愈被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敢于发问探索,又要善于发问探索,这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思考了、钻研了就会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有所发现。有位成绩优秀的同学给自己作了“五不问”的规定: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未经复习不问;教科书或主要参考书没有看过不问;教师课后留下的问题未曾深入思考不问;找不到自己的矛盾所在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不问。学生在渴求知识的过程中,经过深思熟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积累了知识,又培养了爱思、多思、善思和探索的习惯。

3.课堂记笔记法

就是在听课过程中记下必备知识,记下重要信息的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好处是多方面的。第一,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难点、重点和主要方法,便于课后复习和再次回味教师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化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第二,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培养和提高感知、记忆、思维和写作、速记的能力;第三,有助于把教师概括总结的知识提纲挈领地记下来,积累大量宝贵的资料,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四,有助于课堂听讲全神贯注,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做好课堂笔记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作听课笔记时,学生处于一种较被动的地位,往往因“听”误了“记”,或因“记”误了“听”。有的同学为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提出“三记三不记”,即:重点的问题记,疑难之点记,教材上没有的记;次要的不记,教材上有的不记,易懂的不记。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②听、想、记结合,以想为主帅。从上课到下课,埋头死记,一股脑儿充当录音机和记录器,课堂上没认真听,更无暇思考、消化,笔记虽记得很多,但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势必影响听课效果。有的同学抓住理解这一关键,总结了自己做笔记的方法: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③定期整理笔记,加深记忆。应当在复习中定期对笔记加以补充整理。整理笔记的过程是个分析、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条理化、理论化,而且便于巩固记忆和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4.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法

这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把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之中的一种方法。现在,我们有的同学心猿意马,身在课堂,心在课外,不管教师讲得多好,对他来说全是枉然。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听课的做法:①明确的听课目的,课堂上便能较集中精力听讲,反之,坐在教室里要全力以赴较为困难这样的同学缺乏听课动力。②耳脑并用,边听边思考,向自己不时提出“老师讲的论点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所提供的材料是否充分、全面?这些论据是否必然得出其结论?”等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自己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避免注意力的分散。③大脑活动同肌肉活动一样,经过一定时间出现疲劳。每节课结束,要走出教室作短时间休息或活动一会儿,以避免大脑疲劳而反应力下降,思考力减弱,精力不集中。④边听边作必要的记录,以防止思想分岔。⑤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才会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5.共同学习,集体讨论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不同理解展开集体讨论进行学习的方法集体讨论,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①质疑问题性质的讨论,即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问题,由教师将问题归类,发动和组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难点、疑点各抒己见,开展讨论,尽量求得自己解决。②精彩段落评议性质的讨论。即把教材的精彩片断交给学生,让他们给予评议、鉴赏。③专题性质的讨论。即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专题,让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引起争论,促成对教材内容的消化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不仅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中学生常见的学习方法分析

(一)“四环式”学习法

“四环式”学习法是通过由面到点的综合概括逐步缩小记忆范围,利用较短时间掌握材料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包括精读材料、编写提纲、尝试背诵、有效强化四个环节。

1.精读课文

就是对所学习的知识,抓住中心思想,认真阅读,根据材料的不同类型,不同分量,掌握其要点、重点和难点,理解知识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2.编写大纲

就是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细心地进行筛选、概括、组织,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用自己的语言,提纲挈领地编写提纲(每篇划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划分为几段,每段概括为一句话),从而使学习的内容有条不紊,简单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尝试背诵

就是对所编(教材)的大纲,按照逻辑顺序一遍一遍试着背诵(回忆)。遇到不会和不清楚的内容,再翻开书本对照,进行“反馈”。然后有针对性地记忆薄弱环节,进行第二次“反馈”,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迁移内化的过程。

实验指出:尝试背诵的方法是单纯诵读效率的2~3倍。

4.高效强化

就是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抓住概念内涵、实质和学习材料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再对提纲进行压缩,使之成为“简纲”(把每句压缩为关键的几个字)。然后针对简纲,进行强化记忆,在头脑中留下长久的抹不去的印象。

(二)全习法和分习法

全习法和分习法是我们经常用的两种基本的、通用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方法。全习法又名整体学习法(简称整体法)、全读法。是将学习材料作为一个整体单元,从头到尾,一气完成(或反复)的学习。它对材料先求得一个轮廓的、概括的了解,有利于对局部的理解。这是从综合到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

分习法又称部分法(部分学习法的简称)、分段法、分读法。是把学习材料分几个部分(段),然后一部分(段)一部分(段)地按顺序学习。它又分三种变式:

1.纯粹分习法。将整个学习材料分成A(1),B(2),C(3)……在学习A……B……C……各部分后再归纳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