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主持人社交技巧
46457100000020

第20章 七大减法(1)

减法交际谋略总的特征,主要在六个方面:

第一、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人们才会团结起来,采取共同行动;

第二、一个共同目标的产生,依赖于一个敌对的共同目标的存在;

第三、为了获得有限的资源(地盘或胜利),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你死我活的争夺:

第四、为了更大更根本的目标,可以忍受甚至主动作出较小的牺牲;

第五、在所有可以衡量的力量都相同的条件下,获胜的决定性因素是智慧;

第六、这种智慧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手的力量和地盘,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力量并扩张自己的地盘。

减法境遇的共同特点是狭路相逢和你死我活。

商场、官场、情场、战场和各种各样的竞技场,经常会使你陷入纯减法境遇。每个人在人生的战场上都难以逃避这种境遇。所以,光会用加法谋略是不够的,还应当熟悉减法谋略。

§§§第一节夺法

予法要予己所欲、己所爱;夺法要夺人所欲、人所爱。这是两法的要诀。夺爱并非目的。人所爱,不一定是自己所爱。

你夺走了人家最爱的东西,你就夺走了他的整个世界。他恢复不了自己的世界,很痛苦;他为了恢复自己的世界,会牺牲任何别的东西。因此,夺人之爱,一是要给对方以致命打击,使其痛苦或丧失理智;二是让被夺爱的人接受夺爱者的条件。

夺法要准确地打击对方的根本之处、核心位置,或者击垮对方的战斗意志,或者切断对方赖以生存的来源。

【现在请看·今夜星辰】

“造”星,用“星”,炒“星”,追“星”,“星”光烂灿,“星”光里“有你也有我”。

默罗决战麦卡锡

默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主持人之一,他的成就对主持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击败麦卡锡主义是他最重要的功绩。

50年代初,默罗进入了CBS,和朋友弗兰德利创办了《现在请看》这个电视节目,《现在请看》初办时,大多是短小的新闻动态报道,但很快开始报道、讨论较为重大的新闻事件。默罗坚持CBS不能干涉节目内容,他主张节目应该触及敏感的社会问题,应该关注社会热点。但当时的电视观众还有限,电视的力量还未被人们意识到;而默罗本人似乎也在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此时麦卡锡主义在全美猖獗泛滥,一时闹得人心惶惶。默罗没有立即直接触及麦卡锡本人。一些人责备默罗安于现状,不敢触及最敏感的问题;有些人则劝他最好像一些名记者和广播公司的要职人员那样保持沉默;可是在深知默罗为人的弗兰德利看来,默罗暂时的沉默是在为决定性的行动聚集力量,他在选择开辟一个战场的突破口。

突破口终于来临。

1953年10月的一天,默罗递给弗兰德利一张剪报说,“喂,看看这个。”一个26岁的空军后备现役军官米洛·拉杜洛维奇因父亲和姐姐阅读“颠覆性”报纸而被指控为政治危险分子。

默罗选择这一事件,派《现在请看》的编辑乔·沃沙巴到底特律搜集这一事件的材料。沃沙巴采访了拉杜洛维奇和他的家人及邻居。默罗还派一个摄影组现场拍摄了这次访问镜头。这次采访包括米洛中尉和他父亲的谈话、邻居的意见,道出了麦卡锡主义分子疯狂迫害普通群众的实情。默罗同时指出:他们可以无辜指责米洛中尉,就可以迫害任何一个人。默罗请空军对这一案件’发表看法。但底特律和华盛顿的空军新闻发言人保持沉默。在一般情况下,事件的双方有一方不出场,讨论性的节目就得取消。默罗决定打破常规,先播发单方面的陈述。他通知CBS,《现在请看》将报道“米洛案件”;同时告诉五角大楼的空军总部,《现在请看》要公开报道这一案件,并继续催促空军参加这次讨论。在默罗的一再催促下,空军方面派出一位将官和一位校官参加这次节目。

默罗和弗兰德利积极准备在电视了披露“米洛案件”的时候,CBS内部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人们似乎都在“拭目以待”,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默罗也感到怵然。不言而喻,默罗的举动不仅牵涉到五角大楼军总部的司法程序,而且直接揭露了麦卡锡主义的全部弊端。这样做的结果既触及美国政府又影响广播电视事业本身,破除了CBs一贯坚持的“客观报道”原则。在麦卡锡主义猖狂迫害美国各界进步人士之际,没有哪个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和报界记者敢于触及这个问题,只有默罗一人站出来,在电视上与麦卡锡主义较量。《现在请看》拉开了同麦卡锡斗争的第一幕。

米洛中尉在电视上用平静的声音说这一案件将会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将由于我的亲属的原因而被定罪的话,那么,我的孩子也会因为我而被指控吗?……他们必须得向他们所有的朋友解释,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了政治危险人物。如果照这样指控定罪,那么所有的案子都将会产生连锁反应。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连锁反应……”

