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因此,思维和语言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普通逻辑在研究思维时,无论是概念、判断还是推理,都离不开对语言中的词语、句子和句群的分析,它是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分析来实现对思维逻辑形式研究的,同时概念、判断、推理和词语、句子、句群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一、概念和词语
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概念要依赖词语表达。句子通常由一系列词语构成,因而包含着一系列的概念。例如: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长大也难忘那天真的童年。
同学们和时间赛跑,努力学习,争分夺秒,向着目标。
有的概念要用词来表达。例如:
股民、志愿、互联网、穆斯林、大不列颠
有些概念要用短语表达。例如:
馆所、教育家、嫦娥一号、经济全球化、世界粮农组织
但二者又有区别: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词语是语言形式,二者所属的范畴不同。任何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又并非所有的词语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语言中的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如“宇宙观——世界观”。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
“过硬”:(1)能经受考验(思想过硬),(2)技术高(技术过硬),(3)老化(肥皂过硬)。
对有两个以上含义的概念应结合所处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二、判断和句子
判断是句子的思维内容,句子是判断的表达形式,所有判断都要通过句子或复句来表达,如性质判断一般跟判断句相对应,假言判断一般跟假设复句相对应,所以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判断和句子又有区别:
1.判断是思维形式,属于精神形态,句子是语言形式,属于物质形态。
2.判断要通过句子来表达,但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表达判断。
一般地说,陈述句、反问句表达判断。例如: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陈述句]
诚实守信不是美德吗?
[反问句]
一般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表达判断。例如:
大家快来呀!
[祈使句]
年轻人啊,年轻人!
[感叹句]
今天是星期天吗?
[疑问句]
3.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例如:
这样做是对的。
[陈述句]
这样做不对吗?
[反问句]
成功是可能的。
[肯定陈述句]
成功不是不可能的!
[双重否定句]
4.同一个句子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
战士们都以热烈掌声欢迎这位英雄父亲的到来。
离开了特定的语言使用环境,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作为父辈的老人是英雄,老人的儿子是英雄。再如:
小王在房上发现了小李。
这句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理解:小王在地上看见了房上的小李;小王站在房上看见了地上的小李;小王到房上才发现房上的小李。作出这几种不同的理解实际是因句子表达了三个不同的判断所致。
三、推理与复句、句群
推理通常是由语言中的复句或句群来表达的。例如:
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就,小张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因此他取得了成就。
所有珍稀动物都是国家保护动物,华南虎是珍稀动物,所以华南虎是国家保护动物。
无论推理还是复句或句群,都会使用到连接其内部意义要素的表达成分。就语言的复句与句群来说,这些连接性成分的功能是把复句的各分句联结起来,或将句群里的各个句子联结起来,以显现分句间或句子间的结构关系,这种连接性成分叫做“关联词语”。汉语的关联词语并非一个词类,也有单用或合用的,如“虽然”、“而且”、“或者”(连词),“再”、“就”、“或许”(副词),“由于”、“因为”、“除了”(介词),甚至包括一些短语,如“一方面”、“总而言之”、“更有甚者”等。
汉语中的这些关联词语在语义上显示被关联的语言单位内部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范围比较广,除了并列、选择、条件等关系外还有转折、次序、因果、目的等关系。这些关联词语并非都能体现复合命题中各个支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因此没有经过解释的关联词语不能用来进行命题的真假值确定。举例来说,“虽然……但是……”所联结的两个情况之间都是既成的事实,可以确认,因而等同于“不但……而且……”或“……并且……”,属于逻辑上的真值联结词,但“无论”、“即使”等联结的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整个复句的逻辑值真假也就难以确定。
逻辑学上的真值联结词语是表示复合命题与支命题之间真假关系的联结词,其任务是把支命题连接起来组成复合命题并使整个命题的真值情况完全由支命题的真假值来决定。逻辑学只从真假关系的角度考察复合命题与支命题之间的关系,所以就必须对自然语言中的关联词语进行抽象,选择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一些词语来充当逻辑联结词并给予严格的真假值定义。由于这两种不同范畴的联结词上的差异,就使得逻辑意义在语言中的投射不同,如“虽然……但是……”属于语言方面的转折复句,而在逻辑上是联言命题,“只要……就……”与“只有……才……”都是语言上的条件复句,而在逻辑中分别属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这些情况说明,语言中某些句子的意思在逻辑学中的意义投射是有所不同的。
在进行推理时,有时会省略语言表达中的某个部分,如前提或结论等的省略,这实际是在省略分句,就是说推理在思维时是完整的形式,但投射到语言中时可以是不完整的,却又不影响人们的理解。所以,推理的过程是与复句或句群紧密联系的,推理过程就是复句或句群的使用过程。当然,它们也有分别,复句或句群是推理的表达工具,而推理是复句或句群的思想内容,分别属于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
日常的语言表达中常会出现逻辑问题。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说话人个体上的差异,对同一个话语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然而,在特定的语境下,一定的话语含义应当是确定的,因此,就有必要在确定话语含义时进行一定的语义分析。例如:
现在书市上有不少所谓《成功的十大要素》之类的“成功学”书籍。出版商或作者都声称这些书能切实有效地帮助读者成为卓越的成功者。但是,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卓越的成功注定只能属于少数人,读者不可能通过读这些书都成为少数人群中的一个。从这一点上来考虑,出版商或作者的夸张乃至于虚假宣传不应当认为是不道德的。退一步说,即使有读者相信了宣传并通过读这些书在他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利大于弊,做这种宣传也不能认为是不道德的。
这段话的基本观点和立意条件是什么呢?想表达什么结论呢?基本观点是:明显夸张却没有人相信的宣传不能产生欺骗效果,因而不是不道德的,而即使有人认为夸张宣传是真的,只要这个宣传的总体效果利大于弊,那么这个宣传也不是不道德的。立意条件是:只要“利大于弊”就不是不道德的,没有必要认为“完全没有利”才是不道德的。其结论就是:只有在人们受骗上当并深受其害时,故意进行这种宣传才是不道德的。
人们日常交际的推理都是在共同的经验领域内进行的,不必列出所有需要的前提。但是,这些省略本身可能不是真的或有可能隐含着某种逻辑错误,这就要求在批判性的推理中把被省略的前提、假定、预设等补充出来,以考察省略掉的前提是否真实,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省略形式的前提是对结论提供的不充分支持,有时就需要加强前提以给结论更有力的支持或是对论证进行更好的辩护。补充出来的,可以是一般性原理,也可以是某个假设或事实性的论断。这样的加强可以使推理成为形式有效的推理。再如:
一位父亲告诉刚入大学的儿子:“你要在大学期间把外语学习好。”儿子回答道:“毕业后我不想出国、当翻译或考研,何必要学习好外语?”
儿子的推理过程是:只有出国、当翻译或考研才需要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当翻译或考研,所以不必学好外语。显然,他的推论过程违背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因而是不正确的。
修辞是对语言要素的艺术化运用,但它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如果不合乎逻辑,任何修辞手段都将失去意义。词语的锤炼离不开对概念的正确使用,它实际是在众多同义词语中选择一个最恰当概念的问题。句式的选择与变换实际就是判断形式的选择与变换问题,如肯定句、否定句与肯定判断、否定判断之间的错序表达。修辞上的“顶真”其实就是连锁推理形式的语言表述方式。虽然人们有时为追求某种表达方式而故意与逻辑的真实性相悖,但却脱离不了逻辑的制约,因为任何论断的真假都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的。修辞与逻辑只是关注点的不同,逻辑所注重的是语言的表达是否合乎思维的规律和规则,而修辞则是在语言的表达合乎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去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