紧接着默罗在电视上告诉观众,米洛中尉的父亲读过的那份报纸是一份拥护南斯拉夫铁托元帅的塞尔维亚报纸。

节目快结束时,默罗说如果空军方面对这个案件真正负责的话,就应该在电视上发表意见——批评或反驳都可以。他还暗示,武装部队对他们自己的司法程序更应该负责。最后,他意味深长地说:

“在个人和国家的全部关系方面,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将自行其是。这不能归咎于马林科夫、毛泽东甚至我们的盟友。在我们看来,也就是在弗兰德利和我本人看来,那是个应该永无休止地争论下去的问题……”

弗兰德利把默罗的这次节目描述为“在汗水和烟雾中洗了澡。”节目一结束,《现在请看》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拥上前,紧紧握住默罗的手以示祝贺。紧接着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大量观众向《现在请看》节目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仅在几天内,观众的电报、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在报界,为数不多的几家报纸的专栏对这次节目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报纸则大力赞扬这次节目。面对观众和报界的反应。CBS依然保持沉默,拒绝发表任何意见。

1953年11月24日,《现在请看》节目一开始,默罗就告诉观众,空军总部已经宣布米洛中尉不是危险人物,空军取消了对米洛的指控,并允许他回到空军担任原职务。空军追于公众舆论的压力,做出的这项决定是《现在请看》取得的重大胜利。尽管如此,在CBS上层内部和报界的一些人则开始攻击默罗,指责他的节目,并造成了一股反默罗及其节目的声势。面对巨大的压力,默罗并没有退却,他反而继续调查了几个相同性质的案件。

1954年3月9日,《现在请看》成为电视新闻史上最轰动的新闻节目,从而在美国电视新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默罗已经置生死于度外,他不顾一切在节目中直接揭露了麦卡锡本人。节目开播时,默罗的搭档弗兰德利发现由于过分紧张双手抖得十分厉害,以致他要开动跑秒表时,第一次竟然没有打开。节目接近尾声时,默罗严肃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是在弱冠之年接受全部遗产的。我们自称在国外捍卫自由,实际上也是如此,尽管这自由只剩下了一点点,然而我们不能一面在国外捍卫自由,一面却在国内抛弃自由。这位威斯康星州的后辈参议员的行动引起了我们的盟国的惊愕和沮丧,却使我们的人感到欣慰。那么这是谁的过错呢?并不真正是他的。他并没有制造这个担惊受怕的局面,他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个局面,而且相当成功地利用了。凯西厄斯说得好:‘亲爱的布鲁斯特,那过错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对反对麦卡锡参议员那套作法的人们来说,现在不是保持沉默的时候。我们可以不顾我们的传统和历史,但是我们对后果不能回避责任。一个共和国的公民是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利的……”

“晚安,祝你幸运。”

默罗在这次节目中表现出的勇气以及由此引起的敌意,无论怎么评价也是不过分的。CBS新闻播音员唐·霍伦贝尔在节目结果说了一句“我支持爱德华·默罗所说的每一句话,”便触发了赫斯特报系对他的无休止的迫害,最终使他愤然自杀。反对默罗的人指责他是旁敲侧击、诬蔑中伤、含沙射影、无端指责的老手。麦卡锡本人色厉内荏地说:“我对无线电和电视极左分子和自由派分子的广播是从不收听的。”言外之意,他根本不屑于在广播上答复默罗。

默罗的广播尽管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敌意,但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公众的思考和赞许。全国上下一片欢腾。CBS在一天内收到15000。封观众来信,其中绝大多数信件表示支持默罗的观点。节目播出后第二天,默罗和一个英国朋友在一家饭店吃过午饭后,走到纽约第二大街人行道上,他立即被行人认了出来,人们前拥后呼地走过来和他握手,向他表示敬意。当默罗出现在第二大街上的消息传开后,男人和女人从四面八方跑过来,整个大街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面对这感人的场面,默罗被深深地打动了。

麦卡锡嘴上说不屑一顾,实际上他却坐立不安。在他的顾问们的参谋下,他开始准备广播稿,企图回击默罗。CBS为了录制、播出麦卡锡的讲话,花费近64万美元。而默罗曾两次要求CBS出钱在报纸上刊登揭露麦卡锡的节目预告,都被拒绝。他和弗兰德利两人先后个人拿出几千美元在《纽约时报》上以个人名义刊登了播出广告。

4月6日,麦卡锡终于露面。他在《现在请看》节目中猛烈攻击了默罗:

“过去,我不能从日常重要工作中抽出时间来答复默罗。现在我答复他,我觉得有正当理由这样做。因为默罗是群豺的象征,是最机灵最狡猾的群豺的头目。这样的头目,永远会和那些有恃无恐的共产主义分子和叛徒们唱同一论调……”

这次节目播出后,产生了两种反应:一些人认为麦卡锡的答复是徒劳的;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态度。事实上,麦卡锡在这次节目中发表的长篇大论并不成功,而默罗说得不多但却一针见血。

几天后,CBS拿出一份调查表,该调查是公司委托埃尔莫·罗伯组织调查的,上面记录着麦卡锡进行广播答复后公众做出的反应。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50%收看或收听这个节目的人中,有33%的人相信麦卡锡的反驳,而对默罗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他是亲共产主义者。CBS总经理对这份调查结果看得很重,同时又十分恼火。默罗和弗兰德利对公司说,如果这个统计数字对麦卡锡有利的话,《现在请看》节目就更有必要继续播出铁证如山的事实。

《现在请看》抓住时机,又播出了其它涉及麦卡锡的节目,并在节目中列举了大量极有说服力的事实。麦卡锡仍然像先前那样,对默罗进行了信口雌黄的攻击。然而,他的名声却从此直线下降。

1954年4月22日,美国参议院举行的听证会给了麦卡锡的政治生涯致命一击。全国观众在电视上看见他杀气腾腾地讲完话后便畏缩了。同年年底,参议院以67票对22票通过了一项决议——谴责麦卡锡主义。从此,麦卡锡一蹶不振,声名扫地。

芭芭拉击败鲍威尔将军

海湾战争后,美国参谋长联议主席鲍威尔威名远扬,芭芭拉当然不会放过这位正当红的黑人将军。

芭芭拉随鲍威尔将军出访牙买加,去看望他的家人;还随他到纽约市南布朗克斯区去看他儿时的伙伴。采访中的必读书,当然包括鲍威尔将军本人所著的畅销书《我的美国之旅》(MvAmericanJoumey)。不过,她敏锐地觉察到:这本自传中有意回避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芭芭拉毫不含糊地提出:“你要对我谈谈你对人工流产,对女权运动和对死刑等问题的看法。”这可都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雷区”!鲍威尔将军大选前的敏感时节,回答得太清楚,只会给他带来麻烦。可是芭芭拉坚持说:“你必须回答,否则人们会认为,你不过是在卖你的书。”鲍威尔将军认真权衡之后,回答了芭芭拉所提出的问题。正是由于芭芭拉的坚持踏入“雷区”,那次采访才闪出了光彩——鲍威尔的光彩,芭芭拉的光彩。

赵忠祥采访里根

1984年4月,里根来访华,赵忠祥受命在钓鱼台采访。这次访华是里根遇刺康复后的出访。美方的安全措施使他意识到什么叫做惊弓之鸟。

在钓鱼台国宾馆一座楼房门口,有中国守卫,也有美国警卫人员。每一位进入这幢房子的工作人员,都要让他们检查,连机器也翻一下。赵忠祥提了一个手包,也许他的神色不好,反正警卫们没查他。他走进了客厅,他和同事们还有一位外交部工作人员,在采访现场布置了一下,两个沙发夹一个茶几,放在有一巨幅国画《松树》的正前方,机器对好,灯光布好,话筒也通路试过。这幅《松树》是岭南派绘画大师黎雄才的作品。黎先生和他是忘年之交,所以他感到很亲切。

里根的保卫人员,几个壮汉,站在厅内,手背在后面,面向四处。赵忠祥心想:“犯得上吗?这是我采访任何一位外国领导人都没有过的事情。”

一会儿来了四五位美方工作人员,在一位女士的指挥下,把他们布置好的座位迅速搬向一个墙角。他心中明白,这就封住了后面,有安全感,但也有点像成语“负隅顽抗”的意境。赵忠祥他们冷眼看着。等美方布置得差不多了,赵忠祥就招招手,请一位美国使馆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过来。“哈罗”,赵忠祥手一招,你们跟谁商量了,就把我们布置的环境给拆了,请你们立刻按原样恢复,不要影响我们的工作。这个人倒是温和善良,他面有难色,指指那个女士,说:“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赵忠祥对他说,你只管转达我们的意思,跟你没关系。他只好去转达。赵忠祥说,我们中国人对待尊贵的客人一向要坐在正面,你把你们总统安排在一个角落里,会被中国人民认为我们有失待客的规矩,贻笑大方。只见他们嘀嘀咕咕,老大不情愿。那位面部瘦削的女士,连脸都涨红了,有很大的气似地把沙发狠狠推回原处。赵忠祥笑笑对她说:“对不起,女士,这里是中国。”

赵忠祥清楚记得,1979年,当他们在美国一个会议厅,布放他们的机位时,一位美国警卫走来示意把机位放远一点儿。他们说,我们是中国记者,是邓小平副总理的随行人员。他对着天说了一句:“这里是美国。”赵忠祥想,这回我说的话,是向他们学的,只是语气和笑容加上了东方人的温和。

“硬派”华莱士直击里根

华莱士是美国著名电视节目《六十分钟》的创办者之一,在电视上,他一副强硬男子汉气派,咄咄逼人,刨根问底,不达目的不罢休。深邃的目光,敏锐的头脑,冷静非凡,单刀直入,被推为“硬派”采访的领袖人物。

“问题”是华莱士最感兴趣的。他善于开门见山,提出尖锐问题,同时启发采访对象回答他的问题。他深知电视记者的采访尤其是现场直播不同于文字采访,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补救的办法,所以必须当机立断,迅速进入主题。为此他总是设法打断采访对象离题太远的话,以求回答简练,讲到点子上。